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德育内容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关注学生主体的真正意愿和需求,联系生活实际,聚焦学生的未来发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育内容不限于形式,达到教育与德育二者相互融合、有机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
一、 引言
初中历史课程是一本以史实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广博的历史知识、精彩的历史画面和充裕的人文思想对塑造中学生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翔实的历史典故和大量情感浓郁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和熏陶。若教师充分把握好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和人文教育内容的历史课程,就可以发挥历史教育课程上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培养民族精神的传承人。
下面,容我結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个想法。
二、 渗透有针对性的内容,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渗入其中。好比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大多都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壮士豪杰:有的锐意改革,高瞻远瞩,例如身死但法成的商鞅,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有的前仆后继,投身科学,诸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的舍生取义,宁折不弯,譬如抗金名将岳飞,维新志士谭嗣同;有的勤劳敬业,谦逊求实,比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当然,在历史上也存在着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例,学生在学习秦始皇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同时,就能感受到他残酷的统治,从而联想到百姓困苦的生活,秦始皇的暴君形象便深入人心。所以在探究如何评价秦始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学会用全面客观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事迹的学习和评判,促进学生建立起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认识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从中形成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品格。
三、 渗透时代声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课堂上的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多多联系现实,才能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联系和共鸣。历史教师应选取与学生当前生活有联系的内容作为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指引和深入的挖掘,帮助学生去进一步深入思考和领悟,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并自觉内化为最终的思想和行动。如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讲述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将大好河山拱手分割给侵略者等行为。学生通过和老师共同讨论探究“为何清政府屡战屡败,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启示?”的问题,更真切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等,建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同时,教师从历史时序的框架角度进行点、线、面的拓展,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生活,呈现给学生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最后通过编织恰当的讨论探究题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的声音。例如,为什么台湾回归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什么我国能够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自己的声音?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 坚持科学性原则,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应本着传播知识、揭示真善美的宗旨,建立科学求真的殿堂。以我为例,第一次上历史课,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接触到的历史不是那么的“真”,他们喜欢古装剧,喜欢神话故事,喜欢古代小说,所以我从“神话与历史的区别”,“电视剧的穿帮镜头”开始,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历史的课堂。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我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来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使教学有法可依,循序渐进。
五、 采取多样化形式,推动德育的深入
新形势下的教育课堂从形式上、内容上都要追求不断创新,采用多媒体技术,科学有效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例如,随着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涌出,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视频教育生动真实地再现历史片段。这种形式对刻画人物、展现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学习,因此更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再例如,选读文学作品中的诗词、传记、小说等也是历史课堂上良好的教育辅助手段。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更能启发学生对人物的思考,由此可以将历史课堂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出历史教育的德育培养功能,熏陶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识。除此之外,安排学生自主排演历史剧,或是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安排小组对抗等等,都有利于学生逐步领悟和感知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甚至潜移默化地形成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六、 结语
德育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学校历史课堂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阵地,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优势,挖掘其启蒙思想、感召人生的推进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的学习,历史事实惨痛教训的借鉴,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信心,为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淑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财富,2010,16:21-22.
[2]陈玉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96.
[3]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642.
[4]朱小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1,01:252.
关键词:初中历史;德育;教学;渗透;爱国主义
一、 引言
初中历史课程是一本以史实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广博的历史知识、精彩的历史画面和充裕的人文思想对塑造中学生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翔实的历史典故和大量情感浓郁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和熏陶。若教师充分把握好具有良好知识结构和人文教育内容的历史课程,就可以发挥历史教育课程上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双重作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培养民族精神的传承人。
下面,容我結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个想法。
二、 渗透有针对性的内容,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将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渗入其中。好比历史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大多都是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壮士豪杰:有的锐意改革,高瞻远瞩,例如身死但法成的商鞅,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有的前仆后继,投身科学,诸如“发明大王”爱迪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的舍生取义,宁折不弯,譬如抗金名将岳飞,维新志士谭嗣同;有的勤劳敬业,谦逊求实,比如“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当然,在历史上也存在着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以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例,学生在学习秦始皇焚书坑儒、横征暴敛的同时,就能感受到他残酷的统治,从而联想到百姓困苦的生活,秦始皇的暴君形象便深入人心。所以在探究如何评价秦始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的思维,学会用全面客观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通过对这些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事迹的学习和评判,促进学生建立起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认识到做人做事的准则,从中形成自己良好的修养和品格。
三、 渗透时代声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课堂上的德育要贴近学生生活,多多联系现实,才能使学生与教学内容产生联系和共鸣。历史教师应选取与学生当前生活有联系的内容作为切入点,通过有效的指引和深入的挖掘,帮助学生去进一步深入思考和领悟,形成自己的初步认识,并自觉内化为最终的思想和行动。如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讲述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将大好河山拱手分割给侵略者等行为。学生通过和老师共同讨论探究“为何清政府屡战屡败,对我们当今社会有何启示?”的问题,更真切体会到落后就会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等,建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同时,教师从历史时序的框架角度进行点、线、面的拓展,结合当前的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生活,呈现给学生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最后通过编织恰当的讨论探究题引领学生感悟时代的声音。例如,为什么台湾回归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为什么我国能够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发出越来越多自己的声音?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慢慢培养学生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 坚持科学性原则,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
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应本着传播知识、揭示真善美的宗旨,建立科学求真的殿堂。以我为例,第一次上历史课,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大多数学生接触到的历史不是那么的“真”,他们喜欢古装剧,喜欢神话故事,喜欢古代小说,所以我从“神话与历史的区别”,“电视剧的穿帮镜头”开始,带领学生真正进入历史的课堂。在之后的教学中,我运用现代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来教育学生,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理解历史现象,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实事求是的求学态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我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来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使教学有法可依,循序渐进。
五、 采取多样化形式,推动德育的深入
新形势下的教育课堂从形式上、内容上都要追求不断创新,采用多媒体技术,科学有效地来辅助我们的教学。例如,随着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涌出,教师可以选择通过视频教育生动真实地再现历史片段。这种形式对刻画人物、展现重大历史事件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更易理解和学习,因此更能激起情感的共鸣。再例如,选读文学作品中的诗词、传记、小说等也是历史课堂上良好的教育辅助手段。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更能启发学生对人物的思考,由此可以将历史课堂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出历史教育的德育培养功能,熏陶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丰富学识。除此之外,安排学生自主排演历史剧,或是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安排小组对抗等等,都有利于学生逐步领悟和感知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个性,甚至潜移默化地形成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
六、 结语
德育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一部分。学校历史课堂应充分利用这一教育阵地,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内容,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优势,挖掘其启蒙思想、感召人生的推进作用,通过对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的学习,历史事实惨痛教训的借鉴,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爱国主义激情和民族自信心,为学生今后人生道路上形成良好的人文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淑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网络财富,2010,16:21-22.
[2]陈玉兰.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296.
[3]苗登.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642.
[4]朱小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1,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