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当前某些语文课堂成为少数精英们施展才能的舞台,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忠实”的听众,偶有所谓的热热闹闹的教学氛围,透过其实质,不难发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均停留于表演形式。可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真正的对话,还学生富于灵性的对话课堂,是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部分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些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遍地开花。整个课堂教学表面上看热闹不已,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话的互动与思维的碰击,这样的“对话”教学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扎实地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使对话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对话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实现对话课堂教学的做法与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发言“孤掌难鸣”的现象,其实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课堂对话教学的基础前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身心处于亢奋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实施对话教学,学生思绪飞扬,个性也得到充分施展。例如教《田忌赛马》,我播放了一段古代赛马录像引入课题,激烈的赛马场面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正当学生兴趣浓厚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两场赛马的结果,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在让学生体会两场赛马的出场顺序与结果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和同桌进行分角色(一个当田忌,一个当齐威王)摆赛马出场阵势图,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匹马(分上中下三种)与对手赛起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这儿仿佛成了激烈的赛马场,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大家摆得认真,说得激烈,生生对话自然水到渠成。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关键。
二、摆正角色,归还主权
对话式教学要得到真正落实,必须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灌输与被动灌输的主客关系,教师别再把学生当成风筝,那样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思维,更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对话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只有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记得教《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我以1—4自然段为切入点,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在读懂的地方打大大的“!”,在不理解的地方画小小的“?”;(2)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读懂的句子,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3)最后把春天的故事连起来边读边表演。接着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学习小组,采用1—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5—8自然段,这样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他们一改往日的平静,变得生机盎然,思绪飞扬。大家你读我演,你说我写,你读我也读,连一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也加入积极讨论的行列,孩子们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思维与心灵的碰撞,学生在思维的交融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地位拉回到主动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对话教学的动态局面。
三、营造氛围,激活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勇气,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理解“同样是父爱,为什么别的父亲会绝望而去,这位父亲却永不放弃呢?”这个问题时,因为问题颇有难度,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先亲近学生问;“同学们我们是朋友吗?”(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融合)“是!”,孩子们震耳欲聋的声音显得非常兴奋。“那咱们是什么朋友?”我在说这句话时做了一个手势,孩子们齐答:“好朋友!”此时他们的情绪很高涨。(在学生眼里,老师真的成了他们的朋友,师生彼此的心贴得很近很近。)“是好朋友,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能。”,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我看时机成熟,立即亮牌:“老师不明白,同样是父爱,为什么别的父亲会绝望而去,这位父亲却永不放弃呢?”老师问题一出,孩子们宛如一个个侠义学子,把小手举得老高老高的……是啊,在这样平等、民主、充满磁性的氛围中,不让他们发言都难。虽然有些孩子的答案很幼稚、很好笑,甚至与设想的教学思路相差甚远,但是孩子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在师生对话中已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充满人情韵味的对话教学的课堂。
四、精当评价,增强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不仅在认知事物和掌握教材,而且在内心体验自己的劳动,他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会表现出极为关切的态度。”可见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发自内心的精当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体验自身在同伴中的优越,从而激发学生再次对话的欲望。当然,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并非多多益善,更非金口难开。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必须少批评、多表扬,但表扬要中肯,要因人而异。
对表现特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大加赞赏,使学生收获惊喜,不应吝啬赞扬之词。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班里的一个同学与众不同地回答了“焦点”一词在“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这句话中的意思:我从电视里“新闻联播”后的“焦点访谈”这个栏目知道:焦点是人们关注的地方或内容,在课文这句话里指东北很重要。当时我没想到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竟能有如此见解,便惊喜地对他大加赞赏说:“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小小年纪知道得这么多,我佩服你!学习上你还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词语,我更是佩服你!”这一坦诚、真切、鼓动性的评价,不但促动了那个孩子的心灵,而且我发现好多孩子都用敬佩和羡慕的眼神望着他,那一刻,我知道这两个“佩服”对于被表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肯定和赞美,他会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对其他孩子来说,这种评价是对这种好习惯的赞赏,使他们在今后学习中可以借鉴和效仿。
当然,对胆怯的孩子课堂评价则应注重以鼓励为主,只要他能站起来大声发言,不管答案如何,教师都更应关注的是帮助、尊重与鼓励,老师除了要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并通过老师的眼神、爱抚的动作,随时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类学生,教师还要尽可能再次给以尝试的机会。心理学表明,儿童在参与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绪运转都处于最兴奋状态,此时“再训练”效果更佳。记得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班里的一个后进生在回答问题中把骨髓一词读错,我帮他正音后,再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读“骨髓”这个词,他读一遍,全班同学跟着读一遍,让我惊喜的是那个同学一改刚才的胆怯,变得特别兴奋,瞧他读得多带劲啊,全班同学也读得特别兴奋。一时间为那孩子创设的机会竟然把课堂推向高潮。可见,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当然,精彩的对话课堂也少不了后进生。在课堂中,精当的评价就等于为学生开了一条对话的通道,让他们在对话课堂里流连忘返,展现靓丽的自己。
