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创业伙伴

来源 :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真是件恼人的事情,一个人创业,优势是自主性强,需要协调的矛盾少,但能力、资源、智慧都非常有限,不利于创业成功。一个好汉三个帮,人越多力量越大、资源越多,智慧就越强,然而,人多利益纷争就越大,矛盾和冲突就越多,需要协调沟通的事情就越多。怎么办?就必须选择好创业伙伴,选择好创业伙伴,就等于创业准备工作做好了一半。
   其实,太多合伙创业没有成功,其中有一半都会归因到创业伙伴的选择失误。大致归纳起来创业伙伴分裂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企业一点赢利都还没有,就开始争利益,抢股份,生怕我吃亏了你占便宜了;第二阶段,企业刚有起色,就你争我夺,把企业消灭在嫩芽之中;第三阶段,当企业开始赢利,红火成长时,开始闹纷争,打得你死我活,最后企业也灭亡了。大部分创业者失败都是败在创业伙伴之间的内讧。
   那么,该如何选择创业伙伴呢?最基本的法则有以下三条:
   第一条,选择最了解的人一同创业。大家都相互了解,不会为相互了解磨合而花费太多的精力,也就是说与最熟悉的人一起创业沟通成本低。
  第二条,选择不太计较的人一起创业。即使亲兄弟一起创业,有一方过分计较,也干不长。创业初期最需要的是模糊学,有个大概的框架原则即可,许多问题在创业推进过程中逐步消化解决。很多创业者奉行“明算帐”的哲学,这对创业团队来说,是最大的伤害,事情还没有办,大家就争得面红耳赤,争得谁也没有热情了。因此,创业初期,有个大概的原则,随着公司不断发展逐步细化和理清;碰见理不清的事情奉行不争的原则,在时间的岁月里逐步消化;如果碰见一位斤斤计较的人麻烦可就来了,天天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来吵去,非坏事不可。
  第三条,选择文化比较接近的人一起创业。有三个兄弟一起创业,老二去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留日工作期间就和哥弟一同创业,他负责从日本引进资源,老大、老三负责国内的市场经营,本来做的不错,但老二回国后,不到一年时间,和兄弟们打了起来,把好端端的事业给闹散了。原因就是文化的差异,大家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差异比较大,容易起纷争。
   第四条,朋友关系和家族关系不要混合。创业伙伴不要把朋友关系和家族关系掺合在一起。创业伙伴最坚固的莫若夫妻、父子、兄弟等,纯粹的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最容易创业成功。长期的纯粹朋友关系一同创业也是很好的选择伙伴。如果是朋友关系加上夫妻关系等家族关系,这几乎宣告了创业团队不可能走远。再好的朋友也耐不住夫妻枕边风。所以创业伙伴,要么选择纯家族关系,要么选择纯朋友关系。选择了纯朋友关系,就不要半路上让伙伴的家族成员一同参与创业团队。
   第五条,创业团队最好有一个权威人物。创业团队要有大致分工,做到分工互补,同时强调合作。创业团队最好有个权威人物,或灵魂人物,当大家意见不一致时,权威人物能拍板定调,防止大家议而不决,原地踏步,左冲右突,没有明确的目标。如果有一权威人士,那怕是拍错了板,也比原地踏步好,错误方向走的时间足够长也能达到目的地,议而不决,东拉西扯,原点徘徊永远达不到目的地。
   第六条,领军人物最好是第一大股东。均衡股份有利有弊。很多朋友一起创业,由于充分体现合作与平等,大家股份均等,3个人,各三分之一;5个人,一人20%,甚至团队里的灵魂人物也是和大家一样的股份,这样的股份安排,在创业初期很有效,但创业有所成后麻烦就来了,虽然有权威人士,但股份和大家一样,在重大决策面前往往意见达不成一致,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最后败落下来,创业团队四分五裂。所以和朋友一块创业,最好是领军人物的股份相对多,虽做不到控股,至少是第一大股东,也许他出钱不多。如果领军者不是第一大股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问题便就出来,就会出现领军者挑战第一大股东,取代第一大股东,或领军者带领核心成员离开了,这些必然造成创业团队的分裂,创业失败。
   第七条,创业伙伴中最好有人创过业。创业伙伴中,有可能都没有创业经历,但最好是有一位曾经创过业,哪怕是失败了,对创业团队来讲仍然是财富,而且过去创业的时间越长,财富越多。因为,没有创过业的人,就如同黑夜探新路,只能是边摸边走;创过业的人,再创业,好比黑夜走老路。创业伙伴中,如果有人创过业,就如同黑夜中走路,有了向导,他在过往的创业过程中,创业的成熟度越高,会带领大家走的时间也长,一旦他不能给大家当向导了,那么大家必须一起黑暗中摸索前行。如果创业伙伴中,根本没有人创过业,那么只能是大家一起黑暗中摸索,这样的话创业成本会更高,需要摸索的时间会更长,犯的错误会更多。所以说,创业伙伴中,有人创过业,那是创业团队的幸事,他前次创业的成本,至少有一半会摊入此次创业成本中。换句话说,创过业的人再创时,会节省一部分创业探索基础成本,因为他毕竟走过一段创业的路。
其他文献
幻彩木纹披覆的投资前景看好,能使成型普通的石膏、水泥或树脂制品金属制品等各种材质的固体物件,经“披覆”后一下子上了变成红木、榉木、胡桃木、玉石、玛瑙的外衣,几元钱的东西卖到上百元!普通大理石,一下子“披”上了高贵典雅的进口高级大理石的外衣,三、四十元/平方米可卖到近千元!高档轿车的那些木纹仪表盘,就是塑料壳……神奇么?这就是幻彩木纹披覆技术。  传统的各种方法都无法解决死角和接缝问题,该技术则能大
