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系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在脂肪抽吸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做脂肪抽吸手术的患者118例,将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麻醉时人工调节丙泊酚靶浓度,观察组59例,进行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镇静镇痛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中深度麻醉传感器(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平均值以及BIS 50~60区间、45~65区间的时间占比,另外对比患者麻醉清醒时间及对医师的满意度评分。结果通过麻醉,对照组BIS监测平均值为(55.8±6.2),
其他文献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初次)采用氨甲环酸对隐性失血及膝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95例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50 mL,研究组48例使用1 g氨甲环酸与生理盐水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的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输血量(213.18±102.75)mL、隐性失血(527.46±114.20)mL比对照组低;且研究组患者输血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Autar评分高风险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以80例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DVT、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2.50%、5.00%,低于对照组15.00%、2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升高,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
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金标法等不同免疫检测方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11例自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该院进行诊疗的疑似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为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金标法检测,对比3种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金标法检测准确度83.89%、敏感度77.55%、特异度89.38%、阳性预测值86.36%、阴性预测值82.1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准确度91.47%、敏感度88.78%、特异度93.81%、阳性预测值92.5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免疫细胞表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6月恶性肿瘤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且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选择同期治疗的良性肿瘤患者71例,设为对照1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6名,设为对照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3组外周血淋巴免疫细胞表型表达水平;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与外周血淋巴免疫细胞
目的探讨个性化封管液选择方案在中心静脉置管血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0例接受中心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留置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后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与封管前、两组封管后比较均无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内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管处渗血、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个性化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因素。方法以100例接受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25.00%(25/100)。单因素分析显示DVT组与非DVT组在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机械性辅助锻炼、肺部感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2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60例。观察组应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系统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B超检查治疗。比较分析取得的诊断结果,以及临床上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病理诊断发现,乳腺炎3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32例,纤维腺瘤300例,叶状肿瘤72例,乳腺增生144例,其他36例,观察组的疾病诊断确诊率为676例(93.89%),对照组为593例(82.36%),观察组的病理结果确诊率显著高于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华蟾素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8例乳腺癌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华蟾素胶囊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总时间、用药前后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1,P<0.05);治疗组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焦虑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该院2018年4月—2020年2月收治的90例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硬币法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西医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等四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HAMA评分、Hp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AS评分与HAMA评分(36.56±1.08)分、(7.82±1.42)分更低于对照组(48.08±1.12)分、(16.03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9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盲分组法将患者划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参照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康复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优良率为95.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8.45±11.44)分、卧床时间为(7.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