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普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例120例,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共有病例为12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0例,感染发生率为8.33%。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安全性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临床感染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严重的病患者甚至会患上脓毒血症,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死亡率。必须关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有效的降低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减少病患者切口的感染。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20例,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范围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48.8岁。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下的病例共有71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例共有49例,基础疾病的情况如下:手术之前伴随高血压的病例共有18例,伴随糖尿病的病例共有12例,伴随冠心病的病例共有5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共有2例。术前出现营养不良的病例有21例,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共有21例,出现中度与重度贫血的病例共有6例。所施行的手术包括了:接受阑尾炎手术的病例有55例,接受弹道手术的病例有35例,接受肠道手术的病例有18例,接受尾部手术的病例有12例。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的病例共有7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的病例有50例。所有病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方面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2.0,采用相对数的方式来对差异性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了X平方检验方式来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比较,P<5%代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观察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
共有病例为12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0例,感染发生率为8.33%。
2.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1)手术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病例共有7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4例,切口感染率为5.26%;在3小时以上的病例共有4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8例,切口感染率为16%。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2)切口类型:1类切口的病例有21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例,切口感染率为4.76%;2类切口的病例有69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5例,切口感染率为7.25%;3类切口的病例有30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有30例,切口感染率为16.67%。三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3)切口引流:进行手术切口引流的病例共有85例,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病例共有9例,切口感染率为10%;没有进行手术切口引流的病例共有3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有2例,切口感染率为5.5%。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3、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单因素探讨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3.1切口的引流:切口的引流导致伤口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加,引流手术属于一种具有一定创伤性的操作,对于伤口而言,相当于有异物对其造成刺激,甚至把细菌带到伤口处,从而引起伤口发生感染。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当对病患者做好关于引流管的护理,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的保管,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守则,避免太高引流管引起倒流情况的发生。
3.2基础疾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难以承受手术创伤细菌侵袭所带来的感染,他们手术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更高。对于这类伴随着基础疾病的病患者应当加强管理,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其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加强其营养以及肠道等方面的准备。在手术之后应当对病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定期帮助病患者翻身,对护理质量进行加强。
3.3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更加长,手术时间越长,对手术部位的移动拉钩时间越长,长时间的用力牵拉,会对组织造成更为严重的压伤,影响了手术伤口的愈合,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手术的时间越长病患者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越高。在手术切口周围组织抵抗能力比较低,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是环境以及医护人员身上所携带的细菌会对手术的视野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伤口发生感染的机会也越大。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手术时间超过了三个小时,应当在手术前的三个小时基于病患者足量的抗生素,让伤口的药物有效力持续一个小时以上,从而避免切口周围细菌的繁殖。更为重要的是对手术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水平以及配合力度,从而保证手术顺利有序的开展,缩短手术的时间并减少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可见,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茅一萍,徐耀初.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06)
[2] 郑春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15)
[3] 张志,陈琼驹. 胃肠手术抗生素使用及术后感染调查[J]. 河北医学. 2006(05)
[4] 赵明红. 普外科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05)
[5] 刘骏斌. 普外科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05)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普外科住院治疗的病例120例,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结果:共有病例为12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0例,感染发生率为8.33%。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P<0.05)。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安全性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属于医院临床感染最为常见的一种,感染严重的病患者甚至会患上脓毒血症,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死亡率。必须关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并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从而有效的降低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减少病患者切口的感染。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20例,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范围在25-75岁,平均年龄为48.8岁。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下的病例共有71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病例共有49例,基础疾病的情况如下:手术之前伴随高血压的病例共有18例,伴随糖尿病的病例共有12例,伴随冠心病的病例共有5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共有2例。术前出现营养不良的病例有21例,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共有21例,出现中度与重度贫血的病例共有6例。所施行的手术包括了:接受阑尾炎手术的病例有55例,接受弹道手术的病例有35例,接受肠道手术的病例有18例,接受尾部手术的病例有12例。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的病例共有70例,进行硬膜外麻醉的病例有50例。所有病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方面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参考了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2.0,采用相对数的方式来对差异性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了X平方检验方式来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比较,P<5%代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存在明显差异。
2、结果
2.1观察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
共有病例为120例,其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0例,感染发生率为8.33%。
2.2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1)手术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病例共有7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4例,切口感染率为5.26%;在3小时以上的病例共有4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8例,切口感染率为16%。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2)切口类型:1类切口的病例有21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1例,切口感染率为4.76%;2类切口的病例有69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共有5例,切口感染率为7.25%;3类切口的病例有30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有30例,切口感染率为16.67%。三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3)切口引流:进行手术切口引流的病例共有85例,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病例共有9例,切口感染率为10%;没有进行手术切口引流的病例共有35例,手术切口感染的病例有2例,切口感染率为5.5%。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5%。
3、结论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单因素探讨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3.1切口的引流:切口的引流导致伤口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加,引流手术属于一种具有一定创伤性的操作,对于伤口而言,相当于有异物对其造成刺激,甚至把细菌带到伤口处,从而引起伤口发生感染。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应当对病患者做好关于引流管的护理,并对引流管进行妥善的保管,确保引流管的通畅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守则,避免太高引流管引起倒流情况的发生。
3.2基础疾病:患有其他基础疾病的病患者由于疾病导致自身免疫力的下降,难以承受手术创伤细菌侵袭所带来的感染,他们手术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更高。对于这类伴随着基础疾病的病患者应当加强管理,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其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加强其营养以及肠道等方面的准备。在手术之后应当对病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定期帮助病患者翻身,对护理质量进行加强。
3.3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更加长,手术时间越长,对手术部位的移动拉钩时间越长,长时间的用力牵拉,会对组织造成更为严重的压伤,影响了手术伤口的愈合,增加了伤口感染的机会;手术的时间越长病患者手术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越高。在手术切口周围组织抵抗能力比较低,手术时间延长,手术是环境以及医护人员身上所携带的细菌会对手术的视野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伤口发生感染的机会也越大。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手术时间超过了三个小时,应当在手术前的三个小时基于病患者足量的抗生素,让伤口的药物有效力持续一个小时以上,从而避免切口周围细菌的繁殖。更为重要的是对手术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手术水平以及配合力度,从而保证手术顺利有序的开展,缩短手术的时间并减少感染的机会。
综上所述可见,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切口引流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质量和患者的生活水平,护理人员应明确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针对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有利于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茅一萍,徐耀初.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06)
[2] 郑春华. 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06(15)
[3] 张志,陈琼驹. 胃肠手术抗生素使用及术后感染调查[J]. 河北医学. 2006(05)
[4] 赵明红. 普外科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05)
[5] 刘骏斌. 普外科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中抗生素的应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