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细胞凋亡是单个细胞的死亡,并受基因调控,需依赖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伴有蛋白质合成,最终通过细胞内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导致DNA片段形成的一个主动细胞死亡过程。不论从形态学、发生机理及其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均不同于细胞坏死。该文就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调控机理、生物学意义及在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机 构】
: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凋亡是单个细胞的死亡,并受基因调控,需依赖线粒体产生的能量,伴有蛋白质合成,最终通过细胞内核酸内切酶的作用,导致DNA片段形成的一个主动细胞死亡过程。不论从形态学、发生机理及其生物学意义等方面均不同于细胞坏死。该文就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调控机理、生物学意义及在皮肤病发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其他文献
大多数鲜红斑痣(PWS)用可见光连续波激光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淡色和某些部位的皮损疗效较差,且瘢痕发生率较高。如与自动扫描装置(如Hexascan装置)配合使用,可提高其治疗结果的重复性和降低副作用发生率。脉冲激光由于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异常血管,故瘢痕形成率小,特别适用于治疗特定部位的、颜色淡的和儿童的PWS。
恶性黑素瘤的生物学转归很难预测,以往多以Clark分级和肿瘤厚度来评判。黑素瘤厚、Clark分级高的患者更有可能转移,且存活期短。但有时可有不同的转归。为了寻找对预后更有帮助的细胞增殖标志,作者研究了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以及染色体多倍体。
波氏假霉样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腐物上,并已成为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之一。它可侵犯人体多种器官而引起假霉样真菌病,甚至可引起致死性的播散感染。鉴于波氏假霉样真菌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现就波氏假霉样真菌的真菌学特点及假霉样真菌病的临床特点作一综述。
作者报道了前苏联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俄罗斯地区近几年中梅毒和淋病大幅度增加,这与其它欧洲地区这些疾病发病率下降是相反的。这些地区诊断梅毒主要依靠临床,几乎不作血清学检测;淋病的诊断大多靠直接显微镜检查,很少作培养。在1984年以来,这些地区梅毒的报告发病率呈稳步下降趋势。但从1990年起,发病率开始增加。
角朊细胞从基底层向表层分比的过程中伴随有细胞粘合性连接和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基底细胞通过半桥粒、灶性接触及其粘附分子――整合素α6β4、α3β1、α2β1、α5β1与基底膜相连。基底细胞的侧面和顶面育幼稚的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结构。后者在棘层逐步成熟,进入粒层和角化层退化。中介细胞间型粘合连接和桥粒的细胞粘附分子主要为E-钙粘素,P-钙粘素和桥糖蛋白。角朊细胞分化过程中粘耐性改变育蛋白水解酶和糖
有些病毒感染,可造成麻疹样发疹。皮疹表现多不典型,单从临床角度,很难得出确切诊断。明确诊断尚需实验室检查。病毒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的组织培养,对病毒抗原或抗体的检查以及病毒DNA检测等。本文综述了数个有麻疹样发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试验。
已有初步试验表明口服己酮可可碱(PF)治疗顽固性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RAS)能达到完全痊愈并长期缓解的效果。该文报道应用PF治疗6例顽固性RAS患者的结果。6例患者中,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2~34岁,病期2~11年(平均7年)。
用阿糖胞苷(ara-C)治疗3例难治性皮肤狼疮(CL),3例患者均为女性,对泼尼松、阿的平、硫唑嘌呤、羟基氯喹等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ara-C治疗前均无明显血液学异常和肾功能损害。
系统性硬皮病(SSc)血清中两个主要的抗核抗体(ANA)是抗着丝粒抗体和抗DNA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抗体,另外也已检出抗U1RNP,抗PM-Scl,抗Ku,抗ThRNP,抗U3RNP和抗RNA多聚酶Ⅰ、Ⅱ和Ⅲ(RNAP)抗体。为了探索ANA分布的种族差异,作者研究比较了日本人,北美白人和北美黑人三个不同种族的SSc患者所有相关的ANA的频率。
在无毛小鼠模型中早晨用皮质类固醇(CS),下午用全反式维甲酸(RA)已证实可预防由CS引起的皮肤萎缩。作者用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CS和RA对氨基葡聚糖的影响,用生化和免疫化学技术检测了RA对由CS引起的胶原、氨基葡聚糖和纤维蛋白连接素改变的预防作用。20只白化Skh-无毛-1小鼠,6~8周龄,分为三组,每日2次局部用药,每周5天共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