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想致富的农村青壮年不断向城市涌动,有的则已走出了国门,继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少年。据问卷调查,目前,在我们射阳县兴桥镇有近40%的中、小、幼学生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接受着“隔代教育”。
纵观“隔代教育”,有其特别的优势,第一,老年人一般退休或闲居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第二,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抚育孩子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耐心;第三,老年人生活压力相对较轻,内心空泛,让他们带着孙子、孙女,生活有所寄托,可增添一份乐趣;第四,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年轻的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投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工作中尽情地展示才华。
诚然,“隔代教育”的好处不可小视,然而,毕竟老年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在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上与青年人存在差异,“隔代教育”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比如:大多爷爷奶奶们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不辞辛苦地代劳,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力所不及的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养尊处优的心态,久而久之,使得这些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又如:绝大多数老年人带孩子重养轻教,趋于感性化,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不出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无法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再如:一些老年人自律意识不强,意识不到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常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脏话和不良行为,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2+5=0的结果;还如,爷爷奶奶辈受时代的局限,相对而言,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给孩子辅导功课的能力;再说,老人带孩子终久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归根结底,孩子还得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返心理;还有,在“隔代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主人化”,狭隘、自私,遇事只看重自己的得失,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很难与他人交往,日后则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凡此种种,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面对现实,本着使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隔代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第一,各校“家长学校”开设“爷爷奶奶班”。针对目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老人的文化素质无法在短期内弥补的事实,在“隔代教育”开班时,我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对老人进行开导,告诉他们要做智慧型爷爷奶奶,爱孩子要讲究施爱方式,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其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把握孩子的思想脉膊,关注其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辅导孩子学习对老人来说无非是无奈之举,很多人可谓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启发他们辅导不必具体,可着重从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入手,加以督促,这样会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召开“隔代教育”经验交流会。在众多的爷爷奶奶中,也不泛修养良好、阅历丰富、知识层次高,教育后代取得成功的老人,因此,我们让他们介绍“隔代教育”的经验,他们的现身说法,通俗而又具体,消除了部分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
第三,发放“家教”宣传材料。我们除学好、用好《关心下一代周报》外,还收集整理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可鉴之材,自编,“家教”宣传材料,要求学生家长,特别是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的爷爷奶奶们认真学习,从中受到启发,并灵活地运用到自身实践之中。
第四,举办家校联谊活动。每年的“五四”、“六一”或国庆节,我镇各学校在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举行庆祝活动时,都邀请学生家长,特别是无需上班、劳动,相对空闲的爷爷奶奶们到校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孩子们的在校生活,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能力,从而,使他们对学校工作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配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能达成共识。
第五,组织“帮教”小组。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教育环境的不同,广大学生中着实存在着“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情感困难生(单亲家庭)、行为偏差生“等一些特殊群体,为有效地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各校因地制宜成立“帮教”小结,成功地救助了许多有可能掉队的青少年。
总而言之,近几年我镇在“隔代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父母轻松、孩子长进、老人充实的“三代同赢”之效,成了兴桥教育的一张名片。
纵观“隔代教育”,有其特别的优势,第一,老年人一般退休或闲居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裕;第二,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抚育孩子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和耐心;第三,老年人生活压力相对较轻,内心空泛,让他们带着孙子、孙女,生活有所寄托,可增添一份乐趣;第四,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孩子,年轻的父母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投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的工作中尽情地展示才华。
诚然,“隔代教育”的好处不可小视,然而,毕竟老年人生活的时代不同,在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上与青年人存在差异,“隔代教育”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比如:大多爷爷奶奶们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不辞辛苦地代劳,为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甚至力所不及的条件,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应有尽有,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养尊处优的心态,久而久之,使得这些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娇气,生活自理能力差;又如:绝大多数老年人带孩子重养轻教,趋于感性化,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不出事,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无法与当今社会相适应;再如:一些老年人自律意识不强,意识不到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时常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脏话和不良行为,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产生2+5=0的结果;还如,爷爷奶奶辈受时代的局限,相对而言,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基本没有给孩子辅导功课的能力;再说,老人带孩子终久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归根结底,孩子还得由自己的父母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返心理;还有,在“隔代教育”下长大的孩子,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主人化”,狭隘、自私,遇事只看重自己的得失,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往往很难与他人交往,日后则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凡此种种,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们面对现实,本着使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目的,在“隔代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第一,各校“家长学校”开设“爷爷奶奶班”。针对目前“隔代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而老人的文化素质无法在短期内弥补的事实,在“隔代教育”开班时,我们从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对老人进行开导,告诉他们要做智慧型爷爷奶奶,爱孩子要讲究施爱方式,在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其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把握孩子的思想脉膊,关注其精神生活,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辅导孩子学习对老人来说无非是无奈之举,很多人可谓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启发他们辅导不必具体,可着重从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入手,加以督促,这样会起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召开“隔代教育”经验交流会。在众多的爷爷奶奶中,也不泛修养良好、阅历丰富、知识层次高,教育后代取得成功的老人,因此,我们让他们介绍“隔代教育”的经验,他们的现身说法,通俗而又具体,消除了部分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中的困惑。
第三,发放“家教”宣传材料。我们除学好、用好《关心下一代周报》外,还收集整理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可鉴之材,自编,“家教”宣传材料,要求学生家长,特别是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的爷爷奶奶们认真学习,从中受到启发,并灵活地运用到自身实践之中。
第四,举办家校联谊活动。每年的“五四”、“六一”或国庆节,我镇各学校在展示教育教学成果、举行庆祝活动时,都邀请学生家长,特别是无需上班、劳动,相对空闲的爷爷奶奶们到校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体验孩子们的在校生活,了解孩子在校的各种能力,从而,使他们对学校工作能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配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能达成共识。
第五,组织“帮教”小组。由于家庭背景、生活习惯、教育环境的不同,广大学生中着实存在着“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情感困难生(单亲家庭)、行为偏差生“等一些特殊群体,为有效地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各校因地制宜成立“帮教”小结,成功地救助了许多有可能掉队的青少年。
总而言之,近几年我镇在“隔代教育“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父母轻松、孩子长进、老人充实的“三代同赢”之效,成了兴桥教育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