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的俄罗斯情感机构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人总是独特的,他们的崇拜多于渴望、烦躁多于闲趣、怀旧多于时尚、孤寂多于微笑……于是,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 些精明的弄潮儿创办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情感机构”,把赚钱的市场与产业对准人的思想、愿望及情结。
  
  破坏公司
  
  雷诺夫曾经是一位白领,他在莫斯科开办了一家“破坏公司”。他说,人人都有赚钱之道,但我可能是受了上帝的启发,也可能是出自我天才的想象,这都不重要。我现在赚了很多钱,这就证明我走的路不错,我不是简单因循别人的“笨蛋”。他认为不仅美国人在金融危机中需要发泄,俄罗斯人更需要,这就是他的理论依据。
  莫斯科是一座现代城市,金融危机差不多绷紧了每个人的神经,如果找不到办法来放松一下,大概要有70%的市民都要“发疯”。这办法当然是因人而异的,雷诺夫的公司就帮助了许多人从各种经济困惑、经营烦躁甚至生存绝望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该公司设有“破坏间”、“呐喊屋”等30个服务场所,倘若综合一下,就能写一本《情绪发泄大全》。如果有足够的钱和足够的兴趣,还可以把整个公司“毁掉”,因为公司的一切都是为被破坏而产生的。光顾破坏公司的顾客,几乎可以涵盖俄罗斯社会的各个层面,每日顾客络绎不绝,公司前面的街道也相应地被戏称为“破坏街”。
  破坏公司的收费并不高,普通市民完全可以接受。一位女顾客说,她喊破了喉咙才花了600声布(约合人民币127元),她已忘了被公司裁员的苦痛,正预备给破坏公司送一面精美的锦旗。据悉,雷诺夫正准备在俄罗斯的其它城市设立子公司,以扩大这一危机情感事业。
  
  怀旧公司
  
  在任何一种生存危机中,人们总是常思既往。回忆是人类的固有本性,特别是身处环境日新月异而经济生活突然拮据的市民们。
  金融危机波及俄罗斯后,圣彼得堡的中年作家鲁什耶夫因为作家协会停止财政拨款,作家们不发工资,每天只可享受一顿免费午餐的待遇,于是不得不改行。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鲁什耶夫消沉了很长阵子,他忘不掉辉煌的过去,于是创立了一家“怀旧公司”。
  这家公司座落在圣彼得堡的西北郊,占地72公顷,拥有雇员2112人。公司由南而北,由近及远,按历史沿革为序。如果你“不满现状”,想在“过去岁月”里寻求一种安慰和解脱,那么你大可以到怀旧公司来。
  这里给人们准备的是一座立体的俄罗斯档案,从1990年追溯到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公司依照俄罗斯的城市社会形态变革分作24展室,每一展室代表一个历史层面。由南而北是走进历史,由北而南是走出历史。
  这家怀旧公司绝对不同于普通的纪念馆,它有着相当明显忆苦思甜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仅作为“政局”、“经济”、“文明”、“战争”、“民风”五大类之一的“民风”,又可分作“服饰”、“饮食”、“居住”、“婚姻”、“节日”、“礼仪”、“丧葬”、“禁忌”八个部分。鲁什耶夫说:“本公司可以让金融危机中的所有烦躁、困惑与绝望的人们,在因势利导与亲身经历的忆苦思甜中解脱出来,从而以新的信念面对现今的生活。”
  
  环球追星公司
  
  伊凡诺伊奇的“环球追星公司”创办于几年前。对于酷爱猎奇的俄罗斯人来说,多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难长久地保住他们的兴致。而这家公司一鸣锣开张,便终日顾客盈门。公司在城区的偏远之地,可人们还是乐于前往,这正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聪明的伊凡诺伊奇为他的客户们提供的服务,都是随着社会大潮而不断更新的。以往,环球追星公司推出的服务有联络与名流合影、承办名流签名等:现在最受欢迎的服务,一是联系名流演讲理财之道,二是与名流交换危机中的生存方法。伊凡诺伊奇坚定不移地认为:有许多人渴望在名流身边站一站,或是手上有一件关于名流的什么东西,然后听取他们的理财与生存之道,因为名流是人群中的优秀者。环球追星公司正是在经济危机中满足了公众的这种愿望。
  光顾公司最多的是那些城市青年,名流们是他们的偶像,他们喜欢和这些精英们接触。至于那些上了点儿年纪的,他们似乎是为了找寻自己失落的梦,或是走近这个危机时代的代表者们,以表明这段历史他们也曾经历过。
  客户们个个脸上都流露偶像崇拜中满意的表情,环球追星公司为他们提供了最佳服务。在伊凡诺伊奇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同各种名流们合影留念。这些名流可以是政治家(国家总理与总统也不例外),可以是艺术家,也可以是体育健将。对于那些已故名流,追星公司则为人们联系到曾扮演过这些名流的影视特型演员,这同样可以圆了顾客们的追星梦。所以人们看到一个今年才二十出头的城市牛仔在照片上被普希金搂着肩膀,也就不是咄咄怪事了。
  
