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时空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在高考新趋势要求下,角色扮演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充分地体验历史、感知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兴趣;也可以在讲授新课时插入角色扮演掀起一节课的高潮;还可以总结新课时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教学过程;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一、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提高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也掌握了学习过程。”要实现这个目的,无论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均须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如何学习。通过课堂实践和研究,角色扮演这种社会型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中不仅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使以往的历史场景再现眼前,而且还可使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呼唤。中学历史教学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并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且在此基础上以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历史教学中已广泛使用角色扮演方式,其中,英国中小学教学中采用得更加普遍。我国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也已经在教学实践中渐渐重视它的作用。这是因为新课程体现了全新的课程观念,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主张使用学生容易产生感性认识的教学方式,而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历史知识,更考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特点,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这就给角色扮演模式提供了施展的空间。
  新高考的需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历史学科高考命题逐渐从考查历史教科书的知识向考查历史课程标准的知识转变;从重视考查历史问题的结论向重视历史问题的认识过程转变。通过试题提供材料,创设情境,对考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是目前文综高考的重要模式。以2007年山东卷第15题为例,“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这其实就是一道角色换位思考题。要在以后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角色扮演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式。
  二、“角色扮演法”运用的途径
  角色扮演可以运用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一节新课我们往往认为有这样的环节,如导入新课、讲述新课、总结新课。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适当地采用角色扮演法,并且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一)利用“角色扮演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求知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课方法,如同桥梁,沟通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揭开了后面优美的乐章;又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利用“角色扮演法”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求知的兴趣,是一个不错的导入方法。例如在《商鞅变法》的教学中就可以以“立木赏金”的故事作为蓝本,编写一个小的历史戏剧进行导入。让学生扮演围观的百姓、商鞅、商鞅手下的官吏等角色。这一历史小戏剧的导入,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老师提出“商鞅在南门立木的目的是什么呢?”“结果又如何呢?”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 从教学设计上来说,角色扮演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式,从课堂一开始就可以将学生深深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
  (二)运用角色扮演讲授新课,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说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角色扮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由于历史新课讲述有时理论性较强,有时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兴趣不浓,通过角色扮演可以掀起一节课的高潮,让学生在主动的扮演中获取知识,把过去的历史变成发生在身边的事,把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活泼,使以往的历史再现。例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课中的宗法制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又比较枯燥,可以组织四组学生分别扮演:诸侯王的长子(妾的长子)、第二个儿子(正妻的长子)、第三个儿子(妻的第二个儿子)、第四个儿子(妾的第二儿子)。然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诸侯王死后根据宗法制应该由谁接任王位?”,“假如第二任诸侯王接任不久又去世那应该由谁接任王位?”让学生按照角色讨论。学生对这一内容本来兴趣不浓,但是通过角色扮演后,学生讨论非常激烈。通过学生的讨论轻易地解决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一课本的难点。课文中类似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可以尝试进行角色扮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还能掀起这一节课的一个小高潮。
  (三)总结新课可以采用角色扮演,让学生自主地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总结新课通常的做法是老师自己总结,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巩固和复习本课的内容。但是现实中,由于接近了下课往往效果不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采用角色扮演进行总结。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一个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念馆的讲解员,通过讲解太平天国的过程来总结新课。这样的方式在新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适用,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因此角色扮演是学生感知历史的一个有效途径,由此也培养了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能力,客观地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思维的火花闪耀在活动着的课堂里。
  三、合理使用角色扮演及其思考
