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45 — 03

前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完成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提供了引导。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强调改变原有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将其他专业课程作为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有效载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切实融入整体课程设计中,进一步拓展课程思政教育时间、空间,最大程度发挥思政教育特有的价值观引领功能、创新思维培育功能。基于此,从协同育人视角入手,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适当分析非常必要。

一、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概念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是“课程” “思政”两个词语的有机结合。在协同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中的“课程”主要指教学科目的综合,涵盖了在校生在校期间所应学习、习得内容,提倡按照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而“课程思政”中的“思政”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满足社会发展、个体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社会发展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促使其将一定社会思想、政治理念、公共道德转化为个体行为的过程〔1〕。本质而言,课程思政主要是通过对综合素养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进行定位,驱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手段创新,将综合素养课、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的一系列操作,提倡挖掘各科课程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格局。

二、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必要性


   1.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应体现为各个学科、各门课程、各种日常组织宣传活动系统化成果〔2〕。单一凭借思政课维度并无法实现系统化成果,必须构筑以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核心,以良好社会生态为延展,以高校日常工作为拓展的立德树人教育圈。在这一教育圈中,课程协同可以产生叠加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其他课程能否同心同向,也基本决定了意识形态教育目标达成度。
   2.思想政治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索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这一思路的形成经过了长时期的探索、实践,在长时间探索实践过程中,相关教育者立足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系统所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环节”过渡到了本世纪“学校各门课程均具有育人功能,都需要肩负起育人责任”〔3〕。在这一阶段,党和国家也提出了深层次挖掘不同类别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战略目标。基于此,重点布局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不同类别课程育人路径,实现不同类别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育人,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3.意识形态教育的复杂性
   意识形态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种“软国家机器”,其提倡在一定社会存在所要求的社会意识下,经过外在化教育、内在化自我教育协同并行,将公众的态度、思想、信仰、情感、价值进行汇总整合,要求实现正向思想观念普及化,利用与社会普遍利益息息相关的思想观念统摄纷繁复杂的公众价值选择、情感认知〔4〕。而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学校就需要在构筑起倾向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各类课程的共同作用,推动主体意识形态观念的系统生成。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课程协同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不仅需要突出彰显思政课程核心育人功能,而且需要找准其他专业课程、通识课对思政课程思想方法、基本立场、观点结论的有效支撐点,以多源合流的方式达成通识课、其他课程思政功能〔5〕。基于此,高校应从提升思政课程主渠道显性教育功能、增强思政课程时代感及专业性两个方面入手,夯实思政教育理论,找准支撑点,及时反馈回应,实现理论课程的全方面渗透交融。
   为了切实解决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新困惑、在时代变迁中面临的新问题、在个人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可依托多学科同向理论,打破通识课、其他专业课程与思政课间边界〔6〕。通过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人文修养课程、自然科学课程的协同并进,正向渗透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科学思维,从不同维度精准阐述新理论、新成果。如思政教师可以在“协同育人”主题指导下,与语文教师、导游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跨学科展示与研讨活动。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首先由导游专业教师展示“走进芦苇荡,唱响沙家浜”导游专业展示课,从京剧《沙家浜》的历史背景、源头入手,为学生介绍春来茶馆、沙家浜东进桥、瞻仰广场等景点,并引导学生模拟导游身份,上台进行相关景点讲解。随后由全体学生共同唱响京剧《沙家浜》,促使专业学生在了解沙家浜历史背景、宣讲沙家浜景点实践体验、唱响沙家浜歌声中感受沙家浜红色文化,奠定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基调。在这个基础上,由语文教师以“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为主题,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解剖,理解梁思成倾尽全力保留中国古建筑、背景城墙的远见卓识,促使其对大国工匠、爱国志士具有更加详细、具体的认识。最后,由思政教师以“就业权责”为主题,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模拟雇佣方、受雇方角色,以合同签订为节点,促使其深刻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受雇者权利、义务,深化思政知识学以致用的价值。通过上述课程的系统开展,可以促使学生真实感受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升“立德树人”的引领地位,为其他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进行、协同育人奠定基础。
