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不走寻常路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师: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
  生:画的是一张弓。
  师:这叫什么呢?(于老师用手指着弦)
  生:这叫弦。
  师:(又画了一支箭)这又是什么呢?
  生:这是箭。
  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学了就明白了。(教师板书“惊弓之鸟”)
  【赏析】这一导入看似平常,实则玄机无穷。于老师画出了弓、弦、箭三物,既让学生了解了何为弓、何为箭、何为弦,又巧妙地解了课题。于此无疑之时,突然教师话锋陡转:“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问恰似晴空起惊雷,与“必须有弓有箭方能射下鸟来”的常理形成了剧烈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可以说,课未始,疑窦生,叫人怎能不心动!
  【片段二】
  师:小朋友,我国南边有一友好邻邦——泰国。泰国的首都叫曼谷。(板书:曼谷)曼谷是一座终年百花盛开、景色迷人的城市。它是世界上名字最长的城市,汉字译音全名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他哇劳狄希阿由他亚玛哈底陆浦欧叨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玛哈酒坦。(教师一口气念完四十个字)
  生:哈哈哈!(早已经笑成了一团)
  师: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边笑边摇头)
  师:它的意思就是说,曼谷是个神仙城、伟大的城、玉佛的住处、坚不可摧的城、被赠与九块宝石的世界大都会、幸福的城。这个名字实在太长,泰国人叫它“共台甫”,外国人则管它叫“曼谷”。有一天,中国记者代表团到曼谷访问,遇到了一点麻烦,结果一头小象给解了围。(教师在“曼谷”后面写上“的小象”)咱们今天就学习《曼谷的小象》这一课。请打开书,看看中国记者遇到了什么困难,小象是怎样帮助解决的。
  【赏析】谢榛《四溟诗话》中有云:“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于老师此一导入正是对这句话的精彩诠释。当教师憋足气念这四十字的地名时,学生早已笑破了肚皮。在这笑声中,学生了解了这一名字的含义;在这笑声中,学生感受到了这一名字的乐趣。如果课堂都这样有趣,学生不喜欢都不行。可以说,课未始,趣已浓,叫人怎能不兴奋!
  【片段三】
  师:我上中学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没有忘记(深情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才能在临死的时候说:我把一切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师:知道老师背的这一段名言是谁说的吗?
  生:保尔。
  师:实际上不是保尔说的,是写这本书的作家说的,知道是谁吗?
  生:奥斯特洛夫斯基。
  师:了不起!好!
  师: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住了这段名言。我听说你们特别喜欢背诵名人名言,能不能把喜欢的名言赠给我?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这句话出自哪里?
  生:《史记》。
  师:作者是谁?
  生:司马迁。
  师:了不起!真了不起!
  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生: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生:请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就是天塌下来我也要顶住。——董存瑞
  师:小朋友们知道的名言真多!为了表示感谢,今天于老师也赠送给小朋友一段名言。
  (幻灯片出示《全神贯注》第四段的一段话: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指名朗读;齐读;再读最后一句)
  师:读了于老师赠给你们的名言,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里到底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
  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生:一天学到的怎么会比多年学到的还要多?
  师:(执教棒指着幻灯屏幕)知道斯蒂芬·茨威格吗?
  生:奥地利作家。
  师:知道罗丹是什么人吗?
