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光敏剂石墨烯量子点与磷化镍耦合用于可见光光催化制氢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xh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光催化反应制取氢气是满足未来能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然而,如何去开发和利用高效且稳定的非金属光催化剂用于产氢反应是目前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最近,非金属纳米碳基材料由于其诸多优点而吸引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比如价格低廉、环境友好和良好的稳定性等.另外,石墨烯量子点由于具有很好的水溶性、低毒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学稳定性等优点而被当作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量子点的很有前途的材料.除此之外,石墨烯量子点的带隙还可以通过控制其颗粒大小和其表面所带的官能团来进行灵活调控.另一方面,金属磷化物(磷化镍、磷化钴等)已经被证实了是很好的水分解制氢的非贵金属助催化剂,它们可以加快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本文利用非金属光敏剂石墨烯量子点与非贵金属助催化磷化镍进行耦合制备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光催化制氢.在最优条件下,复合光催化剂的产氢速率为空白石墨烯量子点的94倍,甚至与在空白量子点上负载1.0 wt%Pt的产氢速率相当.产氢速率的大幅度提升可能是由于在石墨烯的量子点和磷化镍之间形成了半导体–金属接触界面,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过程.石墨烯量子点本身有着很好的水溶性,从而利用机械搅拌的方法与磷化镍进行耦合,并在可见光下进行产氢反应.本文采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空白量子点表面所带的官能团、尺寸大小和光学性能.采用TEM和PL等表征手段来研究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和产氢性能提高的原因.对于空白量子点,FTIR结果表明,其表面带有–OH等官能团;TEM结果表明,它的尺寸大小大概在3.6±0.5 nm;UV-Vis结果表明,其在可见光区域有着很强的光吸收;PL结果表明,其在波长约为540 nm处有着很强的吸收峰,所对应的带隙约为2.3 eV.对于复合光催化剂,TEM测试结果表明石墨烯量子点在磷化镍上随机分布;从PL结果可见,复合光催化剂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说明了光生电子从量子点到磷化镍的有效转移,这也是光催化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应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师需要重视学科实验的创新。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发展。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落后,条件较差,父母常年在外,家庭缺少教育故而存在一部分学困生。因此,教师们要做好农村教育教学的工作,提高教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客观有效的交往,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真正
采用光子与电子(正电子)的最小电磁耦合模型,获得了光子链图传播子重整化的有限量.对其辐射修正作了相关的计算和讨论,从而得到了电子-正电子碰撞在链近似下的散射截面,并与
有效教学涉及如何把握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学生的眼光去寻找有趣、富有挑战性且与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切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素,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是《物理课程标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有些物理知识较为抽象、深刻,有些开放性的
纳米多孔金属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类具有三维通孔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其由纳米尺度的细孔和韧带构成,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它还是一种无毒无载体的宏观材料,并且易制备、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