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我们当前的小学音乐课教学,主要课型由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两大类型构成。绝大部分音乐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按照一课一歌或一课一听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歌唱教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表现能力、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作为主要目标;欣赏教学的主要目标多为分析作品曲式,揭示作品中各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及作用。这两种课程形式重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培养学生特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随着“核心素养观”的提出,我们反思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要从艺术教育规律出发,打破模式禁锢,丰富和完善课程结构和内容,明确方向,掌握正确的形式方法,使用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才可以完成新时期音乐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及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音乐素养”为中心的新的音乐课程目标理念。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探究符合国情的音乐教育之路,在我国目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是要打破目前多数音乐教学仍然是学生正襟危坐听音乐、看教师表演、看屏幕画面、看教科书的“听课式”的形式为主的音乐综合体验肢体情感活动式的教学;即必须以真正的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课堂形式,使学生身体、心灵在音乐所有相关要素的作用下,感受、表现、表达出来,使音乐课教学成为综合艺术的音乐教学体验实践活动。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课程标准指导和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质量标准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
一、系统整合互动方式,培养音乐情感的感受能力
多数老师会采取歌唱课中都有融于舞蹈的教学,设计在课前律动或者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地随音乐动起来。舞蹈教学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律动、歌表演等整齐划一的动作上,不能系统整合与情感表达、体验、创作、实践、语言结合的互动方式。
在课例《桔梗谣》中,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我由欣赏朝鲜族的舞蹈导入课题,用舞蹈律动来体验音乐三拍子的韵律感。我播放课前录制的朝鲜族舞蹈微课视频,视频中由班级舞蹈队的同学穿上朝鲜族的特色民族服饰跟着我的讲解做示范动作,“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的一大特点,屈膝时吐气,伸直时吸气,吐,吸。”“请同学们注意手的动作,女生手型食指伸直,大拇指与无名指自然弯曲,男生则用自然手位”等。让同学们跟着微课视频的示范学习分解动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熟悉感,体验了音乐三拍子的韵律感,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再进入到舞蹈练习的环节,由易到难复习之前学过的分解动作再整合成完整的舞蹈。还可引导学生自行编创舞蹈动作,自信大方地展示出来,最后全班呈现一曲载歌载舞的桔梗谣。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朝鲜族舞蹈的特点以及基本动作的要领,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能把握歌曲音乐颇具起伏感的内在韵律感。将舞蹈的韵律融入歌曲的演唱,歌声的演唱带动肢体的表达,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从歌舞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体味《桔梗谣》的轻快明朗以及朝鲜族人民的勤劳乐观。
二、扎实开展艺术实践,多方面有效锻炼艺术思维
器乐教学往往是老师们最不愿意触碰的课型,没有实实在在的面向所有学生,动手参与合奏等综合艺术实践的教学,哪怕是简单的乐器的参与。
我校开展了葫芦丝进课堂的课程,对象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在《金孔雀轻轻跳》课例中,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明快,节奏活泼、跳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学生用优美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并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葫芦丝作为傣族的特色乐器,在本课融入葫芦丝演奏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傣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我在歌唱教学前进行《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教学,锻炼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通过多次聆听、练习演奏,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歌唱教学就容易开展了。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再拿起葫蘆丝,班级可进行分组,一部分演唱,一部分演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歌词与旋律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了,通过葫芦丝演奏旋律对傣族音乐风格也有了更丰富的认知;有了歌唱的体验。演奏起来的旋律分句清晰合理也更加具有歌唱性,表达更加真实的情感。
三、解构音乐作品新曲式,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类能力系统中创造能力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音乐思维侧重于直觉,能激发人的瞬间灵感,具有启发作用。如果在音乐课堂融入创作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课例《多变的老虎》是在学生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节奏、调式、节拍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创编出不一样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演唱。重新解构原曲结构风格,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体验。《闪烁的小星》、《赶圩归来阿哩哩》等多篇课程都可以设计成创作课程。
四、多途径进行欣赏感受,再提审美能力新高度
在优秀的歌唱作品中,歌词往往写的非常美丽,如教材里《晚风》、《西风的话》等等,如果能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就可以感受至少一半的意境了。