  生:法国大雕塑家。
  师:刚才几个问题的答案都在一篇课文里面,题目叫《全神贯注》。
  【赏析】教学中强调因材施教,导入何尝不该遵循因“文”施“导”?于老师此一导入就是因文而生,故别具一格,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自己喜欢的一段名言引出学生喜欢的众多名言,然后相机聚焦到赠送给学生的名言(即课文中的一段话)。一生三,三衍九,九九终归一。把文中拎出的一段话作为名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呕心沥血,扣住了文本的命门。同时,教师一开口,一种文化气息就缓缓扩散,慢慢地充盈了整个教室,形成了一个充满文化味的“课场”。在这样的“课场”中,后面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一“名言”推进,与导入一脉相承,使“课场”无限延展开去。可以说,课未始,精理迸,心灵已悄然融入其间,接受灵光的荡涤。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405400)
其他文献
冯发柱 乔能俊  课改十余年间,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深刻、深远的变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修订版课标颁布之际,站在下一个十年的路口,对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严肃的检视与反省,是责任使然,更是重新出发、创新课堂的现实之需。  一、 隐忧:教学中“人”的缺失  自课改以来,广大的教师、教研员及专家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语文教学依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自传体小说《故乡》,由于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唯一入选的鲁迅作品,所以教师们对这篇课文分外重视,把它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鲁迅的入门之作。在对《少年闰土》分析讲解完毕之后,不少教师意犹未尽,往往来一番拓展延伸,再识闰土。例如:启发学生想象说话:“我”和闰土分别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见了,见面时说的第一句话会是什么?也有的教师趁机激发学生去读《故乡》全文,如: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
在今年的嘉兴地区小学数学五年级期末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如左图,一只蚂蚁要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A沿着长方体的棱爬到另一个顶点B。(1)请用笔描出爬行路程的一条路线。(2)找一找,像这样的最短路线一共有( )条。    这是留在试卷最后的一道发展题,作为有一定难度的拓展性内容编排在试卷中。显然,这一题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考试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去询问学生解答的情况,第一个问题几乎没
【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序言。如《城南旧事》一样,文章字里行间也氤氲着一种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思念。文章用一组关于骆驼队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纯真,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与眷恋,而结尾处的内心表白,让我们内心不由涌起丝丝忧伤,时光一去不返,童年只能永存于记忆中。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用意不仅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
曾经,我对“精雕细琢,完美顺畅”的课堂教学羡慕不已。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完美“配合”,教师教学环节清晰、流畅,教学语言优美、流利,课件制作精美、漂亮,学生表现活跃、积极。但是,随着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不断学习和经验积累,经常反思的我不再认为这样的课是完美的。真正的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维状态,关注他们的思维动向,引导他们进行探究交流,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更应敏锐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合理利
时下“生态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多数认同和价值追求,原因是平时许多的课堂被“人工”化、“人为”化的雕琢和污染的太厉害了,导致课堂的生态屡遭破坏,亟待修复。  前一阵子,笔者参加了一个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许多有影响的名师用自己的课例为语文的生态课堂进行了实践和诠释,许多著名的语文专家为不够生态的语文课堂进行了现象把脉、临床诊断和对症处方。但日久年深的课堂“不生态”是综合性的顽症,寒热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jūn)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围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中的这两句话,我三易教学设计,越上越觉得可研究的东西越多。尤其是对于如何运用文本外的资源,有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第一版:浮于文字之上    师:孩子们,读到“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
摘 要:自成为“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以来,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深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在实践中,学校遵循“一二三四”推进机制,即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做好两个制度保障、深入推进三个项目、四个妙招确保实施,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体育育人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一校一品;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
摘 要:学生的体能发展是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达到一定程度运动量与运动负荷的练习得以实现的,体育课程学习是学生在学校体能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体能练习设计的逻辑结构、个体差异、组织形式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象进行剖析,结合以“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视角下单元教学构建的思考,从因趣、因时、因地三个方面提出学生体能发展的策略,注重学生技能提升,关注学生体能发展。  关键词:体能练习;课堂教学;练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到六年级结束共有98篇略读课文,入选的略读课文选材相当广泛,叙事、记人、游记、散文、说明文、诗歌等无所不包,涵盖了大部分文章体裁,而且所选文章具有时代性和人文性,大部分选择现代、当代的国内外优秀作家的美文,和精读课文在主题思想上一般也连贯一致。面对数目如此巨大的一批“文质兼美”的略读课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该如何正确把握略读课的性质,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正确定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