   此外,为了打造开放性功能多元集成的“课程思政”,教师可以将实践类课程全方位介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程思政”与调查研究、实习见习、问题探讨、参观观摩等诸多环节的融合,实现线上验证理论课程,向下勾连日常生活〔7〕。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看待事物的视角,促使“课程思政”理念全方位融入探究性学习、问题导向、深度实践、过程性实践等实践教学体系中,启发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思考现实问题,形成主流意识形态正向认知并主动践行,保障“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    2.逻辑协同
   新的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必然要注意体系内固有联系,把握各关键要素间本质逻辑关系,促使思政课更加高效地融入教育流程中。
   一方面,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思政教师可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为入手点,以思政课为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挖掘其他课程、教学方式中蕴含的端正学习态度引导、正确学习目标灌输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不同类别课程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思政格局〔8〕。同时,考虑到不同课程分属学科差异对学科论域、学科便捷的规约性,教师可以立足大思政格局,以学生对学科和专业认同感、科学思维及专业精神表现、正确职业理念和社会责任感培育等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寻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间蕴含的意识形态教育关键点,系统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协同开展方案,解决专业知识体系中思政学理脉络不清晰、与意识形态交叉点不明确等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是价值观学习及理论知识学习的主体,主体内心的响应、转化是课程思政作用发挥的关键。因此,教师应以自身“教”与学生“学”间逻辑关系把握为切入点,寻找可以引发学生产生共鸣的问题,如以“中美贸易战”这一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从外交辞令、进口产品关税、双方主流媒体对话、人民币升值贬值、农业建设政策方向变化、国家基础建设政策方向调整等方面,引导学生从政治立场、学术观点、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出发,阐明对应的价值、含义,或者从实用型专业过度强调技术而忽略精神激励因素为入手点,鼓励学生探讨“对于技术要求过硬的工科专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否过时”等相关问题,更好地解决学生专业困惑,帮助其恰当处理理论与实践间的关系,为“教”与“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依据。
   3.机制协同
   以课程思政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中的协同推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略,也是课程思政实效发挥落实的前提。虽然现阶段各学校已经结合教学方式改革在其他各门课程建设中开展了思政示范课程实践,但是在“课程思政”理念与其他各门学科自身特殊性相互衔接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此时,学校就需要立足“课程思政”应实现的自我定位,从体制机制入手,三维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三维共进”主要指顶层设计维度一体化、制度建设维度一体化、评价体系维度一体化等。
   顶层设计维度一体化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学校各门科学中人才优势、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在系统解决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重大理论问题的功能,依据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的方针,汇集各學院党委、学生部门、教务部门,构筑全局性、高势位大思政领导体制;而制度建设维度一体化主要是给予“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专项经费支持,引入领导讲思政课制度、“课程思政”示范课选拔与推广制度、线下课程与网络课程同步推进的制度、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制度,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制定工程建设制度,促使“课程思政”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9〕,如教师可以将以往单向理论宣讲转变为“三角组合”讲座方式,即面向在全校范围内聘请多名兼职教师和助课教师,从多个维度入手,集体备课,统一规格,通过问题提出者——关心国家发展的学生、问题搜集者及主持人——助课教师、问题解决者——主讲教师各自任务的完成及作用的体现,可以问题导向驱动协同创新,将社会现实成果转换为课程教学内容,切实增强其他各门课程在思政课程领域与时代、社会互动中的内生动力;评价体系维度主要是以“课程思政”功能实现程度、育人效果为标准,进行科学考评,增加“课程思政”成绩在教学、社会服务、科研三维体系中比重,并在教师年终考评、职称晋升、绩效奖励上体现,为“课程思政”协同联动、整体统筹、合力并行的整体格局形成注入活力。
   以“形式与政策”思政课程教学为例,学校可以面向整个院校全部专业学科,根据经济社会、海洋强国、从严治党、一带一路四个专题教学需要,聘请30名兼职教师、助课教师,在当年夏季、秋季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实际授课中,应用“三角组合”讲座方式,由关心国家发展的学生在课前、现场提出问题,由助课教师进行与问题相关资料搜集,由主讲教师凭借自身经验及资料解决问题,切实推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的教学实践。在具体课堂组织过程中,主讲教师需要课前与助课教师就课程组织形式、师生配合方式进行商定沟通。在课堂初始阶段,由助课教师担任主持人介绍主讲教师并抛出话题(由两个热点问题组成),主讲教师可以围绕主持人抛出的话题开始近30分钟的演讲,随后进入提问互动阶段,主持人就前期搜集的热点问题提问,与主讲教师展开问答对话。在初步解决热点问题后,预留一定时间现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讲课前可以由助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数量进行考核答题纸的发放,学生需要根据课堂体会,在答题纸上记录本节课主要内容、关键词并进行体会、建议的简短书写。助理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收回答题纸,由主讲教师参考学生课堂表现给出成绩。定期汇总“课程思政”成绩,根据成绩调整育人典型物质、精神奖励方案。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学科全面融合、学生与思政教师实质互动的立体化思政协同教学机制搭建,可以在提升课程思政实效性的同时,为思政教师及其他各专业学科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的平台。

