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研办公建筑设计实践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科研办公建筑的功能相对单一,建筑形象比较严谨,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科研办公建筑的功能多样化,融合展示、研发、实验、会议、办公和休闲等综合功能,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象征着科研行业的领头军,以技术密集、信息更新频繁为特点。本文尝试分析高技术企业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建筑中如何体现,力求整理未来现代科研办公建筑设计的着力点,使设计思想更具前瞻性,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现代科研办公电子线路信息化休闲交流空间人性化设计
  Abstract: The function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 office architecture is simple ,and architectural image is traditional,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nique, the function of modern research & office architecture is diverse, such as demonstration, development, experiment, meeting, working and recreation etc. comprehensive function. Theinformation automate system research platform of Chinese science research centre ,which is symbolize the leading way of research profess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 intensive, information renewal multifarious. We try to analyze the way of designing architecture ,how high-technique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it cultural content is reflect in the building, try hard to find a way in the future the modern research & office architecture design,and make the thought of design is prospect more, and mor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busines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Keyword: The modern research& office architecture Electronics circuitInformation-based Recreation & exchanges spaceHumanization design
  中圖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用地分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位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院内,中关村东路西侧,北侧紧邻北京金四通公路货物运输公司和外专公寓,南侧是北京卫星信息工程研究所及中国航天北京卫星制造厂,西侧为住宅项目。依照北京市规划设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院区将被分为南院和北院两个部分,其中南院总用地1.36公顷,北院1.1公顷,而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将位于南院。
  南院用地略呈矩形,用地东侧有已建好的自动化大厦(图1),地上十三层,总建筑面积20150.99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675.85平方米。其中地下已建有可满足新建大厦要求的总降压变电室和中央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
  南院规划容积率3.0,地上拟建建筑面积为20800平方米,限高60米,绿化率不低于30%。
  拟建科研楼的主出入口设在南院北部面向东侧的中关村东路。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拟建于南院南端。南院用地南端用地边界线呈台阶形,西段向北侧退让约9米。
  南院用地西侧为已建成的塔式住宅(图2),其塔楼东北角的住户所受日照将被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有所遮挡,满足必要的日照条件是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要素。
  规划设计
  通过对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用地状况进行的分析可以知道,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在规划上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应尽可能占据用地南端,扩大内院面积,形成较宽阔的内院。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应与自动化大厦保持必要的间距,避免对自动化大厦形成视觉压迫,使自动化大厦现有办公环境受到的影响尽可能的小。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应为西侧现有住宅保留必要的阳光通道,避免在规划上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应尽可能利用南向空间,为自动化所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南院和北院在现阶段是合二为一的,在规划设计中应尽可能的考虑两者的可分可合,做到“修建规划路,院区功能不受影响,不修建规划路,院区功能更完整”的要求。
  (一)交通组织 (图3):在对自动化所的院区进行规划方案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上述要求,在总平面上,以院区主入口为基准,在规划路未修建的现阶段,在院区主入口至模识楼南侧设有交通主路,同时形成园区的南北向绿色主轴。北侧服务楼前和南侧拟建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北广场为东西向的重要通道,同时形成园区的南北向绿色主轴。加上紧邻用地西侧和模式楼东侧的南北向西路,及自动化大厦西侧的院区东路,使整个院区道路呈日字形。
