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新趋势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教育国际化虽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却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目前的大学教育国际化与传统的大学教育国际化非常不同。比如,目前大学教育的跨国性已经超出了传统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范畴。传统大学教育国际化是以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为主,而目前的大学教育国际化体现为大学与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大学如何看待国际化问题,如何实施国际化,国际化的新趋势是什么是本文论述的焦点。
  [关键词]大学教育;国际化;跨国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2-0012-07
  在过去20多年中,随着国际间有关商品、服务、人员、知识、金融资本和直接投资等流动壁垒的大幅削减,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形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过去由于距离而造成的区域性彼此隔绝的局面得以缓解。环太平洋地区不断增长的文化交流,如留学、旅行、商务往来、合作研究、政府及民间交往不断扩大。该地区各国政府所签署的开放经济和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合作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下,环太平洋国家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更为广泛。在这样的背景下,环太平洋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倍受关注。在2002—2004年,本文作者与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Kumar教授合作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大学的国际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问题与人才培养新趋势进行了概括性分析和总结。
  
  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基本情
  况与国际化问题的提出
  
  环太平洋地区大学联盟(APRU)在1997年成立,目前有36所成员学校。它们来自环太平洋地区的16个经济体。其中包括北美洲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等;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大学,智利大学和布依诺思爱丽思大学等;也包括大洋洲的悉尼大学、奥克兰大学;还包括东亚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汉成大学等。中国有5所大学是该联盟的成员,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该大学联盟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环太平洋地区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交流与合作加强地区之间在科学研究、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了解,通过大学之间的合作,促进环太平洋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从该大学联盟成员的构成上看,成员大学在各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都处于顶尖地位,在国际上也都各自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对于该大学联盟的成员大学进行国际化问题研究非常有区域代表性。
  可以说通过国际化,这些大学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直接和间接的贡献。比如,许多远程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通过环太平洋地区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得以发展和普及。同时,该地区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之间大量招收并交换地区内其它国家的学生,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这些大学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所推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有助于大学更好地服务于各自的国家与社会。目前我国已经加人WTO,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龙头,在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方面始终站在前沿。比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北京大学与遍及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其中:亚洲地区57所,欧洲地区69所,美洲地区46所,非洲地区4所,大洋洲地区8所[1]。而北京大学与世界各国每一所大学的合作方式和内容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美国的加州大学系统有10所大学,它们与环太洋各国的许多大学有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也各有千秋。比如,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在生物工程方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而戴维斯加州大学则以农业经济与技术著称。在与其它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中它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但是,如何借鉴《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之间的国际合作的经验,如何在参与国际交往中更好地为我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国际视角是本课题研究最初的设想。从这一角度出发,北京大学许智宏校长和美国南加州大学校长在2002年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校长年会上共同发起了《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最好的实践与未来发展》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让该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国际化采用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大学内部——大学和学院之间对国际化问题、管理机制、实现国际化的手段等具体问题,让该大学联盟的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之间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国际合作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国际化
