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在含带壳葵花籽粉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对蛋鸡生长性能和表观营养消化率的影响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使用640羽1日龄蛋用雏鸡,以带壳葵花籽粉为蛋白源按0 %、25 %、50 %和75 %的比例替代日粮中豆粕后,再添加和未添加酶制剂以此研究各试验组鸡的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试验的每一个日粮组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雏鸡。带壳葵花籽粉的近似组成经测算表明,其干物质、粗蛋白、粗油脂、粗纤维、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925.9 g/kg、204.5 g/kg、336.2 g/kg、215.1 g/kg、52.0 g/kg以及192.2 g/kg。结果表明,饲喂用75 %带壳葵花籽粉替代豆粕的日粮组蛋用雏鸡试验末体重最高,为484.4 g/羽;用带壳葵花籽粉替代日粮中25 %豆粕的试验组鸡的末重最小,为472.2 g/羽。每羽蛋用雏鸡的日平均增重并未受日粮中带壳葵花籽粉的含量影响(P>0.05)。在各试验组间,每羽蛋用雏鸡的平均日采食量随着日粮中带壳葵花籽粉的含量增加而升高(P<0.05)。然而,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改善采食量、增重、末重和料肉比(P<0.05)。存活率不受试验的处理水平影响。日粮干物质消化率随日粮中带壳葵花籽粉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同时粗蛋白消化率逐步下降(P<0.05)。然而,随着日粮中带壳葵花籽粉添加水平的增加,灰分的消化率升高(P<0.05)。酶添加组的蛋用雏鸡消化率一直显著高于未添加酶组的蛋用雏鸡(P<0.05)。然而,粗油脂的消化率不受是否添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含高水平带壳葵花籽粉的日粮的蛋用雏鸡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蛋用雏鸡鸡相近。本研究所用的带壳葵花籽粉是粗蛋白、粗油脂和氨基酸的一种优质来源,具有代替大豆作为饲料原料的潜力。对于蛋用雏鸡而言,可通过添加外源性酶来提高USFM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酶制剂;营养利用率;蛋鸡;带壳葵花籽粉(USFM)
  中图分类号:S816.7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8-0045-04
  当前,由于价格过高引起的能量饲料危机已经提高了全球寻求家禽能量和蛋白质饲料替代品的意识。替代品的增加必将迫使饲料中能量和/或蛋白饲料(例如玉米、大豆等)价格的下降。一些替代品的使用已经受到认可,其中就包括椰子粕、菜籽饼和很少提及的葵花籽粕。仅葵花籽粕具有与动物饲料中最常用蛋白源的豆粕非常接近的化学组成。然而,Nowland等、Adeniji和Ogunmodede的早期研究最值得关注,他们报道葵花籽壳纤维的特性和含量会限制其所含养分的利用。
  营养学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使得提高乏人问津的饲料的利用率成为可能,其中的一个进展是酶技术的利用,酶能改善高纤维型饲料中的日粮非淀粉多糖的负面效应。RovabioTM(RVB)是一种利用相同机制或发酵过程生产出的含多种酶的浓缩物(多酶复合物是不至一种酶的稳定组合物,通常参与连续的催化反应)。它包含由绳状青霉发酵肉汤产生的木聚糖酶和β-葡萄糖酶。制造商(法国Adisseo有限公司)认为,市售混合酶可以将能量代谢效率提高6 %,蛋白质利用率提高2 %。Cowieson等对饲喂玉米和豆粕型日粮的肉鸡进行观察后发现,添加木聚糖酶、淀粉酶、蛋白酶和植酸酶后,营养代谢效率提高。大多数研究是利用专门针对玉米或大豆的酶进行的。有关用刚出壳的蛋用雏鸡来评估多酶制剂对带壳葵花籽粉(Undecorticated Sunflower Seed Meal,USFM)作用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利用幼龄蛋用雏鸡评估USFM代替日粮中豆粕(Soybean Meal,SBM)以及添加或不添加市售RovabioTM酶制剂的联合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施和蛋鸡饲养
  本试验方案符合联邦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畜产科学学院动物护理和使用审查委员会的指南。试验期间采用12 h光照/12 h黑暗的光照制度。所有试验雏鸡经点眼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Lasota株疫苗。其他常规用药在整个试验期严格控制。雏鸡从孵化场(农业大学Abeokuta-Leventis Agro Allied Industries有限公司)转运到试验基地(联邦农业大学家禽教研养殖场)后安置于平养鸡舍中。所有鸡舍都配有自动饮水装置和平底料槽,自由采食、饮水,舍内铺有软木屑垫料。饲养试验采用640羽Yaffa brown?品系1日龄蛋用雏鸡,试验为期10周。
  1.2 带壳葵花籽粉(Undecorticated Sunflower Seed Meal,USFM)
  测试的饲料原料USFM来自尼日利亚葵花籽和油料籽协会。收割后,USFM经日晒干燥至恒重,随后磨碎备用。
  1.3 试验设计和日粮
