研学旅行,提升学校素质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学旅行的政策解读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3年也因此被称作研学旅行元年。
  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
  2014年4月,教育部王定华司长在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再次提出要“支持研学旅行发展”。
  2016年4月,刘延东副总理在驻日使馆“日本中小学修学旅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和相关建议”上作出批示,指出“将修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是方向”“对于孩子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各地要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2018年1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教育厅等12厅局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标志着研学旅行即将在我省进入高速发展期。
  由以上研学旅行的政策出台路径可知,国家对研学旅行工作高度重视,一直在稳步推进,且力度越来越大,我省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势在必行。
  二、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眼前的苟且”还是“诗与远方”
  目前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主要由旅行社承担,而旅行社普遍不懂教育,缺乏课程设计能力,只是凭着对旅游的理解,用做旅游产品的套路来做教育产品,靠同质低价竞争,旅而不学,缺乏内涵,流于形式,这种现状可谓是“眼前的苟且”。
  传统的研学旅行亟需升级,当务之急是突破课程设计这个最大的瓶颈。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一次完整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学”“游”“玩”三元素一个都不能少。
  1. 首先是“学”,也是研学旅行的关键属性——教育性。
  要达到“学”的目的,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主题是灵魂,是中心思想。在我们应邀给广州市东荟花园小学等几所学校做的课程设计中,最受欢迎的是“伟人”励志主题系列,其中“走读中国,‘湘’遇伟人”主题通过寻访毛泽东、刘少奇、曾国藩的故居以及毛泽东的活动足迹,“‘粤’读伟人,启航梦想”通过寻访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故居,借用榜样的力量,达到让同学们向伟人学习、树立远大志向的目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榜样指路)。
  我们的春秋季研学旅行,每次都与学校共同确立了鲜明的主题。在2018年3月份的春季研学旅行中,我们设立的主题“寻梦春天,放飞童真”,主打项目是定向越野,通过这种传统竞技体育赛事项目来锻炼孩子的体力和脑力,以及团队意识和整体配合。
  类似的主题还有:“秋喜童年,生命成长”——主要内容是生命安全教育体验;“相约紫荆,筑梦大学”——到紫荆花盛开的华南农业大学进行实地感受,播下大学的种子;“走读春天,体悟成长”——通过徒步来锻炼意志,体悟生命的成长,等等。
  有了这些主题,研学旅行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意义,立意就深远了。当然,围绕着主题,对研学旅行这种行走间的课程,还需要因地、因时制宜,进行一系列相关的跨学科课程设计,比如安全课程、环保课程、礼仪课程,同时穿插一些特殊的课程(如小记者课程、演讲与口才课程等)。课程设计时尤其要注意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相结合。例如东荟花园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幸福就像花儿一样”,我们组织的几次春秋季的研学旅行,有意识地结合这一理念,在活动场景中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和物化,让家长们切实体会到:在学校和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孩子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在幸福成长。
  此外,作为校外教育,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形式。比如我们在曾国藩故里就请来了曾国藩的六世嫡孙、原北京的一位小学名校长曾樾老师作现场报告,现身说法。这种身临其境、充满代入感的教学形式,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有了这些生动的课程,才能让“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诗与远方”的旅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大量的知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最大限度地实现研学旅行的教育性功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 其次是“玩”,玩中学,玩中悟,寓教于乐,体现研学旅行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王定华司长说:“(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學生天性好动爱玩,研学旅行必须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有意义、趣味性强的集体活动。比如我们春秋季研学旅行的定向越野、趣味运动会、集体拓展、农耕体验等(2018年的春季研学旅行更是一次性设置了8项各具特色的集体项目),趣味性很强,学生们非常投入,在尽情“撒欢”之后,能有较大的收获和感悟。
  研学旅行的很多环节需要课程设计者的原创设计。比如我们到岳阳楼,那里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瑰宝,但是学生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如是我们将学生分组,进行一次诗词寻宝比赛,学生们马上就兴趣盎然了。同样的道理,在曾国藩故居,我们安排了一场学生拍短视频的讲解比赛,效果同样明显。在曾国藩学校,我们还让该校小记者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交流,同时在该校举行大型的粤湘学生联谊晚会,锻炼同学们的交际、交友能力,了解不同地区同龄人的学习生活。在毕业研学课程设计中,有一个很特别的回母校搭帐篷露营的环节;在与广州市儿童活动中心共同策划的“羊城小领袖研学营”中,我们将整个活动设计成一种类似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参与者的分组PK贯穿始终;根据一些学校的特殊情况,我们还尝试将一些春秋游的综合实践项目(拓展、定向越野、趣味运动会等)直接送到学校,效果也非常显著。这些充满新鲜感的活动形式,让“死”知识“活”起来,很接地气,让同学们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3. 最后是“游”——不仅具有观赏性,还用环境育人,寓学于游。
  要选择理想的研学地点,必须经过多个地方的踩点对比和线路(车程)的设计,最后才择优确定。在多年的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勘探踩点,我们开发出一些特殊甚至是独家的线路,比如春秋季研学旅行的华南农业大学线——华农春天的紫荆花就算在花城广州也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加上浓郁的大学人文气息,与大学生交流等,就是非常理想的春季研学地点;在增城的蒙花布村,我们踩点到一处非常适合学生户外行动的广东最美河滩,我们带过几所学校的学生去那里活动,阳光、沙滩、河流、田野,真正让人与大自然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师生们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终生难忘;在我们设计的“‘湘’遇伟人”行程中,根据湖南近代史上名人众多的特点,经实地考察后,选择了一条最精华的路线——毛泽东、刘少奇和曾国藩故居,再加上岳阳楼、岳麓书院,以及毛泽东读书时期活动的湖南第一师范、橘子洲头,可以说浓缩了湖湘文化最精华的部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设计了一条非常有代表性的、以“跨越巅峰、启航梦想”为主题的粤港澳大湾区研学线路,包括到中兴通讯(或騰讯)、华大基因等一线高科技公司进行实地考察,到中国新地标港珠澳大桥参观,入住中大珠海校园,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研学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黄埔军校,登顶广州塔等,这是一条最能体现广东改革开放成就以及近现代几代人为强国梦奋斗历程的经典线路,是最好的榜样励志和行走间的时政课堂。这些环境育人的效果是一般大众化的景区和线路所无法比拟的。
