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尴尬” 呈现“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elord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对应于“生成”,尽管在课前的预设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设想,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不尽相同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课堂上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常常会超出教师的主观臆测。当课堂中出现这样或那样始料未及的“尴尬”时,如果教师能运用机智,直面“尴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将尴尬适时转变成五彩缤纷的“精彩”,往往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效果。
  一、急中生智
  【案例】教学《有趣的拼搭》
  在教学一年级内容“有趣的拼搭”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用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四种立体图形和一块薄板进行拼搭游戏,以此引导学生得出“球最容易滚动,方形的物体不容易滚动”的结论。
  课前,我曾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了分析,估计一年级小朋友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尚在起步,本节课学具多,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操作。于是,我特别关注学具摆放的位置,如:要求薄木板斜靠着桌角摆放,其他学具统一放在桌面上等。
  当学生备齐了所有学具,兴趣盎然地准备投入到活动中时,我便信心十足地开始上课了。可是没想到,尴尬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课堂上噪声此伏彼起,“乒乒乓乓”乒乓球落了一地,“噼噼啪啪”薄板倒个不停。一年级小朋友哪儿有声音往哪儿看,特别是乒乓球弹起又落下,落下又弹起的清脆声牢牢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课堂上“热闹”极了。眼看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无法有效完成,该怎么办呢?
  突然,我急中生智,要求停下所有活动整顿课堂纪律,然后面带微笑地对孩子们提起问来。
  师:小朋友们,刚才有那么多同学的乒乓球滚到了地上,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乒乓球圆圆的,太容易乱滚了,放都放不住。
  师:乒乓球真是“调皮”呀!那么不听指挥。那你们能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它不要乱滚呢?
  生1:能,我拿一本书拦着它。
  生2:不用的时候,我先把它放在笔盒里,它就不会乱滚了。
  生3:……
  师:都是好办法,真聪明!可是,老师还发现有些小组的木板也经常倒地,木板是方形的又不是圆形的,为什么它也放不稳呢?怎样才能使它也不倒地?
  生1:木板横着放,不要竖着放就不容易倒地了。
  生2:不要竖着放,可以斜着靠在桌子旁,它就放稳了。
  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想出了那么多的好办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比比看哪组小朋友在活动时没有让乒乓球乱滚,也没有让木板倒地。
  接着,课堂开始有序地进行起来……
  【反思】数学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授数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应用意识,达到教学实效,才是一堂有效数学课的实际意义所在。
  本节课,由于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操作活动的实际情况,课堂上接连不断出现的干扰声破坏了课堂教学环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面对如此情况,作为教师如果采取回避的态度,置若罔闻地按照预设继续教学的话,看似节约时间,实则毫无效果,更无益于尴尬情况的解决。案例中,教师运用教育“机智”,结合教学实际,及时调整教学环节,就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体现知识的价值角度,加以提问和引导。教师既根据球易滚的特点,让学生自主发掘放置球的方法,又渗透了辨证观点,即:方的物体虽然不易滚动,但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具有不稳定性。深刻挖掘了教材内涵,巧妙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场景,让操作更加有序,让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遇到问题、发现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渗透了数学思想。
  二、难得糊涂
  【案例】教学《分数应用题》
  出示例题:一堆西瓜,运走了,还剩多少?
  学生是首次接触分数应用题,正当我准备按照预设着手分析题目时,一个学生突然插嘴喊道:“老师,我觉得这道题有问题,它不是应用题!”一时间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搞懵了,于是我好奇地向他请教:“你为什么说它不是应用题呢?”见把老师给难住了,这个孩子不无得意地说道:“应用题至少有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这道题只有一个条件,怎么能说是应用题呢?”
  啊,是这样!备课时可没想到过学生会如此提问,可冷静下来思量一番,关于如何寻找单位“1”的问题不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吗?这个学生已经给了我教学的最佳切入口。
  于是,我立即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思路,开始装起糊涂来:“这真是你的重大发现,连老师也‘糊涂’了。有谁愿意帮帮老师呢?它到底是不是应用题啊?”接下来的教学我紧紧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提问,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很好地解决了对单位“1”(隐含已知条件)的理解。
  【反思】史书说东坡先生“黑白太明”,是“不容于时”也;板桥先生“难得糊涂”,则“自有其妙处”。“糊涂”是一种高明的处世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神奇的教育艺术。一向看惯了老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学生,难得看到老师“糊涂”,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想方设法也要让老师弄明白道理。一句“连老师也‘糊涂’了,有谁愿意帮帮老师呢”立即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有效思考。
  日常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往往扮演的是一种权威的角色。殊不知教师也会“难得糊涂”一番,有时可能是“真糊涂”,有时却需要“装糊涂”。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糊涂”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发现、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良策,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错中生情
  【案例】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
  出示练习题:暑假老师布置同学们书写50页大字,小红计划每天书写2页,15天后她还剩多少页大字没有写完?