  酶制剂通过与微量成分一起添加,以确保在饲料中发挥最大效力。640羽1日龄蛋鸡随机分入8个日粮处理组 (表1)。日粮根据NCR 1994的营养需求配制。试验按2×4因子的完全随机法设计。对照日粮(不添加USFM)完全由豆粕提供蛋白,以此设为100 %;其他日粮以USFM代替SBM,代替比例分别为25 %、50 %和75 %(按照用USFM蛋白质代替SBM蛋白质的方式计算)。日粮有两个组别:添加或不添加外源酶制剂。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日粮制成糊状饲喂。
  1.4 性状检测
  试验期间评估鸡的体重、采食量、料肉比。试验鸡在试验第1天称重,其后每周称一次。每天提供新鲜饲料,残余饲料每7 d称重一次,以计算料肉比。死亡鸡数每天记录,采食量根据死亡鸡数进行校正以调整料肉比。
  1.5 消化率研究
  10周的试验期结束时,每个重复中选取4羽试验鸡置于洁净、经消毒的钢制代谢笼中,笼底为网栅底板,并配备集粪盘。在开始收集总排泄物前进行3 d的适应期。试验鸡每天喂给(超过其所需量的)已知重量的饲料,同时连续3 d每天均收集总排泄物。每个重复每日收集的排泄物进行称重、干燥,累积的样本经混合后根据公职分析化学工作者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 (2000)的方法检测其近似的组分。   1.6 化学组成分析
  日粮、排泄物样本和USFM成分按照AOAC的标准方法分析。样本经磨碎后,检测四个重复组样本的干物质含水量(Moisture Content,MD;AOAC,2000;930.15)、粗蛋白(Crude Protein,CP;AOAC,2000;990.03)、粗油脂(Ether Extract,EE;AOAC,2000,954.02)、粗纤维(Crude Fibre,CF;AOAC,2000;978.10)、粗灰分(Crude Ash,CA,AOAC,2000;942.05)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Soluble Carbohydrate,SC)。可溶性碳水化物根据如下公式计算:SC=100-(CF EE CP CA 含水量)。样本总能量通过CAL 2K型绝热压力罐式量热计测得。氨基酸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进行分析。USFM样本中的蛋白质在密封罐中用6 M盐酸在110 ℃下经24 h水解,水解产物经稀释过滤后,5 mL滤出液和0.5 mL内标溶液混合置于50 mL快速适应圆底烧瓶中经65 ℃真空干燥,残渣溶于2.5 mL乙酸中,转移至20 mL的聚乙烯瓶中,用HPLC分析。经酸解后,以邻苯二甲醛(ortho-phthaldialdehyde,OPA)作柱前衍生物,HPLC采用Dionex ASI-100自动进样装置、Dionex P580泵和Dionex RF-2000检测器(盖默灵,德国),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50×4.6 mm Spherisorb ODS2色谱柱配Waters保护柱(Milford,USA)。氨基酸分析由Eurofins食品检测(沃尔佛汉普登,英国)完成,根据欧盟指令2000/45/EC分析色氨酸(OJEC,2000),根据EC/98/64(L 257/16)分析其余氨基酸(OJEC,1998)。
  1.7 统计
  获得的数据用于计算DM、CP、EE、CF、CA和SC的表观消化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根据公式SC=100-(CF EE CP CA 含水量)计算。样本被置于热烘箱中(105 ℃)干燥16 h,以备测定DM。CP含量通过微量凯氏定氮法步骤测定,并用6.25作为换算系数乘以N含量计算CP值。EE值用索氏萃取装置通过石油醚萃取方法测得。所有试验步骤均符合AOAC(2000)的试验纲要。近似组分的表观营养物质消化率(Apparent Nutrient Digestibility,AND)系数通过如下公式估测:AND(%)=[(aNC-aNE)/NC]×100,其中aNC=消耗的养分量,aNE=排泄的养分量。营养消耗和排泄量均正确监测,以便测定饲料和排泄物中的养分含量,这可通过测算饲喂的和总剩余的饲料量获得,因此还要测算全程总排泄物量。营养消耗量根据以下公式估算:aNC=TFC×aNFA,其中TFC=试验期间消耗的总饲料量,aNFA=测得的饲料养分含量。同样的,排泄的养分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aNE=TPEx×aNEx,其中TPEx=试验期间产生的总排泄物量,aNEx为测得的排泄物养分含量。
  1.8 数据分析
  获得的数据运用SAS生物统计软件包(1999)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差异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显著性水平的置信区间为大于或等于95 %。
  2 试验结果
  表2列出了USFM的近似氨基酸含量,由此表明USFM的干物质、粗蛋白、粗油脂、粗纤维、灰分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925.9 g/kg、204.5 g/kg、336.2 g/kg、215.1 g/kg、52.0 g/kg和192.2 g/kg。本试验所用USFM的氨基酸组成表明,必需氨基酸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亮氨酸和缬氨酸,分别为10.12 g/kg、8.97 g/kg和7.73 g/kg。色氨酸和蛋氨酸是USFM中含量最低的氨基酸。饲喂USFM的蛋用雏鸡在粗蛋白、粗纤维和粗油脂的消化率上显著下降(P<0.05,表3)。添加酶制剂能提高试验鸡对饲料中各直接组分的消化率(P<0.05),但粗油脂除外。用USFM取代75 % SBM的试验组蛋用雏鸡在试验末的体重最大,为484.41 g,取代25 % SBM的日粮组末重最小,为472.20 g。在所有处理组中,饲喂用USFM取代75 %SBM的日粮组蛋用雏鸡平均日增重稍高,不过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0.05)。USFM含量越高的组别试验鸡的采食量越高(表4)。