  问题研究的设计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理论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比如,陈学飞教授在《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文中[2],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动力、内涵、历史渊源、国际化的要素和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但是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首先对“国际化”概念进行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定义:大学国际化是指在大学和学院水平上,教师、学生和校友等参与相关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育拓展(Outreach)教学相关活动的状况。教育拓展在这里主要是指为教师、学生和工作人员与本国和国外的受教育者提供相关的非学历教育。最好国际化案例(Best-practices)主要针对大学和学院认为在竞争学生、教师、科研经费和学术声望方面在国家层次上、地区层次上和社区层次上成功的案例。其中包括如何利用学生、教师和科研经费等资源。总体来说,该课题研究主要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化最好的实践
  教学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一直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未来要进行的教学活动;研究活动: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和未来计划进行的研究活动;教育拓展活动:目前正在进行的和将来要进行的拓展活动。
  
  2.大学国际化的任务、目标和优先选择
  国际化的优先选择;影响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国际化产生的结果。
  
  3.国际化的本质,其中包括:学生、教师和校友的双向交流问题
  学生:接受与送出学生的数量;教师:接受与送出学生的数量;校友:国际校友的百分比,目前与学校的关系。
  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本研究设计了两套间卷。一套是对大学范围内国际化状况的调查,另一套对大学内部各学院国际化情况的调查。经过两年的努力,包括问卷设计、发放和回收等研究过程,本研究共收到21所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的参 与和支持。其中,回收大学问卷19份,回收19所大学中不同学院的问卷113份。如果按亚洲和北美与太平洋大学进行分类,参与研究的亚州大学为9所,北美与太平洋大学也为9所,拉美国家的大学为1所,有两所大学没有提供大学问卷,而是学院的问卷。以同样的形式分类,参与问卷调查的学院亚洲和北美与太平洋大学分别为47所,其它为中拉美洲国家的大学和学院。考虑到可比性和代表性问题,本次问卷分析没有把拉美国家的大学包括在内。从大学的性质上,大多数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大学是公立大学。因为参与研究的私立大学数量太少(这可能与该大学联盟本身的成员特色有关),问卷分析没有对大学的性质进行分类。学科差异对大学的国际化会有一定影响,但是由于问卷设计中没有提及学科问题,在问卷分析中,也没有将学科差异列为研究的纬度。但是从回收的问卷中,我们发现大量的国际化案例集中在交叉学科中,比如多学科组成的研究中心、商学院、公共卫生和工程等。其中,有许多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多学科国际合作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指标的确定和统
  计数据分析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两套问卷分别包括统计数据调查和案例调查。对统计数据调查部分,我们采取描述性统计法(DescriptiveStatistics)。对于案例调查部分采取了比较性分析方法(Comparative analysis)。在比较分析方法中,主要对大学与学院之间(Uni—versityv8.Schools)和区域与区域之间进行比较(Regionsvs.regionscomparison)。对于数据分析和最好国际化案例的选择标准(在确定标准的过程中,专家组认为最好的国际化实践,不仅要有独创性,同时要有一定规模和时间范围,还有参与的广泛性),本研究首先组织了四人专家组,包括南加州大学一位从事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负责人,一位具有丰富国际教育经验的教授,一位北京大学从事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的专业研究人员和一位参与国际化教育的博士后。他们共同制定了评估数据的标准和选择统计数据分析的工具。具体内容见下面四步:
  第一步:最好国际化实践的评估标准。改革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国际化的规模和可移植性;影响和参与度;项目可以预见的时间范围。
  第二步:最好国际化案例的选择方法。对于每一个国际化案例评价,采取了四位专家分别打分的形式对400多个案例分别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第三步:最好国际化案例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从1~7分开始评,得分最高的为最好案例。
  第四步:根据最好国际化案例的内容特征,本研究将其分为6个方面,它们分别是:教学(Teach-ing);学生研究项目(StudentResearch Projects);科研(Research),包括本科生参与国际合作方面的科学研究;教育的拓展(Outreach),包括国际学生在社区中进行的多元文化教育;信息技术(1TEnabledE-ducationandOutreach);教学、科研和教育拓展的整合(Integration Of Teaching,Research and Out—reach)。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回答5个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在大学和学院之间影响国际化的因素是什么?国际化在大学与学院之间是否是优先选择?在大学与学院之间国际化概念从哪里表现出来?在大学和学院层次上促进国际化方面是否有专人负责?对大学国际化在大学与学院之间是否存在区域性差异?
