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动力,它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探求新知,提高学习的效率。语文是一门充满感情的学科,没有感情的语文课是一潭死水,激不起任何涟漪。
一、朗读激情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最佳手段。它是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的全方位投入,使人们体验到优美的韵味,把握住流动的气韵,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师配乐朗诵,生闭上眼,陷入无限遐想……)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1: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读读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读得轻快,柔和)。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2:因为春天来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是个很美丽的季节,要读得美一点!
生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后两句读得较大声)。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4:因为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所以要大声地读出来。(师鼓掌表扬)
师:同学们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生激情满怀地读。)
二、析文入情
赞可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后果。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狐狸,原因是狐狸很聪明。这时,教师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亦不能盲目地加以肯定。而应该是抓住生成的教学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一位教师就这样处理:
师:你也很聪明,但你会像狐狸这样做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狐狸骗走了乌鸦的肉,它是个骗子。
生:乌鸦辛辛苦苦找到了一块肉却被狐狸骗走了,狐狸真可恶。
生:狐狸骗走了乌鸦的肉,也许乌鸦的小宝宝就要挨饿了。
师:看来,聪明的头脑还要加上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喜欢。
三、以情激情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注入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是艺术的“赝品”,是虚伪的,没有生命力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贯注的教学,才真正具有生机与活力,才真正对学生具有摄魂勾魄的艺术魅力。
《望月》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写的是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赏月、说带“月”字的诗和说月的事情。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提议:“学习了课文第二段后,你觉得哪几句话特别美?为什么?”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月光洒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句很美!特别是‘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几个词!” 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一段都很美!‘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我觉得很纯洁,有一种恬静的美。‘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里的色彩很美。另外还有一种蒙胧的美……”教师赞叹道:“说得真好,恬静美、色彩美、蒙眬美,多么富有诗意啊,你读书认真,感悟深刻。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由于学生的感情初步与主人公的感情、作者的感情相通,因此,无论是朗读还是感悟都到达了相当高的境界。
由此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可以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体验文章情感,放飞学生的激情。责任编辑 丁洪刚
一、朗读激情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最佳手段。它是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的全方位投入,使人们体验到优美的韵味,把握住流动的气韵,产生妙不可言的感觉。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师配乐朗诵,生闭上眼,陷入无限遐想……)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1: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读读这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读得轻快,柔和)。
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2:因为春天来了,草绿了,柳树发芽了,是个很美丽的季节,要读得美一点!
生3:……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后两句读得较大声)。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4:因为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所以要大声地读出来。(师鼓掌表扬)
师:同学们都很有主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下面就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吧。(生激情满怀地读。)
二、析文入情
赞可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后果。语文教学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情’与‘美’,在语文教学中,应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受到人文关照,在情感的浸润熏染中提高语文素养。”
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喜欢谁?有的学生说喜欢狐狸,原因是狐狸很聪明。这时,教师既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亦不能盲目地加以肯定。而应该是抓住生成的教学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一位教师就这样处理:
师:你也很聪明,但你会像狐狸这样做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狐狸骗走了乌鸦的肉,它是个骗子。
生:乌鸦辛辛苦苦找到了一块肉却被狐狸骗走了,狐狸真可恶。
生:狐狸骗走了乌鸦的肉,也许乌鸦的小宝宝就要挨饿了。
师:看来,聪明的头脑还要加上善良的心灵和美好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喜欢。
三、以情激情
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注入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是艺术的“赝品”,是虚伪的,没有生命力的。唐代诗人白居易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感情贯注的教学,才真正具有生机与活力,才真正对学生具有摄魂勾魄的艺术魅力。
《望月》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写的是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赏月、说带“月”字的诗和说月的事情。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提议:“学习了课文第二段后,你觉得哪几句话特别美?为什么?”一个学生说:“我觉得‘月光洒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句很美!特别是‘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几个词!” 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一段都很美!‘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我觉得很纯洁,有一种恬静的美。‘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里的色彩很美。另外还有一种蒙胧的美……”教师赞叹道:“说得真好,恬静美、色彩美、蒙眬美,多么富有诗意啊,你读书认真,感悟深刻。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由于学生的感情初步与主人公的感情、作者的感情相通,因此,无论是朗读还是感悟都到达了相当高的境界。
由此可见,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以“读”贯穿始终,可以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读中体验文章情感,放飞学生的激情。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