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按动红色按钮的士兵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别看谢华长得人高马大,干的却是比绣花还细还难的活儿——导弹控制。
  谢华,山东栖霞人,一米九的个儿头,虎背熊腰,轮廓方正。 当兵14年,谢华4次参加实弹发射,两次按下红色点火按钮,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刻下无上光荣。
  从无名到“王牌”的漂亮转身
  谢华第一次按“点火”是在2005年的一次实弹发射中,这一按,前后满打满算2秒钟,却浓缩着他5年苦学控制专业的心血,算得上货真价实的“厚积薄发”。
  一次实装操作训练,上级领导前来观摩,就在谢华与另一名号手共同提起燃气舵的木箱时,他这一侧的提手突然断裂,眼看着重达百斤的箱子要坠地,谢华迅速伸出另一只手托住木箱,不动声色地完成动作,避免了舵毁人伤事故的发生。连长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在一次岗位调整中,谢华“升级”了,由地面进入控制车,成为号手中的“王牌”——导弹控制号手。2005年夏天,谢华作为主控制号手第一次参加实弹发射,离“点火”还有××分钟时,他发现弹上电源接通后电池加温指示灯未亮,按照常规做法,应当更换电池,可这样一来发射肯定延迟。他向专家组提出建议:直接测量弹载电池电量,如电量足,飞行用电就有保证。 一番测量,电量足够,发射继续进行。“5,4,3,2,1,点火!”谢华准时准确按下按钮,导弹腾飞,发射成功。
  时隔4年,谢华再次披挂上阵,又一次按下红色按钮。虽然没有第一次发射时的神秘感,但他一刻也不敢放松。当发射进入最后准备阶段时,他发现所有的测试参数超常的好,他没有高兴,反而不安起来,因为他对老型号导弹非常了解。于是他下意识地额外增加了一个测试项目,没想到还真揪出了问题——“水平仪未闭锁,且漂移”。如果按照常规操作,这个现象是观察不出来的。更换仪器,点火发射,这枚导弹打出了部队有史以来的最佳精度。
  “金牌收割机”的含金量
  谢华号称“金牌收割机”,各级别的军事技术比武,只要他参加,冠军还没有旁落过。 这么多年,谢华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比武就有4次,4次全都夺得冠军。用他自己的话说:危机总在你自认为是第一的时候降临,规避风险,唯有学习一条路。
  在众多比武中,最困难的一次当属2008年第二炮兵首届军事技术比武,困难之一在于比试内容覆盖面广,不光有本专业内容,而且涵盖多个相邻专业,仅共同科目的资料就有一尺厚。谢华为了给自己加压,建立起一个包含上万道试题的题库,练习时,同时打开两套试题一起做,进行超强度训练。
  困难之二是参赛者素质高,二炮控制专业的各路高手云集赛场,其中一位大学生士官夺冠呼声最高,一亮相,马上有电视台的摄像机跟随拍摄。其他选手也非等闲之辈,哪一位履历上不“穿金戴银”,这让谢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同参赛的王副总师当过他的连长,十分了解他,不断鼓励他要“相信自己的实力”。谢华放下包袱,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赛场。
  这次比武进行了整整3天,白天晚上连轴比。由于大家对专业的掌握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用“对”与“错”已经无法分出胜负。比到最后,比的是逻辑思维、理解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谢华沉稳的性格、冷静的头脑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帮了他的忙,他以高出第二名30分的成绩,无可争议地登上了第二炮兵首届军事技术比武控制士官组冠军宝座。
  “导弹就像我的恋人”
  第一次走上控制车,谢华感觉像相亲,激动得手脚没处放,但他记住了营长的话:“导弹其实是有感情的,只要你付出了,它会回报你。” 刚开始练操作,谢华不上道,磕磕绊绊的,直怨那些“铁家伙”不通情理。渐渐找到门道后,他喜爱上了武器装备,从“练上了”变成“恋上了”,尤其是每解决一道难题,感觉像与“心上人”又亲近了一点。
  白天操作完毕,谢华觉得不过瘾,晚上熄灯后,再悄悄摸回控制车,真有点像初恋情人,恨不得每分每秒拴在一块儿,须臾不愿分离。
  “导弹像无言的战友,更像我的恋人。”谢华通过控制面板与导弹互动交流、“谈情说爱”。他说一坐到控制台前,就不由自主地自我严格要求,尽心竭力执行好每个口令,生怕对方看不上自己。
  苦练加巧练,打开了谢华的另一双“眼睛”。古有“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如今在他眼里,导弹不再是一堆钢铁,透过壳体,它的经络、脉搏、筋骨、肌肉历历在目,他感知得到它的脉动,了解它的喜怒哀乐,抓得住它的每个细小变化。
  有一次,谢华发现装备车的表皮刮掉了一小块儿,本来可以上报修理所来补,可他心疼装备,坚持自己动手干,一番精心的涂抹、打磨、喷漆之后,损伤一点都看不出来了。还有的时候,只是一点小活儿,比如更换电缆插头,别人焊他不放心,一定要亲力亲为。有的战士不理解,作为一名老班长,手下还有那么多徒弟,没必要嘛。谢华的解释是:“我的装备,我必须了解。”还有一层原因他没说——对导弹深厚的感情,像对恋人一样的倾心。
其他文献