  在统计数据中,大学与学院之间在国际化的优先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大学水平上,国际化始终是大学办学目标的优先选择,统计数据非常一致;而在学院水平上,情况就非常不同,其中数据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状态。这意味着对于国际化的优先选择问题在大学层面上表现得比较积极,而在学院层面上存在差异。从区域比较来看,在亚洲,大学和学院之间对国际化问题的优先选择是一致的,而在北美和大洋洲大学与学院之间表现出来的差异比较明显。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在北美和大洋州的大学中,在学院水平上,没有专人负责国际合作,而在亚洲的大学中学院有自己的国际合作与协调人员,比如,在北京大学的不同学院都设有外事副院长和外事秘书等。对于影响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方面,大学与学院之间都认为学校行政的支持、教师对国际化的兴趣、内部支持经费、雇佣国际专家和学校的国际化发展计划等是重要因素,但是统计数据也表现出就国际化问题,大学与学院之间缺乏协调与支持。这一发现既表现在亚洲的大学中,也表现在北美洲和大洋洲的大学中。
  
  四、国际化成功案例中的教学、科研和
  教育拓展项目的特征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400多个成功的案例,专家组按教学、科研和拓展项目的6个纬度选出26个最好的案例。从这些案例的分析中,笔者发现首先在教学的国际化案例中,国际化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延伸到本科教学上,而且出现了新的教育模式,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了“大学学生交流分配项目”(University—wide AllocationExerciseforStudentExchange)。该项目的目标是从2005年起,该大学20%的本科生要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大学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根据他们自己的专长和学生的兴趣制定一个帮助学生出国的计划,在数量和质量上对学生出国学习加以指导。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网络”(InternationalCollaborativeNetworks)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奥克兰大学与马来西亚的4所大学合作,每一所大学每年选出25位学生,共125位学生在奥克兰大学学习。学生们在一起不仅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彼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同样,北京大学建立了北京大学—加州大学联合国际教学中心。在该中心,北京大学选出三年级本科30位学生与加州大学的10个分校选出的30位三年级本科生在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学习,该项目的课程由加州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开发。他们除了参与国际教学项目外,也参与国际研究项目。比如,戴维斯加州大学,组织了“本科生教育与海外研究项目”(Under—graduateEducation and Research Abroad)。该项目是该学校海外教育计划的一部分。在学生完成了4—6星期的项目后,可以获得8个学分。在2004年有125位学生参与了该项目。该项目对应的项目国家为西班牙、中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为学生提供了国际田野调查经验。
  同样,韩国韩城大学组织的“国际夏令营”(1n—temationalSummer Camp)是由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河内大学和韩城大学联合举办的项目。该项目 采取轮流做东的方法,每年都有一所大学作为东道主。这是一个为期3个星期的夏令营项目,每年每一所大学选取10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要设计一个研究项目,每一期项目结束时学生都要做一个报告,东道主大学要为学生发结业证书。还有南加州大学的“环太平洋教育”项目(PacificRimEducation)。该项目是一个以商学院研究生为主的研究项目。该研究项目的长处是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直接与环太平洋国家的企业合作。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到企业,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每一期学生在企业中研究半年或3个月,根据企业的需要而定。这样做使学生和企业都受益。学生通过对他国或跨国企业管理的研究增强了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多元文化和企业运行等方面的了解;对企业来讲,能够有人上门,不花多少费用帮助公司对公司存在问题展开研究何乐而不为?目前该项目已经实施了4年,已经与亚洲的北京、上海、东京、韩城、曼谷等的跨国公司建立起合作关系,项目运行效果不错,值得借鉴。
  传统国际化中的科学研究往往是教授们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大学中的科学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多国性和多元机制。比如,日本京都大学与韩城大学联合举办的工程和科学联合项目(Japan—KoreaCoreUniversityProgramOnEn·ergyScienceandEngineering)。该项目除了日本京都大学有72位教授参与外,还有其它日本大学的160位教授参与,在韩城大学有256位研究人员参与。同时该项目还有京都大学和韩城大学的学生参与。从参与该项目的人员规模上看,这样的研究队伍真是前所未有。从研究的经费资助形式上看,也呈现出多元机制,该项目由日本科学促进会、韩国科学和工程基金会及两所大学共同资助。
  目前的科学研究除了国际间的广泛合作外,也呈现出学科融合性。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空运系统项目(Temasek Professorship Program)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亚州与太平洋空运系统和它在整个供应管理链中的角色。该项目覆盖了5个领域。它们包括机场、货运设备、运行效率、飞机、航班、网络和计划等管理的软硬件系统。还包括,客机的运行、货机的航线和栈桥的分配等等。来自美国、瑞典、新西兰等国的6个工业企业参与该研究项目。同时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和美国的MIT也是项目研究的合作伙伴。
  同样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学的学术拓展活动出现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在传统的学术拓展活动中,基本上是大学把实用技术,如技术教育和科普知识等送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在这里,“学术拓展”概念类似于中国的技术推广和文化下乡活动,但是反映在目前的国际化背景中,学术拓展在利用资源和目的上都发生了变化。比如,美国的俄勒冈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为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教育拓展把国际化概念和多元文化渗透到基层与社区。伯克利加州大学在2004年建立了社区多元文化项目(ORIASProgramforK—12 Communities)。该项目投入34 000美元,利用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各种不同的国际项目为加州弯区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的国际化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比如,为学前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提供课程与教材以外的国际化视野方面的培训。同样,俄勒冈大学则采取了为本校国际学生提供助教的方式,从1983年就发起了在全州范围内,让来自不同国家的研究生直接深入社区和学校,向本地学生们宣传不同的文化。学校还要求该项目每年要有3 000学时从事社区文化教育。从项目发起到2004年,已经有450位国际学生参与该项目。
