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单元导语,让教学目标落地生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_ST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结构上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按照“内容主题”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同时又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本文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读懂单元导语,让教学目标落地生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语文素养 单元导语
  一、图文融合并解,读懂单元导语
  细观本册教材,每个单元扑面而来的主题页令人眼前一亮。每张主题页都匠心独具,它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一幅富有意蕴的插图;二是右上方醒目地标注着第几单元;三是左上偏中处一行富有哲理的话,或是名言,或是诗词,或是言简意赅的短句;四是右下方的两句话。极为精美的主题页上,清晰展示着教材的特色——“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左上方的一行字,蕴含着本单元的内容主题(如“走进自然”“学贵有疑”“神话世界”等);右下方的两句话,则提示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上一句指向阅读教学,提示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下一句指向习作教学,提示习作训练的要点,阅读与习作之间,有着清晰的连接点。为了让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习作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编写体例,专门编写了两个特殊形式的单元:一是阅读策略单元,根据有关的阅读教学理论成果,从中年级开始,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编写阅读策略单元,以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阅读策略,能成长为积极的阅读者;二是习作单元,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突出习作能力的重点,编写独立的习作单元内容。
  打开第五单元主题页,一幅有趣的插图映入眼帘:三个孩子由远而近,乘坐着彩色的铅笔御风而来,他们在蓝天中尽情飞翔,红色的笔尖在绿色的扉页上尽情挥洒。飞起的帽子,挥舞的小手,飞扬的头发,绽放的笑容……无不在暗示着:写作是一件放飞自我、有趣快乐的事。插图左上方的单元导语这样写道:“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在插图的右下方,一支小小的笔旁边有两行字:“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显然这一单元是教材中的特殊单元——习作单元,以“记事”为主题。围绕主题,单元导语中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二是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前一条指向阅读,后一条指向习作,读写之间的连接点是“把事情写清楚”,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二学段学生的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内容写清楚”相吻合。在教学本单元时,就要读懂单元导语,牢牢把握住两个教学目标。
  二、着眼课后题目,达成训练目标
  如何一步步达成单元导语中的训练目标,其根本的抓手是每篇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麻雀》课后的习题,向我们提示了这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一是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二是课文是怎样把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第二篇文章《爬天都峰》,同样提出了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这些问题紧紧围绕着单元导语要求,都指向中年段目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不同的是《麻雀》聚焦于通过“看到、想到、听到”等多种感官的交互作用把事情写清楚,而《爬天都峰》侧重于文章的表达顺序,关注文章是怎样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杏儿熟了》再次让学生关注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小木船》则引导学生思考用一个过渡句把事情交代清楚的写法。每篇课文承载的任务不同,教学的方法也不同,但整个单元所有的思考题都从“把事情写清楚”这个习作训练目标出发,通過两篇精读课文、一个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两篇习作例文和一次习作,让各项内容之间互相映衬补充,体现出单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这个单元时,教学目标的制订要紧紧围绕单元导语中的要求,以课后题目为基础,根据年段目标、文本特点以及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合理地确定各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标准性原则”, 不随意添加,以免干扰应达成的教学目标的教学,造成无效劳动。
  三、凸显每课价值,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分别强调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按照一定顺序写两个重点,初步建构写一件事的大体框架,凸显“阅读铺路,读中学写”的理念。“交流平台”归纳总结了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基本方法。“初试身手”从理论到实践,安排学生尝试按照一定的顺序,用连续的动作以及多种感官交互说(写)生活场景(跑步比赛、炒菜、擦玻璃等),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写作落实到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中。从说到写,以重点片段的训练,落实“把事情写清楚”的目标。紧接着,习作例文《杏儿熟了》和《小木船》,又为学生提供了写清楚一件事的范例,通过批注和课后思考题,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写好一件事的要领。最后的习作《生活万花筒》,则要求学生“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还要求学生通过列提纲的方法,围绕事情把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整个单元每篇文章、每个栏目、每个训练都紧紧围绕“把事情写清楚”这个中心,环环相扣,逐步提升,水到渠成。
  凸显每篇文章的价值,才能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落实到位。精读课文要“得意、得言”,即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虽然一般没有安排关于阅读理解和语言文字的理解训练,但是在它们的教学流程中,同样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思想。如果不知道写了什么,是不可能了解为什么这么写的(即该单元重点学习训练的习作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精读课文,还要让学生“得法”,通过对典型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进一步“得悟”,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提炼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从感性到理性,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把一件事情的重要部分说(写)清楚,指导学生恰当地表达。而习作例文则是“得形”,强化学生对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再认识,同时用典型性范文,为学生在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引路。而《习作万花筒》则要“得用”,让学生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用本单元所习得的写作方法,把生活中的一件事写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形成单元学习成果,达到“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的单元目标。
