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幸福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Nian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诗是什么,我以为就是一壶酒、一碟菜,三五好友大醉后的呼噜。这是我喜欢的境界。像曹植一样写诗,洒脱、豪放、没有功利,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开心时大笑,悲伤时痛哭,潇洒浪漫,无所顾忌。
   很怀念在故乡的那些时日。少年时,空守一盏油灯,母亲在旁边纳着鞋底,父亲编着柳筐,弟弟在写作业。我静静地做着自己的文学梦。
   写的那些青涩的文字是那样的清澈,宛如溪水。
   多年后,我依旧会被那时的我所感动,放弃写作的念头也就成了自己懒惰的借口。是的,花季的年龄,雨季的幻想。没有稿纸,只有白纸订成的草稿本。写武侠,涂鸦诗歌,写散文和心情随笔,文字在笔尖流淌,情感真挚得让人落泪。
   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梦想的起飞是如此的艰难。
   写,写,写。
   执著地在写。
   那时的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用心聆听了夏夜的蛙鸣,用情触摸了母亲眼中流露的慈爱。还有月光洒落在堂屋的宁静,把一个喧嚣的尘世打扫成干净的天堂。
   像曹植一样写诗,我们都在那个年纪放荡过、不羁过,蔑视功利,淡泊权势,只想做一个纯粹的文字匠,把汉语擦亮成天边的星星。让心中的纯真像歌声一样缓缓奏出音符。
   酒是诗,诗是酒。酒量不行,在诗里,我却要一醉方休。
  2
   我的乡村美丽而忧伤,河水虽然平静却暗藏激流。
   乡村四季分明,就像一个人的性格,刚烈、善良、温暖而多愁。
   如此浪漫,如此多情。深藏苦难,却有着隐忍的力量。
   赶牛、插秧、犁地、耕耘……
  20岁之前我熟练地操作着这些农活,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
   我写下血液里流淌的乡情,写下我脑海里闪耀的村庄,写下我一定要表达出的文字,写下故乡、写下河流、写下我一年回去一次的村庄。
   写下我的泪水、悲悯、记忆和怀念。写下我肉体和灵魂的根。
  3
   牧童骑在牛背上轻声朗诵,竹笛别在腰间。远方,割草的少女挺直腰杆,擦一擦汗,草帽下,是一张清秀的脸。农田古老,农事忙碌。风景依旧,苍翠欲滴。
   我坐在田埂旁,母亲让我一边歇息,一边计算父亲回来的日子。父亲在不远的小镇做瓦工,两天没回了。青蛙在我旁边滴溜着浑圆的眼睛,咕哇、咕哇。几只小青蛙紧随其后。青蛇游移,温驯而善良。
   春夏之交。最渴望的就是一场雨。傍晚,凉风习习。有人搬出竹床,安放于麦场或者家门口。收工的乡亲扛着锄头和铁锨,欢心归来。说说笑笑。淮北的乡村有着四季分明的性格,春天该暖的暖,夏天该热的热,秋天该凉的凉,冬天该冷的冷。就像淮北人的脾性,个性鲜明,敢爱敢恨,说一不二。
   其实,我所留恋的乡下是风景蕩漾下的人与事。邻居间亲密的家常,族里人探讨家谱时的团结。因为血脉,所以传承。每次一回到家,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到我家,和我聊上半天。我们是忘年的“兄弟”。庄户人家,聊的就是土地,就是收成,就是血液里涌动的乡土气息。没有半点虚假,只有实实在在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事。我一看到他们就想流泪,就想把他们的命运留在文字里。
   我写了这么多关于乡村的文字,最让我难以停下笔的,永远是骨子里的故乡情。
  4
   每一次踏上回乡的路,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故乡。一连串的词语组合的不仅是一个村庄的行政区划,还有我的回忆、童年,以及远方稻田里涌动的乡愁。
   父亲行走在田埂上,依旧牵着老牛。
   母亲背着蛇皮口袋紧随其后,口袋里是剩余的化肥。
   他们老了,老的是那么从容,那么让人心疼。
   我的眼窝里那一滴泪,最终没有落下来。
   稻浪涌动。让我想起十年前,父亲曾手把手地教我撒化肥,开手扶拖拉机,他总是想让我做一个合格的农民。当我有一天爱上书本,逃离农村,我的根却并没有扎在异乡的水泥地上。
   沿着血液的源头,沿着根和叶的脉络。
