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态新思路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x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辅导员专业化水平是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真正关注辅导员的内心世界,才能激发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内在自觉。优化辅导员的专业心态是提升辅导员职业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的基础,也是推动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有效切入点。总体上看,辅导员专业认知比较理性,但也存在一定的模糊和偏差;辅导员工作整体压力较大,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相对不足,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辅导员职业需求多元且旺盛,但实际之中合理规划自我的意识不强,需求的满足程度不高;辅导员对职业的坚守意识相对较弱,队伍稳定性建设受到挑战。工作压力、薪资收入、学校治理水平、任职年限和职业认知是辅导员专业心态的重要影响因素。要着力建构“政府——学校——辅导员个体”三级联动的辅导员专业心态优化机制,为辅导员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专业心态;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育人品质提升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思政教育复杂性、多变性的日益彰显,给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新的使命和挑战,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成为紧迫的命题。然而,从总体上看,尽管国内对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经持续关注多年,也在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特征、价值、路径等问题上进行了持续探索,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未能很好地契合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由此,创新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路和视角,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必然选择。
  研究审视:忽视主观体验
  学界对于辅导员专业化研究的集中关注大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主要诱因有两个:一是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和办学体制改革催生了对于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40多年的成果向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辐射与输出。根据中国期刊网统计:自1998年至2018年的20年间,以“辅导员专业化”为研究关键词的研究文献达到10750篇,而且总体上看研究文献的数量是逐年递增的。特别是到了2010年之后,每年的辅导员专业化研究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此相悖的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并没有随着这些研究的开展得到显著改善,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跟其他教师队伍建设相比,辅导员专业化的成效普遍不高。
  梳理当前的辅导员专业发展研究发现,研究内容多集中在辅导员专业发展的价值、内涵、内容和路径四个维度,研究成果的雷同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对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路径设计上,大量的研究都集中于相关政策的保障、学校管理的优化、激励机制的建构、专业共同体的打造等外部维度。这种自上而下、由外及里的研究视角,尽管有助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设计,但是却忽视了辅导员自身对于其专业成长问题的自觉思考和建构,也必然会导致由于忽视对辅导员内心世界的唤醒而带来的专业成长成效低下的问题。
  应有视角:关注内心世界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遵循科学与规范的专业标准,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从这个角度理解,辅导员的专业化是指辅导员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专门训练,坚定专业理想,习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彰显专业智慧的系统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的专业成长,从结果上表现为知识的不断丰富,技能的不断提升和智慧的不断积累;但从过程上看,其所蕴含的元素更加复杂。从近年来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看,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情感、意志等综合作用的过程,强调专业自觉,注重内心世界的关照,成为促进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应然视角。
  辅导员专业化依赖并取决于辅导员对专业活动的认同、接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创造性地开展育人活动,这就是所谓的辅导员专业自觉。正是因为这种自觉,辅导员才能集聚起专业成长的精神力量,才能主动思考和设计适宜的专业成长路径,也才能在面对专业成长困境时不气馁、不放弃。专业自觉是一种内心情感的积累和表达。只有关注辅导员的内心世界,让其在一种幸福愉悦的主观体验下开展工作、谋求发展;这种专业的成长才是自觉的、主动的,才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取得理想成效。
  路径创新:优化专业心态
  关注辅导员的内心世界,激发辅导员的专业自觉,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要不断优化辅导员的专业心态。心态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话语表达方式,但是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心态还是一个被普遍接受和广泛运用但同时又歧义丛生的概念。综合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心态”概念,可以将辅导员的专业心态理解为一段时间内弥散在辅导员群体之中的整体心境状态,是整个辅导员工作的情绪基调、思维共识和工作价值观的综合。
  辅导员的专业心态是辅导员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朴素、直观、具体的心理活动,是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在某一时期所呈现的普遍且具有主导地位的舆论和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心态,才能激发专业成长的积极情感,也才能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努力,最终达成期待的成长目标。因此,只有抓住高校辅导员专业心态的当下特征,做好辅导员专业心态失衡的原因分析,优化辅导员专业心态的路径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
  专业心态特征调查