期刊
我是江西吉安市遂川县的陈凯光,07年经销“活骨贴膏”采取星火燎原营销模式拓展市场,24位员工与我一起经过10个月的努力,拓展了1360个村销售点和640多个居委(社区)销售点,每个村招聘了一个驻村营销员,历时1年零6个月创利润460万元,获得了我人生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小小“活骨贴膏”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后来,我用做“活骨贴膏”赚到的200万元与一个大米淀粉厂合作开发了一种“儿童营养淀粉奶”,又用
期刊
本刊的众多老读者一起目睹了长沙福圣真玉有限公司六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2010年2月,公司凭借不凡实力,成功夺取了世界模特大赛的冠名权,将福圣真玉展示给了全中国、全世界。从此,福圣真玉作为民族珠宝大品牌,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开始了和世界级大品牌抗衡的历史!  过去的六年,金融风暴席卷世界,波及到国内的众多企业,有多少新项目无疾而终,黯然消失,然而,福圣却逆势飞涨,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发展!不但公司实力
期刊
最近有读者来信说,打工每月只有几百元,能不能够给我推荐一个项目,用几百元去创业,达到几百倍的收益?   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曾提出过"能力贫困"的概念。在他看来,贫困不只是收入低下,其真正含义是贫困者的能力贫困。   能力贫困即能力低下,对于能力贫困,绝大多数的人都能理解。   我们需要弄明白的是:为什么会能力贫困或者能力从哪里来?   从我们或我们身边的人可以看到,工作能
期刊
中国发明专利:中国最有效,最当场见效,买一盒可用三年的脚汗脚臭脚气产品,真的,只要买到脚博士108脚气垫礼品盒,再顽固的脚气都能治好,还治得光光滑滑的,如新的一样。只要打开电脑,就会看到全国有许多个商家在卖脚博士108,全部都是云南禄丰108厂所发明并生产批发给各商家的,还有许多聪明的厂家和商家都来我厂批发后做贴牌生意,有卖得好的商家过春节还寄一笔钱给108厂发明人,感谢发明了好产品赚到钱了,还有
期刊
2005年,圣旨骨酥鱼这一古老绝技开始面向社会培训推广,6年来,一批又一批读者通过圣旨骨酥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其中还包括学了“二手”山寨技术赚不到钱,又来圣旨骨酥鱼进修最终赚钱的。在此,圣旨骨酥鱼总部郑重提醒:制作骨酥鱼和制作烧鸡、牛肉等有很大的不同,真正要赚到钱,涉及到很多因素,学“二手”技术的读者就是由于不懂骨酥鱼的特殊性,学后才明白,但为时已晚。     圣旨骨酥鱼的技术实力    
期刊
投资不足二千元,收益丰厚,这样的好项目为何不试试?  鲁戴明无店铺经营月子汤经多家知名媒体纷纷报道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学员和加盟店已有几百家,大多数学员只经营了一、二个月,月利润便达一、二万元。该项目之所以能快速抢占市场,一是营销模式有创意,不需店面在家就可以创业,省去店面租金和装修费用,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却很大。二是专家配方功效好,无需做广告,靠的是产妇良好的口碑促销售。三是市场需求大,为了产妇
期刊
自本刊2011年第3期,封面文章介绍“海云推拿”项目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读者致电本刊编辑部咨询该项目的详细信息。为此,本刊归纳整理了读者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请曾海云老师答复如下:  海云推拿有什么特色?  推拿按摩是一门经验学科,从业时间越长,临床经验越丰富,技术就能越完善。海云推拿技术是曾海云跟随名师学习后,又在成都中医学院得到理论提高和系统整理,并结合自己15年临床经验归纳总结的
期刊
编者按:2004年,本刊开始关注张松——用家乡的花草制作饰品创业,同年登上本刊创业英雄榜;2006年张松组建创业团队进军农业产业,推广傻瓜养猪;2008年张松增加养鸡、养鱼等农业产品,使农业产业扩大到水果、种植、养殖、水产、餐饮等领域。其间,张松的创业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及全国报纸、杂志等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打工者的榜样。   2009年7月12日,张松做客中央电视台高端访谈"对话"栏目,完成了
期刊
一元钱一块的豆腐,在上海清美绿色食品公司董事长沈建华手里,做出了年产值7亿元的大生意,托起了8000多人的饭碗。     老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时过境迁,这句话现在恐怕要改了。从上海杨浦区国和路上一家小作坊起步,浙江上虞农家子弟沈建华用12万元创业本钱,在12年里从6人的小作坊发展为8000人的大工厂,从1块钱小生意做到7亿元的大买卖,打造出全国最大的豆制食品企业。  从上虞农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