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战略构想与实践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并开始步入实施阶段。在此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教育如何实现协同发展,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话题。2015年11月21日- 22日,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分设“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论坛。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的专家、学者,就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实践探索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对策等议题展开讨论。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
  京津冀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但是,如何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到2020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到2030年‘公务服务水平趋于均衡’”,这仍然考验着决策者和研究者的智慧。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系统工程,它既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轨迹,也有与时俱进的新内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方中雄研究员认为,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各协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好教育资源的协同共享和三地教育体制、机制的一体化衔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要有利于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探索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形成新的增长极,服务国家和首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现呢?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韩俊兰副书记认为,需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在协同发展中的基本定位,合理设定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需要从战略层面提高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并重的政策导向,坚持省级统筹与区域统筹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兵副研究员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尽快明确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不同的教育领域和教育内容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荣长海研究员认为,就各级各类教育而言,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言,具备更多的协同可能性。就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言,考试招生、评价监测和教师培训等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协同空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桑锦龙研究员认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突破点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着力点在基础教育。
  尽管专家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构想,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必须重视教育科研的支撑作用,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重视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地方探索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三地教育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在推动教育协同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三地教育分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和新挑战?三地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各自承担哪些分工和任务?国内兄弟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有何借鉴?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北京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韩俊兰副书记介绍了北京市为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而开展的工作。一是积极参与京津冀三地政府的交流沟通与协议签署。二是主动控制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自考助学面授等教育规模,对教育的增量严把准入关。三是明确首都城市核心区教育疏解思路,积极引导核心区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整体迁出。四是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向远郊区县疏解。但是,北京市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或问题。例如:为迁移人口提供优质便利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任务非常紧迫,首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压力,进一步研究市属高校的办学规模、功能定位以及布局结构十分必要。这些问题牵系首都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甚至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败息息相关,需要首都教育系统统筹谋划,创造性地加以解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孙善学研究员深入剖析了北京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和任务。他认为,北京教育要通过布局结构调整,有效疏解中心区人口;要通过教育的发展,使教育成为北京补偿周边地区的途径之一;要服务产业布局调整和企业外迁;要服务京津冀区域内城镇化和农民的转化。具体到各级各类教育的任务,他认为,北京基础教育的关键词是“满足”“均衡”“质量”“补偿”和“服务”;职业教育的关键词是“错位”“改革”“统一的招生考试和就业市场”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关键词是“定位”“质量”“创新”和“成果转化”;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关键词是“成人教育”。此外,他还建议设立京津冀教育大区,承担国家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的具体任务。
  天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其亟需进一步强化京津联动,共同发挥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剑萍研究员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天津教育产生的影响。他认为,由于承接北京部分产业,天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数将会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波动。而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求天津高等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科专业结构与新的产业结构之间的匹配。另外,天津还需要直接承接部分北京疏解的教育功能。未来,天津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可以概括为“两区、两园、两联、一规划”。“两区”是指要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和武清区教育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先行、先试作用。“两园”是指优化提升海河教育园和健康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承接教育资源转移和产学研合作的高端功能园区。“两联”是指加强区域高校的联合研究、协同创新,推进区域教育联盟。“一规划”是指在天津市教育“十三五”规划当中,要总体谋划天津教育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定位。   河北省虽然是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为落后的地区,但是河北教育依然有自身的比较优势。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马振行研究员认为,从河北教育低投入高产出的教育现实看,河北教育具有成本优势;从横向与兄弟省市进行多学段比较看,河北具有一定的基础教育质量优势;从纵向回顾河北教育的历史看,河北具有较好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优势。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要遵循优势互补、互惠平等、合作双赢的原则,结合各自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区域教育快速发展。马振行研究员建议,京津冀区域可以探索建立教育科学研究的独联体,构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推动课程资源建设的联合攻关。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体之一以及教育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长三角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可以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董秀华研究员指出,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史上有两件里程碑式的事件。一是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将此前长三角区域自发的教育合作活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二是2014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教育改革与合作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将长三角教育协同发展推入更深层次。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教育一体化实践,教育科研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从国家和区域的宏观战略层面思考顶层设计,注重对已经开展的项目实施绩效评估。这些经验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专家的发言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地方教育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地方教育要勇于打破传统地方主义框架的束缚,站在新的国家战略高度重新定位和谋划。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要凝聚协同发展共识,构建高效的教育协同机制,以创新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缩小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差异。
   各级各类教育的协同对策
