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大量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认知手段及方式。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归纳出网络新闻标题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三种类型,并进一步总结出新闻标题中的隐喻有避免冗长、吸引读者注意力及降低认知难度的功能。
【关键词】隐喻;认知;新闻标题
【Abstract】As an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on, metaphors abound in our daily life. Cognitive linguists argue metaphor is indispensable cogni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paper sums up three types of metaphor in news headlines: structural metaphors,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and ontological metaphors, and further summarizes their functions: avoiding lengthy expression, attracting attention and lowering cognitive difficulty.
【Key words】metaphor; cognition; news headlines
【作者简介】曹翠婷(1994.0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标题的可读性成为了受众选择继续阅读正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拟定较有吸引力的标题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大量实例证明,标题中隐喻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本论文拟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出新闻标题中含有的三种隐喻类型,并进一步总结出其表达功能。
一、概念隐喻理论
莱考夫和约翰遜提出: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大量存在于语言里,而且渗透于人们的思想及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隐喻的。理解隐喻时会涉及到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概念隐喻就是以源域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目的域较为抽象的概念,其中源域的部分特点会被映射到目标域上,后者因此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
二、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
1.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正文之前对新闻内容起归纳、概括作用的简短文字。精确、传神、新颖的新闻标题可使文章从爆炸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让读者有动力深入了解新闻正文。层出不穷的“标题党”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作为整篇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的构思是新闻撰写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 概念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分类。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为了三大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其中结构隐喻是在一种概念的帮助下理解另一种概念,直观来看就是把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限定另一种概念。本体隐喻一般基于我们自身的经验,如把情感、事件、观点等作为实体来描述。方位隐喻是指与空间方位相关的意象图式互相联系而形成的概念隐喻。本文据此对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归类分析。
(1) 结构隐喻。在结构隐喻中,两个概念间的联系主要源于各自构成因素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因此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同时适用于这两个所属不同认知域的概念。如“时间”和“良药”分属于两个认知域,但在描述“时间”时,会出现一些常与“良药”搭配的词,如“治愈”“淡化”“珍贵”等,这些表述都是源于结构隐喻“时间是良药”。在新闻标题中结构隐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中国vs美国:贸易大战一触即发(搜狐网,2016-09-23)。
昨晚,美国对人民币“宣战”,亮出了新策略(中国财经报,2017-02-24)。
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新华网,2017-05-22)。
易果获天猫D轮融资后,首战将助力苏宁PK京东(中国财经新闻网,2017-08-10)。
上述几个实例中所使用的“VS”、“宣战”、“PK”和“上阵”都是常与战争搭配的词汇,在标题中却用来描绘了各种贸易状况。这些标题的背后都隐含着同一个结构隐喻:“贸易是战争”。所以看到新闻标题的时侯,读者能够基于战争理解“贸易”的激烈与对抗性:贸易的双方是想要“上阵”打败对方的敌人,贸易之前要先“宣战”,而贸易的过程就是“PK”的过程。这些词语的搭配都源于“贸易”和“战争”这两个词语中某些组成因素的对应性。
(2)本体隐喻。本体隐喻对人类大脑中概念系统的构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莱考夫等将本体隐喻分为“实体和物质的隐喻”和“容器隐喻”两大类。“实体和物质隐喻”是通过熟悉的、具体的物体来理解有关的抽象性经验,其中典型代表便是拟人。人们对自身的了解程度较高,将抽象的事物比作人本身进而用最为熟悉的人的特征去理解它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新闻标题中也存在着大量此类例子。如:
中国货轮曾被6艘武装船只劫持,只有该国战舰出手相助(新浪网,2017-06-21)。
中国无人机称雄莫斯科航展:给曾经的老师上课(凤凰网,2017-07-20)。
美媒:中国无人机走向领先,成又一个航母杀手(凤凰网,2017-08-07)。