  辅导员的专业心态问题,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一个极易被忽视的重要问题。对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心态的现实情形也缺少实证性的调查和分析。2018年,笔者所在的課题组针对辅导员专业心态问题在浙江省17所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开展调研,通过对384份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总结概括了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心态领域呈现的主要特点:
  从专业认知上看,辅导员对专业的认知整体上比较理性,但也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就职业价值观而言,45.57%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是崇高的育人事业,另有34.11%的辅导员对此说法比较认同,两个选项的累计比重达到了79.68%;就择业原因而言,30.73%的辅导员选择辅导员职业是认为“符合自己的职业预期和理想”,26.3%的辅导员是因为“认可其教书育人价值”,另有25%的辅导员是因为“工作稳定有假期”;就职业认识而言,面对“最符合被试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的调查,选择比例最高的是“需要身心巨大耗费的事务性工作”。以上数据表明:辅导员从思想上普遍认可自身工作的价值,但实践中的感悟往往会冲击到这种理性认识,甚至带给辅导员自我否定的悲观情绪。   从专业体验上看,辅导员工作整体压力较大,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相对不足,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就工作压力而言,有29.69%的辅导员认为自己压力非常大,50%的辅导员认为压力较大,二者累计比重接近80%;就日常工作感受而言,49.22%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40.11%的辅导员认为工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就职业的幸福感、获得感而言,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辅导员比重仅占3.65%,认为比较幸福的比重也只有39.84%;就身心健康状况而言,近一两年中,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辅导员比重仅为11.98%。
  从专业需求上看,辅导员职业需求多元且旺盛,但实际中合理规划自我的意识不强,需求的满足程度不高。就近期发展的需求而言,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提升、综合素质提升、职务提升、学历提升、专业技能提升等选项的选择面都比较广,说明辅导员的专业成长需求是多样的;就职业需求的满足情况而言,只有11.72%的辅导员认为自己的需求在学校被满足的程度很好,26.04%的辅导员认为满足程度较好,两项累计比重仅为37.76%;就远期的职业发展规划而言,仅有26.04%的辅导员表示自己有明确清晰的生涯发展规划。这说明辅导员合理规划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从专业坚守上看,辅导员对职业的坚守意识相对较弱,队伍的稳定性建设受到挑战。仅有17.45%的辅导员表示愿意一直在辅导员岗位上工作;27.87%的辅导员表示如果有机会会毫不犹豫地转岗;仅有40.89%的辅导员表示如果职业生涯有重新选择的机会,还会选择做一名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从来没有想过离开辅导员队伍的比例仅为14.32%。上述数据表明,辅导员整体的职业坚守意识较弱,这给辅导员队伍整体建设,特别是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了隐患。
  专业心态失衡原因分析
  辅导员的专业心态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综合表现,工作压力、收入水平、学校管理、任职年限和专业认知,是影响辅导员专业心态的核心要素。
  其一,工作压力与职业感受密切相关,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心态失衡。调查显示:辅导员自身的工作压力,对其身心健康状况、职业认知、职业坚守程度和职业幸福感都有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工作压力越大的辅导员,一般身心健康水平越差,对职业的认知越消極,职业的幸福体验和坚守程度越不理想。
  其二,收入水平或者说福利待遇,是导致辅导员专业心态失衡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辅导员们普遍认为自己的收入没有达到预期,多数辅导员认为收入水平与自己的工作付出不成比例。有超过80%的辅导员认为,适当增加收入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增强自己的工作信念。
  其三,辅导员在学校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学校自身管理、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的专业心态。数据分析显示:辅导员在学校改革发展政策制定中的参与权、相关事务的知情权、职称职务和学历的晋升渠道、参与各类学习培训的机会以及学校对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与其专业心态特别是职业满意度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其四,任职年限是影响辅导员专业心态的又一重要因素。从本项目研究看,辅导员的任职年限不仅与其专业成熟水平存在某种内在关联,而且也能够构成辅导员专业心态的客观影响因素。随着任职年限的增加,辅导员的专业心态整体表现情况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入职3年至5年的辅导员专业心态平均得分最低,任职超过10年的辅导员则专业心态平均得分最高。
  其五,辅导员的专业认知是决定其专业心态的最关键内在因素。随着辅导员职业认知的日渐科学和合理,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价值理解会不断深刻。当他们把自身的工作不再仅仅视作一种谋生的手段时,其职业幸福感、职业坚守程度、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规划的自觉性等,都会有显著提升。
  优化辅导员专业心态的路径
  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自身和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些都对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从上述分析可见,辅导员的专业心态与其专业成长有着内在逻辑关系,不论是政府、高校,还是辅导员自身,除了要在思想上廓清对辅导员专业发展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建构“政府——学校——个体”三级联动的辅导员专业心态优化体系,让辅导员专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心理支撑。
  注重制度完善与落实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诸多的改革机遇,特别是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以及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一系列重要会议召开之后,思政教育改革的春天已然来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出台,也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有些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与规定不相匹配的地方,辅导员按比例配备情况、职称职务晋升情况、发展与培训的机会、考核激励情况等,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对于政府层面的工作而言,既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宏观政策,又要通过必要的监督检查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制度的落实,在相关的学科、专业、教学、课程等评审过程中,适当增加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指标和权重,从而营造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外部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将辅导员的福利待遇问题与其他教师一并考虑,扎实推进薪酬体系改革,从制度层面保障学校改善辅导员收入水平的法理性,为辅导员专业心态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外部保障。
