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剖宫产率”究竟要付出多少代价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i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领先”,高达50%左右。这个多年来一直未被公众重视的数字,终于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时刻让人们进退维谷、开始给我们颜色看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的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我国除西藏、新疆外的29个省(区、市)已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截至5月31日,已有27.16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24.13万对获得批准。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在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采访发现,由于不少母亲头胎选择的是剖宫产,一些女性虽符合生育政策,却已不具备生育条件。
  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领先”,高达50%左右。这个多年来一直未被公众重视的数字,终于在生育两孩的时刻让人们进退维谷、开始给我们颜色看了。
  人生遗憾:难以弥合的“伤疤”隐患凸现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最近指出,剖宫产造成的问题随“单独两孩”政策的实行日益凸显。“滥用剖宫产不仅损害健康,再次怀孕时还容易发生危及孕妇生命的瘢痕妊娠。”这时候,子宫已不再是孩子温暖安全的摇篮。
  36岁的陈女士怀上了二胎,刚刚“有喜”3个月就出现了流产先兆。她急忙到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由于头胎剖宫产埋下的子宫隐患,这个孩子肯定保不住了。
  “没想到计划生育政策会调整,也没想到剖宫产会给生二胎带来这么多麻烦。”此次怀孕,陈女士不但没留住第二个孩子,还失去了子宫。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产二科副主任郭宇雯说,陈女士属于“瘢痕妊娠”,以及“前置胎盘”和“胎盘植入”。上次剖宫产造成的子宫瘢痕处,无法给孕卵提供足够的营养,于是胎盘就像寻找水源的树根一样伸展,结果穿透了膀胱,导致严重的大出血。不仅孩子不能留,而且大人性命堪忧。
  “这个手术除了要拿掉胎儿,还要修补被穿透的膀胱,异常危险。患者出血量达到极限,几乎用掉了我院一个月的血源储备。”郭宇雯说,近几个月每周都会遇到一两个头胎剖宫产、不适合再怀孕的病例;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王忠说,“单独二孩”政策落地以来,几乎每天都会接诊有过剖宫产史、发生前置胎盘的二胎准妈妈。
  接受采访的产科医生普遍认为,如果严格遵循剖宫产的医学要求,我国本该有更多育龄妇女可以享受两个孩子的幸福,而不会因受伤的子宫带来终身遗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剖宫产率应控制在15%以下,而中国2010年剖宫产率高达46.2%,且11.7%的剖宫产没有明确的手术指征。2014年4月举行的我国首届降低剖宫产率专题技术强化培训班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非医学指征剖宫产高达24.6%。
  医学警钟:剖宫产后生二胎危险系数增大
  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国家卫生计生委预计全国每年新增出生人口约为200万。记者在各地调查了解到,在再生育妈妈中,有剖宫产史的占四成左右,这些人生育二胎面临危险,需要各医疗机构开展相应的指导。
  浙江杭州的小丁今年29岁。“单独二孩”实施后,她和丈夫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然而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她剖宫产疤痕厚度仅3.2毫米,如果再怀孕,肚子上的疤痕极有可能随着胎儿长大而拉伸变薄,以至于被撑破。医生郑重建议:别冒着生命危险生二胎了。
  剖宫产造成的风险不止于此。郭宇雯告诉记者,如果子宫伤口愈合不好,容易发生大出血。即便是愈合好的子宫,协调性也将远远不如完整的子宫,宫缩也会相对乏力,再次妊娠极有可能发生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等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说,再次怀孕时,如果胚胎长在上次剖宫产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就容易发生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子宫壁穿透。继续妊娠或人工流产刮宫时,易引发大出血、子宫穿孔等风险,甚至威胁生命。
  即便不再生育二胎,剖宫产本身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忽视。郎景和2011年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称,据国内资料报道,剖宫产产妇的死亡率是阴道分娩的2倍以上,国外文献甚至报告有7至10倍之高。除内外科合并症外,与手术直接相关的死亡占30%左右,边远地区更高。
  社会反思:我们还要为“高剖宫产率”付出多少代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本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手段的剖宫产,已经成为不少人分娩之首选。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产科医生李瑞珍表示,剖宫产逐渐普及与医学进步、产妇体质变化、生育观念改变等因素相关。
  广州市妇产科研究所所长陈敦金分析,剖宫产安全性提高使得手术广泛开展,先进的诊断监测设备也增加了准妈妈的担忧。高龄、胎儿超重等客观原因,以及产妇不愿忍受痛苦、希望“保持身材”、选择“良辰吉日”等观念,都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
  一些医院的利益驱动也不容忽视。“其实,剖腹产对医生来说,既赚钱又省事,更利于医院创收。接生费178元,好像很多年没调价了;而剖宫产的收入可超过千元,麻醉要收费、手术要收费、缝合的线也要收费……”赵扬玉分析说。
  剖宫率畸高,还折射出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不久前,北医三院一名孕妇临产。家属要求必须实行剖宫产,而医生判断认为,孕妇骨盆、胎儿大小、胎心等条件都非常适合自然分娩。
  出于为母婴双方健康负责,医生拒绝了家属的要求。家属遂打“110”报警,并呵斥医生:“你们为了降低剖宫产率,竟敢草菅人命?!”就在争执中,这名孕妇已经在医院产房自然分娩,顺利产子。
  赵扬玉说:“当医生是个良心活儿,怎么对孕产妇有利就该怎么去做。”
  为推进孕产妇自然分娩,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建议相关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家属陪伴分娩、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等人性化服务。加强对助产机构的准入和监督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将剖宫产手术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营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社会氛围。(据《健康报》)
  相关链接:中国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仍旧逐年上升,平均水平远远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推荐的警戒线三倍以上,成为了世界最多的国家。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惊人的数字呢?除去病理指针外,国内仍旧有很多产妇摒弃自然生产而选择剖宫产,原因很多:
