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难与容许的背后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仿说”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学说,在艺术理论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浪漫主义兴起之前,它在西方艺术理论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古希腊哲学家色洛芬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以及苏格拉底有意或无意的不断补充、丰富之下,柏拉图与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最终将其形成了体系。文章分析柏拉图(对于艺术的强烈敌视以及他不时又会出现的前后不一致的看法与态度之间的矛盾,探讨柏拉图区别对待不同类型及作用的艺术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柏拉图;模仿说;理念论
  自“模仿”一词诞生以来,它的含义就在不断地改变与演化。在希腊语中,它最初被用于描述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os)出场时所演奏的一种纵酒狂欢的音乐。“后来,这个词被用来表示那些以雕刻或戏剧等艺术形式出现的自然或人的行为的翻版。”[1]
  “柏拉图喜欢使他的关键术语按照他的辩证运动而改变意思。”[2]模仿一词起初用于舞蹈及音乐,之后的哲学家们又将它的含义拓展到绘画、诗歌、音乐和雕塑方面。柏拉图明显受到了这一影响,也将其涵盖到绘画与雕塑之上。从那时起,“模仿”便真正地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众多哲学家将艺术理论建立在它之上,柏拉图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模仿论”为后世的艺术讨论奠定了基础。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理念论”中,存在“理念”的概念。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世间万物的存在都诞生于理念,或者说是模仿理念的结果。人们身处的“现实世界”是更高层次的“理念世界”的投影,即是对理念的模仿。并且,描绘客观存在的艺术,又仅是对于客观存在所显示的物象的模仿,是理念二次投影后的产物,成为了距离理念最遥远的存在,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两层”。即是说,世间万物的诞生都有其对应的、最原始的理念,例如一个工匠造了一张桌子,另有一个工匠也造了一张桌子,他们的细节或者装饰或许不同,但他们都是受到了对其功能某种概念上的把握的引导,从而受到了桌子理念的指导,模仿了桌子的“理念”。此时有一位画家,当他将这张桌子画下来的时候,并不是按照桌子實际的样子,而是按照它在某个点显示出来的样子来模仿木匠的桌子,是对这个“客观存在”——桌子所显示的物象的模仿,是“为醒着的眼睛所作的人造的梦”。事实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画家真的把每个点都按照真实存在来刻画的话,画出来的就会是类似设计蓝图或工业制图一类的东西了。
  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如此不堪,艺术家们也同样,他们所做的事与一面镜子并没有太大区别;当人们为虚假的艺术着迷的时候,无法区别知识、无知与模仿。“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模仿的事物有真知的话,他是一定宁可献身于真的东西而不愿献身模仿的。”[3]因此,艺术家们被柏拉图归类为匠人,他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知识,他们的艺术仅是虚假的模仿,所做的事与魔术师类似,旨在通过模仿进行欺骗。这一点体现在了他对同时代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态度上。“菲迪亚斯曾出于视觉与几何学的考虑,认为放在高处的物体会在尺寸上发生明显的短缩,因此而改变了雅典娜神像的比例”。[4]在柏拉图眼中,这就是虚假艺术最好的明证。对于诗人,他也持同样的看法。“在《理想国》结尾处对悲剧诗人(包括荷马)简短却锐利的指控中,柏拉图否认他们具有什么真正的知识,尽管他们的危险性恰恰在于许多人会以为他们确实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如果他们真的知道怎样造船和指挥军队,他们就会自己做这些有用的事情,而不是描写别人做这些事;如果他们知道一个好的生活或一个好的城邦的本性,他们就会对公民和政府施加某些真正的影响;缺少任何哲学的把握,并且为取悦无知的大众以及赢得他们的赞赏的欲望所驱动,诗人并没有真的意见”。