  学校层面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 学校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要用系统性思维审视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运用现代教育治理思维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让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有更多平台、更多支持和更多可能。首先,要注重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校本制度体系。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结合学校实际起草制定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明确学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核心思路和特色做法,特别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明确辅导员工作的权责范畴,减轻不属于辅导员工作范围的额外压力,保障辅导员在进修、培训、挂职、访学等领域的相关权益,形成合理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辅导员职业的吸引力,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真正提供可行的、可靠的政策制度依据。其次,要注重解决制约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关键性问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对辅导员专业心态影响最深刻的是职称职务晋升问题。一方面,高校要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根据辅导员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标准,结合学校职称制度改革实际,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专门的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落实单列指标、单独评审的要求,形成合理的辅导员职称结构。另一方面,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干部的后备人才库,突出选拔提任干部对象的学生工作经历,同时探索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党政管理干部的双向交流机制,在保障学生工作队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为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最后,要注重完善辅导员职业的荣誉体系。新时代的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更加强调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和归属感,因此要能够为辅导员提供明确的角色定位,提供一套辅导员队伍分享的信念、规范、价值以及标准。这种价值标准往往不是单纯的文字叙述,而是先进人物群体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价值、行为和选择。也就是说,高校要注重完善辅导员职业荣誉体系,通过选树典型人物,让辅导员在榜样激励下充分发挥“缄默知识”的引领价值,激发内在的向上力量,为专业成长提供精神保障。   注重辅导员个体内心世界的精神修炼 从专业心态的内涵看,它首先表现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这也就意味着,要优化辅导员的专业心态,固然需要外部的引领、激励和保障,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内心积极主动的自我调整与自我修炼。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培养教育情怀。从概念上看,情怀是一种“含有某种感情的持久的、弥散性的心境”,辅导员的教育情怀是辅导员内心执念于教书育人事业的精神叙事,是辅导员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对于辅导员而言,只有具备了厚实的教育情怀,才能深刻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价值,才能自觉调适消极的心理状态,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自身工作之中,也才能形成职业的认同与坚守,这实际上也是优化辅导员专业心态的题中之义。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心理调适是指用心理技巧改变个体心理活动绝对强度,减低或加强心理力量,改变心理状态性质的过程。辅导员专业成长面临的环境是复杂的,很多现实的工作又是零散无序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作为支撑很容易感染职业倦怠。只有辅导员学会自我调适,才能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善于换角度思考问题,合理归因,既不容易盲目自信,也不轻易否定自己,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耕耘和创造,为专业成长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
  【本文系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政辅导员专业心态的当下特征及优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GXSZ033YB)最终研究成果;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国际志愿者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编号:jg2018024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刘涛.理论与实务:多维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袁尚会.辅导员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及实现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
  [3]胡建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标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8).
  [4]舒志定.论教师的专业自觉[J].教师教育研究,2007(6).
  [5]郅庭瑾等.教师专业心态的当下特征及政策启示——基于上海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6]左殿升,刘伟,张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三维透视[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
  [7]冯刚,房正.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向新高度[J].教育研究,2017(7).
