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声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是一门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必修课。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嗓音特点、音乐基础、音乐领悟力的不同划分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幼师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幼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幼师的声乐教学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易学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幼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培养目标是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的发声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能和技巧。
在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声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是一门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必修课。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声乐课采用集体授课形式,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音乐悟性、歌唱表现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根据要求有的能很好完成,有点则不能,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声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幼师声乐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幼教专业的声乐课与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课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层次的差异就决定了声乐课的形式必须要有所区别。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年龄大,起点高,文化层次较高,而且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的统一考试录取的,他们在考上理想的音乐学府之前肯定要经过正规、科学的术科学习,有的甚至在高考前进行一系列的补课,所以他们都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而职业教育幼师专业的学生,首先年龄小,这就决定了思想上的不成熟。再者他们一般都是来自周边的市、县、乡、村,基本上都是高考不理想或者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最终迫于就业的压力选择来到职业院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化底子薄弱,没有基本的音乐基础,对声乐课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所以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和两类学生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总结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声乐课演唱模式——分层次教学,不要按部就班的跟“大学风”。
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嗓音特点、音乐基础、音乐领悟力的不同划分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实行声乐分层次教学前,对每个学生进行演唱水平及音乐基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嗓音特点、音乐领悟力、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由高到低分成四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和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声曲、歌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内容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的讲授,用声乐理论指导技巧训练,让学生逐渐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整合,为今后训练幼儿歌唱创造条件。把声乐训练分为声乐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与幼儿歌曲演唱四个方面。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采用小组课、集体课等授课方式。
上课具体模式为: 声乐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发声练习。大学声乐课的发声练习是2---3条不等,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职业院校幼师专业的声乐课发声练习可以规定1---2条,难易程度以简单为主。如果个别同学嗓音条件好,有歌唱的天赋,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增多练习条数。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嗓音打开,找到歌唱状态,美化声音最终更好的为歌曲服务。当然这中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发声练习过后的演唱歌曲环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演唱成人歌曲,也就是大学声乐教材中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教学歌曲,包括中国歌曲和意大利歌曲。二是儿歌演唱。在演唱这两大类歌曲的时候,教师应尤其注意学生的歌唱状态,因为这两类歌曲在演唱时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成人歌曲在演唱的时候要具备积极的歌唱状态,包括:深深的气息、完美的咬字、较高的声音位置、扎实的腔体、穿透力极强的共鸣。学生们在演唱成人歌曲时,教师应尽量督促学生用积极的歌唱状态去演唱,指出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气息、腔体、共鸣等问题,并帮助学生加以解决。而儿歌的演唱则更接近于说话,儿歌的演唱不分男女声,他们都是以孩子稚嫩的童声为主,演唱时不讲究方法,要求学生们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加任何修饰的演唱。演唱形式可分为:合唱、分组唱、对唱、联唱、表演唱等等。而这时,教师主要以激发学生们的情绪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边歌唱边律动,也可以通过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或者歌词所表达的意思,自己创编一段幼儿舞蹈,目的是练习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另外,如果学生当中有会弹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到钢琴前面亲自弹奏,教师和同学们大声演唱,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可以启迪同学们的智慧,头脑和肢体并用,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这一目标。
在发声练习和演唱歌曲环节结束以后,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总结重点,理解难点,归纳知识,活跃思维。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不应是单纯的一问一答形式,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归纳、分析,然后与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回答,最终达到让学生完全消化的这一目的。