一段时间下来,我收获不浅:走进课堂,您会看到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无拘无束,他们敢于和同学争辩,甚至敢于反驳老师的看法,勇于对文本探索与质疑,并发表见解。这就是我针对现状,采用以上措施进行对话教学实践的成果。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 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理念。部分教师还未充分认识到对话式教学的实质,只是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一些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遍地开花。整个课堂教学表面上看热闹不已,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真正展开对话的互动与思维的碰击,这样的“对话”教学是毫无实际意义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扎实地进行“对话式”阅读教学,使对话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还学生一个真正的对话课堂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实现对话课堂教学的做法与收获。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发言“孤掌难鸣”的现象,其实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有密切关系。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实现课堂对话教学的基础前提。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身心处于亢奋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实施对话教学,学生思绪飞扬,个性也得到充分施展。例如教《田忌赛马》,我播放了一段古代赛马录像引入课题,激烈的赛马场面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正当学生兴趣浓厚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两场赛马的结果,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在让学生体会两场赛马的出场顺序与结果的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和同桌进行分角色(一个当田忌,一个当齐威王)摆赛马出场阵势图,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匹马(分上中下三种)与对手赛起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这儿仿佛成了激烈的赛马场,学生都进入了角色,大家摆得认真,说得激烈,生生对话自然水到渠成。可见创设教学情境是进行积极、有效对话的关键。
二、摆正角色,归还主权
对话式教学要得到真正落实,必须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灌输与被动灌输的主客关系,教师别再把学生当成风筝,那样不仅会扼杀学生的思维,更会束缚学生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对话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只有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记得教《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文时,我以1—4自然段为切入点,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在读懂的地方打大大的“!”,在不理解的地方画小小的“?”;(2)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读懂的句子,互相解决不懂的问题;(3)最后把春天的故事连起来边读边表演。接着我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组成学习小组,采用1—4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习5—8自然段,这样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他们一改往日的平静,变得生机盎然,思绪飞扬。大家你读我演,你说我写,你读我也读,连一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也加入积极讨论的行列,孩子们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究者和创造者。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进行思维与心灵的碰撞,学生在思维的交融中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诚如萧伯纳所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后,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学生由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地位拉回到主动地位,语文课堂由此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对话教学的动态局面。
三、营造氛围,激活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勇气,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在理解“同样是父爱,为什么别的父亲会绝望而去,这位父亲却永不放弃呢?”这个问题时,因为问题颇有难度,我没有直接提问,而是先亲近学生问;“同学们我们是朋友吗?”(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融合)“是!”,孩子们震耳欲聋的声音显得非常兴奋。“那咱们是什么朋友?”我在说这句话时做了一个手势,孩子们齐答:“好朋友!”此时他们的情绪很高涨。(在学生眼里,老师真的成了他们的朋友,师生彼此的心贴得很近很近。)“是好朋友,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能。”,孩子们个个兴致勃勃。我看时机成熟,立即亮牌:“老师不明白,同样是父爱,为什么别的父亲会绝望而去,这位父亲却永不放弃呢?”老师问题一出,孩子们宛如一个个侠义学子,把小手举得老高老高的……是啊,在这样平等、民主、充满磁性的氛围中,不让他们发言都难。虽然有些孩子的答案很幼稚、很好笑,甚至与设想的教学思路相差甚远,但是孩子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在师生对话中已得到张扬,课堂成为孩子们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充满人情韵味的对话教学的课堂。
四、精当评价,增强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不仅在认知事物和掌握教材,而且在内心体验自己的劳动,他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会表现出极为关切的态度。”可见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发自内心的精当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体验自身在同伴中的优越,从而激发学生再次对话的欲望。当然,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并非多多益善,更非金口难开。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必须少批评、多表扬,但表扬要中肯,要因人而异。
对表现特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大加赞赏,使学生收获惊喜,不应吝啬赞扬之词。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班里的一个同学与众不同地回答了“焦点”一词在“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的焦点”这句话中的意思:我从电视里“新闻联播”后的“焦点访谈”这个栏目知道:焦点是人们关注的地方或内容,在课文这句话里指东北很重要。当时我没想到一个四年级的学生竟能有如此见解,便惊喜地对他大加赞赏说:“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小小年纪知道得这么多,我佩服你!学习上你还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词语,我更是佩服你!”这一坦诚、真切、鼓动性的评价,不但促动了那个孩子的心灵,而且我发现好多孩子都用敬佩和羡慕的眼神望着他,那一刻,我知道这两个“佩服”对于被表扬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一种肯定和赞美,他会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对其他孩子来说,这种评价是对这种好习惯的赞赏,使他们在今后学习中可以借鉴和效仿。
当然,对胆怯的孩子课堂评价则应注重以鼓励为主,只要他能站起来大声发言,不管答案如何,教师都更应关注的是帮助、尊重与鼓励,老师除了要给他灿烂的笑脸外,还应鼓励他说:“老师真为你高兴。”并通过老师的眼神、爱抚的动作,随时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类学生,教师还要尽可能再次给以尝试的机会。心理学表明,儿童在参与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情绪运转都处于最兴奋状态,此时“再训练”效果更佳。记得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班里的一个后进生在回答问题中把骨髓一词读错,我帮他正音后,再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让他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读“骨髓”这个词,他读一遍,全班同学跟着读一遍,让我惊喜的是那个同学一改刚才的胆怯,变得特别兴奋,瞧他读得多带劲啊,全班同学也读得特别兴奋。一时间为那孩子创设的机会竟然把课堂推向高潮。可见,教师对待后进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当然,精彩的对话课堂也少不了后进生。在课堂中,精当的评价就等于为学生开了一条对话的通道,让他们在对话课堂里流连忘返,展现靓丽的自己。
一段时间下来,我收获不浅:走进课堂,您会看到学生发言积极踊跃,无拘无束,他们敢于和同学争辩,甚至敢于反驳老师的看法,勇于对文本探索与质疑,并发表见解。这就是我针对现状,采用以上措施进行对话教学实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