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独立性检验主观题型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x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数学题,我们发现多次出现了对独立性检验的综合应用题的考查,这也为我们的高考备考鸣响了警钟——不可忽视独立性检验综合应用题。下面具体分析。
  一、独立性检验问题
  要想解答独立性检验问题应做好两件事:一是准确解读2×2列联表,落实表中相关数据;二是正确利用公式求出K2的观测值k。
  例1某部一连与二连展开各项战术技能比武,两个连队各选派了50名战士参加,规定比武成绩满分为100分,90分(包含90分)以上为优秀,90分以下为非优秀,比武结束后进行了成绩统计,得到两个连队战士比武成绩的2×2列联表,如表1,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独立性检验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相交汇
  在主观题中考查独立性检验一般是要渗透统计的其他知识,比如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而渗透这些统计知识的目的在于提供相关数据,来检验事件的独立性。
  例2某电视台为了调查该地区观众对某一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情况,随机抽取了100名观众进行调查,其中女性观众有55人。图1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地区观众每日平均收看该综艺节目时间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日均收看该综艺节目时间不低于40 min的观众称为“综艺迷”,根据统计得如表3所示的2×2列联表。
  (1)判斷是否有95%的把握认为“综艺迷”与性别有关。
  (2)把日均收看该综艺节目不低于50 min的观众称为“超级综艺迷”,已知“超级综艺迷”中有2名是女性观众,若从“超级综艺迷”中任意选取2人,求至少有1名女性观众的概率。
  备考指导:由此可知,我们在备考独立性检验问题时,应结合概率统计知识对独立性检验问题加以学习掌握,把二者交汇贯通,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害怕高考中出现独立性检验主观题了。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其他文献
为了解我区基层卫生室(所)的消毒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监督其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近年来对全区107家基层卫生室(所)进行了消毒
锐角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在解决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问题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虽然学生通过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如何构建直角三角形,并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锐角三角函数,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易混淆,也易出错[1]。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勾股定理的知识综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除需要理解动量守恒的系统性、矢量性、同时性和相对性特点外,还需要理解动量守恒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实际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学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软件专业翻转课堂特点,从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设计和课堂设计几个方面讨论了翻转课堂在软件专业教学中的具体教学设计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和体验,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
一、分析现状直击根源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的处理,教师教的方法多而杂,学生运用起来乱且难,原因何在?未抓住其本质(静摩擦力的临界,在板块即将发生相X滑动的瞬间板块之间的
在高中数学的考试与测试中,选择题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智力、能力的考核,还能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解题技巧、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所以在解题方式和求解过程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一、高中数学选择题的常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直接解题法。直接解题法要求学生直接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结合题目中的题设对选择题的结果进行常规性的直接推导,进而获取正确的结果。  2.排除
在一类待定系数法求取值范围的题目中,运用不等式“同向可加性”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误的解法,而错解中的逻辑错误隐藏得很深,难以被发现。下面用例题来分析深含其中的逻辑错误。  ③。这是同学们经常犯的错误分析过程。过程①是利用不等式“同向可加性”和“可乘性”,过程②同理使用“同向可加性”“可乘性”,过程③是利用“同向可加性”。每一步推理都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依据,也就是说推理过程没有问题,并且计算过程也没
一装运三氯化磷的槽罐车倾翻,致三氯化磷液体流出,车内驾驶员及押运员在逃生时一人致三氯化磷吸入性损伤,后病情发展险恶;另一人致三氯化磷灼伤.三氯化磷事故现场用水泥喷撒
西方许多大型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缺乏体力活动与冠心病之间有病因联系,并承认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保护因素。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静坐式工作普遍增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