  信息技术在大学国际化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跨国教学中,在跨国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加拿大不列颠的哥仑比亚大学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了远程健康诊断项目(Telehealth lnitiative)。该项目利用加拿大不列颠的哥仑比亚大学的医学教育专长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等国的大学合作建立网络医学合作研究,其中包括:疾病的诊断,病人的病历与信息共享以及培训等相关活动。它是一个以大学为基础,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健康教育的案例。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国际合作方面,京都大学建立了泛太平洋远程教育项目“Trans—Pacific Interactive DistanceLearning(TIDE)”。该项目由洛杉矶加州大学,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和京都大学联合发起,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而新加坡国立大学与英国和菲律宾等国家的许多所大学合作,提供免费的网上教学技术。还有洛山矶加州大学建立的艾滋病教育与科学研究项目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与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主要大学建立合作研究,对艾滋病防治展开合作研究。其方法是,来自上述国家的学生在洛杉矶加州大学培训,但是,他们必须在自己国家从事半年的田野调查,研究的问题要与本国的艾滋病防治有关,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目前已经有94人完成该项目。
  总结《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化问卷调查的内容,可以发现它们在教学、科研和拓展项目等方面表现出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大学与大学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长,尤其是同一类型的大学之间的依赖性增强,这一依赖性已经打破了国家和区域的界线。其次,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呈现出多元机制,尤其表现在跨国合作研究项目中,来自多国企业和政府的支持已经成为大学合作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三,由于资源短缺,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国际化的策略和措施,现代技术应用于大学国际化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四,大学国际化不断打破传统的交流模式,人才培养逐渐呈现出跨国趋势。这一跨国教育形式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全球化特征。
  
  五、跨国教育:环太平洋大学教育发展
  的新趋势
  
  在本课题对(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目前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性。严格的说跨国教育属于教育全球化范畴。在众多的研究中,人们把全球化作为一个政治学和经济学概念:政治家们用它改革和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商人们用它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抢占国际商业市场;学者们用它来分析国际和国内出现的一些政治经济现象。但是,经济和商业活动不能代表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也不应该代表人类生活的全部,目前人类面对的现实是国家仍然存在。即使欧洲建立了欧盟,英国还是英国,德国还是德国,法国还是法国。经济全球化不意味着也不应该压抑不同的文化与传统,相反人们更为注意保护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这一现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发展的两面性特征,即经济的全球化运作与社会文化多样性并存。经济全球化也不意味着资源与财富的平等 分配,相反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目前一些国家经济上的赤贫和政治上的依附已经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实际上,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取胜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发展战略——优先发展高等教育。
  如何通过人才发展战略提高国际竞争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比如,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培养能力有目共睹。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它吸引了占全世界55%的各国留学生,而且每年从58.6万留学生中为本国经济带来近120亿美元的收益。可以说美国高等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了人才战略和经济战略的双丰收。但是,9·11事件打破了这一双丰收的格局。美国高等学校接受留学生的数量在经过了十年的持续增长以后,在2003/4年出现了2.4%的负增长,与接受外国学生减少形成对照的是美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却稳步增加。在1994年,美国大学生出国学习人数为76 302人,2003年为174 629人次(统计数字来源见:TheChronicleOfHiSherEducation.Almanac 13·sue.Aug.30,2004)。这一现象表明美国的高等教育改变了传统的以接受留学生为主的国际教育模式,鼓励学生出国也是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各大学为之努力的一个方面。在美国,跨国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在亚太大学联盟成员学校中,跨国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形式。首先是连锁式,在连锁办学形式下,以美国加州大学为例,为了加强学生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美国加州大学分别在中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学建立加州大学中心。在这些中心,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加州大学本科生进行短期学习。这些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留学生不同,他们不申请中国大学的学位,学籍在加州大学,在中国大学学习所得的学分由加州大学管理,在中国大学学习的学费也是由加州大学与中国相关大学协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加州大学海外合作办学的连锁点。在这些点上,合作办学的内容和课程根据双方合作的兴趣而定。
  还有一种形式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这种办学形式有赢利性的也有非赢利性的。就非赢利性的办学形式而言也多种多样。比如上文提到的南加州大学商学院与在北京、上海、台湾、香港、东京和新加坡等地的大企业建立长期广泛的合作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每年该学院都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直接送到这些地方的企业中,进行为期3个月到半年的实地考察和学习。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接受学生的企业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们根据企业的要求展开调查和研究,并根据问题提出调查报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人把这种教育形式叫做“intership”(毕业实习)。其实,它跟我们传统上所说的毕业实习的内容和方式很不一样。这一作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企业所在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而且直接了解了该国的企业文化、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并直接参与解决企业运行中的问题。从上述几种跨国教育的办学形式分析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留学教育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发展中国家的个体学生向发达国家流动,而跨国教育的组织形式往往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直接输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其它教育机构或学校与企业等建立某种合作形式。