[5]简单来说,柏拉图认为艺术家们是一群没有真正的知识、无法做实事的人,就像魔术师看起来真的拥有魔法一样,他们的创作也仅在扮演拥有知识的样子;他们最大的危害之处,就在于民众往往意识不到这点而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和他们的“虚假的艺术”欺骗,从而掩盖了对于真知的追求。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柏拉图一直宣称艺术是低级的模仿,但在别处他又对艺术家们做了内部区分。从艺术创作方面来看,有些人是根据自己的感官印象,仅对事物作外形上的简单描摹;而另一些艺术家则通过想象或创造性的思维进行创作,他们在创作中保留一定程度的独立性,不会完全陷入物质世界和视觉表象。基于创作方法的不同,柏拉图认为他们完全不一样。以此为标准,柏拉图又与之前相矛盾地将菲迪亚斯称作是“杰出的艺术家”。据说菲迪亚斯在为奥林匹克的爱里斯人创作宙斯神像时,声称自己是根据荷马的诗篇进行想象,而不是依据活人形象来塑造,那么柏拉图在这里所说的“杰出”应该是指菲迪亚斯的创作方法。可见,当艺术创作脱离了低级的模仿与视觉欺骗时,柏拉图对其又持有近乎矛盾的态度,似乎艺术本身也有了高下之分。这似乎与他的政治目的有着某些联系。
  “在《文艺对话集》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柏拉图说道,在‘理想国’里,要监督其他艺术家们,不准他们在生物图画、建筑物以及任何制作品之中,模仿罪恶、放荡、卑鄙和淫秽,如果犯禁,也就不准他们在我们的城邦里行业。”[6]即是说,在他的理想国中,只有他认为符合标准的、能够产生好的影响的艺术家和他们创造的艺术品才被允许存在,即只有对施行他的政治理想有益的艺术才被允许存在。那么换句话说,他对艺术的评判标准以及区分态度并非取决于艺术本身是否是“美”的,而是它们深层的政治或教化功用。
  事实上,尽管柏拉图表现得对艺术深恶痛绝,但从他对话集的许多地方,能隐约感觉到他对于绘画了解匪浅,甚至能够称得上是一位内行。他曾以绘画为例谈论如何治理国家,每个步骤都清晰有序,甚至对细节也表现得非常熟悉。另外,尽管柏拉图在他的政治构想“理想国”中提出对于艺术的严密监控,但是他也并未否定视觉艺术给人带来的快感及美的享受。即是说,柏拉图承认“模仿”的魅力及娱乐价值(甚至可能自己也曾乐在其中),而之所以对其进行非难与质疑则是从它是否对追求真理有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模仿是欺骗、是假象,是“为醒着的眼睛所作的人造的梦”,它使人们容易忽略事物的本质,转而去追求突出的表象;更甚时,它欺骗人们的精神,将人们的理智往错误的方向引导。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他对于菲迪亚斯的矛盾态度。当菲迪亚斯通过故意改变雕像的正确比例,只为了雕像能够在某些角度看上去更令人满意而将几何学的原理抛在一边,把视觉艺术弄得像是一个虚伪的骗局,一场针对感官上演的魔术时,柏拉图对其可谓深恶痛绝,因为他为了感官的享受而歪曲了事物的本质;而当菲迪亚斯不针对感官改变其内在真理,从简单的模仿与欺骗转向通过荷马的诗篇与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时,柏拉图对他又宽容了许多,仿佛他获得了进入“理想国”的资格。但是显然,在柏拉图眼中,艺术带给人的快感和美的享受相较于在追求真知与理智上的负面影响显得微不足道。他对于艺术的标准仅在于其是否会造成人们对于真理的忽视以及关系到政治的理智的混沌,如果不会,那么存在也无妨。
  抛开他的哲学理论不谈,柏拉图贬低艺术也许还含有其他因素在内——对于一个迫害了自己老师的国家的彻底失望。他渴望建立一个由智慧的哲人治理的国家,深讳社会的动荡,寻找不安定的因素和欺骗人们真知的元凶。他将这些归咎于艺术,实际上是为了论证自己“理想的乌托邦”。他一再地非难艺术,旨在宣称只有哲学才具有真知。由智慧的哲人治理国家,让智慧站上国家的顶点,控制或扼杀各种虚假的、可能会蛊惑人心、造成社会动荡的因素,开创“用智慧发声”的社会,也许才是他最终的理想,以及非难艺术背后的真正原因吧。
  参考文献:
  [1]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刘文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74-275.
  [2][5]比厄斯利.美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代[M].高建平,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9,49.
  [3]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97.
  [4]李宏.西方美术理论简史: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21.