  正确看待角色扮演的作用。角色扮演作为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认知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互动,能够充分关注学生,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但是,我们在使用角色体验时不可矫枉过正,不能抹杀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科特色,不能全然替代讲述式等其他教学方式,不能由于使用过多的角色扮演把历史课演绎成表演课,也不能把历史课上成了充斥着五颜六色、横贯古今的图片展示课。因此,教学实践表明,要恰当运用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取在合适的章节进行表演;其次要注意量的把握,一个学期有3至5次最好,要着眼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营造一个民主的课堂。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演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更加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新课程中要充分发挥角色扮演的作用,就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总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在民主、平等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气氛中,角色扮演才能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效用,历史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较大提高。否则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以及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角色扮演不仅充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过去单纯重教、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思想。角色扮演模式既重知识传授又重能力培养,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引导水准,适时地根据课堂的要求不断地加以改进、调整,使历史课堂成为轻松愉快而富有活力的教学活动。
  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角色扮演模式就是这样一项历程,它是一项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其中思考问题,选择适合的问题解决方法,并互相评价,使他们逐渐养成思考与做选择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从2015年国务院颁布出台的《博物馆条例》中可以看出,博物馆的“教育”开始成为博物馆运行的首要目的,并上升至国家法规层面。面对现今博物馆界多种教育理念推陈出新的现状,分众教育成为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可选择理念之一。分众教育是针对大众教育而产生的,开展教育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受众群组的兴趣所在,根据受众群组的需求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受众目标明确,才能够真正地想观众之所想、答观众之所惑。因此
【摘要】教改项目针对高校美术学研究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符的状况,依托学校自身专业与师资优势,对漆艺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建构了“技术 艺术 学术”三术一体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具有扎实技术基础、较高艺术修养、较强学术能力的漆艺人才为目标,以“漆工艺—漆画—立体漆艺—漆陶艺”等漆艺类课程为教学内容,以夯实技术基础、提高艺术水平、提升学术素养为教学过程,以“教室—工作室—网络”立体化的教学平台为
【摘要】戏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学习戏曲对传承我国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戏曲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流行歌曲更感兴趣,传统戏曲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让学生了解、认识戏曲,学习并喜欢上戏曲,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戏曲文化得以发扬发大,是我们广大音乐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摸索,笔者认为,戏歌的发展
【摘要】龙王在前,妈祖在后,不仅仅是指在长岛的海神信仰发展中先有龙王信仰,后有妈祖信仰,同时也简明扼要的阐明所信仰的海神地位功能:龙王的信仰是渔民在前方出海捕捞作业时对大自然敬畏,妈祖信仰是后方亲人企盼渔人平安归来的渴望;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人类抗风险能力的提升,龙王信仰与妈祖信仰逐渐融汇一起,更多的体现了长岛居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神话故事;海神信
【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魂与脉,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所在。实施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项目,对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研分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在文化街区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提高认识、发挥政府保护主导作用、健全管理体制、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文化街区保护;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摘要】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素质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方针自编的校本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欣赏;创作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网络环境下让
【摘 要】生涯适应力是生涯建构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生涯关注、生涯控制、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四个维度。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可基于这四个维度,通过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生涯体验活动,促进学生思考未来,努力探索自我和环境、学会面对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涯适应力;体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18-05  【作
【摘要】半个世纪来,回族民间舞蹈艺术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舞蹈体系,随着时代发展,思想的解放,回族民间舞蹈冲破了一些宗教戒律,展示了当代回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征。本文以回族舞蹈作品《踩点点》为例,在编舞技法、舞蹈语汇、舞蹈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分析了现代回族舞蹈的创新思路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回族;民间舞蹈;现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一、《踩点点》的创作背景 
【摘要】山口修先生在《出自积淤的水中——以贝劳音乐文化为实例的音乐学导论》一书中提出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引起众多学者的思考与反思,同时也被认为是音乐学里面的精品佳作。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的,首先是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缘起及定义;其次是对著作内容的理解和自身感悟的梳理;最后,是分析作者将“音乐学”代替“民族音乐学”的可能性,以及出现重视民族学而忽略音乐学的这种趋势发展
【摘要】以《隔门贤》为代表的长安道情属于我国传统的曲艺艺术,即我国的民俗文学的一支。源于道教仪式音乐的道情,在民间土壤的浸润下,最初的宗教性逐渐淡化,变为民俗民风的载体,其音乐表现也逐渐多样化。本文旨在对道情艺术的源与流、里与表进行探索,试图从中发现、梳理出民俗音乐艺术中深厚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隔门贤;道教;道情;民俗;宗教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道情艺术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