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纤维改性季冻区膨胀土强度特性与微观结构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e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利用资源,采用木质素纤维对季冻区膨胀土加以改性,提高其抗剪强度的可行性与效果.通过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对掺入不同木质素纤维质量分数的膨胀土及其经历冻融循环后的强度特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电镜扫描试验观察其微观结构,从微观层面揭示木质素纤维改善经历冻融循环前后膨胀土强度特性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将木质素纤维掺入膨胀土后,膨胀土自身抗拉能力能够限制其周围接触土体的变形,从而有效提高了膨胀土的“准黏聚力”,且随着纤维掺量增多,膨胀土的“准黏聚力”增幅越明显;膨胀土本身存在着一些天然微裂缝、贯通裂缝和孔隙,经历冻融循环后,土体内微小裂隙会发展成为大裂隙,同时,土颗粒间的错动与重排会产生更多的孔隙,从而导致其抗剪强度降低;木质素纤维掺入后被周围土体包裹,纤维与土体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能够发挥“桥联增韧”作用,延缓微小裂隙的形成与发展,阻止土颗粒间的错动与重排,从而提高膨胀土抗冻融循环作用的能力,且随着木质素纤维质量分数增大,膨胀土抗冻融能力增强.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膨胀土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增强植物根系在膨胀土边坡土体中的力学效应,提出用植物根系作为加筋材料防治膨胀土边坡的浅层失稳,调控植物根系在边坡土体中的生长分布方法.基于WU氏模型推导植物根系分布角度与膨胀土边坡土体抗剪强度增量的关系,构建1个膨胀土试验路堤边坡以模拟工程边坡实际情况,采用人工调控的方法调控香根草植物根系在膨胀土边坡土体中的分布,并与自然生长条件下根系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生长的角度对膨胀土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大,往膨胀土边坡上坡向生长的植物根系越多,其提高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能
针对边坡增湿过程中膨胀土侧向膨胀力对土工格栅加筋边坡局部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土工格栅加筋体缩尺(1?5)模型试验,研究加筋体增湿膨胀过程中膨胀土与格栅相互作用规律与变形协调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加筋体在浸水增湿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其侧向膨胀力、格栅应变、竖向变形随增湿时长的增加依次表现出显著增大、趋于稳定、保持不变3个典型的阶段性特征;在加筋体内部侧向膨胀力达到最大值(48.1 kPa)时,格栅继续拉伸;当格栅应变达到最大值(1.71%)时,侧向膨胀力达到稳定状态;每层加筋体内膨胀土位移与上下层反包格
为探究在干湿交替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裂隙发育形态演化规律,以广西宁明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对膨胀土边坡模型开展了7次干湿交替循环试验.首先,以数字图像相关技术为研究手段,实时监测并定量分析膨胀土边坡表面裂隙演变过程;其次,在膨胀土边坡内不同深度断面埋设含水率、基质吸力监测探头;最后,结合坡体表面裂隙监测结果,分析裂隙发育过程中膨胀土边坡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湿交替作用下,膨胀土边坡脱湿开裂过程中存在空间各异的收缩中心,土体在向收缩中心运动过程中边坡表面裂隙逐渐发育为由数个土块组成的裂隙网络;收缩
为探究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裂隙的演化规律,以南阳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单元试验测定南阳膨胀土的胀缩系数;其次,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不同大气条件下膨胀土边坡的非饱和土渗流问题;最后,基于室内试验与有限元计算结果,采用离散元法模拟蒸发?降雨作用下膨胀土边坡裂隙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体的含水率受气候影响较大,随着深度增加,土体含水率变化受大气的影响逐渐减弱,且边坡内部土体含水率变化存在滞后性;在蒸发作用下土体失水收缩,裂隙首先出现在坡肩位置处的表层土体中,随着蒸发过程的持续,边坡各个位置均逐
为了对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状态进行精确、快速地预测,选取表征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状态的指标,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预测GS-SVM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数据预处理方式(标准化、权重量化)和模型训练集抽取比例(50%~80%)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型训练集抽取比例的增加,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明显上升;将数据进行权重量化处理所得到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显著高于数据标准化处理得到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本文所建立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预测GS-SVM模型准确、有效,可向其他边坡防护
为了探究不同干湿循环历史对季冻区膨胀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影响,以黑龙江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具有不同初始含水率w的膨胀土环刀试样开展不同干湿和冻融循环组合的系列试验,对循环过程中的膨胀土试样变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历史会对膨胀土冻融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多,处于最优含水率湿侧(w=24%)的膨胀土样经过多次干湿?冻融组合循环作用后的相对初始体积变化率η0逐渐增大,相对当年体积变化率ηd达到稳定时经历的组合循环次数增多,且稳定时的ηd最大值逐渐增大;一次干湿
为了对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的健康状态进行精准、快速评价,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和行业规范,选取表征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状态的指标,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和二分K?means聚类方法的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健康诊断模型.该模型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CRITIC赋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出组合权重,然后对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再运用二分K?means聚类算法确定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的健康等级.最后,以南京市郊区某一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为实例,将本文提出的健康诊断模型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以及高斯混合聚类方
以引江济淮试验段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在不同循环次数、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制样方式及高、低法向应力段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循环次数、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对膨胀土强度指标影响显著.相较于脱湿温度,循环幅度对黏聚力影响较小,对内摩擦角则基本无影响;原状样与重塑样强度指标变化规律虽然相似,但二者强度指标值明显不同,原状样5次干湿循环后的强度指标值与重塑样初始强度指标值更接近;高、低应力段下的强度指标值存在显著差异;直剪试验时宜包含低法向应力条件,以反映膨胀土边坡浅层滑动特性.
为了探究冻融循环对膨胀土静力特性的影响,以河南平顶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初始含水率下膨胀土冻融循环试验,并对冻融循环后的膨胀土试样进行不固结不排水(UU)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初始含水率变化对冻融循环后的膨胀土应力?应变关系、抗剪强度指标有显著影响;应力?应变关系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现出由强应变硬化型向弱应变硬化型发展的趋势;在高初始含水率下,膨胀土破坏强度、黏聚力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整体呈现出先快速衰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冻融稳定阶段黏聚力约为初始黏聚力的72.5%(含水率w=20%)和
针对列车荷载与湿度变化作用下改良膨胀土累积塑性变形问题,以浩吉(浩勒报吉—吉安)铁路三荆段中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在素膨胀土、石灰改良土和水泥改良土最优含水率(wopt)基础上分别增湿2%,4%和6%,通过多级连续加载和单级加载的动三轴对比试验,分析湿化幅度、应力水平和应力历史对膨胀土及其改良土累积应变特性的影响.通过时间硬化方法考虑应力历史的影响,建立多级加载模式下累积应变的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增至wopt+2%后,素膨胀土累积应变急剧增大直至破坏;在含水率增至wopt+6%的过程中,改良膨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