  各级各类教育由于属性和特点不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任务和对策也不同。与会专家分别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基础教育作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然而,京津冀区域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三地中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事业费、生师比以及教师质量等存在较大差异。河北省教科所特级教师缴志清认为,应当通过建立教科研高端人员、课程研究高端人员和教学类高端人员的互访机制,建立超前的教育典型问题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及京津冀联合教育智库等措施,促进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科研的协同发展。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凯研究员则主要关注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协同发展。他认为,推进京津冀基础教育课程设计的协同发展,要遵循“分类、自愿、助力和共赢”的基本原则。同时,重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构建数字京津冀的教育整体试验区。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着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天津市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其职业教育发展有着两个重要的优势资源:一是海河教育园区;二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延研究员认为,亟需建立“三个机制、两个平台”,以推动京津冀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三个机制”分别是指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调整机制、人才培养协作机制和教师联合培养机制。“两个平台”分别是指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她特别提到,在学校布局和专业布局调整方面,有两个典型案例值得深入研究。一是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发起单位,联合北京、天津、河北17所相关院校和21家医院、企业建立的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二是针对京津冀轨道交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河北的6所交通职业学校正式加盟北京的交通职教集团,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京津冀交通人才。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学校和专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形式。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柳燕君重点研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她分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需求。在《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颁布的背景下,北京的经济结构呈现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和低碳化的特征,北京将重点发展四类产业、五类产品和八个重点领域。而对北京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表明,专业设置的覆盖面比较大,但是平均专业规模都比较小,专业布点相对集中和过于分散现象并存,支撑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明显不足。因此,她提出,应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适应北京市城市功能定位的需要,主动适应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以突出品牌、优化结构、服务高端为目标,继续实行分类指导,鼓励增设符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急需专业,动态调整传统专业。概括而言就是,依据产业禁限目录,疏解部分非首都功能,撤并一批专业。围绕高精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一批新兴专业。适应产业动态调整,改造升级一批面临转型的传统优势专业。
  高等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角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燕研究员从全球和国家战略的视角,把握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重大意义。她通过对国际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进行研究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高度一体化的区域,也正是高等教育资源富集的区域。京津冀区域在打造新的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要做到理念先行。要有大局意识,有差异化发展的观念,有开放办学的理念、有跳出教育以更宽广的视角把握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理念。高校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有多元的发展观、质量观和评价观。要有政府主导,统筹协作的发展观念。
  与会专家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独到见解。这对指导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实践具有重要启示。京津冀三地需要以协同发展为指导思想,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
  “区域教育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将成为京津冀教育科研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三地教育科研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围绕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开展相关的战略、规范和政策研究,为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世界六大城市群是指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伦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艺英
其他文献
事情要从很多年前说起,有一回在“小绍兴”饭店吃便餐,注意到邻桌一对母子。他们的餐桌上,独独一盘白斩三黄鸡,没有别的菜。那儿子已有十七八岁的样子,顾自举箸大啖,吃相肆无忌惮。母亲低眉端坐,用筷子挑拣出最好的肉块,夹到儿子的碗里,自己却一口都没吃。母亲做成这样,孩子被宠坏是一定的,彼时我想。然而等他们吃完,站起来准备离开,我才看出异样。那孩子抬起头,面容完整暴露于我视线内,典型的“唐氏儿”。母亲牵着儿
1月12日,“华约”“北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不约而同将笔试时间由原计划的3月2日改成了3月16日,这意味着自主招生考试不仅是历来最晚,而且比去年推迟了一个多月。自主招生制度实施以来,社会热议不断,考试时间撞车、科目缩减、生源危机加剧,2013年自主招生可谓变化多多。不管怎么说,自主招生都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但其是否能够促进教育公平,有待于不断完善自主招生制度。  @熊丙奇 20
十几岁的少年通常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却有了许许多多不想做的事情。  我大约十三四岁的时候,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在课堂上,什么都管不住我的思绪,我脑子里就像有云。大人们想尽办法逼我念书,有一次我姑姑带我到一个看上去邋遢的小饭馆,指着里面一个女帮工说,你不好好念书,很快就和她一样。然后再过几年你就嫁到乡下,只知道种地和生娃。  我看着那个帮工,她是一个跟我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但是她和我那些闹腾的
邹锋,1968年8月出生,安徽人,1997年9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00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民革北京工业大学支部主委,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  从2013年入秋开始,一直到2015年,邹锋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团队不停地忙碌着,从“纪念全民
快速发展成绩显著  2013年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办研究生教育10周年。学校在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共计25人,截至2013年招生规模已达270人,目前在校生已达到691人,占学校本科生的1/6。10年来学校毕业了7届共625名研究生,且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社会对学校研究生的总体质量评价也较好。制度建设方面,学校进行了2003年和2011年两次大规模研究生教育
摘 要: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制度建设,多倾向于以行政部门为单一制度建设主体、以自上而下的创建手段进行制度建设,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制定程序不规范、制度内容不当、适用和解释混乱等弊端,阻碍了新时期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将“公共治理”理论中的多元治理、协商对话、共同参与、利益共享等核心价值引入高校制度建设之中,探索高校新的制度创建模式,实现高校资源效益和师生利益的最大化,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富
摘 要: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的重要工具。但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投入不足、渠道有限,各自为政、资源分散,闭门造车、产学研脱离,激励失效、创新型人才不足等问题。而协同创新具有全面开放、共同投入,资源汇集、深度融合,需求导向、集体攻关,创新引领、汇聚人才,人才培养、全面繁荣等优势,能够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扫除某些障碍,进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
摘 要:北京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目前北京和公认的世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汇集各类高端人才,尤其是各类外语人才,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要途径。世界城市需要国际化外语人才、专门外交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外语教育人才。大学需要从开展世界城市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等方面积极应对。  关键词:北京世界城市建设外语人才  2009年,北京首次正式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宏伟蓝图。作为首都,北京发挥着
2012年是清华大学新百年的起步之年。2011年4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清华百年发展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重要贡献,深情回顾在清华受到的教育和培养,着重强调全面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并代表党和国家殷切希望清华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201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我国古代哲学为基石,并在我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生长,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创新是促进中医药学向前发展的原动力。近三十年来,我国许多高等中医药院校一直致力于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教育实践的创新,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文将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教育观念变革和教育实践创新上的主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