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幼儿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数父母都深入贯彻“再穷不能穷孩子”的原则,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要。然而,在幼儿园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段里、在幼儿园家长会时、在幼儿园举行各种亲子活动时,我们总能看到爷爷奶奶的身影。由此可见,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投入多以“物质投资”为主,而对于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则由祖辈们全权负责,这种“隔代教育”也成为当前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模式,因此而產生的各种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幼儿园工作期间,为详细了解幼儿的教养情况,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我于2015年10月24日对我所任职的马厂幼儿园进行了具体教养形式的调查。通过调查及汇总分析,发现“隔代教育”所引发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隔代教育不利于家庭和谐。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本园孩子的主要教养方式是隔代教养,其中不完全隔代教养占比例最大。接送孩子一般由祖辈承担,回家后父辈会抽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完全隔代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祖辈与父辈的观念分歧。由于同住,所以经常会一起教育孩子。而祖辈家长由于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和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往往在教育孩子时各执一面,互不相让。从而引发父辈与祖辈间的矛盾,不利于家庭团结。
(二)隔代教育使部分孩子拥有双重性格(在家一种表现,在幼儿园则是另一种表现。)
调查中同样的问题家长的回答与教师的回答完全相反,例如:在家穿衣吃饭等完全依赖成人,而在园则由自己独自完成,在家不爱劳动,在园则热爱劳动,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在园则偶尔任性等等。
(三)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父母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引导孩子如何与同伴好好相处,在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然而,当幼儿与同伴交往发生纠纷时,祖辈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个人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保证孩子“不吃亏”。心理学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幼儿,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而是在0—6岁这阶段。因为人类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而“隔代教养”又是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国情,因此我们在无法杜绝这种教养方式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来改善这种教养方式,让它朝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方向发展。对此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父辈要改善观念,承担起主要教育责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承担起主要的教子责任,多抽时间陪孩子、教孩子、给孩子爱及鼓励。“有父母参加的家庭教育才是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切不可行为鲁莽或语言粗俗。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方面,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智力发展,而是应多关心孩子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父辈要与祖辈多沟通,遇到不同教育主张时,通过单独交谈达成共识。
教育孩子出现分歧时,父辈要讲究和长辈沟通的态度,要把握分寸,善于就事论事,得到祖辈的支持和认可。遇到孩子不讲道理乱发脾气时,若祖辈一味迁就原则性问题,父母就要回避孩子,寻找机会和祖辈单独交谈,把自己的看法阐述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教育方式,这样做只是想和老人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同时也要认真的听取祖辈的教育思想。多与父母接触,疏通情感,两代人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祖辈家长要分清爱与溺爱的界限,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作为祖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祖辈们常常对自己的儿女严格要求,而面对自己的孙辈时,却怎么也爱不够。其实,只要少一点点“爱”,隔代教育就能变得完善了。例如要求孩子每天都按时睡觉、起床。可能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做到,但能让幼儿明白他也是很能干的。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也不会重来,而隔代教育更是无法避免的存在于当今社会,既然两者都不容改变,那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只能积极应对,找到解决两者间出现问题的最佳办法,家园互相配合,多做沟通,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幼儿园工作期间,为详细了解幼儿的教养情况,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我于2015年10月24日对我所任职的马厂幼儿园进行了具体教养形式的调查。通过调查及汇总分析,发现“隔代教育”所引发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隔代教育不利于家庭和谐。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同,本园孩子的主要教养方式是隔代教养,其中不完全隔代教养占比例最大。接送孩子一般由祖辈承担,回家后父辈会抽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完全隔代教育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祖辈与父辈的观念分歧。由于同住,所以经常会一起教育孩子。而祖辈家长由于长期的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生经验、大量的社会阅历和教育子女的经验,确实有着教育孙辈的一定的优势,而父辈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观念更为现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往往在教育孩子时各执一面,互不相让。从而引发父辈与祖辈间的矛盾,不利于家庭团结。
(二)隔代教育使部分孩子拥有双重性格(在家一种表现,在幼儿园则是另一种表现。)
调查中同样的问题家长的回答与教师的回答完全相反,例如:在家穿衣吃饭等完全依赖成人,而在园则由自己独自完成,在家不爱劳动,在园则热爱劳动,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而在园则偶尔任性等等。
(三)隔代教育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在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中,父母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引导孩子如何与同伴好好相处,在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然而,当幼儿与同伴交往发生纠纷时,祖辈们总是从自己孩子的“个人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保证孩子“不吃亏”。心理学研究认为,早期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良好亲子关系的幼儿,一般较自信也信任别人,能发展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同伴交往需要的更多是成人的关心和引导,促进幼儿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认识别人发现别人,从而完善自己。
蒙台梭利认为,“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而是在0—6岁这阶段。因为人类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而“隔代教养”又是当今中国无法回避的国情,因此我们在无法杜绝这种教养方式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来改善这种教养方式,让它朝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方向发展。对此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一)父辈要改善观念,承担起主要教育责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要承担起主要的教子责任,多抽时间陪孩子、教孩子、给孩子爱及鼓励。“有父母参加的家庭教育才是最优秀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有家长都应对社会负责、对后代负责,身体力行,教育子女,要转变陈旧落后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切不可行为鲁莽或语言粗俗。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方面,父母不能只关注孩子智力发展,而是应多关心孩子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完善,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父辈要与祖辈多沟通,遇到不同教育主张时,通过单独交谈达成共识。
教育孩子出现分歧时,父辈要讲究和长辈沟通的态度,要把握分寸,善于就事论事,得到祖辈的支持和认可。遇到孩子不讲道理乱发脾气时,若祖辈一味迁就原则性问题,父母就要回避孩子,寻找机会和祖辈单独交谈,把自己的看法阐述出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教育方式,这样做只是想和老人们一起把孩子教育好。同时也要认真的听取祖辈的教育思想。多与父母接触,疏通情感,两代人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祖辈家长要分清爱与溺爱的界限,要注意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
作为祖辈,“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渡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祖辈们常常对自己的儿女严格要求,而面对自己的孙辈时,却怎么也爱不够。其实,只要少一点点“爱”,隔代教育就能变得完善了。例如要求孩子每天都按时睡觉、起床。可能这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做到,但能让幼儿明白他也是很能干的。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也不会重来,而隔代教育更是无法避免的存在于当今社会,既然两者都不容改变,那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只能积极应对,找到解决两者间出现问题的最佳办法,家园互相配合,多做沟通,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