习习凉风,凉风习习,习习又凉风??有如此感受的是本刊负责接站的特约编辑宋小星。为了接待好这些来自全军及武警各部队的笔会代表,他在长春的街道上往复数次,初夏的长春,明媚又爽朗,温润而浓情,像极了参与此次笔会的每一位远至者的心情!  2012年5月9日,由本刊主办、沈阳军区司令部协办的年度笔会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与会作者篇——  一年一度的笔会活动,是本刊拓宽来稿路径、提高稿件质量的重要活动。邀请
期刊
蓝,湛蓝,通透而明亮,是这儿天空独有的颜色;  绿,墨绿,柔和而温润,是这儿大海独有的颜色;  黄,金黄,奔放而活泼,是这儿沙滩独有的颜色;  这儿是海南,是缀在浩瀚南中国海上的一颗明珠,仔细看,这颗璀璨的明珠之上,有一抹流动的颜色——橄榄绿,他们是驻守在这明珠之上的武警海南省总队的官兵们。在钟灵毓秀的五指山,在碧海连天的博鳌水城,在多情唯美的浪漫三亚,在南风习习的阳光海口,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足印
期刊
“坦克兵战术教员”这个名词,对于军营里的你也许并不陌生。可他们的别样生活,你是否真的了解呢?不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吧。  在陆军每一所兵种指挥院校中都活跃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上课露天野外,讲课不用教案,酷暑和雨雪相伴,经常一身迷彩打扮,嗓门大的谁见了都刮目相看,一看就是标准的军人风范。如果您将以上特征在脑海中一并搜索,一定会轻而易举地得出结论。对,这就是我们——坦克兵战术教员。  战术,“站述”
期刊
再当一回兵,再睡一睡上下铺,再闻一闻汗臭味,和基层官兵零距离,抓工作才能开阔思路,激发灵感。沈阳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组织了团以上常委下连当兵,让每一名常委戴上列兵军衔,住到班排去。他们在连队过得还好吗?  像战士一样“走路”  某团团长刘纪远  2012.3.27 星期二 阴  早上6点10分,值班员一声哨响,我和全连官兵一起喊着嘹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了早操集合场。训练场上,连长
期刊
主人公:赵明明  别 号:兵王之王  关键词:极限训练 十八般武艺  微视评: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18个小时的训练时间里,他要完成200个俯卧撑、200个仰卧起坐、100个蛙跳,举200次杠铃,负重35公斤10公里越野,除此之外,要精益求精地熟悉轻武器射击、侦察、越障、格斗等技能技巧,开展带有实战背景的对抗训练。这就是他“制式”的一天。从战士到班长,从排长到中队长,从中队长到代理大队长
期刊
江苏边防总队南京港边防检查站巧用“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三味药,成功地打开了“90后”新兵一个又一个心结。从此,快乐服役不再是句口号。  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这是江苏南京港边防检查站对全站所有新兵进行集中复训期间,针对下连新兵出现的问题,开出的人生处方。这“三味药”,让来到警营的“90后”们有说不出的舒服与惬意。  【症状】新兵连里的“流言蜚语”,让下连新兵悲观压力大。  【处方】
期刊
武装越野,自由搏击,特种战术、排爆攀登、队员PK,布阵破解等系列训练和情况处置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是小菜一碟。  身穿单兵防护装具、头戴数字望远镜、手持卫星定位仪、肩背侦毒仪、核放射探测仪等多种先进装备,穿梭于居民楼、会议室、广场、民用交通工具等构成的模拟城市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恐怖分子”捕歼。  他们有着“90后”的热情与激情,但过着另类的非主流生活。他们就是“反恐精英”——武警特战队员
期刊
这里是梦想的摇篮,一代代“小天使”沐浴春晖,茁壮成长。  这里是艺术的殿堂,中国幼儿艺术的多项“第一”从这里开创。  小脚丫,走天下。从美利坚到英格兰,从爱琴海岸到香江之畔,他们足迹遍及海内外,平均年龄却只有5、6岁,被誉为“世界上年龄最小的文化使者”。小肩膀,重任扛。从中南海到人民大会堂,从国家大剧院到奥运体育场,他们活跃在重要文艺舞台上,成为“出镜”率最高的幼儿艺术团。他们就是空军蓝天幼儿艺术
期刊
【个性写真】  她怀着对蓝天的挚爱,对火热军营的向往来到军营,作为一名优秀的一号台话务员,她出色完成了国庆阅兵、军事演习等保障任务,荣获嘉奖多次。同时她还担任台海空战史馆的解说任务,她的解说准确、生动,受到首长和观众的好评。  【魅力评语】  你将一腔热血投掷三尺机台,你用智慧的大脑熟记千万号码。键起键落,千军万马,铃响铃消,暖流洋溢。你是绿色军营里的百灵,将柔美的声音播撒到官兵心底。  【战友团
期刊
蓝天华 战士 中士  出口成“脏”成了融入军营生活的“助推器”  我从地方大学毕业后,带着从小就有的军旅梦想走进军营。上学的时候,对部队的了解只是停留在国庆阅兵场上那步伐整齐的方阵,灾难面前他们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身影。经过三个月新兵连生活分到连队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惊奇地发现,无论是领导还是老兵说话总是带着几句“口头禅”,这搞得我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的“书生”很不适应。所以我就与战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