  为让研学旅行课程让更多的学校受益,我们还与教育部首批研学旅行挂牌基地中,广东省(共6 1家)最有代表性的两家——华南植物园、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共同探讨,计划打造华南最大的春秋游基地(华南植物园)及研学旅行基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总之,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中,教育性(学)、趣味性(玩)和观赏性(游)缺一不可,其中“学”是目的、“玩”是手段、“游”是载体,“游”和“玩”要服务于“学”。一次成功的研学旅行,就是一次回味无穷的“诗和远方”。
  研学旅行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不仅要求课程设计者有充足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对教育和学生心理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深谙教育规律,有浓厚的教育情怀,对孩子有发自内心的喜爱;还要能整合线路(景区)、项目、课程等各种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设计。因此这项工作对于传统旅行社的计划调配部门而言是很难承担的,必须由专家担纲。
  反观普通旅行社开展的研学旅行,不少只是流于形式,很难谈得上课程设计,只有静态的观光(观赏性),走马观花,很容易让学生乏味,效果可想而知;而一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春秋游基本就近安排在公园,极端的例子是某学校几年中7次到附近一家公园春秋游,这就是典型的走过场了。很多学生兴冲冲期盼已久的研学活动,最后就变成到公园放风、吃吃家长准备的点心,使学生充满期待的“诗和远方”停留在“眼前的苟且”层面,这不能不说是研学旅行的误区,用网络语言来说,这些可能是“假”的研学旅行。
  三、研学旅行的实施
  安全是研学旅行一票否决的头等大事,其实只要做足了功夫,严格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安全是可控的。
  要确保安全,首先是事前准备:踩点,排除安全隐患,制订预案,包括学生的行前安全教育等;其次是事中控制:作为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研学必须由学校和承办机构高度配合,双方的带队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对一些活动过程中有一定安全隐患的区域或环节,必须有专人负责,确保万无一失。
  对研学旅行的带队老师特别是总指挥要求很高,必须兼具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丰富的行走经验,以及深厚的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储备,这是普通导游无法胜任的。出于对教育和研学旅行事业的热爱,我们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尽可能都由我亲自带队。
  四、前置教育和行后总结
  要确保学生研学旅行的收益最大化,就应该在研学活动开始前让学生对有关研学的主题和背景知识有所了解,进行前置教育,特别是一些人文线路。比如我们设计的“走读中国,‘湘’遇伟人”线路,学生对毛泽东、刘少奇、曾国藩三位伟人的了解有限,我们就请专家先给孩子们上一堂课,讲授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背景知识,还给同学们布置了阅读伟人传记等作业,有助于学生在行程中深入学习。
  研学结束后,布置学生写作文、谈感想、写出总结报告,或者组织学生开分享会(很多分享会就在大巴或旅行途中进行,效果更好),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让学生升华活动感受,将效果最大化,让学生全方位受益。
  五、研学旅行助力学校品牌建设
  研学旅行对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有很大帮助,是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结合学校的校本课程特点和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研学旅行课程,不仅是学校研学旅行的方向,也非常有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
  研学旅行是一次与家长的互动良机,作为一项户外活动,孩子们是非常期待和兴奋的,孩子们的这种兴奋情绪很容易感染家长,家长对学校研学旅行活动的关注度也远比一般活动要高,活动组织方应该以开放的态度积极与家长互动。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微信群的功能进行互动,在一些重要场景(如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敬献花圈及重温少先队入队誓词仪式时)进行网络直播,让家长有代入感,感受重要时刻,意义巨大。对人数较多的活动,我们一般会安排电视台采访、航拍,至少会有专业摄像(制作优酷视频上传),重要场合会制作背景板。在活动结束不久,孩子们余兴未尽,家长们也正回味无穷的时候,我们及时推出“高大上”的文章(推文),与家长和师生分享,再一次放大了学生的喜悦。家长们深刻体会到,这种很难组织的活动,学校能做得如此出彩,说明学校确实花心血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在一次行动中得到了完美诠释,能大大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信赖感和支持度(也非常有利于学校此后每年研学旅行活动的组织)。不仅如此,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年代,家长会自发通过转发朋友圈等形式进行传播(我们的推文的点击量一般是其他学校同类推文的10倍以上),这种传播形成的口碑和美誉度,大大有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
  如果从营销的角度讲,一次好的研学旅行主题活动完全可以做成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学校在这方面的付出,是非常容易出成绩的。
  很多次研学旅行结束后,学生和家长给我们打出了满分的评价;一些小学生甚至在接受采访时,由衷地希望多在小学待几年(因为有研学旅行);一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说在校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校的研学旅行。
  六、结语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教育新时代,社会对研学旅行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期待和要求,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校本课程特点和办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个性化、有特色的校本研学旅行课程,这不仅是研学旅行的方向,也会对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体系起到巨大的作用,更将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终于挂牌成立了,朋友圈里都在开玩笑地说:诗和远方终于结合在一起了!是的,文化与旅游的结合组成了“诗与远方”,研学与旅行的结合绝不应该是“眼前的苟且”,而是最亮丽的“诗与远方”!
