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比较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ans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不同药物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行PCI与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加用辛伐他汀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当前他汀类药物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辛伐他汀 低分子肝素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与我国的重要死亡原因,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通常由完全性血栓所致,是心血管疾病的恶性阶段,临床死亡率高[1]。近年来,由于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进而导致了诊疗策略的巨大变化[2]。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进行再灌注治疗和早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抗凝等治疗具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药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0例,都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同意;无严重并发症;精神正常。年龄24~78岁,平均64.55±6.42岁;男38例,女42例;NV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39例,Ⅳ级21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两组都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术前给予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75mg,均经股动脉径路常规行冠脉造影检查,介入治疗前静脉推注肝素5000~10000U。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mg/日。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口服10~20mg/日。两组术后口服药物持续3个月。
  近期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2级,主要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临床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主要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③无效:未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者[5]。
  远期疗效判断标准:随访半年,观察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总有效率与心脏不良事件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近期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远期疗效: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伴随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大量的循证医学新证据出现,人們对其诊疗策略的认识不断深入,各国相继修订了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在药物辅助治疗中,2004年ACC/AHA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强调了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其中指出如患者无禁忌时应立即给予阿司匹林。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COMMIT/CCS-2实验也证明溶栓基础上予抗血小板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而低分子肝素也可以提高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同时降低体循环栓塞的危险性。
  当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他汀类药物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调脂治疗可以影响冠心病的远期预后,近来的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调脂的作用,也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6]。本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70.0%,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当前他汀类药物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蒋世亮,张运,季晓平,等.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对住院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9):779-781.
  2 王锦纹,胡大一,仝其广,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辛伐他汀强化降脂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109-11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法莫替丁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之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复发率明显比较低(P0.05)。  方法:将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3位的死亡原因。结论:应重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防治,以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死亡原因 分析  终末期肾衰竭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之一。虽然维持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临床路径管理患者132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甲愈合。住院时间4~9天,药品费用97.99~672.23元,住院总费用4005.7~6609.20元。声音嘶哑2例发生,2~4周后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按照临床路径严格管理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小切口 甲状腺 临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果胶铋联合替硝唑、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收治胃和十二指肠活动性溃疡患者200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天、3天后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克拉霉素500mg+替硝唑
期刊
摘 要 目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DH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手术体会。方法:收治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例,采用DHS内固定,9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按髋关节疗效评价标准:优6例,良6例,可2例,差1例。结论: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中Ⅰ、ⅡA、Ⅱb骨折选用DHS内固定较好[1],Ⅲa、Ⅳ、Ⅴ及老年骨质疏松的选用股骨近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口服金水宝胶囊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将50例CVA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同时口服金水宝胶囊;对照组25例给予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加布地奈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治疗有效后均改为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溶液0.5ml加注射用生理盐水2ml,2次/日,加布地奈德悬液1mg/次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54例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适、疼痛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在4954例受检者中,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3027例,阳性率61.1%,阴性1927例(38.9%)。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14C-尿素呼气试验 诊断 幽门螺杆菌  2008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中的意义。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无肾病组和肾病组,分别检测其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DN组血清HCY又显著高于NDN组,P<0.01,糖尿病非肾病组血清HC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水平有
期刊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早期抗病毒 疗效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多发病,也是患者因头胸腹部疼痛前往内科就诊的常见病因,多好发于免疫力低者或老年患者,早期多起病隐匿,患者往往以一侧躯体无明显诱因疼痛(可发于头面部、胸背部及腰胯部)为主症就诊,早期多无明显皮损,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样疼痛,疼痛特点均为躯体一侧的疼痛,该种疼痛不超越身体正中线而放射至躯体对侧,对于发生于单侧、病程较短、沿神经放射,又查不出阳性体征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