总结:


   综上所述,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提升的重要载体,也是立德树人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因此,思政教师应主动增强协同育人责任感,深入挖掘其他专业课程思政资源,从教学逻辑、教学机制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河永.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11):196-197.
   〔2〕顾恩平.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17-21.
   〔3〕张立,刘素芳.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智库时代,2019,(16):218-219.
   〔4〕鲁熙.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32(12):73-74.
   〔5〕MA Liang,GU Xiao-ying,LI Wei.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1):125-128.
   〔6〕吴伟.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04):1191-1195.
   〔7〕郑文文.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9,21(02):100-103.
   〔8〕郭华礼.基于协同育人车辆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的探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9, (11):108-109.
   〔9〕何丽萍,陈丽娇.协同育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9,234(04):60-62.〔责任编辑:丁 冬〕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的中国是一个革命中的中国。革命的队伍里诚然有投机者、起哄者、小贩、幻想症患者,但开辟新世纪的革命家们多有理想,有仗义疏财、毁家纾难的精神和实践。他们视金钱如粪土,而视道义、友谊、文明等为生命的最高价值。   张静江就属于这样的革命家。张静江祖籍安徽休宁,本是商人,但因缘际会,进入了国家制度的参与建设层面,介入了时政。   张静江曾跟晚清名臣孙宝琦出使巴黎,在那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反感的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劳动价值观;典型人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11 — 03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典型人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在当今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在与日俱增。网络媒体以其自身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交互性强的特点迅速占领
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与党的形象和民心向背息息相关,直接关系到政治生态和党内风气。党的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如何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实际出发,践行群众路线,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先进制造业;反向外包;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740;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77 — 03 一、反向外包概述   在国际离岸外包业务领域,我国一般多作为国际外包接包方角色,接包一些发达国家对外发包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低端业务。但是研究发现,在国际航空业领域,却出现一个与离岸外包惯常做法的相
关键词:课程思政;现实的个人;高校;建设范式   中图分类号:A8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18 — 0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关键词:中老年人;旅游;营商环境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80 — 03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夕阳产业同老龄化问题一样,受到关注,关心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纳入社会视野。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旅游,并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
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解放军向全国大进军的伟大起点.安徽的八百里皖江,是渡江作战的主战场.1949年4月20日20时,伟大的渡江战役开始,勇敢的解放军将士和人民群众在江面上千帆竞发,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直冲对岸,国民党军苦心经营数月的“固若金汤”的“钢铁防线”,顿时土崩瓦解,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期刊
关键词:毛泽东;唯物史观;历程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56 — 04   1918年8月至1921年1月间,毛泽东的历史观发生了骤变,他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认识,放弃了早期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转向唯物史观并最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另一方面,毛泽东确立唯物史观信仰的
2021年6月17日,中國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度过时长3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  进入太空并不是科学家面对的唯一挑战,一旦我们将宇航员派往太空执行探索任务,我们还必须解决他们的日常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机上食物。  中国空间站为航天员配备了120多种航天食品,其中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例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都出现在航天员的美食列表里。回顾历史,各国宇航员的“
期刊
有人说,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模特梦。这句话,不管你信不信,老王信。因为他的老伴苏大妈退休后迷上了旗袍,都65岁的人了,又做起了模特梦。  上午,一缕金色的阳光探进客厅,老王泡上一壶茉莉花茶,坐在宽大的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喝茶。苏大妈忙得不亦乐乎——她在一件件试穿旗袍,每换一件,都要从卧室走出来問老王好不好看。老王始终同一个姿势、同一种语调,说:“好看。”苏大妈火了,说:“你看都没看,就说好看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