在课例《游子吟》这一首歌曲的教学着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把握其中的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形成正面积极的审美力。我先让学生欣赏了《游子吟》这一音乐作品,在学生进行听赏与学唱之后,我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了审美价值上的赏析,这首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它用声音和音乐表现出了音乐与诗歌中的意境、情感,音乐让诗词情感中的思念担忧得更为明显。在“说”之后,让学生采取朗诵与演唱两种不同的方式对这首诗词进行演绎,从中把握情感的波动与艺术特点的不同;在学生充分感受把握之后,引导学生去说,即让学生去分享、去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把握应该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歌曲。学生感受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合理设计音乐综合课,有效结合音乐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魏姜欢(1991-),女,汉族,湖北,二级教师,硕士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
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使人的情感、智力、身体、心理诸方面的潜能和素质都能通过学习得以发展。随着“核心素养观”的提出,我们反思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必须要从艺术教育规律出发,打破模式禁锢,丰富和完善课程结构和内容,明确方向,掌握正确的形式方法,使用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有的放矢才可以完成新时期音乐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及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音乐素养”为中心的新的音乐课程目标理念。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提升、探究符合国情的音乐教育之路,在我国目前音乐教育教学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是要打破目前多数音乐教学仍然是学生正襟危坐听音乐、看教师表演、看屏幕画面、看教科书的“听课式”的形式为主的音乐综合体验肢体情感活动式的教学;即必须以真正的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课堂形式,使学生身体、心灵在音乐所有相关要素的作用下,感受、表现、表达出来,使音乐课教学成为综合艺术的音乐教学体验实践活动。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要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利用课程标准指导和帮助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质量标准形成相应的核心素养。
一、系统整合互动方式,培养音乐情感的感受能力
多数老师会采取歌唱课中都有融于舞蹈的教学,设计在课前律动或者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地随音乐动起来。舞蹈教学只停留在浅层次的律动、歌表演等整齐划一的动作上,不能系统整合与情感表达、体验、创作、实践、语言结合的互动方式。
在课例《桔梗谣》中,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我由欣赏朝鲜族的舞蹈导入课题,用舞蹈律动来体验音乐三拍子的韵律感。我播放课前录制的朝鲜族舞蹈微课视频,视频中由班级舞蹈队的同学穿上朝鲜族的特色民族服饰跟着我的讲解做示范动作,“气息的运用是朝鲜族舞蹈的一大特点,屈膝时吐气,伸直时吸气,吐,吸。”“请同学们注意手的动作,女生手型食指伸直,大拇指与无名指自然弯曲,男生则用自然手位”等。让同学们跟着微课视频的示范学习分解动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熟悉感,体验了音乐三拍子的韵律感,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铺垫。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再进入到舞蹈练习的环节,由易到难复习之前学过的分解动作再整合成完整的舞蹈。还可引导学生自行编创舞蹈动作,自信大方地展示出来,最后全班呈现一曲载歌载舞的桔梗谣。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朝鲜族舞蹈的特点以及基本动作的要领,在演唱的过程中更能把握歌曲音乐颇具起伏感的内在韵律感。将舞蹈的韵律融入歌曲的演唱,歌声的演唱带动肢体的表达,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从歌舞中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体味《桔梗谣》的轻快明朗以及朝鲜族人民的勤劳乐观。
二、扎实开展艺术实践,多方面有效锻炼艺术思维
器乐教学往往是老师们最不愿意触碰的课型,没有实实在在的面向所有学生,动手参与合奏等综合艺术实践的教学,哪怕是简单的乐器的参与。
我校开展了葫芦丝进课堂的课程,对象面向全校全体学生。在《金孔雀轻轻跳》课例中,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傣族民歌风格特点的歌曲。歌曲的曲调优美、明快,节奏活泼、跳动。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学生用优美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并感受傣族音乐的特点。葫芦丝作为傣族的特色乐器,在本课融入葫芦丝演奏教学,更能加深学生对傣族音乐文化的认识。我在歌唱教学前进行《金孔雀轻轻跳》葫芦丝教学,锻炼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通过多次聆听、练习演奏,加深学生对歌曲旋律的熟悉,歌唱教学就容易开展了。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再拿起葫蘆丝,班级可进行分组,一部分演唱,一部分演奏。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歌词与旋律的关系认识更加深刻了,通过葫芦丝演奏旋律对傣族音乐风格也有了更丰富的认知;有了歌唱的体验。演奏起来的旋律分句清晰合理也更加具有歌唱性,表达更加真实的情感。
三、解构音乐作品新曲式,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类能力系统中创造能力是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音乐思维侧重于直觉,能激发人的瞬间灵感,具有启发作用。如果在音乐课堂融入创作课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课例《多变的老虎》是在学生耳熟能详的《两只老虎》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进行节奏、调式、节拍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创编出不一样的两只老虎的旋律进行演唱。重新解构原曲结构风格,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体验。《闪烁的小星》、《赶圩归来阿哩哩》等多篇课程都可以设计成创作课程。
四、多途径进行欣赏感受,再提审美能力新高度
在优秀的歌唱作品中,歌词往往写的非常美丽,如教材里《晚风》、《西风的话》等等,如果能把歌词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就可以感受至少一半的意境了。
在课例《游子吟》这一首歌曲的教学着重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把握其中的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形成正面积极的审美力。我先让学生欣赏了《游子吟》这一音乐作品,在学生进行听赏与学唱之后,我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了审美价值上的赏析,这首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它用声音和音乐表现出了音乐与诗歌中的意境、情感,音乐让诗词情感中的思念担忧得更为明显。在“说”之后,让学生采取朗诵与演唱两种不同的方式对这首诗词进行演绎,从中把握情感的波动与艺术特点的不同;在学生充分感受把握之后,引导学生去说,即让学生去分享、去感受这首歌曲的魅力,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把握应该如何更好地演绎这首歌曲。学生感受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合理设计音乐综合课,有效结合音乐教学方法,有机融合音乐元素,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魏姜欢(1991-),女,汉族,湖北,二级教师,硕士 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东小学。