中国引领金砖机制步入新“黄金时代” (经济日报,2017-08-11)。
上述标题中,“武装船”、“战舰”、“无人机”和“中国”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甚至有的标题短短一句话中含有两个拟人:“武装船是人”和“该国战舰是人”。拟人的运用生动阐释了抽象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喻体的理解,降低了对抽象事物的认知难度。容器隐喻是将除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甚至抽象时间比喻成容器,有边界,可进出。如“超高清产业进入规模商用期,万亿市场正在开启(新浪网,2018-09-25)”中“规模商用期”被比喻为一个可“进入”的容器”,使其更加形象化。除拟人外的实体和物质的隐喻以及容器隐喻也在我们新闻标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是用前-后,上-下,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方位关系词来描述抽象概念的变化。通过联想,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的特征被投射于情绪、质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相对抽象的概念上,如情绪低落、质量上乘、身居高位等。“当‘上’和‘下’作为空间意象图式被用来构造其他非空间概念时,也就是说当我们给予某个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纵坐标轴,一个TR,一个LM以及一条路径时,我们将这称为‘上’和‘下’的一个隐喻扩展。”。这些隐喻方向并不是随意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闻标题中,“上是好,下是不好”是特别常见的方位隐喻。例如:
五一档国产电影“广有良驹”,质量上乘观众好口碑(新浪网,2017-05-08)。
《101》上位圈选手作弊被批,换图暗示粉丝投票(新浪网,2017-05-08)。
英国企业及投资者信心下跌,但股市仍蒸蒸日上(新浪网,2017-07-17)。
可以看出,“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質好,位置靠前等积极的状态,而与此相反的“下”则代表了数量不足,状况不好等消极状态。正如“上”和“下”,空间隐喻可把抽象的关系变化具体为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使其更加直观具体。
三、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的使用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短短的文字描述在大脑中被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使新闻标题简洁而又不失鲜活,不用占用更大篇幅进行解释说明。不常见的词汇搭配及所属不同认知域的概念间的映射也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陌生感,吸引读者注意力,给读者带来新鲜体验。除此之外,隐喻还能降低新闻标题的认知难度。若所要介绍的事物太过于抽象或深奥,可通过隐喻用浅显或更加熟悉的事物加以说明,加深读者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传达所要谈论事物的特征。在新闻标题语言中,适当运用隐喻,以熟悉的事物来帮助读者认知陌生的事物,会大大降低认知的难度,使谈论的话题更加具体形象和易于理解。
四、结语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隐喻不仅是传统观念上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它植根于我们日常的语言、生活和创造中,是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及方位隐喻三大类,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可起到避免冗长、吸引读者注意力以及降低认知难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orge L,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04).
【关键词】隐喻;认知;新闻标题
【Abstract】As an unique linguistic phenomenon, metaphors abound in our daily life. Cognitive linguists argue metaphor is indispensable cognition.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paper sums up three types of metaphor in news headlines: structural metaphors,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and ontological metaphors, and further summarizes their functions: avoiding lengthy expression, attracting attention and lowering cognitive difficulty.
【Key words】metaphor; cognition; news headlines
【作者简介】曹翠婷(1994.09-),女,汉族,山东菏泽人,山东省日照市曲阜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引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标题的可读性成为了受众选择继续阅读正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拟定较有吸引力的标题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大量实例证明,标题中隐喻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本论文拟从认知隐喻理论的角度出发,归纳出新闻标题中含有的三种隐喻类型,并进一步总结出其表达功能。
一、概念隐喻理论
莱考夫和约翰遜提出: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大量存在于语言里,而且渗透于人们的思想及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也是隐喻的。理解隐喻时会涉及到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概念隐喻就是以源域的已有经验来理解目的域较为抽象的概念,其中源域的部分特点会被映射到目标域上,后者因此而得到部分理解。所以,“隐喻的实质就是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验另一类事物”。
二、新闻标题中的概念隐喻
