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治愈系教母——薛莉

来源 :职业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ao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R:现阶段的重心在哪里?
  我一直不是全职作家,除了工作,闲暇时的状态就是:写写写,读读读。最近几年过得相对平稳,一直在媒体工作。生活上多了一项,就是照顾孩子,这花掉了闲暇时间的绝大部分。我写过一篇《养孩子的工作量》,就是写这个状态的。 CR:你的工作背景怎么样?你是怎样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的?
  我本身一直是职业人,虽然是外资传媒业,但我觉得和投行、金融等都是相通的。我有很多朋友在不同的行业,因为写得久了,就可以从纵向去写人物。我经常会写这个人十年前在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可以做一些比较。
  CR:为什么选择职场这个领域开专栏?
  2000年,我从体制内的一家传统媒体跳槽到外资网络公司,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工作经历。那时上海正好新出一份报纸《上海壹周》,想找个有外资公司经验的人写职场专栏,就找到了我。我一直觉得,人一辈子得有个喜欢做的事,那种活一天就可以做得动的事,而只要跟艺术创作相关的都可以,比如阅读、写作、画画、作曲等等,而我喜欢写作。所以正合我意,就这样一写就写了15年。写着写着,我发现职场也好,情感也好,其实都只是生活的一个入口,通向人的欲望、追求与苦恼这个核心。所以不管什么专栏,都可以一直写下去。
  CR:平时写专栏的素材都是怎么积累的?
  做生活的旁观者,做自己的旁观者。我认为,观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跟人生体验很像,这中间的转折多了对人生的思考。其实对写作者来说,素材都是相似的,正如眼前的山都是相同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山也就姿态各异。
  CR:作为常青型专栏作家,你从2000年《上海壹周》的《朝九晚五》专栏开始,写了十多年的职场专栏,能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我常青吗?我觉得在职场写作中,我已经out了。这是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你一天不发声,就会被遗忘。做喜欢的事不能说是坚持,写作过程虽然痛苦,但写完了很快乐,所以很容易让人上瘾。
  CR:写专栏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我的专栏也成为我观察社会的一个窗口,有很多读者会经常来信交流,我偶尔也会到电视节目上做嘉宾,聊聊职场的事及其他社会问题。现在专栏也结集出版过多次。
  我的专栏已经成为了一个平台,很多人不知道我在FT工作,却有很多人知道我在写这个专栏,我换不换工作他们都不担心。靠这个专栏我获得了另外一种满足,这种满足是我的工作所不能带给我的。
  CR:如何把职业和专栏的爱好平衡得这么好?
  写作这个行当跟演艺等创作性质的行当很像,是没有中产阶级的。顶尖的人名利双收,金字塔底部的人,光靠这个是养活不了自己的。在中国,专栏作家如果光靠写专栏,很难过上体面的生活,尤其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地方。而有工作才能养得起写专栏这个爱好,工作本身也是我专栏灵感的来源。我把写专栏当成是养花养草般的兴趣爱好,只图开心不图金钱。
  CR:这样持续写专栏,遇到灵感枯竭时怎么办?
  我会通过阅读和社交寻找灵感。基本上和任何人交谈都会找到灵感。我是个擅于发现话题的人。以前写得多的时候,遇到有趣的事和话语,就会随手记下来,我把它称为“话题库”。久而久之,这个话题库也有近十万字的量。虽然话题库里的东西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话题,但可以激发灵感。
  CR:很多人通过写作反省自身。
  有人说过,写作本身是对自己的救赎,这话有些道理。写职场这些年来,也是解决自己职场疑问、解剖自己个性的过程。最终我发现,我其实更适合做一个手艺人,而不是管理者。当然,我要争取做一个高价手艺人,让自己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我在发现并再三验证了这点后,豁然开朗,对工作也更投入、更主动了。我是真的认为,工作是可以很快乐的。
  CR:最满意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与十年前相比,我现在已经懒了许多。我希望自己能保持当年的进取心和自律度。要是比现在更努力些就完美了。
  CR:《朝九晚五》自2013年4月就没再更新,改写《名利场》专栏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当我成为一个积极工作的手艺人后,灵感就消失了,哈哈。写作者的心态不能太顺。杜甫不是说“文章憎命达”么?我的职场专栏多是调侃和对职场生活的小思考之类的,不是ABC成功学。所以,随着心态的调整,我想尝试别的形态的写作。
  文如其名。职场的纵深阶段就是名利场,所以基本上是类似的。我写的都是我想写的。
  CR:一直在职场打拼,又写了多年职场专栏,你认为自己参透职场规则了吗?
  我参不透职场,但是基本参透了自己。
  CR:你的职业生涯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
  我不是个最成功的职场人。拿中国对“成功”的评价来看,我的职位并不高,收入也不算高,但我却是个十分快乐的职业人。我最怕失去的是对未知的好奇与勇敢,人越拥有得多,越怕迎接新的挑战。我个性偏保守也相对谨慎,我觉得其实可以适当放开些。
  CR: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职场成就感还是稳定的收入?
  两个当然都要有。但对我来说,收入可能更重要些。我曾问过我一个企业家朋友:1万元的编辑,每天工作6小时;1万元的主编,每天工作10小时,你愿意挑哪一个?他选后面那个。我就会挑前面那个,于是他成了企业家,我还在写我的专栏。价值观和个性的不同,让我们在面对相同机会时,做了不同的选择。当然,我的每一项工作都为我带来成就感。
  CR:工作和生活中哪些好习惯在帮助你成长?
  好奇心。
  CR:很多职场人想“逃跑”或“跳槽”要么“辞职旅行”,你认为这是一种逃避吗?
