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的整合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误区
  
  当下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不少误区,请先看实例。
   [例一]
  《穷人》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 学习12个生字,掌握“舒适、抱怨”15个词语。
  2. 学习默读批注,提高默读的能力。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渔夫的勤劳、纯朴。
  4. 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默读批注的方法。
  2. 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 体会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
  [例二]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揣摩优美语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 感受爸爸的心愿,体会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
  4. 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以上两例,反映了当下小学语文教师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常用模式。第一种模式,我们称之为“三维式”。这样拟定教学目标,意在体现新课程三个维度的特点,用意是好的。然而明眼人一看就会发现其弊端:一是目标太多,一堂课八个教学目标,平均每个教学目标用时只有5分钟,教学岂不会蜻蜓点水?二是教学目标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都为交叉、包含关系。按这样的目标教学,岂不是重复啰嗦,学生还有兴趣学下去吗?三个维度是建构课程目标的整体框架,而面对一篇课文,却要善于把三个维度整合为一体,选准一个重点目标切入,从而带动多元目标的同步达成。
  第二种模式是当下不少语文教师用得较多的一种教学目标设计模式。这种“并列式”比起“三维式”要好,它的条目相对较少;条目之间意思明白,不交叉,不包含。然而,这种“并列式”也有明显的不足:一是几个目标之间是并列关系,四个目标成了四足鼎立,看不出重点,而一堂课如果没有重点,就可能是一盘散沙。二是把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人为地割裂开来,似乎体会思想感情(人文性目标)与朗读课文、揣摩句子、领悟表达方法(工具性目标)是不相干的两码事。目标的割裂,很可能是致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三是把领悟表达方法与揣摩句子分割开来,可能导致学生在认识上出现错觉:文章的表达方法似乎可以独立于句子之外,成为一种不可捉摸的东西。因此,这种“并列式”的设计模式,也是教学目标定位中的一种误区。
  教学目标的设置,关系到一堂课的效率和成败,我们切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 阅读教学目标整合的思路
  
  教学目标的拟定,贵在整合。要在深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所谓整合,从哲学层面来说,就是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来解决问题;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来说,课文中的各种因素会构成一个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抓住一个要点就可以带动全篇。阅读教学目标整合,有以下思路:
  1.围绕培养语文能力这个基点来整合
  语文教学的基点是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并未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建构目标体系,而是主要从培养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拟定目标,其他目标,如知识、方法、情感等目标,则有机渗透其中,并未成为独立的目标条目。课标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并作出了整合的示范。这样的指导思想,同样适应于拟定课文的教学目标。
  如前面提到的《穷人》一课,拟定了八个教学目标。略作分析即可发现:学习默读批注、领悟心理描写的方法,这两点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直接相关, 可以作为重点来整合其他目标。然后作进一步整合:第一课时以学习默读批注作为主要目标贯穿全课。在默读批注中,必然会学习字词,必然会涉及课文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必然会经历默读的过程,学习默读的方法,这样,一个主目标就可以带出若干次目标。第二课时以领悟心理描写的方法为主线贯穿全课,在领悟过程中,就会涉及到人物的情感和品德,同样,一个主目标会带出许多其他目标。这样整合之后,一个课时突出一个重点,又能兼顾其他,教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起来顺心。
  2.注重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的整合
  确定教学目标时,有些教师习惯于把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分开来拟定,从而形成了并列式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方”的目标结构。这其实是不妥当的。一篇课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非两朵花,而是一朵花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犹如花蕾与花瓣,或花的形状与颜色,二者共存于一个统一体。比如词句与情感就是一个统一体:情感靠词句来表达,而词句必然表达相应的情感。再如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文章的主旨、情感的关系:写作方法必然为表达某种主旨服务、为表达某种情感服务,离开了这些,就写作方法讲写作方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学会把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整合为一体,并形成贯穿全课的主目标。
  如前面提到的《白杨》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教者分别从朗读、学句、悟情、写法四个方面拟定四个教学目标,而没有整合出一个统摄全过程的重点目标,教学难免散乱无章。其实,这四个目标完全可以整合为一个重点目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感受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愿。全课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为重点目标贯穿始终,这样一个重点目标必然会带出其他三个目标: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要从典型句子入手,“学句”的目标即能渗透其中;抓住了典型句子,就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朗读”的目标即可渗透其中;借物喻人,这“人”就是“爸爸”,必然要涉及“爸爸”的心愿和感情,这样,“悟情”的目标也就自然地渗透其中了。于是,抓住了一个重点目标,就可以带出其他目标的同步达成,而且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融为一体,学习表达方法与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这样教,既符合课文固有特点,又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高境界。
  3. 重视语文能力目标之间的整合
  如果一堂课在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两三个教学目标,教学时不可平均用力,要从中选定一个主要目标,其他目标则可渗透其中。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目标,要视具体的课文而定。总之,设计一课时的主目标,犹如构思一篇文章的中心,无中心不成文,无重点不成课。
  
