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并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11-001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扎扎实实搞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为了在日常教学中使两者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汤姆钓到了那条大鲈鱼时,为什么父亲坚决要他放掉?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汤姆钓到那条大鲈鱼时,还未到钓鲈鱼的时间,虽然此时并没有旁人在,但父亲仍然坚决地叫他把鲈鱼放掉。那父亲是怕万一被人看到而叫汤姆把鱼放掉的吗?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不管是否有人监督,我们都必须自觉遵守各项秩序。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当彭德怀决定要杀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给战士充饥,而战士都不肯下手时,彭德怀发火了,下死命令叫方副官开枪。彭德怀的这一举动,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认知有极大的反差。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自我对照和相互间的讨论,体会到彭德怀的“发火”,实际上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更是对饥寒交迫的战士的怜惜;他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实际上是让战士们知道他杀大黑骡子的决心。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彭德怀为了能让更多战士活着走出大草地,不惜牺牲曾经为革命立过大功的大黑骡子,可见他对战士的爱之切。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真情的回报》为例。当作者在圣诞夜得到那么贵重的礼物(自行车)后目瞪口果,这一情景中的“目瞪口呆”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目瞪口呆”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惊讶的神情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目瞪口呆”,都惊讶地说不出话了,因为作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却换来了如此大的回报。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丰富了学生情感。
三、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其效果比单纯说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再以《真情的回报》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提升语文素养;激发兴趣;培养情感;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2-111-001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扎扎实实搞好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要进行思想与情感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整体性的提升。为了在日常教学中使两者和谐统一,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逼真的社会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共鸣,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以生活的反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除了对新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首先,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情节的冲突,提出:汤姆钓到了那条大鲈鱼时,为什么父亲坚决要他放掉?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使他们产生了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文,通过思考讨论后,才知道原来汤姆钓到那条大鲈鱼时,还未到钓鲈鱼的时间,虽然此时并没有旁人在,但父亲仍然坚决地叫他把鲈鱼放掉。那父亲是怕万一被人看到而叫汤姆把鱼放掉的吗?全班同学围绕这个问题读读、想想、议议,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人生价值的讨论,让学生懂得不管是否有人监督,我们都必须自觉遵守各项秩序。
其次,抓住课文中的对比。教材中强烈的对比也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中,当彭德怀决定要杀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给战士充饥,而战士都不肯下手时,彭德怀发火了,下死命令叫方副官开枪。彭德怀的这一举动,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认知有极大的反差。课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学生们经过自我对照和相互间的讨论,体会到彭德怀的“发火”,实际上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更是对饥寒交迫的战士的怜惜;他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实际上是让战士们知道他杀大黑骡子的决心。学生们通过学习,懂得了彭德怀为了能让更多战士活着走出大草地,不惜牺牲曾经为革命立过大功的大黑骡子,可见他对战士的爱之切。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之间的反差,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活动与感情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真情的回报》为例。当作者在圣诞夜得到那么贵重的礼物(自行车)后目瞪口果,这一情景中的“目瞪口呆”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了解“目瞪口呆”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惊讶的神情表现在哪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目瞪口呆”,都惊讶地说不出话了,因为作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做好分内之事,却换来了如此大的回报。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作者的话补充完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出来。结果,学生个个投入并读得声情并茂。可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还丰富了学生情感。
三、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其效果比单纯说教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再以《真情的回报》为例。当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请你就社会上的某种人、某种现象写一段感想。学生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学生对商人的行为发表感想——做生意应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有的学生以某些出租司机的行为发表看法——开车时,拾到乘客的钱物应归还给失主,不占为己有;有的学生对自己的家长只顾赚钱不注重自身修养的行为发出了内心的呼声。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