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qi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新的教育观念定位在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对于学生而言,创新素质的培养必须融于学科教学之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只有创新性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如果没有兴趣,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要重视语文综合能力训练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这一切必须依赖教育,而教育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实现的。这个课堂的一个新概念是开放式的,不仅包括在教室内的课堂,我们称为内课堂;还包括在教室外的,我们称为外课堂。
  在内课堂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到三变。一是变学生被动的听为主动的学,参与教学全过程;二是变教师的主宰为主导,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思维能力;三是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为平等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探讨。在这一点上美国教育界提出了“带着讨论的兴奋去上课”的一种方案,即教师首先一起读,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带着讨论的兴奋去给学生上课,学生被感染,十分投入地讨论、学习。第二,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多向思维、创新思维,对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和意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第三,要对学习方法进行多样变换,避免生硬的灌输,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立足于学生学会学习的高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四,在课堂上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不要以教师的个人观点和看法去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讨论、辩证中发展个性,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在外课堂上的教学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生活延伸,从中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语文营养。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言: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等,为他们设置种种参与实践锻炼的情境,提供实践操作机会。为了实现此目的,我们可以设置一些活动课,把学生拉出课堂,如组织班队活动课,可以让学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履行责任中受到语言表达的锻炼,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可以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在观察、想象、感悟大自然的万物生灵中学会思索、学会审美。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使学生获得对生活的认识,再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式。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收集、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实用的写作能力,如看电影、电视及操作计算机可以培养学生音像阅读的目的性、针对性,提高音像阅读层次和水平;还可以让学生跟踪新闻线索,在跟踪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相互传递和交流有益的学习信息和读书心得;还可以是学生学会收集文献资料,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进行学习。当然外课堂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许多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创新。
  总之,肩负学生创新素质培养重任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确立科学教学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全面参与并实践,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教师不断创新、实践,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一定能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力图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历史是一门修身养性和认知社会的学科,也是一门富有社会价值的学科,然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对此我从教材、教法等方面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症下药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
期刊
数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通过提问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仍然处于主(要引)导的地位,而学生则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一、通过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理念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
期刊
“互动”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及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了一些误区。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接触、研究过很多优秀的问题设计,现一并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误区之一:表面热闹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注重情境,让识字生活化  1、再现生活情境识字。比如学习“染”字,教师的讲台上摆放着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老师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棉球被染成了红色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担任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  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物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现代教学理念和新课程观的具体化,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目标的设计要全面、系统、具体、科学,层次分明,可操作性强,且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从根本上体现的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
期刊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了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
期刊
学前期指的是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这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阶段。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有提到关于“喜欢音乐是幼儿的天性”的陈述。   学前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做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我们接触到的孩子大都处于幼儿时期。幼儿期是指3-6或7岁的孩子,而这正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显露的时期,对于幼儿期的孩子进行音乐教育,
期刊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自学、互动、展示、能力提升。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四步教学环节。  一、自学阶段  一般学习新课时多采用此法,我经常鼓励学生预习新的知识,这时我会提出要求。如:预习时不准互相议论,有时我边在行间巡视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就能在预习时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是埋头看书、积极思考。要求他们凡是能自己学会的自己要学会
期刊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无论从宗旨、目标、内容、要求还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许多创新与突破,蕴涵着现代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并将成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继往开来的一个里程碑。许多专家和学者在新闻媒体上撰文盛赞“语文教育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在这“百花争艳,万物复苏”的季节,我校语文组同仁紧扣时代脉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语
期刊
美术课是一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之一。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实践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前提和关键,而美术新课程标准恰恰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收获——陶冶情感、提高美学鉴赏水平、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拓展,同时对学生养成动手习惯、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创新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