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写生中的情景交融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89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中,写生的重要性一再被众多艺术家所强调.写生创作既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又正本清源,是我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外在表现.同时,写生既有助于绘画题材的延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师造化”中国传统绘画理念的回归.
其他文献
罗蒂的伦理思想关注文学所提供的日常生活经验,面向未来,试图为未来社会寻求解决伦理困境的可能性方案.以著作《哲学与自然之镜》的出版为分界线,罗蒂思想经历了从前期哲学伦理到后期文学伦理的伦理转向.这种转向的发生一方面受到哲学研究的伦理转向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文学研究的伦理学转向暗合.伦理转向之后的罗蒂借助对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阅读的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的生存、个人精神完善和民主社会的公共伦理构建等伦理学问题域的关注与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伦理观.总体而言,罗蒂的文学伦理观极具新实用主义哲学底色,强调回归人的
虽然本雅明的《译作者的任务》并非旨在对翻译实践做出指导,然而该文提出的作品的“可译性”的概念却对文学翻译,特别是当代英语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霍米·巴巴在其文化理论中,将本雅明的翻译观引入“文化翻译”中,提出阈限空间的概念.本文从阈限的视角,探讨《译作者的任务》中可译性的阈限性和悖论性,分析翻译的忠实与自由的关系,并以美国当代诗歌中的语言诗歌的翻译为例,从语言多义性、陌生化和语言碎片的翻译三方面,阐发《译作者的任务》对诗歌翻译的启示和意义.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逆力的作用机制是“相互加强”的效应;家庭背景对学生抗逆力影响的贡献份额相对较小,学校氛围能够更有效解释学生抗逆力形成.此外,就影响的异质性而言,相对于城市学生,提升学校氛围对促进农村学生抗逆
印刻着记忆情感的山石系列作品“印记山石”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一次新疆的旅行经历,从洛阳出发一路向西,走过的每一段风景都美得让人陶醉.当在天山的陪伴下走进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时,各种形态的山和石,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奇特的地质形态和璀璨的色彩,这让我按捺不住想画出它们的愿望,我用简洁而生动的线记录着.
期刊
利用江苏省2020年度基础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夏普利值分解技术,分析了父亲、母亲不同陪伴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父亲陪伴和母亲陪伴一样,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父母陪伴方式对子女的成绩影响不同,父母的情感陪伴对子女学业成绩具有正向影响,娱乐陪伴和学习陪伴并不能有效促进甚至负向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不同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亲对子女的陪伴要有所侧重.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参与,发挥父母陪伴育人的最大功效,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观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遁迹山川,怡志林泉,涤除玄览,独抒心灵.中国山水画从六朝发端,到五代北宋成熟,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一直吟游于山林丘壑间取诸怀抱,放浪形骸,陶冶情性,成为自然的莫逆之交.心与物游,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笔为形迹,墨呈其阴阳,一笔始发,复千笔万笔,隐隐然而有连绵不绝之势,若青天中风雨变化,任其自然,不期然而然,所谓“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
期刊
中国画写意技法中,泼墨减笔法一直具有很高的笔墨高度,自古画家多追求这一方面的审美境界.而在今天,泼墨法具有的自然意象和抽象形式使其更易于表现当下题材,青年画家颛孙恩扬一直致力于传统泼墨画法的理论研究,并将这一画法与山水写生和创作实践相结合,探索当代泼墨画审美的诸多可能性.
期刊
2020年,我开始创作《不高兴的动物》这组雕塑,之所以选择将这些动物作为创作的对象,与我的求学背景有密切的关系.2008年,我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造型学院,二年级时进入雕塑系学习,这是一个从绘画转向雕塑,从平面转向立体的过程.到了三年级,学生们需要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方向的工作室,于是我就选择了第一工作室,也就是西方写实方向.第一工作室当时有孙家钵、王伟和牟柏岩三位老师,他们三人组成了一个非常有体系的教学团队.我们工作室培养了很多擅长创作动物题材的雕塑家,包括王伟老师也一直在创作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动物是写
期刊
从古至今,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一直源源不断地为人们提供一切所需,她以包容万物的姿态承载着人类的全部.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荷尔德林在诗作中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人对“大地”的亲近其实是对接近自然、回归“神”性的渴望,他旨在寻求灵魂的栖居之所,表达一种自由的、精神的、灵性的生活态度.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将荷尔德林的诗歌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从现象学的角度重启对大地的思考.他认为,大地并不只是自然之物,它还象征着人“在世”的一个维度,与人类精神世界有着深层的相关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
期刊
学习壁画首先要立足于民族艺术,汲取民族艺术精华,并传承与发展,才能创作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壁画是历史上最为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远古的岩画,到魏晋唐宋元明清的佛教经典壁画、历史故事、田园渔猎、丧葬文化,再到现代多样式的城市壁画.壁画秉承“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的社会教化功能,亦具有可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的欣赏功能.我在《装饰绘画与雕塑》这门课程教学中,探索如何将沉寂多年的传统壁画发扬光大,与现代壁画的形式语言相融合,成为我不断精进研究的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