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鳞状细胞癌小肠转移致肠穿孔一例

来源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ang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9岁,因"肺鳞癌化放疗后2年余,胸闷咳嗽1周"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喘,咳嗽并咳少量白痰。既往病史:2017年12月11日支气管镜检查,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予以"紫杉醇脂质体+NDP"方案化疗6周期,并恩度及洛铂治疗。期间辅以右肺病灶射波刀治疗。2019年1月因病情进展,予以口服安罗替尼治疗。CT引导下行肺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肺鳞癌。于2020年10月17日予以"纳武立尤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1周期后,病情有进展,后予以"多西他赛+纳武立尤单抗"治疗1周期,患者出现持续腹泻,为水样便,经对症治疗后缓解。2021年1月12日胸部CT显示病情明显进展,为求治疗收住入院。

症状体征

体温36 ℃,脉搏77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5/54 mmHg(1 mmHg=0.133 kPa),呼吸运动正常,右肺下叶实音,右肺下叶未闻及呼吸音,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视诊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

诊断方法

综合典型临床表现和肺部CT、病理等辅助检查结果,肿瘤科、呼吸科、胃肠外科、胸外科等多科会诊确诊为肺鳞癌小肠转移。

治疗方法

给予"紫杉醇脂质体+NDP"方案、"纳武立尤单抗200 mg联合阿帕替尼250 mg qd"方案、"多西他赛80 mg d1+纳武立尤单抗200 mg d2"等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因肠穿孔,行剖腹探查+小肠节段切除术。

临床转归

患者因术后感染性休克转入ICU进一步治疗,治疗无效,于2021年3月10日死亡。

适合阅读人群

肿瘤内科;呼吸内科;胃肠外科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中CD病情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影像学诊断具有难度。规范化的影像检查技术及报告有助于提高CD的影像诊断水平。本文旨在为我国CD影像学检查技术选择、扫描方案制定、影像征象解读以及影像报告书写提供指导意见。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LCO2A1)基因可介导编码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2A1(OATP2A1),而OATP2A1在人体组织器官内广泛表达,对前列腺素的代谢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SLCO2A1基因异常可通过OATP2A1影响前列腺素的代谢,从而导致疾病。目前已知的SLCO2A1基因相关性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肥厚性骨关节病(PHO)和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
目的分析济宁市2017—2020年度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变异情况及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集2017—2020年度济宁市哨点医院和流感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病毒分离,选取20株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进化树并分析分子进化特征。结果2017—2020年度共监测病例标本4 575例,流感病毒阳性842例,其中乙型流感病
目的分析汕头市2018年和2019年登革病毒主要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探讨两年间该市登革热呈现截然不同的流行态势的内在原因,同时了解病毒的传播特点和途径,为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2018年和2019年检测到的共872例核酸阳性样本进行病毒核酸含量判定、E基因扩增和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从树结构上分析毒株的同源性特点,并推测可能的来源和传播途径。结果共获得登革毒株的E基因序列99条
目的鉴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CD8+ T细胞表位,为了解抗病毒免疫机制和疫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SFTSV非结构蛋白中预测潜在表位,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胞内因子染色、四聚体染色验证表位的免疫原性,体外复性试验验证表位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合力。结果NS-3多肽能刺激特异性CD8+ T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且诱导CD107a表达水平升高。康复病例中检测到NS-3表位特异性
目的研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揭示CD4+/CD8+比值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中的免疫恢复评估作用。方法以辽宁省治疗库数据为材料,从中筛选符合要求的HIV感染者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CD4+/CD8+比值恢复因素。结果共纳入HIV感染者/AIDS患者14 034人,以CD4+/CD8+比值为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常用的主要手段。目前常用的减毒活疫苗具有感染的可能性,故鉴别野生株和疫苗株病毒是确定病原体和进行诊断的基础。传统的鉴别方法有基因测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等,这些鉴别方法常用且准确性较高,但存在耗时长、要求高等缺陷。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是通过PCR反应体系中荧光物质与核酸片段的作用来反映扩增过程。qPC
在疫苗制剂中添加免疫刺激剂可以促使其诱导高质量且持久的免疫应答。为了改善铝佐剂在细胞免疫水平中的不足,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动剂被开发,其中TLR4激动剂在疫苗中应用尤其广泛。单磷酸脂质A(monophosphoryl lipid A,MPL)是典型的TLR4激动剂,为了开发低毒性的脂质A佐剂以增强免疫刺激效果,人们开发合成了多种MPL类似物。此文综述了M
流感疫苗是目前应对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传统疫苗包括全病毒灭活疫苗、裂解疫苗和减毒活疫苗,近年来逐渐成为研发趋势的有重组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病毒载体疫苗等。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疫苗作为特殊形式的亚单位疫苗,具有生产迅速、安全性高、免疫原性较高等优势。VLP可以高效地诱发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且可经多种途径接种。目前已有多种表达系统用于制备VLP,其中应用最为广
目的观察CRB1突变型Leber先天性黑矇(LCA)和早发视网膜萎缩(EOSRD)患儿基因型与表型关系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CRB1突变LCA和EOSRD患儿10例纳入研究。二代测序及致病性分析为CRB1基因突变,并经一代验证及家系共分离分析予以明确鉴定为CRB1突变型。患儿均行视网膜电图(ERG )、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