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牌县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做好全县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强化保障,涌现出了一批村容美、产业强、群众富、民风淳的特色村庄,其中泷泊镇良村、五里牌镇田洞里村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统筹谋划,完善机制,健全大联动体系。构筑工作推进体系。县里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經费50万元。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同时为每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联系安排了3个县直部门作为后盾单位,全县建立了县委、政府统筹指挥、乡镇协调推进、村级具体实施、部门配合支持的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督查考核体系。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实行“一月一督查,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评”。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对乡镇、示范村和县直部门实行分类考核,对获评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给予重奖。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专项督查和考核,有效推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强化资金保障体系。创新投入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整合财政、环保、住建、农口等部门的各类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近两年每年整合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3500万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通过股份制运作、市场化经营等方式引入近亿元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积极动员外出能人、经济强人捐资助力近5000万元,参与村庄建设。
把握内涵,突出重点,构建大提质格局。突出富民产业发展。把支柱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为核心的元素,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种植养殖基础,在全县规划推进了泷泊镇避雨栽培葡萄、上梧江云台山生态茶、打鼓坪东魁杨梅等“五大园区八大基地”,力争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大力推广“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全县新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214家,力争每一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美丽乡村示范点都建立了农村淘宝门店,2016年以来,仅农村淘宝就为每村增加人平收入2200多元。突出人居环境改善。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特别是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改造“危旧房”,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其中15个示范村投入3600万元,完成农村立面美化改造户数350户,完成路灯安装81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突出乡风文明建设。利用各种载体平台植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平安村创建和“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有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创新理念,整合资源,造浓大融合氛围。美丽乡村+基层党建。建设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党员示范路,评选一批庭院美、环境美的党员示范户,形成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党员”示范标杆。2016年来,全县共建成党员示范路120条,党员干部在县乡领导的带动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形成了“头雁引领、众雁齐飞”的良好态势。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无缝衔接,将易地搬迁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举措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借助扶贫项目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村庄面貌。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双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旅游强县和全省第三批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从策划规划、工作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在全县规划了桐子坳银杏文化、日月湖生态文化、塔山茶文化、何家洞龙洞文化、泷泊休闲观光文化等5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释放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统筹谋划,完善机制,健全大联动体系。构筑工作推进体系。县里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专门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工作經费50万元。各乡镇、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同时为每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联系安排了3个县直部门作为后盾单位,全县建立了县委、政府统筹指挥、乡镇协调推进、村级具体实施、部门配合支持的美丽乡村工作推进机制。建立督查考核体系。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实行“一月一督查,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评”。建立了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对乡镇、示范村和县直部门实行分类考核,对获评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给予重奖。同时,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政绩、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通过专项督查和考核,有效推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强化资金保障体系。创新投入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引导作用,积极整合财政、环保、住建、农口等部门的各类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近两年每年整合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3500万元。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共建美丽乡村,通过股份制运作、市场化经营等方式引入近亿元改善旅游村的基础设施。积极动员外出能人、经济强人捐资助力近5000万元,参与村庄建设。
把握内涵,突出重点,构建大提质格局。突出富民产业发展。把支柱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为核心的元素,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种植养殖基础,在全县规划推进了泷泊镇避雨栽培葡萄、上梧江云台山生态茶、打鼓坪东魁杨梅等“五大园区八大基地”,力争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特”。大力推广“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全县新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214家,力争每一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美丽乡村示范点都建立了农村淘宝门店,2016年以来,仅农村淘宝就为每村增加人平收入2200多元。突出人居环境改善。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大力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硬化、亮化工程,特别是积极动员群众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拆除“空心房”,改造“危旧房”,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其中15个示范村投入3600万元,完成农村立面美化改造户数350户,完成路灯安装81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突出乡风文明建设。利用各种载体平台植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村、平安村创建和“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有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创新理念,整合资源,造浓大融合氛围。美丽乡村+基层党建。建设一条高标准、高质量的党员示范路,评选一批庭院美、环境美的党员示范户,形成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党员”示范标杆。2016年来,全县共建成党员示范路120条,党员干部在县乡领导的带动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形成了“头雁引领、众雁齐飞”的良好态势。美丽乡村+精准扶贫。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开发无缝衔接,将易地搬迁扶贫、小额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举措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借助扶贫项目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村庄面貌。美丽乡村+全域旅游。双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全省旅游强县和全省第三批特色县域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从策划规划、工作推进、资源共享等方面注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有机结合,在全县规划了桐子坳银杏文化、日月湖生态文化、塔山茶文化、何家洞龙洞文化、泷泊休闲观光文化等5条美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释放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