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迹象解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文明的独特产物,而山水画中的笔墨总是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画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山水水墨重要的表现手法皴法也因不同的迹象而确实存在。在以董其昌为代表创立的南北宗论的理论上,把中国绘画分为两个流派,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山水和以王维代表的南宗绘画,本文尝试把不同派别的山水画的皴法进行迹象的分析,以获得不同的审美视角。
  【关键词】:皴法;迹象;南北宗;山水画
  一、迹象解释
  迹象论这一说法最先由钟孺乾在《绘画迹象论》这本书中来提出和解释,呈现了一个新的绘画理论角度,解释了“迹”与“象”、“迹象”的概念:所谓“迹”,一物作用于另一物而产生的痕迹。所谓“象”,汉语词典中对于“象”的解释就是“形象,有形可见之物”。迹”与“象”都是由可视之迹构成的象,或者针对语义重合的情形来说,迹象就是指视象,尤其是指视觉对象的纹理状况。[1]简单而言就是有形象的痕迹所产生的视觉现象。就对迹象的认识和看法,作用于画而言,其迹表达的就是画家用何种工具、材料表现出来的质感,其象就是画家用这些不同的工具材料所表现出来的造型。
  二、南北宗论的出现
  千余年来,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作为中国人来观照自然、阐释世界和承载其观念意义的一种重要方式,以鲜明的文化品格、丰富的表现形式,参与了中华民族艺术精神与人文气象的构建。明代画坛呈现出一个流派纷呈的特征。流派的纷呈是绘画艺术整体趋向个性化发展的标志。尤其到明晚期,悠久的传统不仅是人们分宗立派的强大支援,同时也成为无所适从的内因。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是晚明绘画史的重要人物,他们共同倡导和躬身实践的“南北宗”论是绘画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所谓“南北宗”论,就是将唐代以来的中国绘画分为“南宗”和“北宗”两个流派。认为这两个流派的艺术特征和佛教禅宗的“南宗”和“北宗”两个流派相类似,在绘画史上类似禅宗分为南北两宗,即以王维为创始者的南宗和以李思训为创始者的北宗。
  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说: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幹、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亦如六祖(即慧能)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神秀为代表)微矣。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 (王)维也无间然。知言哉。”[2]
  三、皴法在迹象上的表现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五代至两宋时期,是笔墨继续发展的阶段,以中锋为主的披麻皴、各类点子皴、卷云皴、米点皴、刮铁皴、大小斧劈皴等都相继出现。[3]
  在这里的皴法可以解释为中国画中的迹象表现,是中国画家在进行绘画时的笔墨在宣纸或帛布的“迹”的形象。为了与绘画手段应对象的“质”与“饰”,于是就要皴,以山水之中的自然之迹作为参照而通过画家自己的方式来另行作迹,用不同的皴法来表现南北不同差异的山川、树木、河流等,这样的作迹也就成为了一种造象了,就在造象中这些皴法的迹慢慢地形成体系,这迹与象互相发生,形成风格迥异的山水画。
  四、南宗与北宗绘画在皴法上的不同
  从笔墨上分析,“南宗”多披麻、卷云、米点等皴法,以王维为代表,平淡天真,若春风细雨,一片江南。而“北宗”则是以大小斧劈、钉头、括铁等皴法来表现自然丘壑,笔墨刚强浑厚,似干裂秋风,刻画严谨,以李思训的着色山水为代表。
  客观上分析南北宗论,都有其自然因素为依据。南北山石结构与树木土壤的差异、天时气象的干燥湿润,林木的多寡繁密,景色风光这些的不同,都是画家们结合自己的主观臆造与现实的“象”相结合,出现了笔墨皴法上的迥然。
  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北宗山水的代表。画面绘以长松深壑,主峰高耸,岩石壁立,山泉奔流。画家虽采用北宋山水作品的全景式构图,用质实坚重的大斧劈皴表现岩石的方峻坚硬,加之用墨浓重,很好地表现出山水的壮美,给人以很强的视觉震撼。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宽、郭熙诸家技巧,用多种皴法表现不同的石质,如主峰,上端用长钉皴、刮铁皴,中部偶尔参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独创的马牙皴。此外还可以看出其后來创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雏型。画中表现的山石充分体现了雷霆万钧的阳刚力量,画上的插云尖峰、冈峦、峭壁,好像斧头刚刚凿过,对一片石质的山,表现其特别刚硬的感觉。
  属南宗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其作品《富春山居图》为长卷,山峰起伏,林峦连绵,江水如镜,境界开阔辽远,雄秀苍莽,简洁清润。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变化无穷。其山或浓或淡,都以干而枯的笔勾皴,清爽潇洒,远山及洲渚以淡墨抹出,略见笔痕。水纹用枯墨勾写,加淡墨复勾,树干或两笔、或没骨,树叶或横点、或竖点、或斜点,勾写松针,或干墨、或湿墨、或枯笔。山和水全以干枯的线条写出,无大笔的墨,惟树叶有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
  以上两位分别代表北宗、南宗的画家,用其作品完美的诠释了“南宗”“北宗”在山水画皴法上的极大不同,北宗画刚猛有魄力,斧劈皴浑厚大气、使人振奋。“南宗”画柔润而有韵致,笔墨皴法多变化而含蓄,内蕴丰富,线条富弹性而有神韵,潇洒而又风致,重天趣。
  五、迹+象+X=画
  中国山水画就是画家在绢、纸等材料上作出皴的痕迹,造成一个假设的象,而这个作迹造象的过程就是画。画家作画的动机可能是简单、明确的,也有可能是综合、模糊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仅仅只是作迹造象还不能成为艺术的画,还要有其他的因素提供意义。这就是其中X所要表达的观念、境界、情感等内涵。
  南宗和北宗在迹象上的差异,不难让我们思考这和画家在其生活环境、朝代等方面影响下的不同所导致,并寄以作画人对于所见之象的不同情感、态度、审美追求和精神境界等,作出对应于心中的象之迹。中国艺术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山水画强调精神与物质的沟通,超越有形的物质,达到通过外在世界感悟到内心的审美追求。“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4] 换句话说,这种追求并不是由孤立的“象”引起,而是由虚实结合的“境”引起的,这样画家所创造的就不是一般的“意象”,而是“意境”。因此,皴法的价值超越了被描摹的自然物象,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
  注释:
  [1]钟孺乾:《绘画迹象论》,5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2]石建邦:《中国山水画通鉴-南顿北渐》,7页,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
  [3]林木:《笔墨论》,47页,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
  [4]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
