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姐姐(外三篇)

来源 :少年文艺(上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哪年?那是几岁?我为文学情窦初开!
   什么都记不确切了。
   我只记得那晚的灯下,我从小舅的一堆杂书中随意抽出一本,跪在小舅床边的踏凳上,就那么任性散漫地翻着翻着,突然,就遇到了《哦,香雪》;突然,就被那列呼啸着穿过我心坎的文学列车带走了。
   在那之前,我只知道现实世界里有漂亮的姐姐。
   在那之后,我知道,原来在汉字编制的世界里,姐姐可以更美,就像香雪那样,有洁如水晶的眼睛,有软如红缎的嘴唇,有干净如同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
   “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瞧这个香雪姐姐,跟第一次跑到公路边去看汽车的我是多么像啊!
   这个住在台儿沟里的小姐姐,就像跟我们是住在同一爿屋檐下的。
   她是那么真实,那么可爱,那么羞怯,又那么勇敢。她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姐妹。但她分明又不是真的人。她只是那个名叫铁凝的作者小说里的人物。她是被中国字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人,她是被汉语言一字一词组合成的人,她是被白纸张黑铅字一行一页印出来的人。可她,却又是那么美,那么真,那么纯,是我出生以来遇到的最喜欢的一位姐姐。
   跪在小舅床边的踏凳上,我的心门就那么“轰”地被香雪姐的一篮鸡蛋撞开了,宛如那么多鸡蛋全碎在了我的心口,我在那些蛋黄蛋清里打着滚,在那些清冽芬芳的汉字里打着滚,最后,完全被它们带往了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由文字建造的,太阳、月亮、山川、草木、大人、小孩、车子、书包、文具盒,一切都并不真实。可一切,又都能在你的心尖尖上开出花来。闻着这些花儿的香味,你会想哭,想笑,想唱,想跳,想飞。而且,你还真的能哭出来,笑出来,唱起来,跳起来,飞起来。
   也许,你像我这样,还是跪在一张一尺多宽的踏凳上,头上亮着十五瓦的灯泡,身边还坐着中考落榜、正在家接受大人训斥的小舅,可你真的飞上天了,你的心早被一位名叫香雪的姐姐带往了千山万水之外的另一个村庄。
   这就是文学的魔力啊!
   那年那月的那晚,我就这么随香雪踏上了一列永不回归的列车。
   不过,时隔二十多年,我才在北京朝阳区八里庄鲁迅文学院的院子里,见到了当年那列火车的列车长铁凝。
   我是鲁迅文学院第六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学员,那天,铁凝主席来参加我们的开学典礼。典礼结束后,很多同学拉着她照相。我呢,心底里轰鸣着那句“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的话,默默缩到人群后头,一个人,对着天空,笑了,眼里又暗暗涌上两颗泪花……
  
  姑姑的坡
  
   那是一片背影,姑姑的背影。一手抱着一个小囡,一手捧着一个大瓜,一侧衣服的下摆上还牵着一个男孩,姑姑正往一个洒满夕阳的坡上走去,正往她的家里走去。
   她的背朝着我,那肥肥的裤子,短短的衣衫,还有那扎着两把刷子的一头四十岁的花白头发,都无声地在向我微笑。
   望着那片背影,我忽然泪影婆娑;望着那片背影,我的心不禁跌入了滚滚回忆。
   姑姑第一次走那个坡,我才一岁。姑姑第一次走那个坡,她是个周围村庄中少有的美丽新娘,她那青葱的黑发、晶亮的双眸和水嫩的容颜是照亮那面土坡的一枚太阳。