  失业失意公司
  
  城市人一旦从喧嚣的忙碌中静下来,就会立刻受到失业与失意的煎熬,这就是危机时代的城市社会。卡卓娅说,倘若你是一个人,你想找到另一个人听你倾诉,或是陪你打一架(对方甚至可以不还手),我的失业失意公司一定会令你满意。在这里你会感到你不再是失业或失意的人,这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卡卓娅是俄罗斯著名的影星之一,她曾主演过30多部各类题材的影片,先后获各种大奖近20个。美国好莱坞曾瞩目于她,但卡卓娅拒绝了,她觉得自己的根和事业在俄罗斯。
  金融危机以来,各家电影制片厂纷纷倒闭,卡卓娅不得不考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经过一番社会调查后,卡卓娅发现了经济危机时代城市人思想失落和心态失衡的阴暗面,于是便创立了这家公司。现在,该公司有雇员100多人,全都受过严格的技能训练,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
  除了“自我伤害”和“死亡”这两个项目之外,卡卓娅的公司顾客会得到其它任何形式的“全程陪同”,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一个知心朋友会与你同哭同笑同乐同恨,你再不会感到失业或失意中的孤单和无助,只要你伸出求援之手总能被另一只温暖的手牢牢地握住,从而使你从一种困境中走出来,微笑面对明天。
  卡卓娅在俄罗斯富翁的排行榜上已处于明显地位,并入选《世界五千名人录》。这是她当明星时难以得到的殊荣。但现在,她已把近一半的资产捐助给在金融危机中失业与失意的人们。她说,拥有一定的财富是一个人很幸运的事情,但是拯救人的感情与心灵则是更重要的。
其他文献
高压政策,灵不灵?    不久前,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公布了以下数字:今年毕业生总数将达496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而预计就业率不容乐观,将低于60%,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待业人数将超过百万。  与就业方的“紧张局势”相反,企业的高管们却是“开心”得很:既然有这么多找工作的人,那么拿高工资的,该动一动了;不主动免费加班的,该想一想了;孩子生病,老妈住院,
何谓无领导小组讨论    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个性等素质特征的观察与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素质,应将其纳入特定的环境中,观察、分析测评对象在该环境下的行为表现。于是,无领导小组讨论(LGD)应运而生。近年来它逐渐成为各种招聘选拔考试的新宠,特别是在外企和一些大型企业,它已成为招聘选拔中的一种重要评价手段。  无领导小组讨
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以后,金融企业赖以保障安全的对外封闭和对内垄断格局被打破,从此将在危机的边缘上行走。尤其是金融企业竞相争夺人才,使得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成为金融企业的重要课题。    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企业管理者往往注重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防范,而对人力资源风险的管理则停留在传统方法上。本文就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管理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进行阐述,以从风险预防的角度,提高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
走近苏州,你绝对不能忽略苏州工业园区。因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崛起,有可能会让你重新诠释这个城市。苏州工业园区仿佛就是苏州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透视出“打通才路聚财富”的战略版图。    这是一个被法国《信息报》称为新硅谷的地方,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在过去的14年里,聚集了包括77家世界五百强在内的14500多家国内外企业,经济始终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曾创造过一天1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
2008年9月19-20日,2008年亚洲人力资源博览会暨中国第六届人力资源博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期间,本刊记者考察了上海优秀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并就上海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采访了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庆阳先生。    问:通过参加本次在上海举办的人力资源博览会,我们深切感受到上海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现状和强劲态势。因此,想请您首先介绍一下这几年上海人才服务行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雇主品牌理念正在逐渐被广大企业所广泛了解和重视,良好的雇主品牌能够使企业在提升美誉度、吸引目标人才的竞争中事半功倍。  与产品品牌建设一样,企业的雇主品牌建设只有先行“慧中”方能随之“秀外”。因此,企业在进行雇主品牌建设时,应首先从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着手,将雇主品牌建设意识贯穿在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提高招才引智的吸引力    招聘是企业向目标人才集中展示其雇主品牌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
人力资源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    近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时,就本次会议主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优先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风格,秉持“谋人之道,攻心为上”,强调“灵活、权变和艺术”;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风格,则恪守“公平和制度”,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前者深得人心,但失之无序;后者秩序井然,但有失人情。那么,在提高士气、改善企业绩效方面,究竟哪一种管理风格能更胜一筹?作为管理者,您是否也常常有此困惑——    案例:管理风格迥异的两位老总,谁更出色?    乐于沟通,用人不疑,但无视程序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从规模到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教书育人,培养出了无数人才,然而,整个社会唯考试是举,导致了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出现,令作者困惑,仅以此文进行探讨——    首先,我困惑的是:为什么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几年教育历程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还是传授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陈旧知识。我们上学是为什么?仅仅为学知识而学习吗?    咱们先定义一
无领导小组讨论LGD(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我国,作为人才测评中形式比较新颖的考核方式,它对传统的笔试、面试的选拔方式,形成了一种改进和超越。近些年来,随着各类专业人才测评机构的成立,作为一种情境模拟测评技术,无领导小组讨论在各种选拔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种测评方法的使用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有些企业人事测评活动所实施的无领导小组测试,在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