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的几种提问方式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z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有助于教师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根据教材、学生及课堂实际,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一、以虚为实的问
  
  实是问题的实质或教材实有的内容;虚是非实质的东西或教材中非实有的内容,如课文的空白点、教材可能引发读者的联想点以及虚拟的情景等。不从实处直接设问而是虚晃一枪,以虚探实,虚实相生,可达到领悟实有内容、把握问题实质的目的。如教《田忌赛马》,有位教师则虚拟了一个情景:如果田忌按照孙膑的方法结果还是失败了,你们说说这是为什么?经过讨论明白:可能是因为齐威王发现了秘密,采取了相应对策,也可能是因为田忌的上等马还不如齐威王的下等马之故。
  
  二、引进错误观点问
  
  在课堂中应恰当引进错误观点树立对立面,对比激疑。如教学《石壕吏》时,可在归纳总结全文时提问:“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诗中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你们同意这一观点吗?”这样一问,就会进一步调动学生研究诗文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争论,认识到杜甫在诗中是通过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描写来表达感情的,诗人虽然未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憎恨谁的态度鲜明,因而上述观点是没有根据的。这样使学生既对诗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也对诗歌创作运用形象思维的艺术创作方法有一点认识。
  
  三、探微溯源问
  
  分析课文、分析句意时,要紧紧抓住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因素进行重点评析,探究其中蕴涵的意味。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时,可以这样问:“似乎”与“确凿”两个词放在同一句中是相互矛盾的,是不是文中语言有毛病?如果不矛盾,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明确了这个疑惑,学生便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离开百草园已有七八年了,但对百草园的生活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说明作者对百草园仍怀有深情。
  
  四、巧设疑点问
  
  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好象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状态,那么教师就应在无疑处激疑,巧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深刻内涵。如《最后一课》小说结尾:“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这是文中的一个要点,学生看似无疑,为了进一步理解作者意图,教学时不妨可以这样问: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尾?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是更激动人心吗?让学生思考,领悟到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真是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语言更为真实,更能撼动读者的心灵。
  
  五、变换角度问
  
  在课堂教学中同是一个问题,我们怎样问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回答、更深刻地理解呢?如《背影》一文中写道:父亲因有事,本不送我但最后决定送我,父亲这样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一般问法是:父亲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如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变换角度问:“不要紧”是针对谁而言?“他们去不好”又是针对谁而言?教师问得具体些,学生的积极性就高,理解问题也就更深刻,而且很快就能把握到:这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了父亲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变换角度问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感到新鲜。
  
  六、触类旁通问
  
  有些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有类似之处,教学中可巧妙沟通联系,利用二者的可比性以旧探新,以已知探未知,令人幡然醒悟,收到触类旁通之效果。如讲述《死海不死》一文时,为了便于让学生理解死海不死的实质,教师可以提问导入: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是上浮水面,还是下沉水底?如果在清水中溶入足够的食盐,鸡蛋仍然沉在水底还是上浮水面?在此基础上当堂演示实验,学生很快就明白鸡蛋上浮水面,是因为含盐的水密度增加了,并以此推出死海淹不死人了是因为海水的密度大的缘故。简单的生活体验活跃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了一个大自然之奥妙,学生的求知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课堂提问方法很多,可以不拘一格,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得当,这必然会带来很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课堂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投入程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课堂集体的动力。所谓课堂集体的动力,就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集体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不仅要了解课堂集体动力的内容,更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它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注意课堂气氛的把握     课堂气氛是课堂里的一种综合心理状
期刊
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本人就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初三复习阶段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下面谈谈在初三复习阶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广泛提供有趣的反映时代风貌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使其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同时,要引导学生选择趣味性强的有利于
期刊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一种学习理念、策略、方法,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纵观各地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再认识,笔者认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重视。    一、要正确看待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以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
期刊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时刻在变更着,改革的浪潮无疑冲刷着少先队事业的各个领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和逐步完善,更明确地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新一代要具备综合的高素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新社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建功立业。  几年来,我校在少先队工作方面作了一定的努力,对少先队工作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工作中我有以下体会:    一、学校少先队工作
期刊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向是让学生头疼的字眼,强制的端正坐姿、僵硬的面部表情、枯燥的照本宣科、让人发疯的题海战术,构成了这一名词的全部内容。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们原始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童年的纯真与乐趣,全部被无情扼杀,本可以灵活生动的教育方式被填鸭式的强制灌输所代替,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最大的失败。  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积极地开展。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期刊
组织教学的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进行学习。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该如何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呢?我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在课前两分钟预备时,组织学生做好上课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预备铃声响后,教师应该站在教室门口,监督学生迅速、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本节课要用的课本、练习本、文具
期刊
新课标的实施推动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但纵观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依然严重存在着时间密度小、时间效益差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密度呢?    一、乐观的教育信念     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坚信每一个受教育者的身心结构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潜能,二是坚信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通过教育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有乐观的教育信念,坚信
期刊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学生认识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并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2、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期刊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让幼儿教育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增强主管意识,加强幼儿园的领导与管理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明确幼儿教育管理分工以后,根本的变化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育工作由“非主管”变为“主管”,确立了幼教工作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教育主管和各部门参与的管理意识,履行主管职责,发挥主管作用,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