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作业作为体现这一理念的重要载体,宜加入一些“动词”,让作业内容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形式更加开放,张扬学生个性。
一、做。有些常识性课文给学生展示了无穷的奥秘,反映了事物现象、特征、本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科学小知识等。在学生课堂有了理性认识后,可让他们课外学着做一做,进行实验验证,激活思维,引发好奇心。如学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称象”的实验,验证课文所写的方法。学生在动手实验和思考中,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议。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利用学生认识上存在的分歧,让他们进行争论。如《草船借箭》一课,同学们大多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决胜千里,但诸葛亮也有缺点。其实虽然我们从课文中看不出周瑜、曹操、鲁肃很多的优点,但他们也是了不起的英雄。教学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各自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英雄“自圆其说”,并展开辩论。学生的争论,构建出开放的学习环境,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极为有利。
三、画。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动手画一画,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鲜明起来,既再现了课文情境,又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获得了新知。如教学《火烧云》时,可让学生画图再现美景: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可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理清作者浏览、参观的经过。画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理解、创造能力。
四、看。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所写事物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寻求内在东西。如要了解《爬山虎的脚》一文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具体观察爬山虎实物,并与课文结合起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五、听。提供一定的情境音乐,有助于学生入境入情体验。《月光曲》一文叙述了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的真情所动,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教学时可配合朗读课文播放《月光曲》音乐,伴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学生在领悟音乐的同时,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六、演。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并演一演,甚至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编、排、演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节和对话,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加深对课文的体验性感悟。如教学《将相和》后,可布置学生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写剧本、排练,设计服装、道具,演一演。
七、讲。小学生喜欢讲。教师可让学生给家长讲讲学校的见闻和同学问发生的事情,讲讲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和生活中的乐趣和烦恼。也可让学生讲述课本中有趣的知识和感人的故事,甚至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本上的故事改编一下讲给家长听,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唱。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同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课文,可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在唱一唱中理解,丰富情操。小学教材中的古诗,都可在网络“古诗新唱”搜索到曲谱、mp3、视频。教学古诗词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听听录音,回家后唱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一来,学生会将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在音乐声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九、查。新课改中的大语文观,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中去的能力。在教学《新型玻璃》《鲸》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在广阔的网络资源中选择、搜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检、提取、合成、加工和运用,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语文的深度和广度。
十、写。学了课文,看了课外书,对遇到的某件事,有什么想法,可让学生写进日记。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可写生活日记,可写童话日记,可写剪贴日记,可写图画日记,可写接力日记。也可在家长帮助下记下某个故事,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实践性“动”中“做”作业,为学生搭建了主动探究、获取信息、展示个性的平台。教师有机地设计实践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小学405400)
一、做。有些常识性课文给学生展示了无穷的奥秘,反映了事物现象、特征、本质、生活小常识、小窍门、科学小知识等。在学生课堂有了理性认识后,可让他们课外学着做一做,进行实验验证,激活思维,引发好奇心。如学完《曹冲称象》后,让学生回家做一做“称象”的实验,验证课文所写的方法。学生在动手实验和思考中,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议。争议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教师可打破思维定势,利用学生认识上存在的分歧,让他们进行争论。如《草船借箭》一课,同学们大多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决胜千里,但诸葛亮也有缺点。其实虽然我们从课文中看不出周瑜、曹操、鲁肃很多的优点,但他们也是了不起的英雄。教学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让学生各自挑选一位自己喜欢的英雄“自圆其说”,并展开辩论。学生的争论,构建出开放的学习环境,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极为有利。
三、画。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动手画一画,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形象、鲜明起来,既再现了课文情境,又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获得了新知。如教学《火烧云》时,可让学生画图再现美景: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时,可让学生画一画线路图,理清作者浏览、参观的经过。画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理解、创造能力。
四、看。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所写事物的特征,通过分析比较,寻求内在东西。如要了解《爬山虎的脚》一文里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具体观察爬山虎实物,并与课文结合起来,了解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五、听。提供一定的情境音乐,有助于学生入境入情体验。《月光曲》一文叙述了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的真情所动,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教学时可配合朗读课文播放《月光曲》音乐,伴着优美的旋律,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学生在领悟音乐的同时,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六、演。对于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让学生编写课本剧并演一演,甚至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编、排、演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节和对话,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加深对课文的体验性感悟。如教学《将相和》后,可布置学生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任选一个写剧本、排练,设计服装、道具,演一演。
七、讲。小学生喜欢讲。教师可让学生给家长讲讲学校的见闻和同学问发生的事情,讲讲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和生活中的乐趣和烦恼。也可让学生讲述课本中有趣的知识和感人的故事,甚至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本上的故事改编一下讲给家长听,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唱。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同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课文,可借助音乐旋律,让学生在唱一唱中理解,丰富情操。小学教材中的古诗,都可在网络“古诗新唱”搜索到曲谱、mp3、视频。教学古诗词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唱唱,听听录音,回家后唱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一来,学生会将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在音乐声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九、查。新课改中的大语文观,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中去的能力。在教学《新型玻璃》《鲸》等知识性较强的课文时,可让学生上网查一查,在广阔的网络资源中选择、搜集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分检、提取、合成、加工和运用,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拓展语文的深度和广度。
十、写。学了课文,看了课外书,对遇到的某件事,有什么想法,可让学生写进日记。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可写生活日记,可写童话日记,可写剪贴日记,可写图画日记,可写接力日记。也可在家长帮助下记下某个故事,增强运用语言的能力。
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的实践性“动”中“做”作业,为学生搭建了主动探究、获取信息、展示个性的平台。教师有机地设计实践型作业,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重庆市开县汉丰第五小学40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