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体育教学潜力 引发学生创新动力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体育学科以其自身的鲜明特性,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试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来探索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 体育教学 创造力 学生
   我们基础教育中的体育,内容十分丰富,有些侧重于表现,如技巧、体操、舞蹈,教师总是启发学生学习表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对于那些寓意创新变化的内容,如球类、健美操等,教师总是要鼓励学生玩出自己的“灵气”。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体育教学优势及自身特点引发学生创新动力。
   一、教学环境
   (一)新颖的场景设计
   学生对体育教学认识的倾向和情绪状态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与否,体育课与其它学科不同,它具有空间大,活动强,转移频和室外上课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来增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课前老师必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精心组织,合理规划,以美观大方的图形,清晰的线条,新颖的情景道具等醒目于学生眼前,给学生增添美感,引发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激情。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
   健康的师生关系,崇高的教师威信是唤醒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把激情,微笑,情趣带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热情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厚爱身体素质差,协调性、接受能力低下的学生,让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热忱与温暖。对每位学生都抱以尊重与信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
   (一)精选教材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的中心,我们需要的是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教材,而不是只在理论与逻辑上讲得通的教材。运动学专家也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项目,才能在运动中较好地完成心理锻炼。因此,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精选一些适应学生主体条件和各地方特点的教材,加强教材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实践性,降低体育教材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
   (二)增加游戏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运动,它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性体育教学和训练,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游戏既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游戏过程中可让学生摸索或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使整个游戏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比赛氛围,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很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三)加强左侧练习
   传统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讲课和考试等基本上发挥的是左脑的功能而忽视右脑功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左右半脑的功能获得平衡发展,左右半脑协同活动,学会用全脑来思维,人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体操项目中尽可能地利用左侧手,脚支撑,加强左侧手,腿的力量练习,利用左手做游戏等等,这就是体育运动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
   (一)开放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对于学生来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会学生锻炼比带学生锻炼更重要。因此,在教学组织中,不要集中过多,统得过死,提倡“形散神不散”。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越出教师所设计的轨道时,教师要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多鼓励,少批评,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作为一个实际的参与者,从中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要发扬民主,帮助,引导学生学习锻炼方法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媒体借助法
   多媒体技术在体育课中的运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一个背越式跳高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一个体育老师也不可能“逐帧”慢动动作完成;而运用计算机则使这些动动作变简单了,它不但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和逐帧分解示范,并且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的技术采集到计算机和正确的技术进行“重叠”比较,从而便于教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技术。
   (三)自编自导法
   体育课在准备操、游戏、舞蹈等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编自导的方法,首先教给学生基本的动作,在一定掌握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介绍创编的规律,以及生理要求等,然后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自行创编游戏,或编排健美操,舞蹈等,并鼓励学生出来演示,由于学生自编自导,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竞赛法
   体育内容有很多是以团队竞赛的形式参与的,如球赛,团体操,乃至一场仅需几分钟时间的拔河赛,每一个成员都置身于一个集体之中,团对胜利了,大家分享集体的荣誉;失利了,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责任并进行自省。团队荣我荣,团队耻我耻,从而培养了他们为集体而奉献的品质。每一次的经历都需要大家配合默契,斗智斗勇,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2] 程景民.现代素质教育概论[M].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在高校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对体育教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体育是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高中学生的体育是基础教育,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素质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性质 目标  一、前言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的颁布是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的一件大事。新大纲的颁发,标志着学校体育和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本文从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以及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两个方面对我国的体育教学有效性问题做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有效性教学 体育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有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遵守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性的叙述,提出现在教学工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观点,并提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应该注意自我成长、了解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教学过程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社会中到处充满竞争,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的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本文概述了心理健康的概念,介绍了体育运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健康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前言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定义:“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新课改正在各地广泛开展、逐步推进,在此基础上,高中体育学科的重视度有所提高,而且,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有所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体育教师要结合新课程进行探究摸索,适当改进教学内容,面向广大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 高中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石河子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实施现状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当前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还是比较完善,但是还有部分环节需要进行更新,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后期的课程改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体育教学技术。教学设计准备是否准备充分直接会影响着一堂课的效果,是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体育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教学 内涵 发展  2004年国家
期刊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游泳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学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不仅仅是通过言语交流,更多地是通过非言语交流来完成。有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比言语交际行为本身的作用还大。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仪表、举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