  四、联系全册内容,把握训练序列
  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能力,使习作教学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统编版语文教材还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序列,在三至六年级每册教材中各安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以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使阅读与表达相融合,均衡发展。
  在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把事情写清楚”这一习作教学的重点,在整个四年级习作教学中至关重要。教材以“把事情写清楚”为一个基本点,不断地上延下伸,从各个角度展开训练,如习作《记一次游戏》,要求学生通过三个问题(游戏前的准备,游戏时的做法、想法,游戏后的感受等),把游戏写清楚。这是在写清楚一件事的基础上的迁移运用,把一个活动按顺序写清楚。在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中,同样提出“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在写清楚事情的要求中,拓展了训练的维度——把当时的心理活动写清楚。在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要求把一次游览的过程按顺序写清楚,写清景物的特点。从上册的把“事”写清楚,延伸到把“景”写清楚。下册第六单元的作文《我学会了……》再次训练学生把一件事写清楚,但又提高了要求,在写清楚事的过程中,还要把成功体验和心理变化写清楚。整册教材,从写清楚一件事出发,到写清楚一个游戏(活动),到写清楚一件事以及心理感受,再回到写清楚一件事以及成功体验以及心理变化,各个习作看似独立,实则前后关联、环环相扣、螺旋式上升、连成一体,不仅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因此,教师在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到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依据每篇文章各自的文本价值展开教学过程,也要“瞻前顾后”,注意到前后单元之间,甚至整本书上下册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每堂课、每个练习、栏目中,真正让单元教学目标落地生根,使统编版教材的先进理念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08-0037-02  当与体重的变化趋势联合使用时,每日的蛋重测定能够用来精确地控制产蛋期的家禽饲喂量。每日的蛋重是家禽营养摄入是否充分的一个灵敏指标。营养摄入不足将会造成蛋重降低,而营养摄入过剩将会造成蛋重增加。  1 称量过程  蛋重应从产蛋率为10 %起每日进行测定。每日应选取120枚~150枚的蛋样本量进行
【关键词】信息技术 交互式一体机 自带设备 信息素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子小报制作的一般步骤;了解电子小报的版面结构,会根据报道内容合理设计版面;能综合运用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自选图形、艺术字等技术制作电子小报。  (二)过程与方法  在明确电子小报的制作流程和组成元素后,小组合作探索电子小报版面规划;借助微视频自主探究所学技术制作电子小报;在欣赏、交流和评比中感受电子
策划人语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体现了特定的教育教学观念,它指向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求,同时要受到特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的影响与制约。当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过多,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不够;学生接受性学习过多,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不够;学科知识学习过多,而主题性学习、项目性学习不够。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必须坚持:
标杆管理是企业的重要方面——还有什么可让你知道如何与你这个特定行业中其他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由此想起,可请一些领导者将自己当地的动物饲料行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动物饲料行业进行比较。  近一年来,南非饲料行业遭到多重因素的挑战。大豆饼价格的上涨导致饲料价格也上涨,尤其是使家禽行业的生产成本逐步增加。  Chemunique 国际公司的Terry Wiggill、Zeno Bester、Tim Horn
作者简介:布伦(Bulent Kukurtcu),男,西班牙凯泰奥斯制药集团VIUSID产品总监,国际病毒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诺贝尔医学奖成果转化(西班牙)委员成员,安达卢西亚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治疗癌症和免疫缺陷症的新化合物药物的开发。Email:bulent@catalysis.es。  摘 要:当今猪场面临的病毒疾病变幻不断、层出不穷,它们的不可预测性让人头疼,加之近年来的病毒性疾病的变异无规
【摘要】听评课活动不仅是一个评价教师、评价课堂的手段,也是研究课堂的手段,让听评课成为新教师、青年教师学习教学的手段、途径。通过教研员 特级教师架构听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参与听评课研究熟悉听评课的程序,成长为实践 研究型教师,在规范的听评课活动训练下,知道怎么听课、怎么评课,从而积累教学经验,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引导教师做课堂研究,教师就会改进自己教学,也就会关注“学生真的在学习吗?学生
【摘要】当前的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还未能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立场。从“儿童立场”的理念出发,以笔者在所在教学团队参与指导下研磨My Tooth Fell out一课的经历为基础,本文基于教学过程提出了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四点思考:一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强调出发点从“读什么”转向“谁来读”;二是在预习目标的设置上,强调在“为何读”之前弄清“何谓读”;三是在生词的处理上,强调解
【摘要】新时代的小学科学教师,应肩负起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任务,引领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遨游,奋力地划向科学彼岸,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科学”,去自主建构科学知识,涵养科学探究能力,丰厚科学核心素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行知思想的烛照下,优化科学教育,启蒙学生科学素养,点亮学生科学人生。   【关键词】行知思想 课程资源 核心素养 创新精神   “科学是工业文明的母亲,是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
跛行的定义:能够导致动物出现非正常步态的任何蹄部或肢体的问题。  8 母猪跛行——检查列表  漏缝地板一直是导致母猪跛行的一个原因,除非其得到供应商正确的设计、严格的生产以及猪场正确的监控和维护。我认为加拿大是漏缝地板制造领域的领导者。根据我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此行业从业中获得的自身经验,我确信母猪腿部和蹄部良好的健康状况均受益于以下两个主要因素:  ⑴漏缝地板设计合理,制造精良,生产者愿意为
【摘要】有效的教研活动是数学教师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平台之一,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改变只参不研的被动状态。我们推出了一种深度课例教研模式:课例展示→互动问课→行家剖课→辩课交流。该教研方式着眼于主动参与、多向交流、充分互动、深度研讨等,旨在通过主题化的小口子课例深度开展教研活动,从过程和结果上促进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课例 深度教研 教师提升 学科素养   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途径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