   故乡的土地依旧是我生命停靠的终点。我的最后一句诗依旧是关于故乡。
   童年的月亮,河水的清凉,母亲的菜园,燃烧着的豆叶,炊烟的清幽……这些,都不曾远去。
  5
   漫步,沉思,远望,倾听。在淮北平原辽阔的大地上,一望无垠的永远是铺满豆叶的黄豆茬。
   几条河慵懒地横亘在寂静的原野。
   我脱下鞋,赤脚踩在田埂上,青草撩拨着内心的狂野和欢乐。还有什么比一个人默默地走在这安静的人世更加令人沉醉。河流映照着天空的苍茫:一只鸟,一片云,一个孤独的影子,一路扬起的烟尘。
   收割的黄豆被农人用手扶拖拉机运走了,田野里那些散落的黄豆,长出的野草、野花以及一些瓜、红辣椒、高粱的果实,这时才被我看清,宛如幕布撤走后的道具。被人遗忘的美,才更加震撼人心。
   随手点燃一捧豆叶,野火蔓延至路边的荒草。一路逶迤开来,野火随风越来越旺,噼里啪啦的声响,吹红了我发热的脸庞。而心,总是“砰砰”地跳个不停。
   儿时,也是这样的季节,也是这样的平原,一群小伙伴结伴放野火。
   那个面容清秀,爱捉弄人的小姑娘,总是用她那奇异的怪想法把我弄的灰头土脸,狼狈不堪。如今,早已为人妻的她,心中堆积的不再是对往事的怀念和留恋,而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
   ——时光,慢不过一粒沙,却能快过一阵风。
   就这样,一幅平原的画卷静静地停留在我的目光。凝成一个人的记忆。
   远处的村庄依旧迷离着,朦胧着,清晰、真切,却又沉实、深厚。仿佛停顿的钟表,在另一头,总有人叹息、流泪,总有人欢笑、歌唱。而有谁知道,我在为这个疼痛的人间深情祈祷。
   行走在十一月的淮北平原,脚上粘满尘土、草屑,草叶划破脚面,碎裂的石块咯着我的脚板。哎,我突然被一阵久久不愿离去的呼喊拉回眼前的世界。
   ——这里,有一个父亲用一生的汗水浇灌着的土地;这里,有一个流进血液的名词叫,平原。
  6
   写诗的日子,我不再孤独。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也是一个迷恋泥土的农民。在我的眼里,乡村的一切都是圣洁的:炊烟、杨树、河流等等,在我的笔下,仿佛都有了生命,一个个活灵活现,对生活充满了渴望。
  2002年的夏天,一向以擅长写散文自居的文学青年遇到了一个气质高雅、面容忧郁的诗人,从此,他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变化,生命成了他的诗歌素材,他的诗就是他的生命。
   那个文学青年就是我。
   写诗只是一种心情,我从诗人的眼神里读到了这句话。我很赞赏,其实生活也是一种心情,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我爱生活,我爱诗歌,诗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诗歌。
   台湾《讲义》杂志曾言:诗人的工作是用优美文字将我们共有的感情——很深刻、很重要,却又非常难表达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没有诗,我们都活不下去。
   尽管现在文学已被世俗边缘化,诗歌更是被冷落到了极致。但是,我相信,没有诗歌的时代注定是没有灵魂的空壳。有人说,现在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都多,更有人曾言,“诗人”就是异类。我想,这是某些人浮躁心态的产物。
   诗是智者的声音,亦可以说是一场薄雪后的冬天。
   写诗,我始终认为,在繁忙的都市里,就像储存一坛老酒,历久弥香。
   写诗的日子里,我并不孤独。
其他文献
割草机在单位的草坪上被动前行  嘴角吐出一路草屑  我与它相反  很喜欢这青香的味道  草被腰折,那倒下的光阴  将被填埋被腐烂  现在,有人将碎草堆起來  松散的青山喷出香气  想起草上雨露,像果实一样诱惑视野  沉浸在它们大雨前的尖叫里  似乎听到  每片风里都有故人的声音  洗涤我年少初绽的一丝丝羞涩  些许时日,我偷偷躺在草坪  读晴空万里,想草根连结的灵魂  草香透过身体  我看见每片云
期刊
1  我的月光,从今夜出发  照耀的地方  叫做家乡  我的赞美,从今夜抵达  家乡的麦浪  漫过祖国的秋天  今夜,风吹进睡眠  明朗的月光照耀孩子的梦乡  唇边的呓语是无垠麦浪  将秋天推远,此时  我不想吵醒一些酣睡的秋虫  大地满脸幸福  一如今夜的月光  与乡愁相遇  好像读一首润物细无声的诗  滋润麦子和我的生长……  2  露珠挑灯,星夜漫长  我想:此刻,每一株小草  都会倾听一个