  对于跨国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在目的上,目前的跨国教育不仅仅是为增进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更是为了获得它国的教育资源。比如,在日本,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本国学生生源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解决生源不足的问题,日本的一些大学采取了向外拓展的策略:降低外国学生的人选层次,提高留学生入学率和开发海外办学市场,并提供英语教学。比如,日本的京都大学就开发了英语教学项目,该项目从2000/2001年起开始招生,经过几年实践,进入项目的国际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从目前的办学形式看,跨国教育仍然是以发达国家的输出教育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术声望好的大学多集中在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输出大量留学生的基础上,国内各类高质量高等教育形式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最近的二三十年中,大批留学生为发展中国家带回了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他们对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人们也发现传统的留学生教育对于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了解作用并不明显,因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大多数集中在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很少从事政治、历史与文化研究。为了弥补本国学生多元文化教育的不足,发达国家采用跨国家教育形式鼓励本国学生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但是由于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大学的了解和语言障碍,单纯鼓励本国学生个体到发展中国家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这一情况下,发达国家的大学采取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的形式,为需要短期出国学习的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服务。这一类的跨国教育多是以互利互惠为目的的,比如,北京大学与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学校的合作对于促进北京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每年北京大学都会通过跨国交流的形式把学生送出去,同时北京大学留学生的数量通过校际交流形式不断增加。这种双向交流的跨国教育形式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互利互惠的,
  但是也有一些跨国教育形式是以获得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以赢利为目的的跨国教育是教育产业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目前在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包括经费和生源)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通过跨国教育开发国际教育资源和市场是一些有实力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新西兰等国的教育策略和措施。实际上,跨国教育已经被这些国家纳入经济全球化战略之中,使之成为本国高等教育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或组成部分。目前世贸组织正在进行的关于进一步开放国际高等教育服务市场的协商与跨国教育有密切关系。如果通过关贸总协定(GATS)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进一步开放本国教育市场,一些有实力的大学和教育企业会进一步扩大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教育范围和内容。在北京,2005年3月份结束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350多所高校和教育机构的参展就是招揽中国学生和拓展中国教育市场的一种举措。
  以上分析主要强调的是跨国教育的优势。比如节省经费,避免人才和资源的外流增强了区域范围内大学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但是在跨国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跨国教育不管是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它的载体多是大学或相关企业。从积极的一面看,通过跨国教育增强各国大学与大学,大学与企业的相互合作,增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双向交流,促进发展 中国家大学的学术繁荣,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但是,鉴于从目的到教学内容和办学形式的多样性,不管是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讲,跨国教育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会危及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体系。美国著名国际教育专家阿特巴赫(2002)教授就表示跨国教育的发展会影响到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学术自由。
  与传统教育国际化相比,目前的跨国教育带有更强的商业性质,其中有许多跨国教育机构的运作就是以商业形式体现出来的。比如,以商业运作形式开展的跨国教育,办学灵活性强,教育内容随国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赢利”是这一类教育机构追求的主要目标。以赢利为目的的跨国教育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可能会造成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在这里,资源的流失可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育经费流失、生源流失和师资流失。再者,从管理上讲,跨国教育由于它的跨国性质,很少受到本国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约束。而在很多情况下,又很少受到所在国的教育监督。因此,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就应该倍受关注。比如,证书发放或学历认证,学分的互认,课程的设置和教育的透明度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对策和完善的监督机制,假文凭和假证书在国际范围内泛滥将不会是杞人忧天了。
  还有一点需要引起广泛重视的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跨国教育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一种趋势不是平等教育,相反受教育资源的约束,它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不平等和不公平现象。同时跨国教育也不是价值中立的,带有许多倾向性。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跨国教育对于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和长远的国际人才发展战略意义深远。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情况可能相反。由于发展水平不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间各种教育活动的方式和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交流与合作始终是发展中国家所坚持的原则,但是人才流失和文化交流失衡也正是这些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对此,人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DB/OL].http://www.oir.pku.edu.cn/newior/coop/index.asp.