  三、 整合之后教学主线设计举例
  
  目标整合之后,要紧紧围绕重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主线,并将其他目标有机渗透其中。现举若干课例供老师们参考。
  [例一]
  《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师可能拟定以下目标:
  1. 能默读课文,掌握有关生字词。
  2. 了解关于鲸的体形、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3. 抓住课文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三个目标,不宜并列式地按先后顺序去实施,而要从三个目标中选定一个重点目标,即选定“抓住课文要点”作为重点目标。为什么要选这个重点呢?第一,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标年段目标中对教说明文的要求是“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了解说明方法可以安排在第二课时,第一课时重在“抓住要点”。第二,课后第一个思考题为:“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编者设计这样一个思考题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抓要点。第三,“抓要点”与鲸的有关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要点抓住了,鲸的有关知识自然就知道了。
  教学时可分以下三步设计教学主线:
  第一步,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给学生5—8分钟时间默读,默读时画画写写,用心思考、概括。大体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体形、种类、生活习性。反馈时要比较谁的概括较准确,立足于提高全班学生抓要点的能力。
  第二步,默读课文第一段,了解作者写鲸的体形是抓住哪些要点来写的。引导学生发现:从鲸的体重、体长、嘴大三个方面,说明鲸是一种十分巨大的动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要点。
  第三步,默读课文其余各段,了解作者写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是抓住哪些要点来写的,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围绕是否准确抓住了要点予以点拨。
  这样设计,“抓住要点”成为贯穿全课的教学重点,而其他目标如默读课文、了解鲸的有关知识也都渗透其中。这样教,是教语文,而不是教科学知识。
  [例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整合
  教师可能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重点句子含义。
  3. 体会父与子之间深情的爱。
  4.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特点来写人。
  以上四个目标,可以整合为一个重点目标:品人物描写,悟父子深情。这样的目标定位,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有机统一,语文能力的培养充分彰显。
  围绕这一重点,可设计如下教学主线:
  第一步,学一个典型句示范。
  可考虑从下面这个句子切入:父亲在挖掘时,“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读后问:好心人劝父亲,父亲为什么“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这里的神态描写要表达什么感情?(领悟:父亲对这些好心人的劝告表示怀疑,表示不认同。他心里在想:我的儿子一定活着,怎么能说“没有希望了”!)再问:好心人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父亲为什么不回答“还不晚,还有希望”,却偏偏答非所问地说:“谁愿意帮助我?”这句话表达了父亲什么样的心情?(领悟:父亲认为“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个问题根本不值得回答,他相信儿子一定活着,何况父子之间还有约定呢!父亲的一句话,表达了坚定的信念和对儿子深挚的爱。)领悟之后再朗读,并归纳:作者很善于通过神态、语言描写来表达父子之间深情的爱。这样教,言意融合,言意兼得,又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铺垫。
  第二步,放手让学生找其他人物描写的句子领悟作者怎样写人。一边圈画句子,一边朗读句子,一边领悟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师要舍得放手,要让学生主动发现,不要局限于教师备课时设想的几个重点句子。反馈时,要围绕主目标去启发、点拨、评价,不要太多的“节外生枝”。
  第三步,课堂小练笔。可设计一段写人比较抽象的话让学生修改,增加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
  (责编李景和)
其他文献
南宁市埌东小学是政府指定农民工子女接收点,学生家长大部分是原郊区的农民,还有部分是来南宁务工的农民,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动手做”是他们的优势。针对这一现状,埌东小学从自身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依托本土,确定了以家政教育为突破口的办学思路,于2004年3月在南宁市率先开设了一门生活化的课程——家政课,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教育之路。    一、 多举措确保顺利实施 
期刊
随着阵阵稚嫩而清脆的童声,伴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靥,广西第三届幼儿讲故事大赛暨广西首届幼儿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决赛于2009年6月19日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礼堂圆满落下帷幕。  本次幼儿讲故事与经典诵读大赛从4月起初赛至6月决赛,历时2个多月,来自全区各地、市幼儿园的小选手经过预赛、复赛,最后从复赛中胜出的60名小选手参加讲故事大赛决赛,53名小选手参加经典诵读大赛决赛。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岁,最小的
期刊
教育部明确反对教师利用职务以有偿家教牟取私利     本刊讯10月26日,教育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针对浙江、山东两省对待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不同态度作出了反应:对于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教育部坚决反对。   续梅表示,教育部对有偿家教问题始终非常关注。从全国的范围来讲,中小学教师有1000多万,绝大多数都兢兢业业、爱生如子,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大的
期刊
2010年4月13日至15日,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广西赛区选拔赛在桂林市体育馆隆重举行,前来观摩的全区各地学校领导、教师接近4000人。贵港市覃塘区覃塘镇姚山村小学语文教师叶晓代表贵港市参赛,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按大赛的统一规定执教第一课时。本节课,叶老师以先进的“悟学”理论为指导,按照“五感”的教学流程来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并把“五善”的教学方略有机地糅合
期刊
早读:语文教改不该忘记的角落    龙济勇在2009年第16期的《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上撰文指出,要改变早读课单调、沉闷而且低效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语文教师应该有全期的早读课计划。根据教材的编定、学校课时的安排,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全期早读的内容和指导方法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预设。二是,语文教师应该扩充早读课的材料内容,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材料。三是,语文
期刊
  
