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课外阅读问题与对策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407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存在诸多问题。学校环境件差、家长认识不到位、电脑网络的影响是主要成因。为此,要采取措施,加强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外阅读;中学生
  一、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问题
  (一)语文课外阅读兴趣不足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问题主要表现就是兴趣不足,学生自身对阅读不感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主动进行阅读,即使是阅读也是强制阅读,根本起不到有助于学习的效果。课余时间喜欢阅读的同学占48.8%,非常喜欢阅读的占35.6%,而不喜欢阅读的却占17.9%。
  (二)语文课外阅读动机不明
  目的、动机不明确会是学生产生盲目性阅读,和盲目性学习一样,即使下很大功夫,也只会感觉毫无成果或不知道“做什么”。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感。调查表明,学生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去进行课外阅读的占17.6%,认为阅读能够给自己带来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占40.3%,在本身对阅读具有兴趣而进行课外阅读的占26.2%,把阅读作为消磨课余时间的占12.4%,其余的都是没有自己的明确目的。
  (三)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
  中学生学生有多少时间用在了课外阅读上的呢?通过调查分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半个小时以上的占29.7%,保持在半个小时以内的占34.9%,看来,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时间上还是有一定的安排的。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几乎没有进行过课外阅读,当然这次也对学生自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安排上多少不一的原因做了调查。
  (四) 语文课外阅读内容详略不均衡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主要有名著、书刊杂志、童画漫画、还有一些辅助读物。总的来看中学生的阅读的范围很广范。从学生列举的课外书目中看,《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伊索寓言》列举的最多,阅读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详细,其次是《童年》、《朝花夕拾》,列举最少的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水浒传》。但是在列举的以上几部著作中,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完整的阅读,也有极少数的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所以学生的课外阅读类型不少,内容的阅读量有着很大的不均衡性(五)语文课外阅读方式习惯不正确
  课外书的类型、内容与阅读的方式和习惯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的自觉性有很大差别,在阅读的时候所采用的阅读的方式也不一,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阅读的比较详细,看上去非常的认真,采用详读方式的学生占25%,有很多学生采用的是略读,占34%,走马观花浏览式的占24%,把这几种阅读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占17%,但不管是详读还是略读,学生们记笔记的并不多,共占20%,可见能够综合运用阅读方式的学生占少数。
  二、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成因分析
  (一)学校环境件差
  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和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的师资力量也远不及城市,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会使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相对很低。学校没有良好地硬件设施,如图书室、网络、各类书籍……学生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受到限制。
  (二)家长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现在好多家长都撒手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学校,把家庭教育逐渐演变成为托付式教育,把孩子托付给学校,把孩子托付给老师,甚至托付给社会上的一些私立机构。让他们来进行教育。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而不重视孩子学习过程和方法,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很少,监督很少,对孩子的阅读更不去关注。总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不予支持,会给学生买书少,给学生进行阅读的时间少。
  (三)电脑网络影响
  目前网络已经普及,在乡镇农村网络也随之而兴,电脑网络慢慢走入更多的家庭,不仅是网络,电视,手机学生接触的更多,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些新奇的东西,也都能深深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很大很大一部分学生接触到后不是把它们当作学习的工具,而是利用它们玩游戏,这样一来也就严重占用着学生的时间或让学生分神分心,无法更专心的投入到阅读中。
  三、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一)培养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进入艺术境界的重要条件, 兴趣产生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有效的,学生也会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愿望,心中才会渴望读书,有了驱动力,他就能主动的去学习,就能享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自发阅读的行为产生并得以维持。希望得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应该从学生自身和书籍内容上来考虑。
  (二)注意外阅读时间的把握
  很多学生抱怨老师们布置的作业很多,写作业占用的时间太多,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如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就成了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应主动提倡学生阅读,把作业布置的少一些,重点突出,内容少,这是老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应该改进的。教师布置作业要精, 应切实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做家境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就得到提高,也就能为学生看一些课外书提供了时间的帮助。
  (三)注重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
  1.合理选择阅读书籍
  对于课外书的选择,不仅是自己感兴趣的还是除此之外的书一定要有助于自己的学习,特别是能够帮助自己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书的种类格式不一,学生选择起来没有把握,有时会出现逮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的现象。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推荐,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推荐来实现。学生与学生的接触很多,他们之间彼此的影响非常大,同学之间相互举荐书籍也是极为有效的,同时也会带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和阅读积极性。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好的阅读氛围会充分让学生参与到阅读的行列,让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来勉励学生相互学习,激起学生的上进心。再次就是能够达到资源共享,有效合理地利用周围的资源。
  3.选择恰当阅读方法
  由于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往往会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老师教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方法,在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后,他们才能知道如何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
  首先,不能盲目阅读。学生在阅读前可以给自己定制合理的計划,按计划实施阅读。其次,进行有序地阅读。应从书的“前言”、“目录”等了解书的大概的信息和内容,然后是了解内容的重点部分和精彩的部分。
其他文献
45°煤层水平分段综放开采不仅具有其他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具有45°煤层开采下特有的难题。由于角度对顶板的影响和顶煤放煤剩余量大等因素致使采空区顶板难以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讲求知识的传授,老师教授完知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为兴趣而学,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吸收。问题情境正是在这一观念指引下应运而生的。那么什么是问题情境?为什么要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1.什么是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为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小学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苏氏的“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语文上的阅读,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数学发展性阅读在数学学习上则更为重要。  一、学生的数学阅读状况令人堪忧  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才发现我们的学生数学的阅读几乎
高温合金凝固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微观偏析,微观偏析严重时将会引起宏观偏析,而宏观偏析与温度场和冷却速率有关。论文综述了GH4169高温合金凝固偏析的产生原因及其研究方法,采用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教学中树立起新的观念, 确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出发点。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使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使学生的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发展。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需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
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不断发展,综采工作面在实现高产高效的同时,由于冒落高度大,采空区留有大量的松散遗煤,漏风严重,易引起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而孤岛工作面采动压力较大,两
该文要概述了基坑锚喷支护发展历史和现状基础上,介绍了基坑锚喷的特点、类型及适用范围. 作者注意到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基坑锚杆进到辽宁省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很
目的: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多元化.方法:选取我中心签约家庭医生居民5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行单一家庭医生服务包)和实验组(行多元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各284例.比较两组
摘要:作文评语是教学评价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中学作文评语现状来说,很不乐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学作文评语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师;作文评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备受语文教师的关注。而一谈到作文教学就会不自觉地想到教师批改的评语,它是作文评价中一个不能忽视的环节。作文评语不仅是
摘要:古诗词教学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可以培养学识想象力,训练创造性思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存在重其形不重其意等弊端。高年级古诗词教学克服弊端,应了解古诗的特点,理解古诗的技巧,学会想象意境。  关键词 高年级;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乃至现代文化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可以它的魅力所在。但由于它是古代的产物,其用词用句的方式与现在很不相同,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