  学生们发言积极,这时我发现平时不大发言,成绩也不大好的张××也胆怯地举起了手。
  师:张××,请你来说说。
  张××:50÷2……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有的学生说:“啊!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来。老师,让我来!”
  师:好!那请你来说说。
  生甲:2×15=30(页) 50-30=20(页)先求出小红15天写了30页大字,再用总数减30就得到剩下的页数了。
  学生甲振振有词地说道,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这时,我却留意到座位上的张××面红耳赤,尴尬地低着头。
  我的心头忽然掠过一丝隐痛,孩子因为回答错误而遭到同学的嘲笑,这显然对他本已不够自信的心灵造成了新一轮的伤害。以后他还会再举手吗?我不知道,但作为教师,我应该尽可能地帮助他。主意打定,我平静地说:“同学们,刚才甲同学说得很好,你们的想法也和他一样,对吗?”众生异口同声地说:“对!”
  师:老师也同意。可是,大家也不要嘲笑张××同学,因为老师认为,这道题不是他不会做,只是你们的笑声使他没有把题目做完,不信?让我们听他把过程说完。其实,老师非常欣赏他与众不同的想法。
  全班顿时一片惊诧,鸦雀无声,目光都聚焦在张××同学身上。
  师:张××同学,你能跟大家说说50÷2这个算式的意义吗?
  只见他缓缓站起,小声地说道:50÷2=25(天)……求到的是小红写完50页大字需要25天。
  师:对!这是她写完所有大字所需的总天数,可是她现在只写了15天,写完了吗?
  张××:没有。
  师:所以……
  在我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们逐渐明白了:写完大字共需25天,小红已写15天,还剩25-15=10(天)才能完成,再用10×2=20(页)就是剩下的页数。这时,全班同学恍然大悟。我又适时引导学生将两种方法加以比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多样性。在我的带动下,学生们不禁鼓起掌来。张××同学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并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
  【反思】学困生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关爱学困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也是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基本体现。然而,学困生对学习的反应往往比其他学生迟钝,且总是出错,加之其他同学的嘲笑,他们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对问题战战兢兢,进而容易加深其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案例中,教师不但没有批评学生,也没有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置之不理,而是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通过冷静的分析,迅速从错误中发现闪光点,巧妙地加以引导、点拨,既调节了课堂中的尴尬气氛,帮助学困生建立了自信,又打开了全体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还适时地使孩子们懂得了尊重他人。师生间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教学中,“尴尬”在所难免,把握得好则“精彩”无限!至于该如何有效把握,还需你我共同去发现、去捕捉、去实践、去创新……
其他文献
【正】 一、宏观把握教学管理的整体性。高等教育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多种因素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又是一个多层次相统一的纵横交错网络型的管理活动,这种复杂的系统特
影响教学效率的情感因素极为复杂,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情感,二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三是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这三方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一、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情感对教育效率的影响及对策  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情感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教师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管理者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只有轻松、愉快的被管理者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之中;相反,具有消极
一、生产力内在矛盾推动了生产力的进化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动力也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么发展生产力的动因或“动力的动
今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这是中央银行充分发挥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改进宏观调控,调节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改革后的
劳技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技术形成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引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笔者执教过多年劳技课,在实践教学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在劳技课上表现尤其突出,成绩优秀,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创造能力都无可非议,但在
认知语言学是由语言学和认知科学构成的边缘学科,已成为当前语言研究的新形势。该文通过概述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分析认知语言学系统理论框架,围绕认知语义、认知语法等方
本文着重论述直觉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想象过程中的作用 ,以便更好地利用直觉为艺术创造服务。
近几年来,辽宁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应有的“显赫”地位已趋衰落,其许多经济指标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经济位次不断后移。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须借鉴东南沿海各省经济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不强等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基础教育的水平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创新意识以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薄弱也是需要我们迫切改变的重大问题。因此,贯穿教育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教育的新方式并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正在成为我们发展教育的重要方向。  一、导学式教学的概述  导学式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引
“思维共振”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知识结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步调基本一致,在同一平台互相交流,创设让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情境;在学有困难时,以教师或部分学生的思维触发、点活学生自己的思维,优化思维,达成共识,让全体学生共享自主合作学习的快乐。科学教学其实质是科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科学教学,更谈不上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因此,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