   没想到她那一走,却受尽了人间的折磨,尝遍了世上的冷暖!不知是她身体的原因,还是姑父身体的原因,姑姑婚后一直没有生育。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弥天大罪,所以她在夫家常常挨打:无论是烧菜时多放了一勺油,还是喂猪时多撒了一把糠,都可能是她挨打的由头。因为长期精神压抑,她生病了,成了村人口中的“疯婆子”。
   可由于奶奶爷爷的老实良善,姑姑每次挨打后逃回娘家,奶奶都会将她护送回去,送回坡上她那寒冷的家。姑姑有时发病了,忘记归路,村里的小孩也会哄笑着把她赶回家去。
   坡,永远是那个坡。辛酸的坡,难堪的坡,丑陋的坡。
   为求孩子,姑姑拎着一包包草药走;打满猪草,姑姑背着一筐筐饲料走;天旱担水,天冷扛柴。十来年的岁月哪,上坡,姑姑永远在艰难地上坡。背负着她的美丽,她的善良,背负着一颗支离破碎的心,姑姑总在坚忍不拔地上坡,上坡。
   终于,她公公同意她领养孩子了。那是个娘死了才七天的男孩,姑姑领回家后,硬是用米汤、奶粉一勺勺地将他养成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小胖子,而姑姑自己则瘦成了一把干柴。久而久之,姑姑对孩子的疼爱,跟当年她美丽的容颜一样,也在附近村庄出了名。
   在男孩六岁那年的一天早晨,姑姑起床后,竟发现她家 门口吊钩上的竹篮里躺着个满头露水的女孩。女孩还不曾满月,很明显,是女孩的亲生父母“慕名”将孩子遗弃在她家门口的。面对那被亲人抛弃了的女孩,姑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把孩子抱回屋里,又开始用米汤、奶粉一勺勺地“奶”起了孩子。
   就这样,没有生育的姑姑用自己的爱收获了一双健康的儿女。同时,她的病也彻底痊愈了。
   在儿女的叽喳声里,姑姑再也不是什么疯婆子了;在为儿女的无尽操劳里,姑姑迅速地衰老了,才四十岁,就已是满头花发。可姑姑,现在的姑姑又是多么开心满足。
   瞧,此刻的她买了西瓜,紧搂着一双儿女,正微笑着向那熟悉的土坡走去。坡,悠悠,悠悠……
   那面平平常常的土坡上,有一个瘦小的女人,正被夕阳勾勒成一个镶有金边的母亲。
  
  我的八哥舅舅,
   我的同桌
  
   他,黑黑的,瘦瘦的,个子不高,力气不小,一双眼睛特别黑白分明,大家都叫他“八哥”。
   我与他做同桌是初一下学期,那时,我刚从自己村庄的小学校,转到乡初中去当插班生。记得上学第一天,我像一只孤零零的独脚鹭鸶,凄惶惶站在新教室的讲台边,当老师把我介绍给新同学时,我紧张得差点把书包扔在地上,以至于根本没听清老师说了些什么,就被带到教室左角落的一个空位上去了。
   我低着头坐了下来,低着头把书包塞进抽屉,低着头把书掏出书包,低着头从文具盒里找了支圆珠笔……我一直低着头,却隐约感觉到旁边有人一直在盯着我看。我慢慢抬起头,偏过脑袋去一瞧:哎呀,跟我同桌的人好眼熟啊!我再仔细一看,不由笑了——原来,他就是我姑婆最小的儿子建华。他是我的表舅呀!听说前年他就上初中了,怎么现在还读初一呀?我张嘴想喊舅舅,他却一扭头,给了我一个硬硬的后脑勺。
   他分明是想装作不认识我呢,我只好讪讪地抿起嘴巴,又把头低了下来。
   真奇怪,我们明明是亲戚,我这位表舅同桌却一直拒绝与我热情相认。每次当我想张嘴与他说话时,他都会硬硬地把头扭过去。而当我低了头,他又会偷偷地关注起我的一举一动来,真像只小老鼠!所以,当别人喊他八哥时,我都在心里暗暗喊他老鼠。
   如此同桌了一个多月,一个星期天,我娘带我去看她的姑妈——即我的姑婆。我当然不可避免地与我的表舅同桌见面了,而且是在他的家里,这回,他可不能装作不认识我了。
   当我问他在学校为什么不肯理我时,表舅只是笑着抓头,刷刷刷抓了半天脑袋,最后才吭吭哧哧地说了句:“那,那多不好意思啊!”