  3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饲料是一种优质的粗蛋白源,且含有相对较高的粗纤维含量和粗油脂含量(表2)。它的粗纤维含量与Villamide和San Juan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报道葵花籽粕的纤维含量介于14 %~30 %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葵花籽粉的色氨酸含量很可观,但是测试饲料的蛋氨酸和色氨酸含量最低。这与众多研究结果一致,这些报道称油籽饼中含量最低的氨基酸是蛋氨酸、色氨酸和赖氨酸。
  USFM型日粮中各种近似组分的消化率降低(表3),提示该日粮无法满足家禽对必需营养物质的需求。带壳葵花籽粉含有大量的细胞壁多糖和纤维。这也许与日粮中其他营养物质相克,导致本试验中近似组分的消化率下降。然而,处理组灰分的消化率逐级显著提高,这说明更多的矿物质能被家禽利用。没有家禽在整个试验期中发生矿物缺乏症状。Slominski和Campbell报道,在菜籽饼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能够提高雏禽对非淀粉多糖的利用率。与此相似,在本试验中添加酶制剂能显著提高粗蛋白、粗纤维和灰分的消化率。在粗油脂的消化率方面,USFM和酶制剂之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用USFM替代0和25 %SBM的不添加酶制剂的日粮组雏鸡粗油脂消化率最高。所用酶制剂也许会影响粗油脂的消化率,因为文献资料只证明酶制剂对NSPs有作用,而非脂肪。此外,查阅制造商说明书中对其活性的介绍,表明该酶制剂含有木聚糖酶、β-葡萄糖酶、纤维酶、果胶酶和蛋白酶,不含脂肪酶,因此不会影响粗脂肪的吸收率。   采食量随着日粮中USFM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测试饲料的纤维特性也许是造成采食量显著提高的原因。75 %USFM日粮组的家禽体重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数值上有所提高,显然是因为家禽必须消耗更多的饲料来增长每1 kg的体重。Burrows等和Jorgensen等报道,提高日粮纤维含量会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会降低所有养分的消化率。大量研究表明,饲料含有高水平的日粮纤维会降低能量的代谢效率,如果这种可能较低的代谢能量将是其中的原因,那么幼龄雏鸡应消耗更多的饲料以弥补能量的不足。但是本试验配制的饲料是等能、等蛋白的。由于采食量的增加,说明测试饲料不含可疑的苦味复杂物。然而,饲喂USFM型日粮的家禽料肉比更高,这提示饲料转化率低。所观察到的趋势在Fafiolu给肉鸡饲喂相同日粮的试验中也能观察到。然而,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可显著改善采食量、增重、末重以及料肉比。死亡率或存活率不受是否酶添加的影响。添加酶制剂能提高家禽对该饲料的利用率。本研究中出现的饲料利用率升高可能是由于USFM型日粮添加了酶制剂所造成的。这可能是由于USFM中的NSPs溶解性和消化率提高所致。大量研究表明,在谷物类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后营养价值显著提高,这些谷物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本试验使用的酶制剂对测试饲料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试验发现USFM的含量和酶添加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表现在雏鸡的采食量和料肉比上。这些互作效应也许能够表明,当蛋用雏鸡饲喂用USFM替换日粮中75 %豆粕时添加酶制剂效果更佳,这与Fafiolu在肉鸡上的发现不同。这些结果表明,酶制剂和日粮高水平的USFM之间具有协同效应,体现在幼龄蛋用雏鸡的采食量和料肉比上。这一效应也许与所用酶制剂提高了能量的释放量有关。
  综上所述,本试验所用的USFM是一种优质的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的来源,同时含有可观的粗纤维,具有成为饲料原料中大豆替代物的潜能。USFM对蛋用雏鸡的营养价值可通过添加外源性复合酶来提高,使得USFM能够取代蛋用雏鸡饲料中高比例的豆粕。
  原题名:Assessment of enzym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apparent nutrient digestibility in diets containing undecorticated sun-ower seed meal in layer chicks (英文)
