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意蕴及其建构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ysc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多数大学的文化建设只注重课堂之外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层面和环节,课堂文化总是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遗忘。加强课堂文化研究,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成为大学从根本上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可以优化大学课堂文化氛围,构建和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大学生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对待多元文化,增强抵御和辨别的能力,并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视角对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意蕴做出分析,并对如何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提出对策。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93-02
  长期以来,“学生上课参与度”似乎成了大学课堂的标志性差异。大学课堂上出现“沉默的大多数”,并非因为学生思维不活跃,没有表达的欲望。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界要向外展现。我们的大学课程改革也在努力谋求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推崇和倡导合作、探究、体验、对话等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追求教育的民主和生活化,学生发展的个性化等教育理念,但我们所探索的新的符合大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大学课堂里并没有与现实课堂实现完美对接,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发生深层次的变革。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学课程改革好似蜻蜓点水,仅局限在表面——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没有触及到支撑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课堂文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文化这三者的关系,就像海面上的风、海面和深层的海水一样,当风从海面上刮过,海面可能涌起波涛,但是深层的海水却可能还是那样的平静[1]。随着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我们不得不对大学课堂文化进行重新思考。
  一、当今大学课堂文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文化的界定
  从文化的角度看,课堂里存在的文化现象主要包括三种:物质性的文化,制度性的文化和精神性的文化。物质性的文化是指包含在教学场所中的文化;制度性的文化和精神性的文化是指包含在教学活动、课程和班级组织中的文化。在本文中,课堂文化主要指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即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也有所涉及。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课堂”首先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才从属于“教育”范畴。课堂从其本身来说,是一个“微社会”。在这个“微社会”中,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组织和特殊的社会角色;有着特定的社会活动和特定的社会规范,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基本的社会行为,如控制、服从、冲突、磋商、竞争、合作等;特殊的社会文化[2](上文所说的课堂文化),虽不直观可视,但它已经隐匿在课堂内的各种文化载体及行为主体身上,它透射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文化感染力、凝聚力和震撼力会随时影响社会文化。结构功能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体系的工具,文化体系不仅决定人的价值观念,也构成人的行为准则。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大学课堂文化是一个大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其精神和灵魂,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大学课堂文化面临的主要症结
  德国社会学经典大师马克斯·韦伯在其社会学理论中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理性。他将理性分为目的理性与价值理性。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社会行动可分成“目的—工具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性行动”[3]。现代社会的变迁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象牙塔内的人,这虽然为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注入了许多积极因素,如形成理性的思考习惯,注重学习、工作效率。但其生成的问题引发了我们深切的关注。首先,现代大学生更加注重目的—工具合理性行动,他们只关心手段对达成特定目的的能力或可能性,至于特定目的所针对的终极价值是否有意义,则根本不在其考虑的范围内。由此,价值观也从对社会价值的重视开始转向对个人价值的重视。价值观具有内隐性,它通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人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4]。人们通常会尽力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并说服他人跟随、赞同和认可。大学课堂主体的价值观是大学课堂文化所有制约因素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大学生由于受现今社会上追求功利的文化的影响,漠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精神价值这样的实质性的东西,而把功利目标视为唯一的目的,使自己的社会生活逐渐丧失了终极价值。同时,一些传统的以前被人们所赞同并追求的能力价值,诸如勤奋、能干、真诚等的地位逐渐被大学生淡化,过分张扬自我,注重人际关系等所谓的“适用的价值观”开始萌生。所有的这些在大学课堂中总是在隐性地左右着大学课堂文化的发展,左右着大学师生的课堂意识和行为,成为大学课程改革难以突破的困境和藩篱。
  我国经典著作《大学》里所宣传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告诉我们,大学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赋予人类的生产乃至科学活动以意义和价值的导向,指引着人们去追求真善美。作为大学主体的大学师生,应成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坚力量。由此,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自然就成为大学课堂活动和教学组织现实而又必然的目标追求。这对现今大学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升现代大学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意蕴
  (一)文化共同体
  英国现代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认为,“共同体是指社会中存在的、基于主观上或客观上的共同特征而组成的各种层次的团体和组织”,“既包括有形的共同体,也包括无形的共同体。”共同体内的人们有着共同的价值观,体现着成员的共同感情、共同信仰和集体意识。它的基本功能是为其成员提供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的和谐环境。
  (二)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是因为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其实是一个社会的浓缩领域,它的活动场所在课堂。它具有课堂文化的属性,也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它由两个群体组成,即课堂中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和学习主体的学生。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身的个性文化价值体系,但是在课堂文化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共同的课堂学习生活,并深刻地体验着与以往不同的学习情境。在这里,每个人带着一种认同和归属心理。他们的观念、思想和意志都将经历内化和社会认同等过程,最终形成群体的共同文化价值。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所形成的文化将发挥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起着规范成员行为的作用。共同体中的个体按照共同的规则、价值观、理想和行为模式履行其社會职责;另一方面起着评价个体行为标准和原则的作用。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体将会对自己不符合课堂文化共同体规范的部分做出调整以适应群体的要求,从而将共同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念。   因此,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是指在大学课堂内,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师生群体。课堂文化共同体中的成员有共同的意愿和信仰,这种共同的意愿和信仰会使共同体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三、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的路径
  建构主义认为,文化的建构具有个体性,他人无法替代。但反过来,建构的文化又会影响到我们的经验看法和观点,影响到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当今社会迥然不同的政治观和宗教观等无一不表明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观点。多元意味着差异,差异意味着交流和碰撞,意味着创新和发展的可能。建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是一个长期实践,积淀、选择、凝练的过程,其建构意义不仅体现在这样的共同体是一个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群体,同时这样的共同体代表着特定的大学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以及整个大学的个性和魅力。独具特色的大学课堂文化共同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会逐步凝练成为学校独有的风格、气质与传统,成为一所大学的社会品格,鲁迅先生称之为“校格”。