  [8]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
  [9]韩延伦,刘若谷.教育情怀:教师德性自觉与职业坚守[J].教育研究,2018(5).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出版:接力出版社  该系列小说包括《镰刀龙勇士》《蛮龙的蛋壳装甲》《伤齿龙闯北极》《巨兽龙的猎物》《棘龍的潜伏》5本。书中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恐龙形象,它们是蛮龙“小胆”,镰刀龙“勇士”,伤齿龙“闪电”,巨兽龙“巨无霸”,棘龙“大帆”……在险象环生的自然世界里,不畏艰险,不断学习,勇敢面对生活磨难,在一个个生存挑战中努力拼搏。本系列既有科普性,又有故事性,每册附有50余幅精美、细腻的插图,形象地还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涵盖投影仪、电子白板、电脑、电视、音响等功能,具有人机交互、多媒体信息处理和网络传输等多项技术的触摸式一体机,恰当地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整合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融合,能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理解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数,理解数的意义,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触摸式一体机除了能够通过播放音视频、
主编:梅子涵  出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本套书共6册,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儿童文学巨著《爱的教育》的延展读物。该套书既选入了亚米契斯《万卡》《佛罗伦萨的小抄写员》等经典篇目,又选取贝多芬、居里夫人、屈原等名人名家关于爱的教育的励志故事,套书选文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精心挑选中外文学大师佳作,所选篇目情感真挚,直指心灵,催人泪下,让孩子深刻感受爱的温暖与美好;并让孩子在阅读中领略文学之美,提高文
教师自我突围的秘诀  作者:汪瑞林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专业成长秘诀、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艺术、学生素养培育四个方面介绍了36位名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其中,既有李吉林、吴正宪、余映潮、冯恩洪等老一辈教育名家,又有窦桂梅、黄厚江、卢明、褚树荣等中生代教坛明星,还有贲友林、张齐华、唐彩斌等后起之秀。老中青三代名师的成长经验,为一线教师的成长发展提供多元参考。所选文章不是简单介绍,铺陈名
近日,教育部辦公厅印发《关于公布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组成人员名单的通知》,公布宣讲团组成人员名单。该宣讲团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开展工作,日常工作委托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牵头组织实施。通知指出:教育部将组织宣讲与赴地方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调研督导相结合。宣讲团成员在宣讲的同时,积极了解当
在美丽的沈阳市和平区版图上,活跃着一支思想积极、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一路走来,在各级领导的厚爱与帮助下,团队的教师们“低头做事,高调亮相”,在实践中学,在研讨中练,在反思中悟,在比赛中行,逐步走上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这支团队的名字叫“张连双名师工作室”。下面把工作室内涵建设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现状分析  自然情况 “万丈高楼平地起”。翻开“张连双名师工作室”的人事案卷——清晰的数据
守护孩子安全,让孩子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相关知识,是每个合格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做到的。然而,近年来尽管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都声称在重视,但道路交通、溺水、跌落等意外伤害学生的新闻仍然层出不穷,孩子的人身安全和生命质量依然受到严重威胁。2018年5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预警通知》印发全国,再次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预防溺水有关工作要求,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结合当地水文
你做过梦吗?也许,你对这个提问一定会感到诧异:人生在世,谁没有做过梦?孩提时代的童稚梦,少年时代的放飞梦,青年时代的凌云梦……  可是今天我要问的是另一个梦,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梦、中华民族的复兴梦。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今天我终于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被称为“最廉洁的国防”,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然是同
儿时生活在乡村,经常看到满地生长的蒲公英。那时候,喜欢和伙伴折下几枝,放在高空长风中,任凭绒毛凌风飘飞。我喜欢蒲公英的朴实无华,虽然它没有牡丹的艳丽,没有茉莉的清香,但它因为一粒粒种子而变得美好,为了梦想,孕育安静,充满力量地将希望的种子放飞大地,留下印记,平凡中显示了伟大。  从梦开始,寻找“生长”的方向  蒲公英的花语是“停不了的爱”。一棵蒲公英的一生,注定是从梦开始的一生,一路追寻着爱与理想
他,生于斯长于斯,他,在这里托付着自己的教育理想。晨曦易夕,三十载光阴荏苒,受着海洋文化的熏陶,威海市文登南海实验学校校长孙连福,始终不改初心,不忘原点,毅然坚守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漫长征途上。  高瞻远瞩,确立教育航向  蓝色的海洋总能带给人多彩的梦想,咸咸的海风对于这里的人来说就是最醉人的芳香。孙连福校长对大海有着深沉的爱与眷恋,他认为“海”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标签,希望能从大海身上找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