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模式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258399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关键词:手机媒体 危机传播 危机管理
  
  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自媒体,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传受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自主自愿地传受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多媒体,可以传受音频、视频、动画、图像、文本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手机媒体是真正的草根媒体,手机的低成本以及易操作性,使手机媒体成为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媒体。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
  
  “危机状态下的传播是一种变异了的传播系统”。危机传播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复杂多变的。而手机短信即时、快速、短小的信息传播特性,恰好符合危机传播原则①,能够在第一时间迅速采集、编辑信息,将信息传播到最大范围,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协调,发挥社会协调和社会动员的作用,协助组织化解危机。手机媒体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1)手机媒体传播定向性强,危机信息有效到达率高;(2)手机媒体传播方式个性化,危机信息易于接受;(3)手机媒体的移动性强,危机信息无孔不入;(4)手机媒体的高度参与性,危机信息采集便捷。
  我国对危机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传播学、管理学和公共关系学三种理论范式。大陆学者胡百精对危机管理做了深入研究,在罗杰斯的“信息流”和“影响流”的基础上提出了“噪音流”的理论假设,形成了危机传播流的“3F”假设。根据美国学者史蒂文·芬克提出的危机管理四阶段论和胡百精提出的危机信息传播流的“3F”假设,笔者对手机媒体危机传播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模式(见图1):
  1.危机潜伏期:组织借助手机短信平台向利益相关者发布预警信息,发挥手机媒体环境监视的功能。
  2.危机突发期:发挥手机媒体即时即地的特性,第一时间发布真实、有效的信息。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影响。
  3.危机蔓延期:协助传统媒体,做好跟踪报道,发挥手机媒体信息交流平台的作用,促进组织、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调社会矛盾。
  4.危机解决恢复期:做好后续报道和延伸报道,以专题的形式总结经验、反馈意见,同时做好知识普及。
  5.谣言和流言贯穿于危机传播的各个阶段。
  手机媒体危机传播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私人化的信息传播特性,使手机信息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谣言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开来,不利于社会稳定。
  强制性传播。手机短信是被动接收的,用户无法进行选择性接收。这就为商业机构和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传播商业广告、暴力、色情、违法犯罪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这种强制性信息传播忽视了受众的权利,容易滋生受众抵触情绪,对传播效果产生噪音干扰。
  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由于手机媒体传播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征,信息发送主体具有匿名性和不确定性,传受双方不能建立持久的关系。从而为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传播提供了温床。胡百精在罗杰斯信息流和影响流的基础上加入了噪音流(Noise flow)的概念,形成所谓的“3F”假设。②“在危机中,噪音流一方面加剧了信息流的不畅,另一方面扩大了影响流的散乱;而信息流和影响流同时又不断酝酿噪源、制造噪音。三者的相互强化,使危机传播成为一个爆裂的信息系统。”
  手机的强制性传播、手机监视、手机偷拍等都会造成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干扰,对手机在危机传播中作用的发挥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因手机技术缺陷而带来的信息内容短小、琐碎、形式相对单一等特点都限制了手机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作用。
  
  手机媒体的危机传播优化
  
  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在手机信息传播过程中控制信息流,引导影响流,消解噪音流,充分发挥手机短信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呢?本文主要从微观的手机危机传播系统和宏观的社会系统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微观手机危机信息传播系统。
  危机潜伏期。媒体具有环境监视和社会协调功能。在危机潜伏期,危机处于萌芽状态,最容易处理却最不易发现。决策者要时刻保持警惕,有效预防与避免危机的大范围爆发。手机短信预警系统与传统方式相比,优势在于发布成本低、即时性和准确率高。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可以在最小的时间差、最大的区域范围、最有效地准确通知用户提高警惕,避开危险。
  危机突发期。危机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引发社会恐慌。伴随社会恐慌而产生的是流言和谣言的传播。在结构性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下,人们急需突发公共事件现场的信息。手机的照相功能和简单的短信编辑功能,可以承担起“现场采集员”的职责,第一时间采集信息,并将信息迅速传播出去。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在硬件设施方面,完善移动通信系统,做好危机防御工作。相关部门和组织要加强对手机短信传播的监控,屏蔽和过滤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
  危机蔓延期。这一时期,危机影响范围继续扩大,但强度减弱,危机损害已经发生并持续,决策者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弥补危机造成的损失。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格外重要。手机短信危机传播系统要做进一步的跟踪报道,与传统媒体强强联合,发布权威信息。借助手机强有力的反馈功能和网状传播特性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促进组织和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意见协调,增进彼此了解,达成共识。进一步做好辟谣和矛盾协调工作。
  危机解决恢复期。危机基本消除,危机传播接近尾声,社会生产恢复正常。这一时期的传播要偏重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纵向沟通。手机媒体协助传统媒体做好后续报道和延伸报道,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程回顾,接受公众意见反馈,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危机应急系统。
  第二,宏观社会系统。
  手机传播的信息立法。目前我国关于手机媒体使用的政策法规远远落后于手机技术的发展,对手机带来的种种问题,缺乏积极主动的防范和监控措施。手机媒体具有极大的私人性和随意性,其规范和完善离不开强制性的权利和义务约束,需要借助法律法规整顿混乱的手机媒体环境,优化手机功能。
  手机用户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危机中受众会产生一种“双向矛盾心理机制”。手机媒体作为草根媒体,传播者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手机用户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媒介素养低的手机用户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不加辨别地相信,并将这种未确认的信息传播出去。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手机用户有意传播虚假信息,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制造群体事件。因此,需要加强大众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体制建设,政府监管。建立手机媒体危机应对预案,将手机媒体纳入到危机传播应急系统中,健全手机媒体的使用和监管。建设手机媒体信息采编队伍,专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危机传播组织。各行业和各地市建立健全各自的手机短信预警平台,在危机潜伏期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相关利益者手中,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手机媒体技术的改进。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是随着人类的需求不断进化发展的,每一种媒介的产生都会弥补已有媒介的不足,手机的移动性把人从房间里解放出来,但是手机传播的强制性又造成了对私人空间的侵犯。如何既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有效性,又尊重用户信息选择的自由度,让手机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当的信息接收,是手机技术要克服的问题。
  “把关人”和“意见领袖”。手机用户具有隐匿性和手机使用的私人性、随意性,手机信息传播中“把关人”缺失。在危机信息传播流中,信息流可以从传播者直接流向受众,而影响流则是多级的,传播效果要经过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以及人际传播多种传播方式的复合作用才能形成。由于手机传播是网状的,任何中间节点都可对信息进行编辑修改,缺少专业的筛选、过滤以及权威组织的把关,信息失真、谣言四起。所以手机媒体也需要“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控制引导。
  与传统媒体融合。手机媒体传播的自主性需要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把握信息传播主流方向,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手机短信以最快的速度、最广的范围在手机用户中传播开来,在第一时间抓住了社会公众的注意力。但是由于手机技术的限制,信息量有限,受众最终还是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获取信息。手机媒体必须借助主流媒体塑造的权威性和品牌优势,遏制流言的传播。
  