  参考文献:
  [1]《绘画迹象论》钟孺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11月
  [2]《中国山水画通鉴-南顿北渐》石建邦.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
  [3]《笔墨论》林木.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8月
  [4]《绘画境界生成论》张映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其他文献
【摘要】:北京老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面貌反映了浓厚的京韵风味,它是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色彩是建筑物的生命,是建筑物的视觉艺术语言,老四合院那古雅、端庄的灰色调蕴藏着北京千年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对老四合院的建筑色彩进行改造时,应把握其色彩的运用规律和限定因素,使它的色彩得到有机更新。  【关键词】:老北京四合院 茶馆  一、引言  传统北京四合院,以他浓郁的建筑特色、深厚的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和审美艺术都已经发展到包罗万象的程度,当外来文化不断充斥我们眼球的时候,作为中国本土设计师这时就应该引起自己的反思了,怎样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历史,如何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踏入世界设计的舞台已经成为我们中国设计人的新一课题,我们在夯实自己的设计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要另辟蹊径找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之路,传承历史,弘扬中国特色和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
期刊
【摘要】:随着岁月沉淀,我国的高速发展给现代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时间的沉淀,各个高校都迎来了自己的校庆。但在校史馆建设的时,有一个方面是必须注意到,那就是校史馆的室内展陈设计的研究。而现今总结国内外对于这种展示类空间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很少,几乎空白。所以本文就以专业教学为依托,展陈设计的角度和以高校校史馆两方面相结合进行研究。希望本篇文章对于高校校史馆的建设和发展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万丈高楼拔地而起,与中国传统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城市环境的塑造和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雕塑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有画龙点睛之效果。本文主要在对人物雕塑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人物雕塑的特点以及在公共空间中如何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物雕塑;公共空间;价值;运用  人物雕塑已经成为城市精神追
期刊
【摘要】:高校图书馆孕育的是未来的知识青年,根据高校的读者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对高校图书馆进行室内软装饰设计是必要的。为了给高校读者带来一个更好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室内软装饰设计的原则。顺应高校图书馆软装饰发展趋势并联系我校(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软装饰设计;高校文化  (一)研究背景分析  1.1软
期刊
【摘要】:中国式的动画造型设计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式的动画造型设计不但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动,而且其发展也受到了传统文化深深的影响。所以,动画造型设计者们需要切实地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质要领,领悟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同时希望能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创新,使得动画造型设计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使我国的动画产业获得发展,并立足于世界,争取将我国的动画造型技术推向另一
期刊
【摘要】:单簧管属于西洋乐器,在交响乐团的划分中属于木管乐器,与其他木管乐器相比较,单簧管更具有特点,它的应用非常广泛,适用性也更强,对各个时期的作品展示更为贴切和真实。单簧管的种类较多,多种音乐场合都有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单簧管的音域广,低音区浑厚饱满、中音区柔和清澈、高音区明亮辽远,所以单簧管在交响乐团、管乐团、管弦乐团、爵士乐队等等中都能发揮出较好效果。随着国际音乐交流不断深入,单簧管的重
期刊
【摘要】:漆艺如同一首流淌的长诗,从新石器时代的萧山跨湖桥文化到八千年后的今天,从承载社会秩序的礼器到日常馔具,从帝王将相的殿宇到寻常百姓之家。漆器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件件极具传统韵味的用具,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时间的替代品,一种饱含怀念的物件。然而,如今漆艺与其它传统工艺一样,进入了衰落期,且国人的日常所用几乎为瓷器或者玻璃器皿,在西方学界更有瓷器在中国、漆器在日本的主流认知。对传统漆器工
期刊
【摘要】:三维影视动画制作中往往过于重视技术,而忽略了影视动画的艺术性。艺术是影视动画作品得以升华的重要因素,动画制作融入了艺术性才能够打动观众,提升动画作品的层次。动画角色、动画场景、动画特效是三维影视动画制作的重要方面,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艺术性对动画制作至关重要。给动画角色赋予夸张的艺术特点,对动画场景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动画特效的作用更加凸显,相信整个动画的艺术性和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  【
期刊
【摘要】:呼麦是蒙古族人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一个歌手纯粹用自己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又可以分为"泛音呼麦"、"震音呼麦"、"复合呼麦"等。在中国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独一无二的。  呼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区,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山一带的蒙古族居住地以及蒙古、俄罗斯图瓦地区也能听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