  [6]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62.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由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电影《神女》弘扬了底层受压迫女性不甘堕落的伟大人格,代表了默片时代的最高水准,是一部经久不衰的影坛佳作。文章从性别视角对其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神女》;吴永刚;女性;传统美德;阮玲玉  《神女》代表着我国无声电影的最高成就。在电影中阮玲玉的演绎使阮嫂这一形象丰满而富有内涵,阮嫂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普遍审美观,在她的身上既沿袭了中国坚忍克制、温婉善良的传统美德,
期刊
摘 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有苗族、侗族、彝族、布依族、水族等多个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时,贵州的苗族人口就达到了4299954人。鲤鱼苗寨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苗族人口比较聚集的村寨,2010年末,总户数有1108户,户籍人口有4920人,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88%。苗族人民在与自然相处和生产劳作中,用音乐记录了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形成了許许多多丰富多彩的本民族歌曲。随着社会的进步
期刊
摘 要:电影是文学的延续和载体,文学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和源泉,电影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相融、相互作用的关系。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电影呈现的是动态的美,能给人们带来视听享受,而文学则体现了静态美,让人们去感受语言和文化的内涵。虽然文学与电影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如语言特征和表现形式等,但以英美文学原作为原型拍摄的英文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文学作品在观众心中的知名度,增强其感染力,而英文电影也因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剧的发展呈现新态势,题材呈现多元化特征,传统的广播剧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穿越类广播剧的特点是场景多、时空转换快,而广播剧是通过声音在人脑中产生反应衍生出想象内容,所以时空的转换极有可能导致受众跟不上剧情而放弃继续收听。文章以小鼠工作室出品的单本广播剧《僵尸日记》为例,阐述穿越类题材广播剧创作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通过三元素的合理搭配让听众理解广播剧的时空穿越变换,并产生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如何把古建筑保护利用与社会发展完美结合,实现活化再利用,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研究热点。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丰惠镇现存多处老台门建筑,是体现绍兴地区地域建筑特色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通过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模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探讨,对老台门保护现状和保护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  关键词:上虞老台门;文物保护;活化再利用模式;保护措施  目前世界各国
期刊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红色文化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同样,人们往往也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传承红色文化。而相比其他地区来说,红色资源、区位优势、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条件,使东北地区在传承发扬红色文化方面更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这和对于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至关重要。近几年来,东北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做出了很大的投入。文章简要探讨了东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概
期刊
摘 要:在常州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历史背景下,分析南市河历史风貌区及周边地段的现状,从空间垂直界面、“线型”空间、“点型”空间三大部分分析南市河街区的建筑外部空间结构特点,并从整合碎片建筑记忆的角度切入,对南市河整体街区后续保护与更新设计作出“四大功能性分区”,给出调整方案规划。  关键词:历史街区;民居建筑;运河文化  南市河,由吴王夫差在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开凿而成,至今已有250
期刊
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提出以来,不断成为社会及高校关注的焦点,也是回答“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问题的关键点。相较于公办高校,独立学院侧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更强的“双创”教育需求。独立学院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有开展“双创”教育的优势,承担着学生“双创”教育的义务。文章以艺术类专业为例,立足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实际,对辅导员工作视角下的“双创”工作室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 
期刊
摘 要: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世人尊称他为“诗仙”,一生钟情于酒,而笔下和酒有关的诗歌也较多。其诗风洒脱豪迈,意境微妙,突显其独特意识和桀骜不羁的性格。《将进酒》为乐府诗,也是李白的代表作。古代文人雅士常有酒伴左右,满腔愁绪似乎唯有凭着酒劲才能得以痛快淋漓的发泄。李白仕途坎坷,身体虚弱,而《将进酒》也表达了诗人愁绪浓、似乐实苦的情感。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诗风;诗仙  灿若星河的唐
期刊
摘 要:隨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数字校园”应运而生,其科学理性的资料文献整理手段为教学带来了很大便捷。而美术与生活作为2006年被教育部列为限定性艺术选修课之一,是新定的艺术公选课,其面临的教师专业性不够、课本编新不足、课程结构不符当下要求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恰当地运用数字技术来解决。  关键词:时代特征;数字技术;美术课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校级科研项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