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的疗效分析

来源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OADs)治疗方案对使用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预混胰岛素30/70单独或联合使用OADs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停用预混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n=30)和对照组(继续使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联合OADs,n=20),各组均依据血糖监测水平调整胰岛素及OADs用量.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3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体重指数(BMI)及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HbA1c、FBG、3餐2 hPG均有所下降(P均<0.01);治疗组及对照组BM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FBG、午餐2hPG、BMI及HbA1c均降低(P均<0.01);试验期间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接受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可显著改善FBG和HbA1c,且不增加体重,简便易行,大大降低了低血糖风险。

其他文献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lhy,DN)是糖尿病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长期高血糖及其引起的代谢紊乱.激活多种途径导致肾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tix,ECM)沉积等.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常伴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或降解异常,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
反应曲面法是特定数学与统计方法这集合所衍生出的方法论,用于程序设计的改进并使之最优化.反应曲面法应用回归模型探讨系统内多个变量间的数学模式关系,提出最适化反应曲面设计、获得最适反应曲面模型.目前,此种方法已用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罗库溴铵静脉注射时有些病人会诉说注药局部疼痛或引起肢体不自主抽动.发生机制可能与肌松药pH值偏低、激肽原级联反应以及罗库溴铵刺激C神经纤维和肥大细胞反应有关.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芬太尼类药物、枢复宁、右旋美托咪啶、阈下剂量氯胺酮或8.4%碳酸氢钠能明显降低罗库溴铵诱发注药局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
新近确定的一个导致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基因-TRPC6编码蛋白是一个非选择性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其介导的钙信号通道参与维系肾小球正常结构及生理功能.下文从TRPC6基因突变及其编码蛋白与FSGS致病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以环磷酰胺和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但部分患者反应不佳及其毒副作用限制了环磷酰胺的应用。霉酚酸酯是近年开发出来的一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内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的另一重要成分,近年来对MSC的研究越来越多,MSC具有体外扩增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同时,MSC还具有低免疫原性以及免疫调节特性.本
目的 观察在接受门冬胰岛素30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后胰岛素剂量和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为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的观察性研究,入选1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门冬胰岛素30或联合2种以下非胰岛素促泌剂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格列美脲降糖治疗12周.结果 治疗3个胆后,患者全天各时点血糖均较基线时明显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从(8.68±1.34)%降至(6.71
随着肥胖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由肥胖引起的肾脏疾病-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着重对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作一综述。
肝静脉闭塞病(VOD)是移植早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早期的诊断治疗对高危患者非常重要。既往人们的诊断主要局限于临床和影像学,近几年来,血液学的检查尤其是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
疼痛及其治疗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主要由于机制不明.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家族,几乎存在于整个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Cdk5作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可调节众多底物和蛋白,目前发现在疼痛信号通路及阿片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治疗疼痛的新方法,对其在疼痛通路及阿片耐受中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