  (一)建设大学教师主体间文化,激发大学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大学课堂文化是有其内在规定性的,它应是教师成长的一块文化栖息地。大学教师主体间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即大学教师要对其群体文化有明确的信念和认知,保持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学教师之间要保持相互的交流与互动以促进各主体之间的相互激励,以此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大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学教师主体性文化的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大学教师文化的核心是追求真理、传播知识和坚守学术诚信。因此,大学教师首先应始终保持高度的学术自治,与各科研群体要形成紧密联系的学术团体,以此推动主体性学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应关注自己的教学角色,拓展主体性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风格。具体在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先前经验,倾听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意见,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缘由,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调整并丰富自己的理解。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经验世界,这种差异构成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信息资源。大学课堂教学就是为了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关注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其学习的整合。大学教师主体间文化的建构最终通过学生的社会性的交流、协商,达到了教学意义的共识和共享。
  (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判断和选择能力
  2011年9月,新加坡教育部长提出,新加坡教育未来发展的侧重点将从知识和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5]。我国的大学教育也应本着‘学生为本,价值为导向’的理念,使大学生成为迎战未来的主体。大学教育要给予学生很强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使其对自我价值予以肯定;同时要培育学生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尊重、负责和赏识他人的道义价值;更要培育学生的公民职责价值,使其成为有毅力、有知识、有胆识,当国家遭遇困境时,能奋起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好公民。因此,我们的大学课堂文化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主流价值观导向,培育大学生的自我价值、道义价值和公民职责价值,并将其贯串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以帮助学生发展道德意识、判断和选择能力,在比较与鉴别中逐渐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最终将自己的认识升华到更高的高度。
  (三)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形成大学学生主体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觉需要经历两个阶段:首先经历“文化适应”——为共同适应社会的需要,不同文化渐渐融合,组成新的文化体系,然后才能达到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6]。”大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价值判断、价值赋予,体现着文化主体的自觉。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关键在于文化选择的问题。课堂文化选择的主体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共同参与的师生双方。教师的文化自觉,是形成课堂文化自觉的关键和核心所在[7]。大学教师代表着社会主流文化,是主流文化的传承者,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觉悟与自我创建[8],引领着课堂的文化自觉,并通过课堂这种媒介达到对意识形态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将崇高的社会理念和历史责任传递给学生。而课堂中的学生也在进行着这种“文化适应”。在这样的文化体系中,大学生的人格自觉不断得到培育,大学生的人格自觉将是其文化自觉的终极。
  (作者单位:忻州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忻州师范学院院级青年基金课题(QN201418)
  参考文献:
  [1]潘光文.课堂文化的批判与建设[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吴康宁等著.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
  [3]杨善华,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5-186.
  [4]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26-127
  [5]黃永宏,唐科莉.“能力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教育部长谈新加坡未来20年教育方向[J].基础教育参考,2012(3).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管理的智慧是在“收”与“放”之间。“收”得太紧,学生会觉得缺少了自由,思想、行为渐渐变得机械;而“放”得太多,学生又会纪律涣散。“收”与“放”需要教师在管理中把握好“度”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管理;自定制度;自我感悟  中图分类号:G648.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18-01  班级管理历来被看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一个学校是否可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28-01  有人说过:有才有德是社会需求的人才,有德无才对社会也会有所贡献,而有才无德不但对社会没有帮助,反而会成为危害社会的“蛀虫”。可见德育是多么的重要。对于教育下一代的教师,我们不能把德育工作不好归罪于社会、家庭等原因,我们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如何做好在学校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呢?我觉得班主任和课任老师起着重要的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之一,其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不容忽视。本文以外研社《新标准》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三为例论述了“听”这项基本技能,分析了教材中听力材料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听力技能的培养,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听力技能的培养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语言技能;听力技能;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
期刊
摘要: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指引并制约着后面相关环节的开展。介于许多一线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概念,陈述方法和设计步骤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特以初中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为例总结出设计教学目标的三个准备步骤及教学目标正确的陈述方法,供中学教师备课参考。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初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68-01
期刊
摘要: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将从“标题党”、“感情牌”、思考力三个角度论述初中数学教学中悬念教学与情景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悬念;情景;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35-02  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这关系
期刊
摘要:“自学生疑、讨论提升,感悟升华”自主互动学习模式是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为例,简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自主互动;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67-01  一、问题的提出  自江苏省教育厅2009年实施教育新政,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号召全市中小学要“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文章通过对几位名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评价语进行分析,体现出教师评价语的引导美、点拨美、诗意美、互评美、幽默美,突出语文的美丽与魅力。  关键词:语文;评价语;魅力;美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050-02  语文的美丽与魅力无处不在,就汉字本身而言它的音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学生、教师两者分析地方院校在商务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高相关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地方院校;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3-0104-02  1.前言  地方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时间较短,在学生基础、办学条件、办学经验,都与老牌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和
期刊
摘要:How to Teach English是一本英文版关于英语教学的专业读本,论述著名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指导。本文将根据摘录部分精华章节,结合笔者教学实践经历,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并以此号召准教师们对英语教学的思考探索。  关键词:How to Teach English;英语教学;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
期刊
摘要:笔者分析了当前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高一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挑战,尤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考察项目之一。初中与高中两个学段的阅读能力要求各有不同,如何使之顺利衔接一直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本文从初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衔接问题,初高中英语阅读课特点及要求,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等方面简要分析了初高中英语阅读衔接中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