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闻一则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应聘“趣闻”——人事经理问:“你家住得离这里远吗?”大四女生答:“今天我妈送我来的,这个我要回去问我妈才知道。”问:“你一星期能在这里做几天?”答:“这个我要回去问我妈才知道。”问:“你期望薪资是多少?”答:“这个我要回去问我妈……”“那你‘回去’吧。”以上“趣闻”实录自某公司招聘现场。
“趣闻”虽为个案,但笔者忍俊不禁之余,更心生几分悲哀:孩子,你怎么啦?我们已行过“成年冠笄礼”,我们不是“袋鼠”!孩子:你必须勇敢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勇敢地喊出:“我的人生选择我作主!”
毋庸讳言,“求职”是人生旅途中一次相当关键、要紧的选择。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做子女的多听听家长的意见,而做父母的对孩子多加指点,应该说都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然则,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份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天赋与志趣。做父母的倘能及早地发现孩子的志趣与天赋,自然也是父母的骄傲与孩子的福气了,我们又何必去做孩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去替他選择人生之路呢?
眼下做父母的,不但求学、求职全程陪同,连孩子的终身大事,都要由父母来拍板定夺。由“包办婚姻”进而到“包办人生”,你说孩子“而立”之年尚能自立么?
据统计上海市便有七八万90、00后之年轻一代在家“啃老”——名为“啃老”,实为“圈养”。
笔者一位作家朋友就曾痛心疾首地对我说过:“我可以看破世上的一切,可以对任何难题拿得起,放得下。唯在儿子的前程命运关头,便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力量,为他去四处奔波,求托人情。有时想想真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光!”真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包办心”,却包得不值,办得过分!
《呻吟语》曰:“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在教育孩子上,我们是否“情爱过义”了?做父母的倘若将孩子们的一应兴趣个性、吃穿住行,乃至前程命运悉数越俎代庖了,这“做法”本身是否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据我想来,现在即开始做“主人翁”的孩子,在未来世界恐怕倒很难做得来主人翁的。“管得太具体,孩子没出息”,是为教子醒言!
我们如何做父母?其实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已给出现成而极富远见的答案: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便是解放。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倘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唯“能使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之父母,才有资格称之为“人之父母”,则我以为:把人生之路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便是明智而人性的“人之父母”的做法,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韦荣景/图
“趣闻”虽为个案,但笔者忍俊不禁之余,更心生几分悲哀:孩子,你怎么啦?我们已行过“成年冠笄礼”,我们不是“袋鼠”!孩子:你必须勇敢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勇敢地喊出:“我的人生选择我作主!”
毋庸讳言,“求职”是人生旅途中一次相当关键、要紧的选择。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做子女的多听听家长的意见,而做父母的对孩子多加指点,应该说都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
然则,每个孩子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份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天赋与志趣。做父母的倘能及早地发现孩子的志趣与天赋,自然也是父母的骄傲与孩子的福气了,我们又何必去做孩子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去替他選择人生之路呢?
眼下做父母的,不但求学、求职全程陪同,连孩子的终身大事,都要由父母来拍板定夺。由“包办婚姻”进而到“包办人生”,你说孩子“而立”之年尚能自立么?
据统计上海市便有七八万90、00后之年轻一代在家“啃老”——名为“啃老”,实为“圈养”。
笔者一位作家朋友就曾痛心疾首地对我说过:“我可以看破世上的一切,可以对任何难题拿得起,放得下。唯在儿子的前程命运关头,便不得不屈服于世俗的力量,为他去四处奔波,求托人情。有时想想真恨不得扇自己两个耳光!”真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包办心”,却包得不值,办得过分!
《呻吟语》曰:“雨泽过润,万物之灾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在教育孩子上,我们是否“情爱过义”了?做父母的倘若将孩子们的一应兴趣个性、吃穿住行,乃至前程命运悉数越俎代庖了,这“做法”本身是否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据我想来,现在即开始做“主人翁”的孩子,在未来世界恐怕倒很难做得来主人翁的。“管得太具体,孩子没出息”,是为教子醒言!
我们如何做父母?其实早在一百年前,鲁迅先生已给出现成而极富远见的答案:所以觉醒的人,此后应将这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便是解放。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倘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唯“能使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之父母,才有资格称之为“人之父母”,则我以为:把人生之路的“选择权”还给孩子,便是明智而人性的“人之父母”的做法,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韦荣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