期刊
望着你远去心也飞向  那遥远的天山戈壁  在风里八一军旗高高飘起  多年以后也许可以面对  如今只能望着你离去  留下的  是母亲心底离别时的孤寂  多年以后也许我会  化作漫天的风雨  滋润着那片瀚海戈壁  可如今只能远远的望着  这颗心已经无法承载  离别时的泪滴  不能哭  只能远远地望着  那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  多年以后  也许我会化作一缕阳光  照耀著天山脚下的茫茫戈壁  就让一切随风
期刊
寻找地平线以外的天空  穿越了  那片丛林,那片山  在独立时间  驾驭:一种记忆  真像点燃  远方一片霞光  夕阳,在采摘之手上  你和我  作为一种真实存在  现实中  ——感觉一下吧  远方之间  与我保持一个谜:沉默、穿越、记忆  细心、成熟、微妙  视野这么好  闪电  长空一闪  看见了  你一瞬夺目的光芒  从哪里来  到哪里去  ——瞬息,靠近天际  如葉脉:纹理清晰  树,根须
期刊
摆在我面前的这部《雁翎文稿》,是雁翎老师以八十高龄的年纪,创作并出版的,可喜可贺,也非常令我感动。老人家在耄耋之年,还能够笔耕不辍,而且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言之有物、一句千钧,是几十年的功力使然,更是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掩卷之后,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我就谈一些读《雁翎文稿》之后的感受吧。  营口市委宣传部韩瑞祥副部长对雁翎老师有一个评价非常精准,他说:“要弘扬老人家寄情家国为文,甘做嫁衣为师,淡
期刊
一缕凉风袭上夜的额头  草木便开始欢欣鼓舞起来  满世界的露水趁機把寂静  撕开一道道疼痛的口子  隔着闪光的荧屏你不断感慨:  “我们都老了……”  “没有,没有,我们还很年轻……”  可不知名的疼痛却在骨缝间悄悄地咳着  这多像一只无助的蝼蚁在安慰另一只  初秋的夜晚,沿着电波奔跑的方向  相信这世间会有一朵花,代替我们  把活着的时间,无限延长
期刊
把梦用绿色涂满  山岗盛开春花  制造零下三十度时最美丽的风景  面对光秃秃的树枝  沮丧统治被冷冻的思想  没被清剿干净的细菌仍肆无忌惮  唱着赞歌的鹦鹉,对严寒视而不见  领受来自温室虚假春光的不菲奖赏  天气预报提示气温将持续下滑  于是,北方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雪洁白  来暂时遮掩弥漫扩散的绝望  也有别样的风景  跃入冰河畅快五分钟  对季节给予不妥协的叛逆  舞动冰上,搅动凝固的空气 
期刊
几乎每天清晨都是这样,吸溜吸溜吃过老婆子端过来的一海碗宽面条后,太阳将出未出的时候,老头子拉着行李车出门了。行李车是废品收购站老板送的,说这车子还有八成新呢,只是缺个轮子,当废品太可惜,修修还能用。老头子看车上镀的铬都还没掉净,就在废品堆里扒拉了几个下午,好不容易才翻出个勉强可以将就的轮子,再把几个松松垮垮的地方用铁丝绑了。只不过换上的这只轮子虽能滚动,却总是和另一只闹别扭,滚动起来咯噔咯噔一耸一
期刊
1956年9月,我被辽宁省盖平县三中(即今日盖州市第三中学)保送到赫赫有名的辽宁省盖平高中(后改名为辽宁省熊岳高中),分配在一年级四班。班主任老师苏直人华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对爱好文科的学生格外厚爱、亲近。一天,上晚自习时,我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刊载在《文艺学习》月刊上的周立波谈《三国演义》的文章。苏老师走到我身边,低头看了看,脸上露出很高兴的表情,二话没说,只轻轻地拍了两下我的肩膀,我心里感到十分惬
期刊
是夜,脱落的叹息  豁唇的西山口走出三声吠  肩着猎枪的老鹰  眼睛划伤一条河的静谧  岸畔有星星灯火递过来  次第弥漫开的  是夜——脱落的叹息  深陷厚厚沉降的雪中  皮靴当的一声  震碎山丁子头上那顶白帽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白桦树挂着一枚戒指  是恋爱中少女上翘的嘴角  是初绽的薄雾  不经意间说出的冰凌花  相拥的鸟鸣  让慌张爱上了慌张  已是三月  风鼓着腮帮  搅动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