期刊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读写结合,从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地寻找和恰当地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有关素材,让学生写作“有米下锅”。他在寻找和选择读写结合点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教学艺术。    一、 读写结合点是文中的一个词语    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老师让学生预习时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词语是“饱经风霜”。其句子是:“他(车夫)听见脚步声,抬起
期刊
学习不是一种简单的告知,而是学习者实实在在的“体验”与“积淀”。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学生“做数学”,那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数学化”的过程呢?本文以《位置》一课为剖析点进行阐述。    一、 突出主体    【现象】课一开始,教师便做出了这样的引导:  师:我昨天向第三组的一位同学借了一本书,你们猜他是谁?  生犹豫了一下,说了一些
期刊
“生活即课堂,课堂即生活。”生活与语文课堂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直观性特点,不妨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生活中的某个情景,让学生摆脱正襟危坐的束缚,在自由开阔的时空活动,在活动中自我发现,自主学习。  《菜园里》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文有九个词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学习目标是认字、写字;能正
期刊
第一次聆听戴建荣老师执教的写话课《春天的歌》,我从始至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很难想象,一位男教师竟然把低年级的写话课演绎得如此的趣味盎然!他时而吟之唱之,时而舞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而又温馨和谐。他像一位大朋友带领着孩子们在春天的大自然中漫游,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感受着郊野的美好,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高兴地说,快乐地写。欣赏戴老师的教学,似在聆听一首美妙的歌,且歌声绕梁,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