  原作者:A. O. Fafiolu和O.O.Oduguwa等(尼日利联邦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畜产科学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还未能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立场。从“儿童立场”的理念出发,以笔者在所在教学团队参与指导下研磨My Tooth Fell out一课的经历为基础,本文基于教学过程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四点思考:一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强调出发点从“读什么”转向“谁来读”;二是在预习目标的设置上,强调在“为何读”之前弄清“何谓读”;三是在生词的处理上,强调解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肩负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任务,引领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遨游,奋力地划向科学彼岸,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去自主建构科学知识,涵养科学探究能力,丰厚科学核心素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行知思想的烛照下,优化科学教育,启蒙学生科学素养,点亮学生科学人生。   【关键词】行知思想 课程资源 核心素养 创新精神   “科学是工业文明的母亲,是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
跛行的定义:能够导致动物出现非正常步态的任何蹄部或肢体的问题。  8 母猪跛行——检查列表  漏缝地板一直是导致母猪跛行的一个原因,除非其得到供应商正确的设计、严格的生产以及猪场正确的监控和维护。我认为加拿大是漏缝地板制造领域的领导者。根据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此行业从业中获得的自身经验,我确信母猪腿部和蹄部良好的健康状况均受益于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⑴漏缝地板设计合理,制造精良,生产者愿意为
【摘要】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数学教师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改变只参不研的被动状态。我们推出了一种深度课例教研模式:课例展示→互动问课→行家剖课→辩课交流。该教研方式着眼于主动参与、多向交流、充分互动、深度研讨等,旨在通过主题化的小口子课例深度开展教研活动,从过程和结果上促进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课例 深度教研 教师提升 学科素养   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途径有很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
上周五,2014年5~12月的瘦肉猪期货达到合约期的新高(表1)。  春夏两季的市场十分火爆。 猪流行性腹泻对生产的影响以及牛肉供应的大量下滑将继续推高猪肉价格。  1 肉牛存栏还会恢复吗  周五,美国农业部公布了1月1日的肉牛库存。 美国2014年1月1日的全部肉牛及牛犊存栏为8 770万头,比同期的8 930万头下降2 %(减少240万头)。 这是63年前的1951年(8 210万头)以来最低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3-0003-03  分娩率和每胎产仔数一般受排卵数、精子生育能力、受精率、胚胎和胎儿损失、子宫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影响排卵率的因素包括排卵卵泡的大小、数量,以及遗传、季节、胎次,采食量、哺乳期长短和断奶等。在哺乳期,采食量减少25 %,发情率将降低71 %~ 91 %,在哺乳期体重损失超过13 %时,受孕率将会降低76
摘 要:为探讨肉质性状候选原癌基因(c-FOS)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本研究以大白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宁乡猪、桃源黑猪、沙子岭猪和大围子猪7个猪种为研究对象,以PCR-RFLP方法检测该基因G2910A位点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外来品种的优势基因型均为BB型,A等位基因是宁乡猪、大围子猪和沙子岭猪3个地方品种的优势等位基因,大围子猪、杜洛克猪和大白猪B是优
2014年5月25~26日,由猪场动力网·猪品惠、农财宝典·新牧网联合主办,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母猪健康管理研讨会”在江西·南昌滨江宾馆胜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降低保本点,提高猪场盈利能力”(图1)。北京伟嘉集团副总裁兼湖南农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柳高峰、正邦集团育种总监王琳、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雪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刘自逵等养猪技术知深的专家亲临会议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对家猪具有高度致命性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出血热,致死率可高达100 %(Penrith等,2004a)。迄今为止,所有针对ASF的疫苗生产努力都告失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发展给研制出一种可预防ASF的疫苗提供了希望(Chang等,2006;Dixon等,2004;Lewis等,2000)。然而,最近几年,ASF令人震惊的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