  (二)绿化组织(图4):依托日字形路网在园区中心形成南北两部分中心绿化,并且在新建建筑、模式识别实验楼、园区主入口的轴线交点处形成园区的景观节点。北部中心绿化的北侧设有绿化停车场、绿化自行车场和运动场等,既保留了绿化,又创造了大量的功能空间,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南部中心绿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西侧较为隐蔽的区域设绿化停车场,其东侧则为景观绿化,与北院中心绿化结合形成院区中心绿化,创造良好的景观。
  自动化大厦和今后可能拆除现有东楼后修建的规划新楼东侧沿街修建楼前广场,沿街设有便利停车位和沿街绿化,使院区功能可以做到内外分离,互不干扰,方便使用。
  建筑设计
  1.造型设计
  本项目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规划中的种种限制条件,建筑主体高59.9米,充分离用了规划中要求的60米限高。主体位于院区南端,与自动化大厦13.25米,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压缩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为保留西侧住宅的日光通道创造了条件。
  大楼主体平面形状近似切角梯形,转角设计成圆角,在相同标准层建筑面积下做到对阳光的最小遮挡,使创新科技大厦的修建对院区环境造成的不利因素减到最少。同时,圆角的造型使主楼具有生动的外形,用非生命的素材彰显了生命的活力,隐喻了“自动化”这一主题。
  梯形平面南小北大,其西南角的退让保证了西侧住宅的阳光,同时使创新科技大厦尽可能占领用地南端,充分利用用地。
  主体东南角的退让是鉴于创新科技大厦与自动化大厦的间距狭小,狭小的间距势必导致自动化大厦西南角的用房视线受到较大影响,本方案中的设计使自动化大厦获得的阳光和空间更多,大大提高了现有建筑的舒适度。
  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西段为裙房,地上三层,檐口高度17米,不会对西侧住宅造成遮挡。其平面形状与主楼相呼应,同时,退让的西南角与场地形成良好的结合。
  创新科技大厦的外墙面设计充分考虑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者的工作性质特点。
  依照当代的技术手段,自动化研究工作主要在计算机中完成,因此,计算机案头工作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工作形式对工作的自然光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再加上西北侧是北京市的主导风向,所以,本方案在主要立面—北立面中仅使用了很少的玻璃幕墙,对节能降耗、节约造价等方面均有较大益处。
  其次,本方案考虑到自动化研究工作中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部分,其中硬件的表征特点之一是各种电子线路(图5),它可以将不同功能、不同特点、不同用途的电子元件相连通,因此,在立面设计中将类似的电子线路(图6、7、8)作为主要设计母题,隐喻了“自动化研究”这一主题。
  2.平面设计
  建筑平面设计中首先要设计的是建筑的标准层,它直接决定了建筑的平面布局。
  在标准层(图9)设计中又以垂直交通核为设计核心,本方案交通核为四部电梯,其中三部电梯为1350公斤级客运电梯,全部面向西侧,其西侧通道几乎是标准层平面的中心,交通极为便利。一部1000公斤级电梯面向东侧,与防烟楼梯间结合,是消防电梯,可以兼客货运的工作。平面东侧为卫生间,相对僻静独立的区域不对工作形成干扰,靠近外墙便于卫生间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标准层中的另一部楼梯设在建筑的西北角,使功能房間避免西晒和冬季寒风的影响。
  建筑西侧设有休息区,为使工作在高层大厦中的研究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情,在休息区做了空中中庭的设计,每四层为一组,第四、八、十二层是扩大的休息区和中型会议室的设计,其它各层则仅设有小型休息区和小型会议室,空中中庭的设计使层间人员呈现交流的可能性,外墙的玻璃幕墙使中庭充满阳光,是研究人员休息活动和交流场所。
  中庭北侧设有网络机房,西侧外墙设有金属网装饰的空调室外机小室,功能性、便利性极强,同时充分利用了西向不便使用的房间。
  标准层南侧以小型办公室为主要功能房间,使研究员等自动化所的核心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北侧主要设置大中型办公室,由于办公室进深较大,工作空间已不可能全部使用自然采光,因此其工作时间以人工照明为主,适于当前的以计算机为主要工作媒介的工作方式。
  在平面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业主的使用要求,本方案在建筑首层(图10)设置了大厅和展厅两个主要功能,此外兼顾了部分预留试验室、办公用房等。入口大厅两层通高,有直通二层(图11)的方便楼梯,该楼梯正对二层使用频率较高的自习室,其旁边为图书馆、阅览室等使用人数相对较多的功能区域,楼梯的设计使首层和二层连成一体,从功能的角度来说十分便于使用,从形式的角度来看,楼梯还为大厅带来活力和变化,使大厅具有高大空间特有的气势和大度。
  三层(图12)以办公空间为主,西端北侧利用其裙房顶层的有利条件,布置了180人的大型教室,此位置的设置对疏散压力较小,便于使用。同时,由于其上部没有其它建筑功能,其层高也可以适当增加,满足了大空间对建筑高度的要求。
  主楼顶层同样设有较多的会议室,可容纳近200人同时开会和学习,建筑层高较高,也是出于利于会议室大空间装修考虑。
  创新科技大厦的地下是较为复杂的地下室设计。
  地下一层(图13)为地下自行车停车场、地下车库、设备机房的主要空间,其中设备机房主要布置在东南角,与自动化大厦地下的配电室和空调设备机房可以形成密切的联系。为使楼前广场下的地下车库拥有足够的停车高度,地下一层位于主楼下部的位置拥有5.0米的层高,为充分利用该高度,将地下自行车停车场设成两层,中间架设钢平台,变5米高的350辆自行车停车场变为停车700辆的双层自行车停车场,两层自行车库均可保持1.9米以上的净空,充分的利用了空间。
  地下一层5.0米层高也便于设置设备机房。
  地下停车场主出入口设在大厦的西北角,东南角设单车道的次要出口。地下自行车出入口则设在大厦北侧东西两端。
  地下二三层均为地下停车场,共停放车辆170余辆,使地下车库总停放车位数超过230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院区经济技术指标(图14)
  
  
  
  结语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平台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探索了高技术企业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在建筑功能组织及立面造型中的体现,在建筑、绿化及室内外环境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本方案体现了现代办公科研建筑设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综合考虑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地组织好众多的设计元素,形成特性鲜明的建筑形象。
  