   原来,他不认我是怕羞呢!也许,他是觉得他这个留了级的舅舅和外甥女在一个班念书难为情吧。
   有他这句话垫底,以后在班里见到他,他再把硬硬的后脑勺甩给我时,我就不感到委屈了。
   而且,当别人再喊他“八哥”时,我还觉得很好玩,很形象呢!因为他的黑瘦,因为他眼睛的黑白分明,因为他的灵活好动,因为他比较尖细的嗓门,都很像八哥鸟啊!
   这只“八哥鸟”做我的同桌,除了不大爱和我说话,其他方面其实都挺照顾我的。教室后边多顽皮男生,有时别的男生要欺负我这个新生,我的八哥舅舅同桌会提着拳头去教训别人;有时我那特别心灵手巧的姑婆做了好吃的麦饼、粽子、焙糕,他会给我带点来偷偷塞在我的抽屉里;有时上学路上看到好看的花,他也会给我摘一朵两朵来,故意漫不经心地丢在我的面前……
   总之,这个八哥阿舅在我眼里是越来越可爱了。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再也不在心里偷偷喊他老鼠了,而是随班里的同学喊起了他“八哥”。八哥,八哥,喊顺嘴了,结果春节里到他家去拜年也这样喊他,害得我娘把我好一顿臭骂,骂我没礼貌。但即使挨了骂,我也很开心。
   我的八哥舅舅我的同桌,给我的少年时代添了多少有趣的故事啊!图·恒 兰
  
  爷爷电影院
  
   在许多年后,爷爷一定意料不到,电影会成为抚慰我心灵的最好朋友;爷爷也一定意料不到,我会像珍藏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珍藏他送给我的电影院。
   爷爷的电影院是专为我一个人而设的,宽不过两尺,高不过半丈,有时包着黑棉布,有时蒙着蓝粗布,有时则露着紫铜色的皮肤。它的样子,根本不像真正的电影院。其实,它也不是什么现实意义上的电影院。因为爷爷送给我的电影院,不存在于其他任何地方,而在我爷爷背上。
   爷爷的背,就是我童年的电影院。
   还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爷爷就开始背着我,到处去赶场子,到处去找电影看了。
   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浙西乡村,哪个村里也没有固定的电影院。电影都是由公社的电影放映员轮流送到各村庄去放映的,平均一个村个把月轮一次吧。这一月左右一场的电影,对电影爱好者来说,实在看不过瘾。幸好,别的村庄放电影,也可以赶过去看。
   我的爷爷就是一个特别会赶电影看的庄稼汉。
   只要听到周围村庄有放电影的消息,爷爷是一定不会放弃去看电影的。不管这村庄有多远,路有多难走,不管那电影他看没看过,也不管白天农活干得多累,爷爷都会去赶电影。而我们村位于两个县的交接处,能赶两个县的电影场子,所以一年到头,爷爷有不少夜晚,都是在追逐电影的村路上度过的。
   我没出生时,爷爷往往做赶电影的独行侠。等看到小小的我也爱盯着电影幕布上的故事不放时,爷爷马上就把我发展成了他的同志。
   所以,在我学会走路之前,我已经是个忠实的影迷了。
   我总是趴在爷爷背上,跟着爷爷四处奔走,为了一场场电影,头戴星星,身披月光,爬山涉水,饮露餐风。
   很难相信,那么痴迷于电影的爷爷,其实是不识字的。他三岁死了娘,六岁就成了孤儿,一天学校门也没有进过。因为从小受人欺负惯了,他是村上最有名的老实人、沉默人,就连十来岁的放牛娃也不怕他。
   因为爷爷特别老实,所以我跟爷爷去四周村庄看电影,能“霸”住的位置,几乎都是最差的,不是离银幕特别近、要使劲仰了头才能看到银幕上的故事,就是离银幕特别远、要拼命睁大眼伸直耳朵才能瞅到银幕上的人影、听到广播里的声音。有时,还要被别人挤到银幕背面去呢!而挤我们的往往还是些散发着奶腥味的孩子。
   爷爷是那些露天电影院中唯一混在孩子堆中还受孩子挤兑、席地而坐的大男人。别的大人不管来自哪个村庄,都会到亲戚朋友家去借凳子坐。可爷爷从来不去麻烦别人。他的“凳子”不是一把干稻草,就是一把丝茅草,都是从附近田野里揪来的。他坐在低得不能再低的稻草“凳”、茅草“凳”上,被一群小孩推来搡去,却总是微笑着紧紧搂着我,微笑着高高仰着头,大口大口吮吸着银幕上的故事。