  [2]陈学飞.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摹本问题[C],中国高校引进外国智力工作研究2004年会暨大学国际化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4:9—25.
其他文献
[摘 要]湖南大学“985工程”建设以平台(基地)为“特区”,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赋予首席科学家相应的责权利,“985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985 T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1-0029-02
期刊
[摘 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类和专业角度人手,对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在文、理、工、管四科中,管理学中各阶层子女入学机会差异最大,而在理科中差异最小。此外,就各阶层子女在专业上的机会差异而言,上层社会子女大多选择那些优势或就学成本较高的专业,而下层社会子女大多就读于一般的基础理论或就学成本较低的专业。文章同时指出,就高等教育系统本身而言,缩小社会阶层
期刊
唐之享同志所著《求实集》,自2003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已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该文集作者任副省长期间曾主管教育工作多年,我作为一名高校的管理者,有机会经常向唐之享同志汇报工作,对他关于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管理的思想颇有领悟。现在读到这本文集,尤感亲切。
期刊
[摘 要]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史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不仅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硕果累累,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也出版了系统专著;不仅在高等教育史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成果,高等教育史学科理论研究也受到关注。  [关键词]高等教育史;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5)02—0067—04
期刊
[摘 要]从文献整理的角度,对百余年来我国外国教育史著作类出版物进行了梳理分析,展示了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各主要阶段的研究成果,着重从通史、断代史、人物与思想史、专题史、译著、史料建设与学科反思6个方面揭示了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外国教育史研究状况和基本格局,并对上述状况与格局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外国教育史;学科;著作;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9 
期刊
[摘 要]以营销学原理为基础,在阐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供求错位与供求阻隔引起高校“企业”“产品”的产销缺口扩大、进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同时,指出人才营销是我国高校扩招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指导工作的重要方式,并初步分析了人才营销的特殊性及其具体内容。  [关键词]高校扩招;人才营销;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4)
期刊
[摘 要]书院与科举关系十分复杂,研究成果也相当少。李著将研究重点置于宋代以后书院的发展与中国科举制度的关联上,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是一本讨论书院史的社会功能及其发展的学术价值极高的专著。  [关键词]学术创举;李著;书评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5)04—0083—02
期刊
[摘 要]扩招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某大学在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了在校硕士研究生的个人状况、导师的指导情况、培养过程和毕业前景,希望在准确把握在校硕士研究生现状的基础上,深入了解目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教育质量;扩招;保障体系  [中田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校存在管理文化、学科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分野,而学生文化的主体地位被遮蔽。文章在进行文化分类和阐明三种文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学生文化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对高校文化创新、形成文化间性和宽松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认为应确立学生文化主体观,用“质量文化”思想整合多元的高校文化,倡导忠诚于学生消费者的文化观念。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文化;文化间性;创新;文化多元化  [中
期刊
[摘 要]中国书院有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明代书院发展最为坎坷、大起大落。对历代书院的兴衰,经典解释是从学校、科举、学术三个因素来分析,但这种解释只能说明表层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开明代书院起落的谜团。试通过正德政局影响广东书院的个案,分析广东书院兴起的历史境遇,揭示明代书院发展的深层历史动因。  [关键词]正德政局;广东书院;王阳明;湛若水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