  个人简介:耿志莹,女,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从事建筑设计7年。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人口逐渐增多,土地利用率也需要进行合理利用,土建工程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土建工程的施工中,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近年来土建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土建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土建施工工程项
期刊
[摘要]现代大型楼宇为了提高舒适性,大都采用了中央空调系统,而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却占了大楼总能耗的60%以上,因此空调节能研究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空调系统能耗的构成和运行方式及管理的优化,探讨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节能途径。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现在空气调节系统创造的热湿环境带给人们的舒适和健康的同时,却使人类付出了消耗能源和环境污染的代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监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采取一定的对策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监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出现了“塔吊林立”、“轰隆声”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有更多的工程项目开
期刊
【摘要】   由于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们更加向往绿色生活环境,也就促进了园林绿化的发展。文章就园林绿化植物配置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绿化物。用于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操作中,对这些绿化物要进行合理配置,根据一定的原则来严格执行。在现在园林设计中,对于绿
期刊
摘要: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只有进行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文章就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木工程不仅为人类生活、生产提供了物质保障,而且大大推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时这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因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涌现新材料、新技术。  一、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   (一)深基坑支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各种物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压力管道中输送的介质往往都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各种材料和结构上面的缺陷,有可能会发生泄漏甚至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是当前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压力管道;焊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 A  一、管道焊接常见问题  1、气孔 当焊接时焊接熔池中的气体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要求不仅体现在功能上,也更多的体现对于社会效益的要求上。不可否认,功能性仍然是建筑的主要属性之一,但随着节能社会建设的深入,建筑节能环保属性也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属性之一,并且这种趋势势必会成为今后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不仅体现的是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进步。所以,建设节能环保型的建筑已经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节能建筑;设计
期刊
【摘要】   建筑事业的快速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实践中不断的进步,其中的基坑支护技术是建筑基础工程中的难点。文章就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类型、极限状态进行分析,总结了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坑;支护;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 A   工程实例:  某工程用地为38520m2,建筑面积约为21万m2,分期开发。场地全部处在征地红线范围内,现场场地东、西
期刊
【摘要】    在土建工程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土建工程所存在的项目安全管理问题都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调控措施以加强对土建工程的现场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促进了土建工程更快更好的发展。 本文主要谈谈土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内容及风险、安全管理有效措施。   【关键词】土建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期刊
摘 要:岩土工程监理是一个大课题,其内容相当丰富,但我国目前岩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着技术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勘察与设计,创新技术和方法,尽快推行科学合理的岩土工程监理体制。本文对岩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和内容特点进行了简要阐述,在探讨岩土工程监理技术时将侧重点放在岩土工监理的勘察技术上,旨在为读者详细介绍岩土工程勘察时的具体技术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现状提出解决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