   那些故事,那些地道战、地雷战中的民兵,那些南征北战、渡江侦察的解放军,那些从奴隶到将军、从丫鬟变成红色娘子军的英雄儿女,都是我目不识丁的农民爷爷的最好朋友,而那歌喉婉转的刘三姐、貌美如花的阿诗玛和勤劳朴实的李双双都是我沉默寡言的老实爷爷的亲爱姐妹。
   而趴在爷爷背上、依在爷爷怀里、枕在爷爷腿上与爷爷一起看电影的我,就在那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故事中,在那一把把干稻草、丝茅草的馨香里,跟爷爷结下了最深厚的友谊。
   真的,爷爷是我最慈爱的爷爷,更是我最志趣相投的朋友。
   就是在爷爷背上的那个电影院里,我真切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人心的深邃和梦想的甜蜜、悠远。
   许多年后,我上班的地方就在一家电影院的楼上。有一天,我带88岁的爷爷进城,想请爷爷在我单位楼下看一场电影,可爷爷说他已经坐不住那么长时间了。即使坐在最软的沙发椅上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我的爷爷都已经无力支撑了。
   听爷爷那么说时,我猛然泪如雨下。那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之一。因为正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爷爷是真的老了!
   爷爷今年九十一岁了,他已经把看电影的兴趣彻底摈弃了,只爱静静独坐着,默默咀嚼一生的往事。
   不过,我还很爱看电影。往往是在夜深人静、孩子和先生睡着之后,我会上网搜一部电影来看,坐在我简陋的阳台书斋中,跟电影中的人物一起欢笑哭泣,让电影中的故事来隔开现实中的平庸和无奈,跟电影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童年时爷爷背上的电影院里去,摸一摸爷爷高挺的鼻梁,刨一刨爷爷光光的脑门,闻一闻爷爷身上的汗香味和泥土味。
   哦,那时,我的爷爷原来是那么健壮英俊!那时,爷爷背上的电影院原来是此生给我幸福最多的地方!
其他文献
1  老街有个小姑娘,从识字起就成了地地道道的书虫,最爱“蛀”闲书。上学的时候,她迷于蛀闲书,成绩一塌糊涂,开裁缝店的母亲只好让她退了学,在店里打打下手。在店里打下手的时候,她迷于蛀闲书,对剪刀和布头没有半点兴趣,结果多病的母亲还没有来得及教会她谋生的手艺就离开了人间。  除了蛀闲书,小姑娘什么也不会,干脆把裁缝店清空了,全摆上书架,把家里所有的书全都摆上去,再订购一些新书摆上去,在门外边挂一块“
期刊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些隐痛。隐痛就好像没有成熟的果实一样缀在我们的心中,永远不会调落。当我们回首咀嚼它们的时候,当时的酸涩重新涌上心头。然而这份酸涩是不能说的,它的滋味久久地回荡在心头,触碰着心里那一块柔软之地……  在成长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做了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但是在当初,我们都是怀着一种愿望和期待去做的。我们也许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为了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做出了难以原谅的错事。孩子总是
期刊
春天来了  阳光一下子暖了起来  花儿说开就开了  满天满地的笑脸  蝴蝶追着香水瓶    放松的想象漂游很远  找寻所有的真诚的记忆    雨还是编织美丽的故事  清悦的铃声里  一个影子  走在彩色的标点里  那串温馨的音符  拉长春的视野    我和花儿一起拿起笔  把一个季节的作文  好好地写下来    走过时光    遗憾是留不住春天的  有谁从远方而来  载着一路的微笑  远方的时光 
期刊