1. 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正文之前对新闻内容起归纳、概括作用的简短文字。精确、传神、新颖的新闻标题可使文章从爆炸的信息中脱颖而出,让读者有动力深入了解新闻正文。层出不穷的“标题党”也从侧面反映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作为整篇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的构思是新闻撰写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 概念隐喻在新闻标题中的分类。莱考夫和约翰逊把概念隐喻分为了三大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其中结构隐喻是在一种概念的帮助下理解另一种概念,直观来看就是把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限定另一种概念。本体隐喻一般基于我们自身的经验,如把情感、事件、观点等作为实体来描述。方位隐喻是指与空间方位相关的意象图式互相联系而形成的概念隐喻。本文据此对新闻标题中的隐喻进行归类分析。
(1) 结构隐喻。在结构隐喻中,两个概念间的联系主要源于各自构成因素之间的某些对应关系,因此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同时适用于这两个所属不同认知域的概念。如“时间”和“良药”分属于两个认知域,但在描述“时间”时,会出现一些常与“良药”搭配的词,如“治愈”“淡化”“珍贵”等,这些表述都是源于结构隐喻“时间是良药”。在新闻标题中结构隐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
中国vs美国:贸易大战一触即发(搜狐网,2016-09-23)。
昨晚,美国对人民币“宣战”,亮出了新策略(中国财经报,2017-02-24)。
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新华网,2017-05-22)。
易果获天猫D轮融资后,首战将助力苏宁PK京东(中国财经新闻网,2017-08-10)。
上述几个实例中所使用的“VS”、“宣战”、“PK”和“上阵”都是常与战争搭配的词汇,在标题中却用来描绘了各种贸易状况。这些标题的背后都隐含着同一个结构隐喻:“贸易是战争”。所以看到新闻标题的时侯,读者能够基于战争理解“贸易”的激烈与对抗性:贸易的双方是想要“上阵”打败对方的敌人,贸易之前要先“宣战”,而贸易的过程就是“PK”的过程。这些词语的搭配都源于“贸易”和“战争”这两个词语中某些组成因素的对应性。
(2)本体隐喻。本体隐喻对人类大脑中概念系统的构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莱考夫等将本体隐喻分为“实体和物质的隐喻”和“容器隐喻”两大类。“实体和物质隐喻”是通过熟悉的、具体的物体来理解有关的抽象性经验,其中典型代表便是拟人。人们对自身的了解程度较高,将抽象的事物比作人本身进而用最为熟悉的人的特征去理解它们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新闻标题中也存在着大量此类例子。如:
中国货轮曾被6艘武装船只劫持,只有该国战舰出手相助(新浪网,2017-06-21)。
中国无人机称雄莫斯科航展:给曾经的老师上课(凤凰网,2017-07-20)。
美媒:中国无人机走向领先,成又一个航母杀手(凤凰网,2017-08-07)。
中国引领金砖机制步入新“黄金时代” (经济日报,2017-08-11)。
上述标题中,“武装船”、“战舰”、“无人机”和“中国”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甚至有的标题短短一句话中含有两个拟人:“武装船是人”和“该国战舰是人”。拟人的运用生动阐释了抽象的经验,加深了我们对喻体的理解,降低了对抽象事物的认知难度。容器隐喻是将除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甚至抽象时间比喻成容器,有边界,可进出。如“超高清产业进入规模商用期,万亿市场正在开启(新浪网,2018-09-25)”中“规模商用期”被比喻为一个可“进入”的容器”,使其更加形象化。除拟人外的实体和物质的隐喻以及容器隐喻也在我们新闻标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3)方位隐喻。方位隐喻是用前-后,上-下,高-低,深-浅,中心-边缘等方位关系词来描述抽象概念的变化。通过联想,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的特征被投射于情绪、质量、身体状况、社会地位等相对抽象的概念上,如情绪低落、质量上乘、身居高位等。“当‘上’和‘下’作为空间意象图式被用来构造其他非空间概念时,也就是说当我们给予某个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纵坐标轴,一个TR,一个LM以及一条路径时,我们将这称为‘上’和‘下’的一个隐喻扩展。”。这些隐喻方向并不是随意的,有一定的倾向性。在新闻标题中,“上是好,下是不好”是特别常见的方位隐喻。例如:
五一档国产电影“广有良驹”,质量上乘观众好口碑(新浪网,2017-05-08)。
《101》上位圈选手作弊被批,换图暗示粉丝投票(新浪网,2017-05-08)。
英国企业及投资者信心下跌,但股市仍蒸蒸日上(新浪网,2017-07-17)。
可以看出,“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品質好,位置靠前等积极的状态,而与此相反的“下”则代表了数量不足,状况不好等消极状态。正如“上”和“下”,空间隐喻可把抽象的关系变化具体为空间中的位置变化,使其更加直观具体。
三、新闻标题中隐喻的功能
隐喻的使用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短短的文字描述在大脑中被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使新闻标题简洁而又不失鲜活,不用占用更大篇幅进行解释说明。不常见的词汇搭配及所属不同认知域的概念间的映射也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陌生感,吸引读者注意力,给读者带来新鲜体验。除此之外,隐喻还能降低新闻标题的认知难度。若所要介绍的事物太过于抽象或深奥,可通过隐喻用浅显或更加熟悉的事物加以说明,加深读者的理解,进而更好地传达所要谈论事物的特征。在新闻标题语言中,适当运用隐喻,以熟悉的事物来帮助读者认知陌生的事物,会大大降低认知的难度,使谈论的话题更加具体形象和易于理解。
四、结语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快速发展,隐喻不仅是传统观念上的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机制。它植根于我们日常的语言、生活和创造中,是人们思维和表达的一种系统的方式。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及方位隐喻三大类,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可起到避免冗长、吸引读者注意力以及降低认知难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eorge L,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