  他们在尝试吧。只要是经济独立,我对各种尝试都持开放态度。我比较鼓励试一试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大学毕业后,需要经济独立,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你才有可能认请自己在社会上的真实位置。
  CR:在遇到职场问题时,是“听从自己内心”,还是“跟职场死磕”?
  首先要认清自己,知道想要的和不想要的。这看似简单,其实很难。然后认清大环境,认清行业背景,从而对自己所在企业和部门有更准确的了解后,再做决定。决定以后,就不要后悔。
其他文献
初见陈丽娜,一定会觉得她很高冷,就像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饰演的石晶与男友成栋全初见时,便把那份高冷发挥到了极致。而那部戏正是她本色出演,所以观众多少会从石晶的身上,看到陈丽娜本人的影子。  当2014年一部《北平无战事》的热播,陈丽娜所饰演的程小云,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如今的陈丽娜,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蜕变成了一个成熟、温婉、娴雅端庄的美丽女子。  年少得志 一场车祸让她重新开始  陈丽娜从
期刊
为什么要投资工作?  想象一下,假设你在股市5900点的时候买进了一支中石油的股票,我们按照今日的行情算一笔账,你还剩下多少?假如当时你把这笔投资中的20%放到了工作上,比如用于增强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维护、资源积累……那么在裁员潮汹涌的2015年,你的工作安全感会增强多少?对于大多数既没有显赫家世、又没有大笔遗产的普通人来说,通过工作提升能力、聚合资源是一项最好的投资,这种收益是炒股得不到的。  
期刊
社交软件泛滥的生活圈,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拥有更多真正可以信赖的朋友。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生活的枯燥之中无法自拔时,有些人,已经用一本手帐的方式走出了这样的困惑。  每天安静下来用半个小时做今日手帐,一整天的倾诉欲便得到了安置。  图形、对话框、箭头、彩色标签,简单的一页纸,记录下日常的梦想与计划、幸福与收获,就像和最好的朋友聊天一样勇敢而真诚。  也许有一天你把时间过丢了,再回过头来翻开曾经那些手记の
期刊
融情入墨  “新人新水墨”  韩一与她的作品被定义为“新人新水墨”。传统水墨讲究墨色笔法循古法,取材布局要显风骨。新水墨与传统水墨的不同在于,“新水墨”需要表达出艺术家最真实的情感。要从 “传统”跨越到“新”,就必须撕破造型与技法的表象去关注到作品背后的“情感力量”。  韩一,在步入水墨世界之初就灵巧的完成了这次跨越,有破有立,酣畅淋漓,惊艳了以老资历画家为主力的水墨画坛。老师陆天宁曾这样评价她:
期刊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职业态度不仅会影响你的工作状态,还会影响你的生活状态,一份良好的职业态度最终会指引你实现自己的梦想!本期我们邀请了六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职场达人,他们用最直白率真的方式向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职业态度。在与六位职场达人畅聊和拍摄的短短三天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汗水与付出、勇敢与努力、坚持与进取,他们也曾一路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职业态度,他们用职场经历告诉我们,世上最快的捷径就是脚踏实地。
期刊
若干年前,杨佳川以网名“小精子”发表的一篇《活在安达信的日子》,让很多人了解到了职场白领的艰辛。如今,杨佳川已是网络红人,她写书也写专栏,都和职场有关,堪称“现实版杜拉拉”。  她的新书《职场不逃跑》有她对职场为人处事、外企晋升、工作态度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写的都是她和周围同事的真实案例。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有的读者甚至会一次买下很多本书,送给周围的人。  无论写专栏或出书,都只是她的业余爱好,她
期刊
⊙工资婊  释义:泛指善于借别人工资或财富实现自己阶段目标的职业女性。  溯源:该词起源于天涯论坛发表的一篇名为《奇葩女同事,你借男同事工资你老公造吗?》的帖子。该网友爆料自己的一位新女同事利用其出众优秀的外形条件和男同事不会拒绝漂亮女同事的特点,每次发工资时,就向23位男同事共借款数十万元工资在某理财网站进行投资理财,自己则坐享10%-15%的年化收益,每月净赚上万元的奇葩事件。但该词并不是一个
期刊
冯涛创办的周伯通招聘网,主打社交招聘,在招聘产品里也算独树一帜。这样一个小而美的招聘网站,最早只是豆瓣社区里一个招聘小组,去年9月,周伯通招聘网获得2800万的A轮融资,正式向传统招聘发起挑战。  2007年初,刚毕业不久的冯涛,进入了IBM工作,做Mainframe平台系统开发。据冯涛说,这是连大多数技术宅都没听说过的奇葩系统。冯涛所做的这项技术实在过于冷门,网上能寻找到的资料,大多来自一个名叫
期刊
2003年我大学毕业。拿着大学期间画漫画存的三千块稿费,坐火车去了南方。离开家的最大的理由是,每一次亲朋来访都用怜悯的眼神看着我,之后说:“你说现在念书有啥用, 你看你妈借钱供你读大学,你读完了也不包分配,也没工作,唉......”我至今都记得,那声叹息的意味深长。  南方的小企业特别多,很多布行也都打着服装公司的招牌,我记不清一天最多跑过多少场面试,也不记得和面试我的小老板们聊了多少关于设计、情
期刊
单从名字看,王蕤就显得很特别,与她交谈,发现这位年少成名的双语作家着实与众不同:在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读到大三,眼看着快要毕业的她放弃了很多人梦寐已求的《东方时空》的实习机会,远渡重洋进入美国伯克利大学主修大众传播;在美国的华人被边缘化的时代,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她成功闯入西方主流媒体,在国际社会发出声音,并撰写了《从北京到加州》一书;当人们对时尚大刊的主编职位趋之若鹜时,坚持母乳喂养的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