秋天的风儿  把丰收的大蛋糕  切了一块分给  住在城里的妈妈    城里的妈妈  早就想着乡下的秋天  想得额头发亮    她把白菜码成一排  靠着墙根  一边比个一边晒太阳    她把萝卜一个个拍醒  让它们吹吹风儿  鼓鼓的肚子里是攒了一夏天的甜甜的滋味儿    还有腰杆子笔直的大葱  四五棵合在一起  挽个漂亮的美人髻  挂在朝阳的栅栏上小憩  等着有一天  和葱油饼的香味一块儿出名   
期刊
《少年文艺》的编辑老师:  我是《少年文艺》的忠实粉丝!我喜欢看秦文君老师写的书,想问问最近有没有出版秦老师的新书?更希望《少年文艺》能刊登秦老师的新小说和故事连载。谢谢!  上海市中山北路小学五(1)班 张思慧  张思慧同学:  许多小读者希望读到秦文君老师的作品,编辑不断地联系她,带着“重大任务”的诚恳的编辑老师说:“读者们来信来电话或找到编辑部,热烈地要求在刊物上读到你生动有趣的稿子。”终于
期刊
回忆有时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小时候的事——那些莫名其妙的举动,想想蛮有趣蛮难为情的。那时,我十四岁,读初中二年级。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  我家很小,离学校又近,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又烦又闹,所以一吃好晚饭,我就往学校跑。我们的学校不大,只有初中。全校只有班主任林老师一个住校老师,听说她家在很远的郊区。林老师很年轻,比我们没大几岁,像个姐姐。也许我语文最好,也最听话,所以她特别喜欢我,常常对我说晚上没
期刊
小个子猫又要过生日了。  大个子老鼠对小个子猫说:“我又要给你准备生日礼物了。你喜欢什么?还是喜欢鱼吧?”  小个子猫说:“是的。”  “可是我钓的鱼太小了,我钓不到大鱼。”  “小鱼就小鱼吧,有一点心意就行啦。”  “好吧。”  “我跟你一起去,我要看你钓鱼。”  “嗯……”大个子老鼠有些犹豫。  小个子猫问:“怎么啦,你不愿意我去?”  大个子老鼠说:“你去是可以去,但你不可以说话,否则会把鱼
期刊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是所有的千里马都能遇见伯乐。谁是我的伯乐?我又是谁的千里马?为谁千里驰骋,不知倦怠?  ——题记      图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我正在打扫卫生,按照他清早发布的指令,用指甲盖把粘在墙上的双面胶一点一点刮去。   “已经上课了,听到没?”他在我身后不紧不慢地提醒。   我装聋作哑。我当然听到上课铃声啦,可活儿还没有干完,总不能半途而废吧。
期刊
我一个翻身从上铺跳下,冲向门口,才跨出两步,燃烧着的汽油瓶,犹如一颗燃烧弹,砰地一下,砸在了我的右肩上!顿时,我成了一个火人……  事情发生在四十年前的一个傍晚,地点是皖南山区的一家“小三线”工厂的宿舍,那时我才二十出头。而就在半分钟之前,我正和往常一样,躲在蚊帐里看书。“钻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那时,我喜欢把自己的作为,与鲁迅的诗联系在一起。  说起看书,那是我一大嗜好。尤其是陷入到那
期刊
等我气喘吁吁地赶到码头,大客轮已拉着沉闷的汽笛离开岸边有三四米远了。江涛在船与岸之间那条巨大罅(xia)隙的底部正起伏着,拍着江岸又马上回过头舔着船身,发出哗啦哗啦令人心寒的喧嚣声。  我一看就急了,所有的行李都在船上,自己孤身一人,口袋里还剩五元钱,买一张从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还差一元五角。不行,一定得上船!我二话不说,一甩手就把一袋梨子扔了出去。只见梨子在半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越过大船的栏杆,哗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