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穿刺腰-硬联合麻醉行肥大子宫全切术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j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全切术为妇科常见手术,近几年常选第2~3腰椎一点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配合手术治疗.其优点是操作简便,起效快,但由于穿刺点受限,手术时间长的后期上平面不足,易出现牵拉反应,致使患者出现鼓肠、恶心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4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片(80 mg/d)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45粒/d)与替米沙坦片(80 mg/d)联合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量(24 h UAl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后间隙入路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后间隙入路切除乳腺良性肿块46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囊性增生症10例,乳腺纤维瘤24例,乳腺脂肪瘤3例.结果 6例术后6~7d拆线,无并发症,顺利痊愈2例术后后间隙积液,局部穿刺抽吸及理疗后7d后治愈;2例术后切口感染,换药及抗感染7d后治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所有病例切口均呈线性且隐蔽不易被发现,乳房外观及形态正常.结论
目的 评价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拟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手术方法相同,评估两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
目的 探讨血液网织红细胞参数及其荧光强度的检测在临床鉴别贫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Ret)百分数、绝对值和RNA残留荧光强度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不同类别的贫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et有明显变化;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FR)、荧光强度的变化差异很大:幼稚红细胞比率(IRF)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
目的 探讨重症新生儿肺炎临床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有针对性的实施急救及护理.结果 36例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前后在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方面比较,各项指标急救后优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39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斜疝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并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 术后39例患者无尿失禁发生,最大尿流率均> 18 ml/min;患侧疝无复发,切口无感染.结论 针对单纯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患者,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并无张力疝修补术未提高手术风险,并可避免二次手术打击,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对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未能满意控制的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加用卡托普利治疗1~2个月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75%,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患者耐受性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 探讨3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折叠人工晶体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52眼)患者施行3 mm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15.28 ~48.17 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随访最终眼压9.10~ 17.55 mm Hg,术后矫正视
目的 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阿托伐汀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 将16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两组疗程均1个月.观察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倍他乐克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慢性心
目的 探讨IP-10及干扰素-γ(IFN-γ)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机制,对比纳米脂质体槲皮素(nQ)及地塞米松(Dex)对银屑病样角质形成细胞的效应.方法 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①nQ组(40、50、60 μmol/L)、②Dex组(10-7、10-6、10-5mol/L)、③IFN-γ组(50、100、150 U/ml)、④IP-10组(20、30、40 ng/μl)以及⑤不加药的对照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