根据声乐是一种情感性和创造性活动这一特征,我们没有必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但让學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融入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去掌握新知识,获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燕 转变旧观念,迎接新挑战——对幼师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孙雪梅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关键词:幼师;声乐;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幼师专业培养的是综合能力很强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掌握学前教育、幼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演唱、演奏、舞蹈、绘画等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技能,歌唱能力的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声乐课是中职幼师专业中重要的技能课程,也是幼师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技能、技巧,还要掌握幼儿教师必备的声乐理论知识和具备课堂唱歌、欣赏、弹唱等内容的教学能力。因此,幼师的声乐教学必须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是音乐艺术中最易学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贯彻音乐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建立在词、曲统一完整而又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只有充分发挥歌曲音乐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使学生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幼师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培养目标是构建音乐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的符合幼儿教育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开口唱、能演唱、能弹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声乐基本理论知识、正确的发声方法,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技能和技巧。
在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声乐是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是一门训练学生运用科学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必修课。但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声乐课采用集体授课形式,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兴趣、音乐悟性、歌唱表现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相同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目标,根据要求有的能很好完成,有点则不能,从而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声乐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幼师声乐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为将来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幼教专业的声乐课与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课是有很大不同的。学生层次的差异就决定了声乐课的形式必须要有所区别。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年龄大,起点高,文化层次较高,而且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是通过全国的统一考试录取的,他们在考上理想的音乐学府之前肯定要经过正规、科学的术科学习,有的甚至在高考前进行一系列的补课,所以他们都有着深厚的音乐基础。而职业教育幼师专业的学生,首先年龄小,这就决定了思想上的不成熟。再者他们一般都是来自周边的市、县、乡、村,基本上都是高考不理想或者刚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最终迫于就业的压力选择来到职业院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文化底子薄弱,没有基本的音乐基础,对声乐课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所以要根据这些学生的特点和两类学生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总结出一套适合职业院校幼师专业学生的声乐课演唱模式——分层次教学,不要按部就班的跟“大学风”。
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嗓音特点、音乐基础、音乐领悟力的不同划分层次。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制定出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实行声乐分层次教学前,对每个学生进行演唱水平及音乐基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嗓音特点、音乐领悟力、心理素质、生理条件由高到低分成四个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和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声曲、歌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以及教学实践等。课程内容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还要注重理论的讲授,用声乐理论指导技巧训练,让学生逐渐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整合,为今后训练幼儿歌唱创造条件。把声乐训练分为声乐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声乐演唱与幼儿歌曲演唱四个方面。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别采用小组课、集体课等授课方式。
上课具体模式为: 声乐课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发声练习。大学声乐课的发声练习是2---3条不等,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职业院校幼师专业的声乐课发声练习可以规定1---2条,难易程度以简单为主。如果个别同学嗓音条件好,有歌唱的天赋,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增多练习条数。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嗓音打开,找到歌唱状态,美化声音最终更好的为歌曲服务。当然这中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演唱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发声练习过后的演唱歌曲环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演唱成人歌曲,也就是大学声乐教材中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教学歌曲,包括中国歌曲和意大利歌曲。二是儿歌演唱。在演唱这两大类歌曲的时候,教师应尤其注意学生的歌唱状态,因为这两类歌曲在演唱时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成人歌曲在演唱的时候要具备积极的歌唱状态,包括:深深的气息、完美的咬字、较高的声音位置、扎实的腔体、穿透力极强的共鸣。学生们在演唱成人歌曲时,教师应尽量督促学生用积极的歌唱状态去演唱,指出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气息、腔体、共鸣等问题,并帮助学生加以解决。而儿歌的演唱则更接近于说话,儿歌的演唱不分男女声,他们都是以孩子稚嫩的童声为主,演唱时不讲究方法,要求学生们在自然的状态下不加任何修饰的演唱。演唱形式可分为:合唱、分组唱、对唱、联唱、表演唱等等。而这时,教师主要以激发学生们的情绪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边歌唱边律动,也可以通过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或者歌词所表达的意思,自己创编一段幼儿舞蹈,目的是练习学生的节奏感和美感。另外,如果学生当中有会弹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到钢琴前面亲自弹奏,教师和同学们大声演唱,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可以启迪同学们的智慧,头脑和肢体并用,最终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突出的学生这一目标。
在发声练习和演唱歌曲环节结束以后,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总结重点,理解难点,归纳知识,活跃思维。成功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不应是单纯的一问一答形式,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本节课内容,教师要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归纳、分析,然后与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回答,最终达到让学生完全消化的这一目的。
根据声乐是一种情感性和创造性活动这一特征,我们没有必要改革传统的以教师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但让學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融入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去掌握新知识,获得积极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曹燕 转变旧观念,迎接新挑战——对幼师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孙雪梅 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