  结语
  在中国目前公共危机事件突发的时期,如何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手机短信传播中的强制性问题,以及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的传播都对手机危机信息传播产生了噪音干扰。我们应从微观的手机危机信息传播系统和宏观的社会系统两方面完善手机功能,更好地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
  
  注 释:
  ①危机传播中的3T原则:主动沟通(Tell your own tale)、充分沟通(Tell it all)、尽快沟通(tell it fast),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杰斯特提出。
  ②“3F假设”:由中国危机管理学者胡百精在《危机传播管理》(第60页)一书中提出。他在罗杰斯提出的信息流和影响流的基础上增加了“噪音流”的概念,三者共同构成危机事件传播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3578942.html
  2.3.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吴畅畅:《从“非典”看媒介的生态系统》,《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2003年6月4日, http://cjr. zjol. com. cn/05cjr/system/2003/06/04/001637156.shtml
  (张立芬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生;黄碧云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其他文献
网络电视的产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其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在国内外还鲜有成功的案例。究其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网络电视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出现短暂的曲折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目前传媒界对网络电视这一实体形态的认知不清有很大关系,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网络电视这一发展趋势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媒介实践。我们应该用务实的眼光从网络电视的定义  入手,
摘要:本文以上海举行世博会期间的环境与交通问题为着眼点,以《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研究所有涉及上海世博的文章,对相关内容展开分析,从小处窥见西方主流媒体眼中“Better city,better life”之下的中国镜像。  关键词:《纽约时报》 上海世博会 环境与交通 中国镜像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在国际舞台的华丽亮相。在“Better city, b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大众传媒工具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报道,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压力,使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的一种监督。    目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法规建设很不健全。目前,国家还没有对新闻舆论监督设立专门的法律,一些地方政府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实施办法来支持舆论监督,但是总体上看,其规定大都比较抽象,
通过3例登革出血热皮疹处皮肤病理切片检查,对皮疹的发生、消退、病理改变、病变处血管等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登革出血热皮疹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真皮上层血管内皮细胞的
在首届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部件展览会上,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桂林大宇顶级新品“HS-125”GL6125HS以一身大红“装束”闪亮登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目光。 At
期刊
摘要:手机报是手机媒体中发展较快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独特的传播模式和良好的受众基础使其迅速发展。本文将尝试分析手机报的媒介特性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手机报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手机报 传播特点 发展趋势    2010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我国的数字化阅读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其中手机报是人们主要的数字化阅读途径之一。自《中国妇女报》首推“手
《吕氏春秋·尽数》中有这样一句话:“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是说: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人的身体也是如此,经常运动就会让身体更灵活,机体功能废退减缓,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有些人却不知道,运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强越好。  我每天傍晚锻炼身体时,几乎都能看到一个戴着近视眼镜的5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围着花园外围800米一圈的水泥路跑步,十几圈也不停下来
摘要:网络传播具有渠道多孔性、内容透明性、传播流逆转等特点,是进行网络传播管理的难点所在,本文结合整合三角原理,针对管理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广告 网络传播 策略    互联网无论是在受众数量方面还是在互动性方面的优势,都将成为强有力的传播媒介。也正因为互联网具有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就增加了不少难度。有的企业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在网络媒体购买广告时间与空间,
中国煤炭学会环境保护专业委员会1999年年会暨“煤矿矿区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化”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宜昌召开,这是我们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第四次年会,也是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在
[患者]男,28岁。因劳累后心悸、胸闷1年,有侧胸背部疼痛半年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咳嗽、晕厥及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能胜任一般劳动。体检:T36℃,P62次/min,血压12/9kPa。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