  (作者系广州市研学旅行协会秘书长,广州市智库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广东广播电视台教育频道原总制片人)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和氛围的改变显得刻不容缓。教师在重视结果的同时更应重视习得的过程、学生能力和心理的发展。英语语言实践需要丰富的对话机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合作学习形式列入小学英语课堂,为学生创造出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英语;合作学习;课堂教学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罗伯特·斯莱温在美国的
本報综合消息 12月21日-2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一行到我省开展教师教育改革工作调研。12月22日,王司长现场考察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正在建设中的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并出席了在该校召开的“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王司长做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
【摘要】当前农村很多小学教育仍然处于应试教育模式,学生的思想教育常处于边缘化,个别教师及家长仍然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常常忽略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因此,要做好农村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必须要了解农村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现状,如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学校、社会等诸多阻碍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工作。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基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小学生良好的品格
【摘要】受环境和硬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技术于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应用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山区学校的教师难以摒弃传统的合作交流模式,在应用技术交流的频度和效果上相对落后,本文旨在通过对山区数学教师合作交流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探求提高山区学校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网络技术;山区教师;交流与合作  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对教师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师
思维导图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的托尼.博赞提出,是将人类大脑的思维过程用簡单的语言文字、树形、框架等形式发散表现出来,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思维导图训练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和地理知识体系构建培养起到良好效果,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受到很广泛应用。笔者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尝试教学后,所教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但同时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
【摘要】在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以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践为课堂教学基础,以先进的现代教育装备为教学手段,把微课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并使微课成为学生认识生活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升华各种品德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课题《微课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题材教学中案例研究》的研究,在课堂中对微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低年级;道德;法治;微课   丰富而成熟的信息技术,足以能够为现
【摘要】英语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临阵磨枪是不能取得好成绩的。从多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写作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从“模仿”到“语法”“构思”,再到“人地事时物”等教学形式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写书面表达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书面表达;模仿;语法;构思;人地事时物  对很多中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一个难点。每当考试时,在写作方面,有相当部分学生的答题是空白或
【摘要】针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注重语法知识和应试技巧,忽略语篇内涵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等现象,笔者在写作教学中,结合英语原著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以读助写,以写促读,有效推进和落实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原著阅读,读写结合,六要素,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引言  阅读是人类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重要能力,是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指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視,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要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日常课堂教学的落实。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虽然在教学形式上有了很多的创新,但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仍处在“有问有答”水平上,很少能主动感悟、体验、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难以迁移、内化。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巧设英语辩论,是很好的育人方式。  【关键词】小学英
【摘要】在初中班级德育工作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前者的基础与关键。只有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抱有感恩之心,他们才会愿意接受德育并在感激之情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道德体系。本文将简单分析感恩在初中班级德育中的重要性,并就相应的感恩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感恩;初中;德育  感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基础,如果整个社会缺乏感恩之心的话,那么社会秩序和文明都将受到巨大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