  1、怕疼。曾经有人将疼痛分为12级,而最痛的就是母亲分娩过程所承受的疼痛。很多妈妈因为害怕承受这种疼痛,宁肯选择被“切一刀”也不自己生。
  2、害怕自然生产过程中对胎儿造成伤害。不可否认,困难的产钳产、臀位产确有可能造成产伤,引起智力障碍。因而从母婴安全考虑,剖腹产的适应症已经有所扩大,但它毕竟是一种手术,并非是最完美的分娩方式,不能替代阴道分娩。
  3、觉得自然生产后身材难以恢复。
  4、不法医院的逐利行为。他们谎称产妇不适合正常生产,建议其进行剖宫产。而结果是,医院可以收取两三倍高于自然生产的医药费。其中包括手术过程中的费用、产后住院费、以及抗菌药的使用等。
其他文献
地球另一端,维生素保健品遭遇“讨伐”  随着我国卫生状况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早已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近几年来,将维生素补充剂当作保健品成了国人追逐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地球另一端,欧美学界最近正掀起一股“讨伐”维生素保健品的热潮。权威医学杂志《美国内科协会年鉴》最新文章认为:“所谓维生素保健热就是浪费钱!”  其实,维生素补充剂自诞生之日起,学界对“健康人服用维生素保健”的质疑就从未间断。
期刊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又是少有的暴君。同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不像刘邦、李世民、赵匡胤等人那样雍容大度、善待功勋呢?这体现出朱元璋独特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质。  在起义初期,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才,聚集了宋濂、刘伯温、朱升等谋士,并在他们的协助下建立大明王朝。可天下方定,朱元璋就开始担心文臣会鄙薄自己贫贱的出身,武将会篡夺皇位,久而久之出现了典型的焦虑表现,如缺乏自信、极度敏感、易妄想等。  比
期刊
最近,江苏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把超强记忆力的郑才千捧红了。现在正值高考前夕,如果拥有他这般神奇的记忆力,应对考试那岂不妙哉?节目中,郑才千坦言,大脑技能方面天赋最重要,后天的培训和锻炼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充。  在传统印象里,核桃、猪脑都是很好的补脑食物,真的是这样吗,吃了就可以变聪明了吗?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夏朋滨营养师指出,脑细胞数量在婴幼儿时期已经定型了,光靠
期刊
平时吐掉了的葡萄籽,近年来却大放异彩,与葡萄籽提取物相关的保健产品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很多产品宣称具有抗氧化功效,可以起到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也有类似产品宣称具有美容、抗癌的效果,还有些被有些商家大肆宣传为能抗癌,抗氧化,延缓衰老。市场上各种“葡萄籽油”、“葡萄籽粉”等卖得火热。广告中的功能从降血脂、降胆固醇、抗癌到美容、抗衰老等等,几乎是各种时髦的功能都贴在它身上。广告做得再热闹,也代替不了
期刊
近日,被称为“黑瘟疫”的埃博拉病毒还只在西非肆虐,如今全球已拉响“埃博拉警报”。埃博拉病毒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造成了至少3次大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而此次卷土重来的“埃博拉病毒”被定性为“历史上最致命性的爆发”。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尚未在非洲以外国家扩散,但人们对埃博拉病毒的恐惧却在不断增加。  疫情比想象得更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1日通报,此轮疫情自2月份在非洲几内亚被发现,截至
期刊
时值夏季,正是水果丰富、琳琅满目的季节。一些网友对催熟水果产生了疑虑,吃催熟水果会影响健康吗?催熟水果营养是否有变化?就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市面上多数是催熟水果?  【回应】不是,需要长途运输和反季、后熟的水果才催熟,欧美也普遍使用  “听说市场上销售的水果多数是催熟水果,是这样吗?”一名网友在微博中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博士史军告诉记者:“并非所有水果都需要催熟,主要是一些需
期刊
年轻人心梗更凶险  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会得心肌梗死?如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悲剧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开芸主任表示,尽管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是60~70岁的老年人,但现在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一方面,中青年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家庭、前途,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加上缺乏运动、吸烟等原因,心脏血管内膜过早受损,为疾病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如今年轻人普遍喜欢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经常“废寝忘食
期刊
老百姓买食品,绝大多数只看包装上的老三样:价格、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这本无可厚非,而细心的人发现,现在少数食品包装上开始出现一项新内容———过敏原信息。其实这个易被忽略的信息,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可以说是“关乎生命”的健康标识。  是不是所有商家都替我们的健康着想呢?记者调查发现,仅四成包装食品明确提示了过敏原信息,而多数食品的这项标识让人雾里看花。  很多知名品牌食品未提示过敏原  包装上标示
期刊
钱先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总,这两年,他的父母先后患恶性肿瘤过世,这让他深感不安。他听说防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肿瘤,而且越贵的检查越好,因此他听从“专业人士”建议,每半年花费近万元做一次PET-CT(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防癌体检真的越贵越好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昂贵检查反而筛不出肿瘤  临床医学把体检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普通人群的筛查式体检;另一类则是针对重大疾病高危人群进行的特殊检查
期刊
长期以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的说法,比如为了“面子”,中国不仅不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求助,反而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为了工业化,漠视生命,坚持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现在看来,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必要澄清。  把抢救人民生命放在首位  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三年困难时期,为了缓解“大跃进”后的粮食短缺,以1961年为转折点,中国领导人作出了大规模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